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有的人不但討厭還毫無用處
作者:飛翔的浪漫      更新:2022-03-31 20:47      字數:4659
  那艘大船轉眼離岸,趙旭和普濟也終於擠上了一個船隻,隻不過人多擁擠,大家摩肩擦踵的,有人就大叫說別擠了,將自己肚子裏的氣都給擠出來了。

  這人不說放屁卻說成擠出氣,船上的人聽了都笑,他也樂嗬嗬的說:“你們都想什麽呢?我被擠得上氣不接下氣,不行?”

  河裏還有浮冰時不時的飄來,船家為了穩妥,行走的比較慢,乘船的人無聊,有人就拉開了話匣子說一些鄉間趣事。

  這時有人問剛剛那幾輛馬車什麽的,都是什麽人?剛才說話風趣的人撇嘴說:“太原王家你都不知道?”

  問話的人說的確不知,這人就講:“我卻知道。”

  這人像是個小販,趙旭也不知道“太原王家”是怎麽回事,豎起耳朵聽他說道:“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是自漢以來的四大名門望族,你們竟然不知?”

  有人咕噥說誰關心這個幹甚麽?又不能當飯吃,我們這些泥腿子苦哈哈又不讀書,字也不認得,什麽四大家族五大家族的,你說什麽就是什麽。

  這個小販被人擠兌,一副你們都是孤陋寡聞的樣子:“是不能當飯吃,但是這幾家人卻能影響你吃多少飯!”

  更多的人笑小販根本就是在強詞奪理, 是故弄玄虛純屬抬杠, 小販擺手說:“好好好,別的不說, 我隻說一件事,前唐文宗皇帝那會,太子求婚宰相鄭覃的孫女,竟被鄭家一口拒絕, 搞的文宗很沒有麵子, 他說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鄭、王耶?”

  船上的人聽了又開始議論,都不信還有拒絕和皇帝結親的, 又說這人一看就是走南闖北走江湖的, 淨是講一些有上嘴唇沒有下嘴唇的事情。

  這個小販嘻嘻一笑:“得!坐船寂寞,我說了你們聽聽,信了便信, 不信也無妨,權當我沒說,當我出氣了,我又不能得你們一文錢。”

  他這樣自嘲,也沒人和他擠兌了。普濟見趙旭聽的入神,輕聲說道:“這人講的是真的,不過說的不準確,崔、盧、鄭、王是北魏時期對天下姓氏的排名, 到了前唐的時候, 已經形成五姓七宗的說法。”

  普濟見趙旭凝神,繼續道:“在自漢代以來, 眾多的士族門閥之中, 有五個姓氏的世家大族堪稱豪門中的豪門,頂級中的頂級, 他們分別是隴西李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與太原王氏, 由於其中李氏和崔氏各有趙郡李氏和博陵崔氏兩個分支, 所以他們又被稱為五姓七宗, 也有人稱其為五姓七望或者五姓七家。”

  “這人說的,皇帝和鄭家結親不成, 確有其事。無獨有偶,前唐的時候, 有個叫薛元超的宰相也說過,他自己平生有三大憾事,其中之一就是未能娶到五姓七宗家族中的女子為妻。而當時薛氏一族已經與韋氏、裴氏、柳氏三族並稱為‘關中四姓’了,但是在麵對五姓七宗的時候,仍需仰望。”

  趙旭聽著有意思,問:“你怎麽知道這麽多?”

  普濟剛才侃侃而談,這下忽然有些不好意思:“我閑暇無事的時候,讀書讀到的。”

  閑暇無事的時候讀書讀到的?趙旭猛然想到,這艘船上絕大多數的人可能都是不識字的, 誦經讀典,幾乎沒有可能。每日勞作之餘, 他們隻認同自己能看到和接觸到的事物,而普濟這個和尚卻不但日常參閱經書,甚至還有“閑暇無事”的時間去看經書之外的書籍, 這是不是當今皇帝李存勖滅佛的一個原因呢?

  普濟卻不知道趙旭在想什麽,他又說道:“……身為宰相的薛元超娶不到五姓七宗的女子為妻,甚至還發生過皇室想下嫁公主給這幾個世家, 都嫁不出去的事情。清河崔氏因為嫌棄前唐皇室有胡人血統,並非純粹漢人,居然拒絕迎娶皇室公主。”

  “一般人家,能有這樣的好事,那肯定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了,然而這五姓七宗卻根本不將公主當回事,你說……”

  普濟說到這裏,被趙旭擠了一下肩膀,普濟有些愣愣的,而後猛然驚醒,頓時一身冷汗。

  普濟說前唐李姓皇室不是純粹漢人,他一直在吳越國,卻忘了此時建立大唐的李存勖就是沙坨人。

  此時門第觀念根深蒂固, 婚姻也講究門當戶對。普濟本身就是隱藏和尚的身份經過大唐,這會要是說話不注意, 被人聽到盯上, 說不定會有無妄之災。

  普濟閉嘴低頭不言語了,趙旭卻想,剛剛車裏那個匆匆一瞥,美豔的女子就是太原王家的人了。像這樣出眾的人兒,將來也不知會開枝散葉到誰的家中?

