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三章 尿素石膏
作者:路漫漫求索兮      更新:2021-04-25 20:29      字數:3263
  鄉裏的大宗族為什麽威望高?其實是方方麵麵的,首先是人丁興旺,其次是鄉亭的基礎建設差,許多鄉民不得不依賴這些大宗族。

  許多道路本就是鄉裏大宗族所有,其他人如果不能走的話,就要繞道,而且要繞很遠,拿人手短,吃人最短,平時天天踩著別人家的路方便,自然要聽這些宗族的。

  劉表父子推行的基礎道路建設,為的就是降低這類情況,使得鄉裏的百姓無需過於依賴宗族,降低宗族的影響力,便於管理。

  而水泥其實一直都在劉琮的考慮範圍,但是劉琮自己估計了目前的技術水準,要想造出和後世一樣的水泥有極高的難度!人力,各種都需要太多,

  現在修的路先夯實地麵,然後用火燒,防止長草,在用石灰石,黏土,糯米及河沙的混合物澆築,鋪上地磚,使其固定成形。

  “公子,這是江夏伊籍大人的信件!”

  劉琮打開看了看,江夏的鐵礦很大,需要更多的人手,他和太守荀衍商量過,希望讓呂岱的軍隊駐紮到鄂縣。

  大冶鐵礦確實很大,從三國時期就開始挖礦一直到了建國後,不過劉琮思慮一下,準備讓呂岱調一營軍事駐紮在鄂縣協助,沙羨的情況很特殊。

  江夏郡的郡治所在西陵,但是劉琮建議將治所遷移到沙羨(武昌),原先的江夏北方四縣已經全部被劃入章陵,因此劉琮建議是將南郡的州陵(嘉魚縣和赤壁部分)劃入江夏。

  隨著南郡西邊的開發,未來南郡依然是荊州最重要的中心地段,因此劉表也考慮這個事情。

  但是如果將沙羨作為江夏的郡所,劉琮給出的建議是重新修城,劉琮認為沙羨作為長江水道的重要城市,修新城是必要的。

  劉琮對長江水道的重視遠遠超過了荊州眾人,劉琮很清楚長江水道的作用,沙羨作為漢水與長江的匯合點,不論是交通價值還是戰略價值都值得修新城。

  但是江夏郡即便去年增加了數萬民眾,但是人口依然太少,長沙郡大興土木是因為長沙郡本身有一百三十萬的人口,經得起這麽折騰,但是江夏郡隻有區區三十萬人口,這讓劉表有許多顧忌。

  而且江夏郡又不像武陵郡,武陵郡修新城,修道路很大一部分是軍隊在修,而非民眾,但是有部分民眾也在參與,同時通過水路運送,將長沙郡以及零陵郡數萬居民經長沙郡運送到武陵。

  目前武陵擁有三十七萬人口,今年年底的統計完成,應該能達到四十五萬人口,畢竟各郡對武陵的支援遠遠超過江夏。

  武陵郡,臨沅,桃源等地得天獨厚,發展農業是再合適不過,隻要發展的好,武陵北部便能養活百萬人口。

  大庸縣等地則條件差了許多,(今年的熱播劇江山如此多嬌便是以大庸縣為背景!)道路難,耕地少,各項條件差,不過劉琮的建議是養殖。

  已經派人去那邊考察養蜂以及養豬等項目,同時要逐步改善那邊交通,這些都是許多問題,劉琮也派了許多人去研究吊橋。

  劉琮的構想是通過弩車發射巨箭,射到對麵,同時巨箭上綁上足夠長的繩子,先鋪設好繩索橋,然後在此基礎上增加鐵索。

  這個想法得到了韓暨的認同,認為是可行的,同時劉琮運用後世的橋梁經驗,在旁邊矗立兩根巨大的樹樁,將樹樁當作水泥柱,將繩索綁在樹樁之上。

  不過目前還是實驗,包括水泥都還在實驗階段,畢竟確實有難處,先試驗好,待人口以及勞動力足夠的時候便可以運用了。

  隨著腳踩式打穀機的出現,今年百姓在秋收的時候省力不少,襄陽地區預計收獲比去年最少提高了兩成。

  後世糧食產量的提升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鉀肥,但是國內缺少鉀肥的原料,建國後有一段時間受製於外國,後來在羅布泊發現鉀肥的原料才減少了對進口的依賴,不過依然每年需要大量的進口。

  其次是磷肥,磷肥原料倒是不缺,但是劉琮也一直讓人在研究,糧食產量上去了,那才是生產力的根本提升。

  而且磷肥對許多經濟作物都有很大的幫助,如棉花,花生等,但是這些的效果是非常緩慢,技術的積累哪有一下就能立馬提升上去。

  對於農業,除了總結各種種植經驗,其次便是各種化肥的研究,劉琮也不懂,但是可以做的是引導他們往這方麵去研究。

  “公子,劉毅請您過去!”

