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五章 筒車(加更)
作者:路漫漫求索兮      更新:2021-04-02 22:50      字數:3341
  “主公,今天才大年初七便在軍營了!”

  “嗯,有些思慮,家中小弟等人頗為吵鬧,便來到了軍營。曼成為何也如此早來軍營?”

  劉琮一看原來是李典,不由的有些奇怪,軍營大部分在過年的時候都會回家,除了少部分或者正好負責軍營留守的,他們拿了劉琮俸祿,過年這麽長的假期,正好是時候回去好好造人。

  “卑職剛去了侯爺那邊,侯爺說您在軍營,此次是舉薦一人,是主公希望的人才!”

  “何人?”

  “此人名陳悌,钜野縣人,是陳寶光後人,擅長紡織!其還有一個妹妹名陳涵,根據其兄長說比他更擅長紡織,可惜是女兒身!我也是今年過年才發現他們一家也到了荊州,目前在當陽居住!”

  “當真,元宵之後你帶他們來見我!”

  “諾。”

  陳寶光其實不出名,但是陳寶光會被史書記載是因為其取了一個好老婆,史書記載,霍光妻遺淳於衍蒲桃錦二十四匹,散花綾二十五匹。綾出钜鹿陳寶光家。寶光妻傳其法,霍光召入其第,使作之。機用一百二十躡,六十日成一匹,匹值萬錢。

  至於陳涵為女人身,這點其實不用太在意,漢朝對女性是非常包容的,因此才有班昭參與國政,連大儒馬融都曾在班昭門下學習。

  漢朝以孝治國,從呂後到竇太後,從陰麗華到鄧太後,兩漢傑出的女政治家可不少,地位低下是不存在的。

  正月十五一過,軍隊基本回歸到正常的操練,大漢依然是有宵禁,並非如後世宋朝那般熱鬧。

  “主公,陳家兄妹來了!”

  “聽說你們擅長紡織技術,你們不要拘謹,在我這裏,隻要有獨特的手藝,我會給你們相對應的俸祿!”

  劉琮打量了一下兩人,兩人都還是有些拘謹,北方戰亂,應該是躲避戰亂才移居到南方的。

  “我兄妹二人皆是祖傳手藝,應該還可以!”

  “那行,劉郃,你安排他們到中盧,在中盧開始研發紡織,我希望你們能提高紡織的效率,在先人的基礎上再提升,使得紡織更為方便,簡單!”

  “諾。”

  此時的紡織雖然進步不錯,但是織綾機是五十躡,而織統機是六十躡,效率低,而且操作費力,體力消耗極大。

  曆史上馬鈞改良紡織機,將織綾機和織統機紛紛改為十二躡,提升了近5倍的工作效率,使得紡織業進入了一個輝煌的發展時期。

  既然招不到馬鈞,劉琮隻能是自己大力研發,能提升多少是多少,同時派人開始大力招募紡織能手,開始力推紡織。

  “二公子,張懌前來聽候二公子調遣!”

  劉琮一看,原來是張懌過來了,看來張羨對這個事情也比較上心,劉琮也是非常欣喜,讓其擔任劉琮的親兵護衛。

  目前劉琮身邊的親兵護衛是劉郃,廖淳,劉郃比廖淳年紀大兩歲,而廖淳與劉琮年紀相仿,張懌則已經是二十,剛剛及冠。

  “我早就盼著你過來,家裏都安頓好了?”

  “安頓在中盧,正月十五之前我們便到了,首先在中盧購買了一套小院子,這安頓好了我就便過來了,內人則在中盧開始養蠶!”

  “不錯,準備在院內栽種多少桑樹?”

  “我那院子不大,總共才一畝地,因此準備先種上二十顆桑樹,目前隻有內人和幾個下人在,因此也幹不了太多的活!”

  一畝地的小院,刨除房屋麵積,那麽種植的麵積不多,能種二十顆桑樹已經是不錯了,畢竟古代院子大多是兩層小院,而且房間都大。

  “不錯,能補貼家用,未來子孫也不會發愁!”

  劉琮在長沙郡開始推廣養蠶,種植桑麻,桂陽郡當然不會不清楚,南方養蠶在此時規模很小,曆史上南方開始大規模養蠶是在衣冠南渡之後。當然益州是例外,益州的蜀錦一直都是非常出名。

  “二公子是準備推廣養蠶?”

  “當然,有些地方過於貧窮,包括桂陽郡依然有不少貧窮之地,養蠶能給百姓帶來不錯的收益,況且如武陵,桂陽等地人均耕地本來就少,若是沒有其他輔助,生活非常困難!”

  武陵為什麽亂,還不是窮鬧得,山地多,耕地少,人均耕地就更少,在農業社會,如果沒有官府協調,引導,那麽基本是吃不飽的,吃不飽當然會鬧事了。

  “二公子心係百姓,乃百姓之福!聽說桂陽操練新軍之事,侯爺已經批準了?”

  “嗯,確實已經批準了,但是具體安排還需要考慮,放心,荊南不會隻發展長沙!”

