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三線並進,事業拓展
作者:阿拉燈神丁哥      更新:2021-04-16 20:24      字數:2431
  鍾華仕的第二筆利潤分成打入了沙漠之舟的賬戶,多達1800萬元。

  老板鍾華已經成為中國箱包界的風雲人物。在沙漠之舟的運作之下,他最近登上了央視二套接受專訪,大談民族品牌。

  他很感激駱千帆的操盤,親自帶隊到虹城拜訪駱千帆,請他和沙漠之舟團隊吃飯,當然,更重要的是請教下一步的運作方案。

  駱千帆支招,讓他請明星代言。

  鍾華想請陳冠西,被駱千帆好說歹說否定了。

  別看他現在風頭正勁,將來會被打入地獄,反噬代言品牌。

  駱千帆給出一個建議名單,可是鍾華死活不同意,嫌他們名氣小。

  他哪裏知道,駱千帆列出的這幾個人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名氣將火速躥升。

  倆個人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取了個折中的意見,決定聘請王力宏為鍾華仕箱包代言,至少很穩!

  簽訂代言合同的時候,駱千帆近水樓台,特別加了一條,要求王力宏至少分別參加一次“沙漠之舟”和正在運作中的“駱駝教育”的活動。

  駱千帆已經在為“駱駝教育”的發展鋪路了。

  ……

  4月6日,周三,《教育周刊》正式出版第一期,反響火爆。

  其實此前舉辦線下漢東教育版“百家講壇”的時候就已初見端倪。

  活動邀請來虹城市名氣很大的作文老師翟江。

  駱千帆大手筆,以每節課5000元的價格簽了翟江18節課,每節課2個小時,並買下課程版權。

  2005年,這個價格是非常高的。

  不僅如此,出書或者製作光盤出售的時候還要付給他稿酬。

  駱千帆另與翟江達成一份協議,等成立“駱駝教育”以後,將與其簽訂一份作文培訓的長約。同時承諾他,《教育周刊》將負責為他打名氣。

  駱千帆還悄悄告訴翟江,他將安排公司裏的人“占領”各大論壇,宣傳造勢打人氣。

  翟江是個腦子很活的人,長遠來看,名氣意味著更多的金錢,翟江很高興。

  虹城晚報前期的宣傳很給力,加之沙漠之舟公司印製廣告散頁散發到各中小學,所以活動現場人氣火爆。

  最關鍵,翟江講課的效果非常好,一下子把“百家講壇”第一期帶到一個高度。

  線下活動的火爆對《教育周刊》的改版形成呼應。

  翟江的課程以文字版的形式全文刊登,讓沒有現場聽課的學生家長趨之若鶩。

  其他欄目也都幹貨滿滿,排版上也新穎別致。

  文字表述鮮活、接地氣,讀起來好玩又有趣,別具一格。

  這是駱千帆特意要求的,教育周刊必須在文字上成為整個《虹城晚報》的“天花板”和效仿對象。

  為此,駱千帆特意施行“主筆製度”,必要的時候采、寫分離——采訪歸采訪,寫稿歸寫稿。

  這個時候張楚的文字優勢顯露無遺,受到駱千帆的器重和稱讚。駱千帆還邀請周旭陽進行把關,最終呈現了非常不錯的文字效果。

  《教育周刊》第一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廣告不多。

  廣告商都不是傻子,沒看到你最終呈現的版麵,也沒有看到市場的反響,他們是不會輕易投放廣告的。

  不過,一周以後的第二期報紙出版,刊登的廣告明顯增加。

  等到第三期出版的時候,24版的《教育周刊》,大大小小刊登了二十多個廣告,其中包括六個整版廣告和六個半版廣告,超出其他任何一份周刊。

  等到出版第四期的時候,不僅廣告繼續增加,《教育周刊》精心打造的五個欄目,都擁有了長期的冠名商。他們看中的是《教育周刊》背後的學生資源。

  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其他周刊加起來才四個冠名欄目。

  而且到這個階段,“漢東教育百家講壇”的線下活動已經不需要任何宣傳了。

  有人為了拿到有限的門票,竟然私下裏找水載舟和魏青山開後門。

  還有很多記者編輯來找駱千帆為親戚朋友要票。

  有人建議售票,駱千帆拒絕了,保證人氣和熱度最重要。

  至於掙錢,他有的是辦法——“百家講壇”線下活動開辟出場內外二十個展位進行招商,到最後,單靠線下活動就足以盈利,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五一過後,水載舟、魏青山親自擺下慶功宴,為《教育周刊》全體人員慶功。

  事實上連水載舟自己都沒想到《教育周刊》會辦得這麽好,也沒有想到《教育周刊》的市場反響會這麽大。

  慶功宴上,駱千帆一點都不貪功,一方麵把功勞分攤給下屬,一個一個點名誇出花來;另一方麵,把功勞推給水載舟和魏青山。

  “都是水總高瞻遠矚給鋪的路,要不是水總的‘承包製’指明方向,我駱千帆到現在也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也多虧了魏總關心指導、大力支持,要人給人、要物給物,才讓我們教育周刊免除了煩雜之憂……”

  駱千帆馬屁拍得好,最後趁兩位領導高興,又無恥地提了兩個要求,“希望報社給配一個專職的攝影記者”,“希望報社增加《教育周刊》的版麵,最好能從原來的24個版加到40個版……”

  水載舟和魏青山被拍得暈暈乎乎,酒也喝得迷迷瞪瞪,沒怎麽思考就答應了。

  第二天回想才發現上當——白給了駱千帆一個攝影記者和16個版麵,報社卻需要多承擔一大筆紙張、印刷和人力成本。

  ……

  這邊,《教育周刊》辦得風生水起;另一邊,“駱駝教育”成功注冊,教學籌備工作進展順利。

  “駱駝教育”的教學地點選定在振興小學旁邊的少年宮,靠近重點小學,區位優勢突出。

  少年宮一共9層,駱千帆一下子租下了其中的6到9層。

  其實他想整租下來,但是1到3層是另一個叫“漢東沃土培訓”的培訓機構。沃土是個老牌子,規模很大,有四個校區。第五個校區也將在暑期正式開班。

  少年宮是沃土的總部,也是其中的一個校區。

  4層5層還零散分布著其他的一些小型培訓機構。

  蒙蕾處於從報社半離職狀態,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駱駝教育這邊,和高薪聘請的振興小學退休老校長蔡正明、伺候蒙耀祖老爺子歸來的馬東一起,帶著從沙漠之舟抽調來的六個人負責“駱駝教育”的籌備工作。

  到目前為止,辦公和教學場地的布置已經基本結束,各種教學設備基本到位,可以提前開展暑假和秋學期招生了。

  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招聘老師和招收學生。

  問題是,“駱駝教育”還沒什麽動靜呢,少年宮其他的培訓機構已經虎視眈眈了,尤其沃土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