  劉琮一聽大概知道什麽情況,如今秋收剛開始,他那邊的實驗田應該是有結果了,

  “公子,實驗田產量提升了兩成,效果非常顯著!”

  劉琮看了看稻穀,顆粒飽滿,確實不錯,劉琮這邊種植依然是稻穀,小麥以及粟米三種都在種植,粟米雖然有口感不好,但是易保存。

  劉琮采用的是土辦法,50斤人尿加熱至二成,入瓦罐蒸煮至一成,並熟石膏2斤攪拌,晾幹後粉碎,這是尿素石膏,是後世建國早期的土辦法。

  “嗯,不錯,這次的種植經驗都有總結?可有整理成冊?日後每一季的水稻都要進行總結,加強育種,培育出高產的種子!”

  “諾。”

  今年試驗了尿素石膏的效果,經過幾年的提升,占城稻的推廣,預計畝產能達到10-12石,也就是300斤-360斤的樣子,已經是大為提升了。(漢朝的大小畝不做折算,用的是現代的畝。)

  要知道建國初期的畝產才200斤左右,當然建國初期有許多特殊原因,但是這需要許多難度,劉琮也清楚尿素石膏雖然可以用,但是如何合理的使用還需要驗證。

  目前采用的是早期施肥十公斤,後期追肥五公斤,也就是一季度下來需要用到15公斤,這需要改變目前的尿液收集方式,其中又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劉琮隻能是提前準備,這樣以來尿液需要的數量是非常多的,如何收集,特別是動物尿液的收集都需要想辦法,自然需要投入一些人力,物力。

  農業的提升說來說去就那麽些辦法,區田法的精耕細作,各種肥料的提升,種子的提升,機械的提升,水利的灌溉等。

  除了這些便是食品的多樣化,吃的產品變多了,那麽對糧食的需求就會相應的減少,豬肉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是主流,但是如今在荊州的發展下,有逐漸成為主流的趨勢。

  要說豬肉比牛羊美味?那肯定沒有,但是比起牛羊他更廉價,而且他更適合圈養,這是其他物種不能比擬的。

  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蠶豆,芝麻,黃瓜開始大規模種植,特別是黃瓜適合南方種植,而且可以生吃,產量高而且美味,與白蘿卜可以相互交替著吃,也算是換換口味。

  “趙儼,你記錄好,回去之後與的別駕一同商量如何推廣此法!”

  “諾。”

  主要還是商量如何收集尿液,辦公總會有的,人倒是簡單點,將大小便分開便可以做到,但是動物就麻煩點了。

  如果能普遍將稻穀的產量提高到12石,那意味著什麽?此時整個王朝大概有七億畝農田,畝產12石,年產能達到720斤,那麽年產量能達到5000億斤。

  當然實驗田和實際肯定還是有差別的,水利,田地肥力等各種因素,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隻要能達到300斤的畝產,那麽養活一億人是肯定沒有任何問題的。

  目前荊州的平均在畝產6石左右,這是占城稻以及各種器械,水利的效果,東漢的平均產量在3石左右,也就畝產90斤左右,如今已經是整整提升了一倍。

  “二公子,此事當真?”

  “千真萬確,不過實驗田與實際有一些出入的,不過劉毅挑選的田地本就不是肥沃之田,不過是中田,因此出入不會太大。”

  “二公子,還請帶老夫一同前往查看!”

  劉琮一聽也知道,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劉闔是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劉琮隻能在帶著劉闔跑一趟了。

  劉闔在峴山下的一塊中田看到了實際情況之後,這才心裏大定,農業社會,農業是根本,容不得半點作假!

  “利國利民!看來是老天也眷顧我荊州!”

  天下大亂,諸侯群起的局麵已經形成,至於皇帝,大家心裏都有數,如果說劉表父子能平定天下,大家都清楚不可能還政給天子,就算劉表父子原意,麾下可沒有誰會原意!

  劉闔速速將這邊的情況整理成文書派人送到武關的劉表手中,同時頒布命令,以後大小便要求分開!通過政策強行推廣!

  劉琮也知道此事的重要,首先讓趙儼在襄陽強製推廣,同時命令木匠大量造馬桶,減輕百姓的負擔。

  “今年糧食本來就是大豐收,這兩年在主公和二公子的倡導下,興修水利,荊南這兩年都沒有遭受大的水災,整體情況還是比較好的!”

  荊州整體水利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夷道,江陵,沙羨,鄂縣,臨湘,嶽陽,羅縣等地都在興修水利,水庫以及試圖人工造湖,加強了長江水道的抗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