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太平縣伯可堪大用矣
作者:因卿不定      更新:2021-07-08 16:42      字數:2798
  自古以來兵法無非就是那麽幾樣,可依然有人上當,這固然是因地製宜的結果,同樣也是大環境的作用下,讓決斷者有時候不得不甘冒風險投機換取勝利。

  ??突厥連年雪災已經是迫在眉睫了,出兵南下打大唐的秋風也是迫不得已,否則怎不去找草原更深處的薛延陀要補給?

  ??連突厥都這樣了,隻怕薛延陀的日子更加難熬,已經無法從其餘鐵勒那裏獲取幫助的頡利,在這種時候,但凡有一絲一毫的可能性,都會自己湊上來心存僥幸。

  ??所以,大唐就要利用好突厥人的這種心理,慢慢與之消磨。

  ??“說得不錯,朕方才與李卿他們也是這樣想的。”

  ??李世民對敬玄的計劃十分滿意。

  ??隻是他麵帶讚許胸有成竹的樣子十分可憎,既然你都商量好了,還在這大冷天把我叫來幹嘛?

  ??不但李世民這樣,就連其餘幾位大概事先與李世民通過氣的老將,也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讓人恨不得照著他們臉上來一拳。

  ??那麽問題來了,今日文武百官幾乎都在場,誰人可出使突厥以為使者?

  ??當李世民問出這句話後,殿下群臣不禁麵麵相覷,這趟活計雖然會立大功,可一個弄不好也有可能身首異處,被頡利一刀宰了祭個旗什麽的,所以都遲疑了。

  ??見居然無人肯主動接下此差事,李世民不由得有些氣惱,口中也不自覺的提高了音量:

  ??“怎麽?這麽多愛卿竟無一人肯為國分憂不成?”

  ??眼見皇帝快要生氣了,突然走出一人來,衝李世民稽首道:

  ??“陛下,太平縣伯才思敏捷,既通軍略又善機辯,乃是出使突厥的最佳人選!”

  ??我靠!這老家夥誰啊?就這麽想讓自己去送死?我還是個孩子啊…

  ??連忙小聲在程咬金耳畔問道:

  ??“程伯伯,這老頭誰啊?”

  ??“順義縣公裴藝,門下省的,甭理他,自然有人替你說項…”

  ??果然,程咬金話音剛落,劉弘基就站出來了,指著裴藝怒斥道:

  ??“堂堂國朝三品大員,不思為陛下分憂,居然讓一個娃娃去冒險,裴藝,你有何麵目立於此?!”

  ??敬玄聽罷想立刻抱著劉弘基滿是褶子的腦袋親上一口,雖然知道這老家夥也不過是存了私心,怕自己稀裏糊塗死在突厥,連累那報酬豐厚的煙草生意打水漂而已。

  ??不過他這一罵,倒是讓不少文臣臉麵跟著無光,在場有不少人心裏都存著讓敬玄去出使突厥的念頭,因為在他們看來,既然敬玄能想到這個辦法,必然有應對之策,誰提出來的就讓誰去,這是朝堂最近的一貫風氣,誰知道劉弘基突然抽什麽風?

  ??所以禮部尚書虞世南也站了出來:

  ??“夔國公此言差矣,太平縣伯虛歲十五,比那古之甘羅還要大上不少,如何就不能出使突厥了?須知那甘羅可是佩戴…”

  ??他還沒說完,劉弘基就不耐煩的打斷道:

  ??“可甘羅十三歲就死了啊?這虞尚書總不能否認吧?”

  ??虞世南被他這一嗆,差點嗆出內傷。

  ??於是繞過插科打諢的劉弘基,一臉鄭重的朝李世民解釋道:

  ??“陛下,老臣絕非是詛咒太平縣伯,隻是老臣以為,太平縣伯既能謀劃此事,胸中必有溝壑,定能勝任此職。”

  ??老家夥說完還假模假式的朝一臉冷冽的敬玄給鞠了一躬,聊表歉意,程咬金眼疾手快,立馬擋在敬玄跟前,代他受了虞世南這一禮,完事還笑道:

  ??“虞尚書莫不是老眼昏花了,給老夫行禮做甚?”

  ??智起身來的虞世南,氣得渾身發抖,指著程咬金正要嗬斥,李世民卻發話了:

  ??“太平縣伯年紀尚幼,且聲威不顯,派他去,頡利豈能相信我大唐的誠意?虞卿太過想當然了。”

  ??房玄齡也點頭附和道:

  ??“陛下說得極是,既然要麻痹突厥人,那自當派出更有份量的使者,才能彰顯我大唐之威儀,臣提議,從國公中選擇一位充任使者。”

  ??李世民讚同道:

  ??“理當如此。”

  ??這話一出,有人歡喜有人愁,尤其那些眼巴巴盼著升國公爵的老家夥,這一刻無比慶幸自己隻是個小小的郡公縣公,用不著去刀光斧影中探一回險。

  ??而那些國公們則互相瞅了瞅,均從對方臉上看到一絲無奈。

  ??殿內氣氛一下子變得有些安靜,見李世民似乎已經明確表示不會讓自己當使者,敬玄也樂得在一旁看熱鬧,當瞧見長孫無忌走出來後,心裏立刻浮想聯翩,難道這位要主動向李世民請纓不成?

  ??結果長孫無忌的話讓敬玄大失所望,老陰人說:

  ??“陛下豈不聞獨孤懷恩舊事乎?”

  ??李世民先是一怔,旋即笑了起來:

  ??“怎把這位給忘了?輔機倒是提醒了朕,有莒國公出馬,豈有不定之理?朕即刻下詔命人送往遂州。”

  ??不得不說曆史的車輪慣性巨大,無論自己這隻小螞蚱如何蹦噠,還是回歸了它本有的路徑。

  ??莒國公就是唐儉,也就是曆史上真正出使突厥的那位。

  ??當年獨孤懷恩意欲謀反,結果半路被劉武周給捉住了,好不容易逃出去了還賊心不死,然而身陷牢籠的唐儉無意聽說了此事,便憑著一條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劉武周,讓他幫著把這消息傳給了屬下劉世讓,而正因為劉世讓的及時通報,這才讓已經行至獨孤懷恩地盤的李淵心生警覺,最終避免了一場災禍。

  ??能在牢裏說服敵人幫助自己去對付背叛已方的人,不得不說唐儉的確有兩下子,隻是唐儉如今身在遂州擔任都督,恐怕還不知道一頂重任即將落在自己腦袋上。

  ??不過李世民好像還有些不放心,提筆伏案寫了幾下後,又抬頭道:

  ??“莒公雖智,但卻手無縛雞之力,鐵勒畢竟野蠻,此去還需人護衛,不知誰可勝任此職?”

  ??好家夥,這回連同武將在內的大部分人,都把目光投在了敬玄身上,連病怏怏的杜如晦都提議道:

  ??“太平縣伯少年英武,可堪大用矣!”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