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畝產二十擔的糧食
作者:因卿不定      更新:2021-07-20 01:10      字數:3100
  其實古代的學堂或者書院,規模都非常的小,跟後世那種動不動就占地幾百上千畝的校園相比,簡直不要太寒酸。

  ??就比如國子監,作為大唐最高等的學府,定員不過三百,也就是一座方圓不到二十丈的宮殿罷了,其中最大的一間學堂號稱可以同時容納五十人同時進學,聽聽…活像還挺不得了似的…

  ??這固然跟這個時代百姓普遍識字率不高有關係,但既然是大唐京城,雲集了八方才子,豈能如此寒酸?

  ??見敬玄坐在那一動不動,李泰一眼便看出他已經動心了,笑著慫恿道:

  ??“本王這個提議如何?若是你也同意,一切就交給本王來辦。”

  ??敬玄看了他一眼:

  ??“建一家書院的靡費所需不少,而且書院這種東西,一旦建立起來了,就不可能出現盈利的狀況,需要不停的錢糧以支撐其開枝散葉,眼下還不是時候…”

  ??李泰一聽,不由得撇撇嘴:

  ??“不過是修座讀書用的學堂而已,能花幾個錢?這個錢本王幫你出了又如何?”

  ??見這家夥如此大包大攬,敬玄似笑非笑的打量了他一眼:

  ??“你就這麽急不可耐?難道建了書院對你有什麽好處不成?”

  ??李泰老臉一紅,大聲爭辯道:

  ??“你這人就是小家子氣,我李泰身為國朝親王,難道就不能為這天下,為大唐做點什麽?非得有好處才能做事?!”

  ??“瞎嚷嚷什麽?”

  ??敬玄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

  ??“既然要建書院,那就要建一座恒古未有的書院,你以為蓋幾間房再搭上瓦片就能被稱為書院了?”

  ??李泰聞言眼前一亮:

  ??“你是想要建一座像稷下學宮那樣的書院嗎?”

  ??“稷下學宮?”

  ??敬玄嗤笑一聲:

  ??“不是說了亙古未有麽?怎麽著也得占地萬畝,開百科,生員近萬吧?不然怎麽能顯出你李泰的不同來?”

  ??李泰楞了愣神,他著實被敬玄的構想給嚇了一大跳,結結巴巴的答道:

  ??“那得多少錢啊?本王可出不起這麽多錢啊…”

  ??“你還想著出錢?”

  ??敬玄嘿嘿一笑:

  ??“你想啊,若是某一天真建起來這樣一座書院,你覺得你李泰還有好日子過麽?誰會允許這樣一股龐大的力量掌握在某個皇子手裏?”

  ??李泰雖然年紀小,但腦袋瓜子異常早熟,被他一提醒,不由自主的驚出一身冷汗:

  ??“那就建小點,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樣,收幾十上百個學生也就是了…”

  ??不等他說完,敬玄便插嘴打斷道:

  ??“不,咱們要建就建大的,眼下沒有錢就先從小的開始,以後再慢慢擴建便是了,但…”

  ??說到這裏敬玄滿含深意的看向李泰:

  ??“但這間書院無論誰出資,必須與你們皇家扯上關係,最好能掌握在陛下手裏,否則…”

  ??“否則咱倆就大禍臨頭了!”

  ??李泰立即接口道:

  ??“那本王這就進宮去找父皇說說去…”

  ??說完李泰拔腿便走,到了門口似乎又想到了什麽,回過頭問道:

  ??“名字就叫大唐皇家書院如何?早些定下來,我也好叫父皇親自題字作成牌匾…”

  ??“不。”

  ??敬玄搖頭輕輕一笑:

  ??“叫中華大學。”

  ??李泰一怔,旋即笑了起來,還衝敬玄比了個大拇指:

  ??“好名字!”

  ??大學即太學,始於西周。夏、商、周,太學的稱謂各有不同,五帝時期的太學名為成均,在夏為東序,在商為右學,周代的太學名為上庠,在鎬京。

  ??《大戴記》中說:“帝入太學,承師問道。”西周太學又名大學,天子和諸侯均設之。“

  ??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

  ??不過辟雍和泮宮不是純粹的大學,這地方亦如宮廷,貴族們常在這裏祭祀、舉行宴會、選拔武士、議定作戰計劃。

  ??打了勝仗,也到這裏“獻俘”“告功”。

  ??這是因為:“古人宮室無多,凡祭禮、軍禮、學禮,及望氣、治曆、養老、習射、遵賢之典,鹹行於明堂。

  ??而明堂、太廟、太學、靈台鹹為一地。”

  ??歸根結底,其實就是一句話,太學不具備教育的專業性與係統性。

  ??現在的長安城中就有一所太學,自己去皇宮時,路過好幾回,就在務本坊,烏煙瘴氣的,裏麵什麽活路都接,連布政、祭祀的都有,哪裏像個太學該有的樣子,明明就是個文化宮一類的存在。

  ??正因為太學變成了文化宮,所以後麵才有了國子監,現在敬玄想正本溯源,讓太學回歸它本來的樣子,在長安近郊建一所綜合性大學。

  ??反正教材都有現成的,回頭好好編撰一下,再整個印刷坊啥的,不愁沒有內容可教授,而且最為關鍵的是…

  ??既然叫大學,那就應該海納百川,囊括環宇,儒家經典自然也是要納入大學的教學計劃範圍之內的,這樣一來,後麵所帶來的阻力無形之中就會減少許多。

  ??敬玄一邊想,一邊下意識的拿起地圖開始翻看起來,若是要把這座中華大學給真正立起來,選址一定不能馬虎。

  ??首先不能離長安太近,免得學生們被長安城裏的烏煙瘴氣給迷惑了心智,可也不能太過遠離長安這座政治中心,萬一將來有個風吹草動,也好有所布置,而且地勢還一定要寬廣…

  ??敬玄翻來翻去又打開手機上的衛星地圖比對了半天,終於暫時選定了一處寶地。

  ??就在渼陂湖以南,牛首山西側,稱甘穀,不過百姓們習慣把此地叫作牛耳堰,背靠首陽山,地勢也算開闊,而且旁邊就是澇河,交通也算便捷…

  ??在地圖上打了個標記後,敬玄決定等有空了先去實地考察考察,反正建大學這種事情,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弄完的。

  ??抬頭看了看外麵還有不少人,手一招,就把麵帶笑容的鄭娘子給叫了進來,正是缺錢的時候,看她麵相,要匯報的事情應該不會給自己添什麽堵,所以和顏悅色的問了起來:

  ??“是不是地裏那些莊稼有好消息了?”

  ??鄭娘子喜上眉梢:

  ??“侯爺猜的真準,開春時就有收成了,不過婢子已經把那些莊稼按照侯爺您事先的吩咐重新找了地種下,按照正常的農時,今年秋收一定頗為豐盛…”

  ??“現在產量最大的是哪種莊稼?”

  ??敬玄好奇的問道。

  ??“紫薯,一畝能出二十擔哩…”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