  一會船到了南岸,船上的人大家各自走散,趙旭要往西行,普濟也往西,趙旭想早些到家,專檢小路捷徑,普濟跟著,兩人繼續同路。

  荒山茫茫,兩人逶迤而行,也沒有別人,趙旭問普濟:“你剛剛說那五姓七宗不與他人通婚,那他們男子娶的是誰,女子又嫁給何人?”

  “他們這幾大家主要就是家族內部通婚。基本上,清河崔氏與隴西李氏、範陽盧氏世代締結婚約,趙郡李氏與博陵崔氏世代締結婚約,範陽盧氏與滎陽鄭氏世代締結婚約,而隴西李氏則與範陽盧氏、太原王氏世代締結婚約。”

  趙旭問:“你說他們就那麽瞧不上別姓,對皇室也不屑一顧,那皇室就不生氣?”

  “自然生氣。但這幾大家在每逢建立朝代之際均都出過大力,立下很多的功勞,因此皇帝與王室對他們也有所忌憚。要想削弱,也隻能尋找機會,暗自動手。比如說,前唐的太宗李世民就命令重臣修《氏族誌》,然而,在修撰初稿的時候,編修者居然無視皇室,而是將博陵崔氏排為天下第一,唐太宗當然不喜歡,馬上讓其拿回去重改,日久天長,皇室宗親的地位這才被抬高。”

  “隻是最後卻收效甚微,對五姓七宗幾乎沒造成任何影響。後來科舉完善,進士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地位越來越高,世家大族在人才方麵的優勢才被逐步蠶食,影響力開始出現衰微的趨勢,但是他們在民間的威望依然無法撼動……”

  趙旭聽著,又想起了王家那些人鮮衣怒馬的樣子,繼而想到了田蕊家的小丫頭原碧騎乘的那個毛驢。

  田家小毛驢脖子上戴著的那個鐵鈴,是怎麽都比不過王家人那銀光閃閃的銀鈴的。

  普濟讀書很多,一路上趙旭問什麽,他基本都能頭頭是道的講述出來,這讓趙旭覺得普濟當和尚有些屈才,他起碼應該去做個西席先生,也不至於將滿腹的才華空對泥塑與青燈。

  這一路走了好幾個時辰,越是臨近陝州,趙旭的心裏就越是著急,恨不得一步就到了村裏。到了陝州城外的桃林塞口時,普濟說休息一下,歇歇腳,再好趕路。

  桃林塞不是地名,而是一個泛指,從西漢時候起,潼關到陝州這一代的官路叫桃林塞。桃林塞口就是陝州道和桃林塞的接壤路口。

  兩人隨便找了一家店坐下,要了麵食,趙旭呼哩嘩啦的接連吃了三海碗,才抹嘴飽了。

  普濟卻一碗還沒吃完,而且吃的慢條斯理。趙旭看的窩心,就要張嘴道別,這時聽到身後有人議論,說曲沃遭到土匪洗劫,全村沒有一個人活著。

  趙旭聽了渾身一顫,就要轉回頭詢問,卻又聽後麵的人說道:“緝拿通告都貼出來了。”

  “怎麽就知道是土匪做的?”

  “那不有告示,這還有假?不是土匪,又會是誰?”

  “那,是何方的土匪幹的?那得有多少匪人?”

  “我哪知道?那些土匪當然是高來高去,殺人如麻,來無蹤去無影的,誰能看得清。”

  有人問說:“你剛說全村人都被殺了,那誰報官說是土匪幹的?死人還能說話,沒人看到的話,這不是胡謅?”

  被質疑的人“嘁”了一聲說:“曲沃當時人並沒有死完,有一個並沒有立即斷氣的,報了官,而後才不治而亡的,還有,我雖不知道那些匪人,卻知道他們有一個同夥是誰。”

  “是誰?”

  這人存心賣弄的卻不說話了,恰好這時從路上進來一個人,這人接聲說:“告示上說得明白,那個匪人的同夥叫趙旭,本就是曲沃村的人,是內應……”

  趙旭一聽,頭登時“嗡”的一聲。

  “……這個趙旭為求錢財,謀財害命,投靠了土匪,十惡不赦,官服正在緝拿。新來的留守……”

  趙旭這會怒急攻心,全身幾乎炸裂,他的牙咬的緊緊的,兩手握拳指甲嵌進了肉裏,耳朵再也聽不到任何的聲音。

  普濟覺察到了趙旭的反常,他將飯吃完,靜靜的看著趙旭。

  趙旭的眼前發黑,好一陣子什麽都看不清楚,他“噌”的起身,要走,卻想起沒有付錢,隨手抓了一把錢幣往桌上一扔,頭暈目眩之中,大踏步走著走著,就瘋狂的跑到了對麵的樹林裏。

  怎麽會這樣?

  怎麽會這樣?

