第十三章劍中藏寶
作者:橘貓永不為重      更新:2021-03-10 21:15      字數:2201
  就好比嶽明的這把銅錢劍來說,別的銅錢先不算,那枚康熙通寶就比一般的康熙通寶值錢。

  這枚康熙通寶與眾不同,俗稱羅漢錢,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這種銅錢據說最早發現於一座寺廟的羅漢像中,故得名羅漢錢。

  第二種說法也和佛教有關,康熙皇帝派兵攻打準噶爾部,民間的寺廟為了支持皇帝陛下西征,捐出廟裏的金身羅漢銅像鑄造銅錢以作軍餉,這些製作出的銅錢個個金光閃閃,傳聞有羅漢的功德在裏麵,所以稱羅漢錢。

  事實上它是清朝康熙年間鑄造的一種特別的銅錢,當時適逢康熙皇帝六十大壽,戶部的寶泉局鑄造了一批“萬壽錢”作為壽辰紀念,所以羅漢錢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紀念幣,沒有廣泛流通於市場。

  和普通的康熙通寶不一樣,羅漢錢正麵的“康熙通寶”四字中,“通”字的偏旁走字旁隻有一點,正常的康熙通寶應該有兩點,還有“熙”字也有不同,羅漢錢的“熙”字比普通的少了一豎。

  可能是因為“羅漢錢”的名字太過於唬人,寓意又很吉祥,加上存世量稀少,這樣一枚品相完美的羅漢錢居然能夠賣到上萬元。

  江寒也是無語了,他當然不打算把這些內幕告訴嶽明,兩人非親非故。

  真正讓江寒在意的不是這枚羅漢錢,而是劍柄處的那枚銅錢,和這枚銅錢相比,羅漢錢就是個弟弟,不對,是弟中弟!

  之前江寒偷偷使用了鬼眼能力,這才在這把文王銅錢劍的劍柄處發現一抹淡淡的紅光,顯然這枚藏在劍柄裏的銅錢不是清朝的銅錢,最少也是宋朝的。

  他乘嶽明沒注意,偷偷看了一下,沒錯!這枚銅錢就是和天眷通寶一樣名列古泉名珍的靖康通寶!

  之前江寒就有疑問,前營村這裏可是嶽飛抗金的前線,連金人的天眷通寶都有流傳,不應該沒有宋朝自己的銅錢存世才對啊!

  那時北宋剛亡,南宋初立,想來士兵們領到的軍餉中少不了銅錢,很大概率會領到北宋末期鑄造的靖康通寶,同理前營村這裏就有很大概率有靖康通寶存世。

  當然,這隻是江寒的猜測,他和大爺搞好關係就是為了以後在這裏找找看,說不定就有意外收獲。

  不曾想,意外收獲來的這麽快,大爺的兒子手中就有靖康通寶,正好印證了江寒的猜測。

  江寒不由感歎,前營村真是自己的福地,到處充滿了意外驚喜呀!

  今天有了天眷通寶和靖康通寶兩個收獲已然不虛此行,有了它們,周六的古玩交流會江寒就有了拿得出手的藏品參加交流了。

  江寒自然是很開心,可惜現在還不能表露出來,以免功虧一簣。

  嶽明好歹是年輕人,多多少少從網上知道些古玩的事情,知道江寒沒有騙他,這些普通的清朝銅錢的確不值錢。

  當然他不認識靖康通寶這樣的頂級古錢幣,畢竟整個市場上的靖康通寶兩隻手都數的過來。

  和天眷通寶不同,靖康通寶稀少的原因很簡單,北宋當時處來水深火熱之中,隨時會被金朝攻陷,朝廷的職能已經接近崩潰,倉促上位的宋欽宗隻在位不到兩年,靖康也成了北宋最後的年號。

  可想而知,在那種情況下,用來慶賀靖康新年號的銅錢也隻是生產了很少的數量,存世自然也少的可憐。

  江寒還在內心感慨北宋的滅亡,嶽明卻有些迫不及待,雖然這些銅錢不值錢,可蚊子腿也是肉啊,畢竟這把文王銅錢劍他可是足足用了八十一枚銅錢串成,就算每個隻能賣到五塊錢,合在一起也能賣到四百塊錢。

  他失眠多夢的毛病老早就好了,這把文王銅錢劍也就派不上用場了,還不如賣掉,換成二十斤排骨它不香嗎?

  江寒哪知道嶽明心中的想法,為了那枚靖康通寶,江寒都會想辦法買下這把文王銅錢劍,現在嶽明主動提出賣掉這把文王銅錢劍,江寒自然滿口答應下來。

  “嶽哥,你還有什麽寶貝,還不趕緊拿出來。”江寒看著嶽明杵在那裏,隻好無奈的說道。

  嶽明這才反應過來,趕緊翻箱倒櫃,一陣搗鼓,拿出一個筆筒和一個硯台。

  這兩個物件都是文房用品,想來嶽家祖上出過讀書人,才有這些東西傳給後人。

  江寒從嶽明手中接過筆筒還有硯台,他沒有一上來就開啟鬼眼的能力,他想憑借自己的本事先看看再說,畢竟他是真的喜歡古玩這一行,喜歡傳統文化,賺錢很重要,卻不是目標。

  他先上手看的是筆筒,這件筆筒是由一截竹子製作而成,也能稱之為竹筒,要不是上麵刻有蘭花圖案,說它是盛米盛水的家夥兒都有人信。

  和其他瓷器筆筒相比,這件竹製筆筒材質的確太過普通,畢竟竹子遍布華夏各地,想要獲得難度太低,這也導致竹製品價格上不來。

  江寒知道,竹製筆筒最早出現的時間還沒有定論,但是盛行於明清,其中代表竹刻工藝巔峰的莫過於嘉定竹刻,其中更是出現了朱鶴、朱纓、朱稚征“一門三朱”這樣的雕刻名家。

  至於江寒手中這件竹筒,從刻畫風格來說,屬於南派雕工,從蘭花的雕刻手法來看,應該是明末清初的物件。

  可惜這件竹筒雕刻粗糙,沒名沒款,保存品相也不好,外表還有劃痕,能賣到一萬都是高價。

  江寒放下竹筒,又拿起硯台,隻是才看了幾眼,他又把硯台放了下去,因為這是一方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民國時期的硯台。

  之前的竹筒好歹還帶點雕工,而這方硯台完全就是粗製濫造,沒有一點雕工不談,形製也是方方正正的標準大小,這顯然是大規模生產的低端硯台。

  雖然可以確定是民國時期的東西,勉強算得上是古董,可是價格卻低得可憐,一百塊錢的大眾貨。

  江寒有些失望,有了之前的天眷通寶和靖康通寶的意外之喜,他對後麵的物件還是很期待的,可是看到的卻是這樣的普通貨色,他還是有些失望的。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