  新軍的背後是劉表的支持,因為劉表也發現了新軍的好處,將領,指導員,軍法官三權分立,將領負責指揮打戰和操練,指導員負責協調各種矛盾和內務以及教書識字,軍法官負責軍隊紀律和思想教育。

  這樣既不會影響將領指揮作戰,同時將領對於軍隊沒有絕對的控製權,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將領擁兵自重。

  “李將軍,新軍第四團麻煩你了,這是琮安排的副手名單,你看一下,是否有異議!”

  李乾接過劉琮遞過來的名單看了看,表示認同了,劉琮安排黃奉,張彪,陳鳳等協助其操練新軍,李乾如今快五十了,讓其到處奔波作戰是沒有必要,而且他留在襄陽能平衡一下襄陽的勢力。

  陳鳳是南陽人,是劉琮來襄陽之後招募的第一批軍士,至於黃奉,張彪,李奕那都是跟隨劉琮多年的人,黃奉擔任指導員,李奕擔任軍法官。

  “卑職明白了,以後為二公子衝鋒陷陣就靠整兒和典兒了!”

  李乾也清楚明白劉琮的做法,劉琮也是為了他好,他武力不如黃忠等人,也不如文聘,李通,年齡大了之後上戰場會危險重重。

  而且他跟隨劉琮也這麽久了,熟知軍隊操練流程,留在襄陽一樣是為劉表出力,況且如今李整的發展比他還好,他這個父親還有什麽不滿足的。

  “文達,第三團就拜托你了!子方,你前往桂陽組建桂陽第一團,鄭渾隨軍前往,詹晏,劉韌輔佐,子方,萬事以文公為主,多聽取他的意見!”

  “諾。”

  至於襄陽新軍第一團,第二團,他們隨時會根據廬江的情況出擊作戰,因此黃忠是不能動的,畢竟孫策勇猛,需要有勇將壓陣。

  李通,李乾負責起了第三團以及第四團的操練,第三團形成已經有幾個月的時間了,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了,李通實際上是摘了糜芳的桃子,因此劉琮也是特意留下糜芳進行安撫。

  “子方,我知道你心裏可能有怨言,辛辛苦苦操練了幾個月,但是桂陽的情況非你不行,其他人都不是合適的人選,而且桂陽目前是操練一個團,未來可能是兩個團,三個團,甚至是一個旅,其前景是非常好的。”

  “主公,芳跟隨您多年,知道主公不會虧待我的,我哪裏有什麽怨言,況且每每有什麽主公都會記得糜家,糜家感激還來不及!”

  糜芳經過三年多的新軍鍛煉,其性格穩重了不少,但是劉琮還是擔心獨當一麵的時候容易被人下套,畢竟曆史上他可是有這樣的事情。

  劉琮因此考慮再三還是派鄭渾這樣的有德有才之士進行輔佐,人以群分,希望鄭渾能使得糜芳更加成熟,穩重,操行也更好。

  玻璃的研究已經到了一個不錯的地步了,劉琮準備在臨湘設立分支,因為玻璃最大的問題是運輸的問題,雖然劉琮用的全部都是小塊玻璃,但是運輸依然是個大問題。

  目前主要切割出來的玻璃大小都是一尺的邊長,就是在33厘米左右,有的甚至隻有5寸,也就是在17厘米不到,大玻璃暫時是不生產的,因為沒法運輸或者說運輸成本太高。

  “廖淳,你跑這麽急做什麽?”

  “這是韓大人給主公您,說是按照您說的理論研究出了新式灌溉工具!”

  劉琮一聽也是高興,立馬前往查看,劉琮之前將筒車的大概形狀和工作原理告訴了韓暨,韓暨聽了之後也是非常在意,沒想到這麽快就研究出來了!

  “父親!”

  劉琮一看,劉表等人也已經在那邊了,韓暨正帶著人在試驗,劉琮也站在劉表身邊觀看,筒車的價值很高。

  筒車雖然效率極為低下,但是無需人力啊,通過對水流的運用將水用於灌溉,這發明可將河水蓄到小溪小流之中,琮兒引到田埂之間用於灌溉。

  龍骨水車和筒車也能排澇,將江河之中的水排到蓄水池或者分支河流之中,降低洪澇災害,荊州水道縱橫,這些發明對荊州是極為有利的。

  “琮兒,此事韓暨已經和我匯報過了,此物我看如果因地製宜,在某些合適的地方可能比龍骨水車還好用。”

  劉琮當然清楚,筒車在原本的曆史中是在唐朝發明,如今提早了數百年,而且筒車的應用知道後世都還有地方在用。

  況且還有一種人力筒車,那邊是高地筒車,那個比普通的筒車更複雜,應用了大量的齒輪,通過人力或者物力將地處的水流引導高處,完成灌溉。

  如果能研發出高地筒車,對於荊南的丘陵地帶的梯田是極大的幫助,而且劉琮可同時繼續加身對齒輪的研究,後世幾乎大部分機械都大規模的應用到了齒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