  曲沃全村被殺!

  母親和哥哥也死了!

  土匪?哪裏來的什麽土匪!是石敬瑭那些人幹的!

  石敬瑭!

  誣陷!誣陷!他們殺了人還讓自己背黑鍋!

  趙旭咬牙切齒的扶著一棵樹,剛才淩亂的思緒這會稍稍清醒了一些。

  是了,石敬瑭他們殺了人,又誣陷到了我身上!那個白臉劉知遠沒逮到我,就栽贓我,這樣不管我是死是活,死了的話,背著一個惡名,要是還活著的話,就會被官府通緝!

  總之不管我的活與死,我今後都不能安生,隻能永遠的活在暗處,活在陰影裏見不得光!

  他們太惡毒了!

  怎麽辦?

  見官?不行,萬萬不能見官,那是自投羅網,他們敢出這樣的告示,就是已經沆瀣一氣,他們殺一個人就想踩死螻蟻,我又怎麽自辯,誰又能聽我、信我?

  我該怎麽辦?

  怎麽辦!

  普濟跟在趙旭身後,他看著趙旭的臉色一會紅一會白,一會青筋暴露,一會咬牙切齒,一會又痛不欲生,心裏隱隱的猜到了什麽,張口說道:“我去那邊看看通告……”

  趙旭沒說話。普濟一會就回來了,說:“果真這樣,上麵寫的就是……趙旭為漏網之魚,如此如此。”

  “我就是趙旭!”趙旭大聲的說道:“我就是他們說的那個喪心病狂殺了全村人和自己家人的趙旭!”

  “說我勾結匪人殺了全村乃至全家?世上哪有這樣禽獸不如的人?要真是我,我還會愚蠢的跑回來嗎?”

  “你信嗎!”

  普濟想說自己不信,趙旭忽然拔腿往林中狂奔過去。

  普濟緊緊的跟著,趙旭跑著跑著,“噗通”一聲撞上了一顆樹,他忽然“啊!”的大叫一聲,對著樹拳打腳踢起來。

  好大一會,趙旭慢慢的蹲下,滿臉是淚,而後無聲哽咽著,接著就嚎啕大哭起來,聲音歇斯底裏。

  過了很久,趙旭慢慢的站起來,嗓音嘶啞的對普濟說:“一路相隨,就此別過。相見即是緣分,願師傅今後一路順風!”

  趙旭說著拿出了一些銀錢,也不看多少,交到普濟手裏,抱拳說聲“珍重”,就朝著樹林外出去。

  趙旭一會就消失在普濟的視線裏。

  這時候殘陽似血,普濟看看樹林外麵,再低頭看看手裏帶著趙旭體溫的銀錢,心裏有了一種難言的惆悵。

  《詩經》上說:“得人者興,失人者崩,”那為什麽這一路走來,無論吳越國、吳國還是大唐,見到的都是官家不得人心的做法,可是也沒見到他們的衰敗?

  《書經》上也說:“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可是自己所看到的都是恃強淩弱,見到的惡人幾乎都過的很好,善良的人卻都顛仆流離?

  還有,師父曾說過,善可以為法,惡可以為戒,這個趙旭明顯的就是被冤屈的,可他能洗脫自己的冤屈嗎?

  “我看不能。那個唯一的證人,在報官之後,不也已經死了?”

  有隻烏鴉忽然在樹梢“嘎嘎”的叫著,普濟一愣,等他看過去的時候,那隻黑乎乎的烏鴉卻撲棱著飛走了……

  曲沃全村已經是斷壁殘垣,狼藉一片。這會夜幕低垂,四周靜的滲人,村西邊原來有一個河水衝擊形成的大坑,這會被官府用作了填埋曲沃死去村民的墳塚,這個巨大的墳塚也沒有墓碑,想來也是胡亂匆匆的埋葬了屍首了事。

  曲沃已經成了鬼村。

  趙家已經徹底的不成樣子,所有的房屋院牆全都夷為平地,唯一聳立著的,就是曾幾何時趙旭在樹頂眺望父親回來的那棵柿子樹。隻是這棵樹此時也被烈火焚燒過,一大半的枝柯已經不見,此時上麵棲息著十多隻昏昏欲睡的烏鴉。

  趙旭的淚已經幹了。依然能夠聞到的煙熏火燎的氣息和死一樣的寂靜讓他覺得天地間隻剩下了自己一個人。

  趙旭也不知道自己在曾經家所在的地方呆立了多久,心裏除了憤怒、傷心、悲戚,就是自己要報仇!

  報仇!

  報仇!

  不遠處的黃河水依舊東流去,水聲間斷的潺潺傳了過來,趙旭看著遠處山頂上麵的一顆閃亮的星星忽然的有了一個念頭。

  ——對了!

  想當初,父親為了救同村因義憤殺人的白耀春,讓自己去找過田蕊的父親田悠。

  田悠是飽讀詩書德高望重的本地名士,自己要是將事情的前因後果告訴田悠,如果田悠能說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