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封公還是封侯
作者:因卿不定      更新:2021-07-20 01:10      字數:2699
  敬玄這次之所以選擇走延平門而非是平時習慣走的金光門,其主要目的就是給李世民留夠反應的時間。

  ??畢竟金光門離皇宮就非常近了,萬一這會兒宮裏正在開朝會呢?

  ??如果是那樣的話,那自己會避無可避的與朝廷大佬們撞上,指不定這些在長安城裏快要閑出毛病的大佬們會問些自己什麽問題。

  ??所以最好的結果就是先與李世民搭上線,私底下通過氣後,再出來與大佬們當庭打擂台。

  ??因為涼州那個地方,本就是自己私相授受,說要劃給契芯部當草場的,說服一個人總比說服一群人來得輕鬆,縱然這個人的身份是皇帝。

  ??估計是看在敬玄好歹也是為國立功的功臣份上,黃河上並沒有過多的為難敬玄,驗看腰牌無誤後,立刻放二人進了城,不過依然有一匹快馬從二人身邊越過,直奔皇宮方向。

  ??當然,敬玄所料的的確也沒錯,李世民現在還真的是在開朝會,而且今天這個朝會多多少少跟敬玄還有點關係。

  ??因為他們討論的,是封賞的問題。

  ??其他幾路大軍都還好說,立了功的該封國公的封、該賞銀錢的賞,一切都按照軍功簿上來計算就成了,但輪到敬玄這邊,就不成了。

  ??因為,敬玄本身隻是一名跟隨鴻臚寺出使的隨從!

  ??換句話說,他沒有領兵資格,而沒有領兵資格那自然也就沒有那套完整的軍功計算流程,現在唯一能讓眾朝臣服氣的,就是敬玄的的確確立下了戰功,這一點上做不得假,無論是新寧侯梁建方的讚賞,還是息國公張長遜的彈劾,都已經佐證了這一點。

  ??所以對敬玄究竟是封侯還是封公的問題上,一眾大臣吵得不亦樂乎。

  ??尤其是文臣,本來就對敬玄那句大唐不收俘虜非常不喜,這會在無形之中給他們的文治帶來極大的難度。

  ??所以幾乎所有文臣口徑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敬玄的軍功不足以封公,哪怕封侯,已經算是看在他死去老爹的麵子上了,不然非得參他一個口出妄言,危及社稷的罪名來!

  ??“陛下,以戰功論爵乃是我大唐祖製,因此老臣以為,諸公之言實在有失偏頗,《呂氏春秋·蕩兵》有言: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太平縣伯挾大勝之威出言震懾賊寇又有何不可?諸公如此為難一位為國出力的少年人,究竟所為何也?”

  ??宇文士及站在一眾文臣的對立麵為敬玄封公而據理力爭。

  ??眼下這個時節不是考慮自己得罪了人能不能坐上司空這個位置的時候,唾手可得的功勞和需要競爭才有一線機會的司空,哪個更容易其結果不言而喻,能收進自己口袋的,才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郢公此言差矣,荀子有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太平縣伯少不更事,鑄下如此大錯,正是需要我輩耳提麵命,諄諄教誨之時,豈能因為他偶立戰功,便疏於教導?聽聞郢公也是太平縣伯未來的嶽丈,難道就該如此放任其自流麽?”

  ??中書侍郎岑文本懟完自己的頂頭上司宇文士及後,又擺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對李世民解釋道:

  ??“陛下明鑒,非是老臣有意為難太平縣伯,隻是老臣實在不忍心看見這樣一位前途遠大的少年郎因為一場大勝就變得驕縱跋扈,一切還是應當循序漸進得好啊…”

  ??“是啊陛下,正所謂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太平縣伯如今才剛滿十五,還需要多多沉澱,方才能堪大用,實在不宜封賞過甚,以免讓其失了本心啊…”

  ??順義縣公,門下省的裴藝也在一旁附和道。

  ??他這話一下子就讓武將堆裏炸了窩,燮國公劉弘基再次站了出來,指著裴藝口中冷笑連連:

  ??“如果老夫沒記錯的話,上回也是你說太平縣伯可堪大用,怎麽。現在見人家立了功,心生妒忌,又想跳出來興風作浪了?你們姓裴的做事情怎麽就這麽前後不一呢?莫非是祖上傳下來的毛病?”

  ??劉弘基這番話算是小小的捅了一回馬蜂窩,今日在朝堂上姓裴的不下四五個,都是來自河東裴氏,什麽裴思莊、裴重暉、裴通等,不管官大官小,立刻就圍了上來,準備跟劉弘基好好理論一番,哪有當人麵罵人家祖宗的呢?

  ??你劉弘基早年混跡市井,亡命綠林,也不是個什麽好東西,有什麽資格說別人?!

  ??麵對好幾位姓裴的包夾,劉弘基麵不改色,左右開弓汙言穢語張口就來,能完全無視別人口中的言語,隻顧自己開腔大罵的技能,他已經練得爐火純青,立刻引得一群看熱鬧的武將轟然叫好。

  ??李世民見下頭亂哄哄的又有向菜市場靠攏的趨勢,不得不出聲幹涉:

  ??“既然諸卿對敬玄封賞一事還有異議,那麽就點略過不提,容後再議…”

  ??說到這裏,李世民頓了頓,又開口說道:

  ??“那就說說跟隨敬玄一起策反契芯部的蕭嗣業,諸卿以為此子又該如何賞賜呢?”

  ??這話立刻讓一直閉目養神的蕭禹來了精神,他今日拖著一大把年紀在這兒等了老半天,就是為了這件事,先前還以為陛下都忘了呢,心裏正琢磨要不要主動提一提,沒想到陛下這麽快就說到自家族孫了,連忙出班奏道:

  ??“陛下,老臣以為蕭嗣業應當封侯!”

  ??這話又讓太極殿炸了鍋,虞世南立刻就想出言反駁,沒道理人家敬玄都被彈壓了,你蕭氏子一個副手還想著封侯?簡直滑稽啊!

  ??但蕭禹卻不管虞世南作何想法,十分自信的繼續說道:

  ??“老臣並非信口雌黃,蕭嗣業封侯其因有三,一則此子主動投誠為大唐鞍前馬後,其心可鑒日月;二則據新寧侯所言,蕭嗣業與太平縣伯一同前往彌娥川勸降契芯部,因此二人功績應當不相伯仲;三則蘭陵蕭氏族人被頡利等逆賊蠱惑者眾多,若是陛下能以封賞此子為表率,定然會讓不少蕭姓族人感念陛下恩德,主動來投!”

  ??蕭禹說完還得意的看了宇文士及一眼,小老頭雖然臉色如常,但心裏已經對他破口大罵了,見過不要臉的還沒見過這麽不要臉的,正想說話,突然有侍衛在外頭稟報:

  ??“啟稟陛下!太平縣伯回京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