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跑路了
作者:因卿不定      更新:2021-10-17 15:49      字數:2119
  長安皇宮。

  來自絳州的快馬送來了敬玄的第二封奏折。

  上麵清清楚楚的寫著龍門縣縣令王元章畏罪潛逃,士兵從他家中搜出的財貨價值高達五萬貫。

  除此之外,敬玄還在奏章中列出了自己的擔憂,說龍門縣的這種模式一旦中斷,百姓也會跟著遭殃,到時候絳州一地必定盜賊四起,民不聊生,請朝廷諸公盡快想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來。

  至於自己被行刺這件事,這封奏章上愣是一個字都沒提。

  因為敬玄知道,李世民肯定有自己的渠道去知道這件事,再不濟,杜如晦難道不會密奏?

  所以李世民在憤怒國朝官員被行刺的同時,又多了另外一層憤怒,官員跑路!

  “混賬啊混賬!是誰這般有眼無珠,將這種敗類提拔上來的?!”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破口大罵,下麵的一幹重臣個個麵色跟著難堪。

  平心而論,以他們的地位自然不會去關注一位小小縣令的任命,這種事肯定要算在吏部的腦袋上,所以大家夥兒都把目光投到了吏部尚書長孫無忌身上。

  長孫無忌的臉色不由自主的抽搐了一下,眼中滿是委屈,這事怎麽能怪在自己腦袋上呢?

  才剛出班準備解釋,李世民手裏的奏章已經砸了過來,正與長孫無忌撞了個滿懷,長孫無忌連忙撿起散落在地上的奏章,委屈巴巴的解釋道:

  “陛下,臣才剛接任吏部尚書一職,委實不知這裏麵的細節,還需要時間查證…”

  長孫無忌第一時間就想把自己從這件沒明堂的漩渦中給摘出來,不過他也說得沒錯,他的的確確是年初才接任的吏部尚書一職。

  而按照敬玄的說法,絳州一地變相授官的現象至少已經存在了四五年了,這個鍋不應該由他長孫無忌來背。

  李世民此時也回過了神,知道自己錯怪了這位大舅哥不過身為皇帝哪能像臣子認錯呢?

  於是幹咳一聲道:

  “那前任的吏部尚書是何人呐?”

  司空宇文士及連忙好心提醒道:

  “回稟陛下,是安吉郡公杜淹。”

  “傳召!”

  李世民想也不想就下達了命令。

  結果等了一會兒,見無人應答,遂怒吼道:

  “怎麽!?連朕的召令都沒人宣了麽?!”

  底下幾位重臣聞言麵麵相覷,臉色一個賽一個的精彩,最後,還是房玄齡硬著頭皮上前說道:

  “啟稟陛下,安吉郡公前年便已經辭世了…”

  李世民一愣,這才想起杜淹在貞觀二年就病逝了…

  可這件事情,朝堂上不能沒有人負責,正因為吏部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才造成了下麵官員敗壞朝綱,於是,李世民幾乎是咆哮著大吼了出來:

  “那吏部侍郎呢?不能也死了吧?!當年主政吏部考功司的侍郎又是何人?!”

  聽李世民這麽一問,眾臣仿佛鬆了好大口氣似的,你看我我看你,最後又是房玄齡站出來當了這個惡人:

  “回稟陛下,據臣所知,當年主政吏部考功司的官員是安德郡公楊師道。”

  李世民也仿佛找到了好大的宣泄口一般,森然冷笑:

  “好!好得很!立刻傳他來見朕!”

  下完這道命令,李世民又看向長孫無忌:

  “輔機!現任絳州刺史又是何人?!”

  這種問題就難不倒長孫無忌了,連忙答道:

  “回稟陛下,現任絳州刺史是達奚隆,已上任三年。”

  李世民點點頭:

  “且先記下,等絳州那邊有眉目了,再召回長安問話!”

  這時,一直緊鎖眉頭的魏征站了出來,衝李世民行禮道:

  “陛下,臣擔憂雲中侯行事孟浪,不問青紅皂白就將人給殺了,那達奚隆好歹也是出自名門,其祖達奚長儒也堪稱前朝柱石,門生故吏遍布朝野,陛下是不是去封旨意,提醒一下雲中侯應按律法辦…”

  魏征是著實擔心以敬玄的性子,真的不調查清楚就把人給殺了惹上一身麻煩。

  不過李世民卻沒有這方麵的擔憂,因為在他看來,敬玄是一個貌似衝動,實則心有勾壑的年輕人,這一點,在自己與他打交道的過程中,早已經證明了。

  “區區一個達奚隆而已,即便這件事他不知情,但既然身為一方刺史,卻不明察秋毫,死了便死了罷!”

  李世民惡狠狠的回懟魏征道。

  魏征頓時臉色一白,身為皇帝說這種話可不成,剛想要規勸,讓李世民注意言行,卻暗中被宇文士及給扯了回來,魏征皺了皺眉正想質問他,結果宇文士及自己走了出列,對皇帝說道:

  “陛下,臣以為憑那龍門縣令一人之力,斷不可能積累如此巨額財富,臣猜想他背後一定有人指使…”

  此話一出,讓滿堂重臣十分驚訝,紛紛盯著宇文士及,這破野頭究竟想幹什麽?

  方才大家好不容易把安德郡公楊師道推出來平息陛下的怒火,你還想把這把火燒到太原王氏身上去不成?太原王氏可輕易動不得啊,會使得朝野震蕩的!

  李世民站在上麵將底下臣子的表情盡收眼底,他嘴角不知不覺間泛起一絲冷笑:

  “仁人說得不錯,朕也不相信區區一名縣令能聚集如此多的財富,他背後必然有人支撐!”

  “陛下,此事還無真憑實據,是不是等雲中侯那邊查清楚了再說?要不臣也往絳州一趟,替陛下一探究竟?”

  魏征再也坐不住了,他雖然嫉惡如仇,但同樣也明白“兩利相衡取其大,兩害相較取其輕”這個道理,太原王氏一旦倒塌,那山東氏族自保之下,一定會徹底站在朝廷的對立麵,到那時候這天下就徹底亂套了!

  李世民直接擺手拒絕了魏征的提議:

  “有克明在絳州坐鎮,哪用得了魏卿再出馬。”

  魏征碰了一鼻子灰,人家杜如晦是天策府的老臣,自然比他這個原太子洗馬要可靠得多,不過魏征依然不死心,想了想又提議道:

  “要不陛下把永寧郡公王珪召來詢問?看看他知不知道此事?”

  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看著一臉誠摯的魏征,坐回了龍椅,沉聲道:

  “來人!召王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