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2章 算計是一門技術活
作者:阿拉燈神丁哥      更新:2021-03-08 12:10      字數:2390
  駱千帆花了一上午的時間,草擬了一份發行創意合作協議。甲方為虹城晚報,乙方駱千帆。核心內容是,駱千帆向虹城晚報提供一份創意,虹城晚報按照發行業績給予駱千帆獎勵。

  發行業績參考漢東晚報的發行量。

  虹城晚報2005年在虹城市的發行量超出漢東晚報0-5萬份,每份獎勵駱千帆5元錢。超出10萬份,則5-10萬份區間,每份獎勵6元。以此類推,10-15萬份區間,每份獎勵10元。15-20萬份區間,每份獎勵20元;21萬份以上,每份獎勵50元。

  寫完之後,交給柴滿倉。

  柴滿倉當時就笑了:“這就是你的協議?”

  駱千帆自信地說:“怎麽樣,合理吧?”

  柴滿倉笑得意味深長:“那好吧,你先把協議放在這裏,我和其他總編商量商量再給你答複。”

  駱千帆離去,柴滿倉搖頭哂笑:“這家夥,啥都不懂,虹晚怎麽可能超過漢東晚報那麽多?”

  當天下午,柴滿倉、周遊等副總編,以及鄔有禮、發行部主任等少數中層聚在了總編輯袁保的辦公室,討論駱千帆的那份協議。

  柴滿倉先介紹了這幾天跟駱千帆來回幾次交流的情況,當說到駱千帆為發行創意索價100萬的時候,眾人都嗤之以鼻:“想錢想瘋了吧?”“他知道一百萬是什麽概念嗎?”“現在的年輕人腦子都抽筋,他能有什麽創意?”

  袁保也很不屑,但他還是笑嗬嗬地說:“應該鼓勵年輕員工,有想法是好事,敢想敢做也是好事。”

  隨後,柴滿倉就拿出駱千帆的那份協議傳閱。眾人看完之後又笑了,有的笑駱千帆異想天開,有的笑駱千帆不知天高地厚——虹城晚報在虹城市的發行量怎麽可能超過漢東晚報呢?至於超出20萬份,天方夜譚。

  根據2004年的官宣數字,漢東晚報和虹城晚報在虹城市的發行量都是60萬份。事實上那是吹牛,水分很大。

  別人不知道,在座的這些人都知道,漢東晚報實際發行量最多45萬份,虹城晚報更少,才40萬份。虹晚總編室新一年定下來的發行目標是追平差距!

  袁保看完協議,再次假意強調了鼓勵的觀點:“應該鼓勵年輕員工,有想法是好事,敢想敢做也是好事。”

  柴滿倉問道:“那這份協議簽不簽呢?”

  袁保讓眾人討論,眾人七嘴八舌。鄔有禮終於逮著報仇的機會,可以名正言順陰駱千帆一把了。

  於是鄔有禮笑眯眯地建議說:“我看可以簽,就算簽八百回,報社都不會吃虧,駱千帆也占不到便宜。”

  袁保、柴滿倉等人都看著他,鄔有禮解釋說:“因為駱千帆擬定的這份協議至少有兩個大漏洞。

  “首先,這份協議甲方是虹城晚報,乙方是駱千帆。駱千帆本身是虹城晚報的員工,他有責任、有義務免費為報社的發展建言獻策。等他們見習期滿簽訂正式合同的時候,報社可以在合同裏再強調一下員工的責任和義務,到那時,這份發行協議“違背勞動合同”,就變成了一紙空文,也就不用支付額外的發行獎勵了。”

  聽了鄔有禮的話,眾人有的點頭,有的不屑,有的暗罵。他們不確定鄔有禮所說是否有法律依據,確定的是,鄔有禮太陰險了。

  柴滿倉“哼”了一聲:“鄔有禮,你這不是卸磨殺驢、算計員工嗎?”

  鄔有禮笑著解釋:“是他先算計報社的,哪有員工提個建議就索價百萬的?”

  袁保不作評價,笑嗬嗬的示意鄔有禮說下去。

  鄔有禮接著說道:“第二個漏洞更大,協議當中說,獎勵的數額要比對漢東晚報的發行量確定。可是大家都知道,發行量的水分很大,是一筆糊塗賬。漢東晚報今年虛報了20萬的發行量,我們也差不多。假設結算的時候,用虹城晚報實際的發行數字與漢東晚報官宣的數字相比,恐怕駱千帆連一分錢的獎勵都拿不到。”

  太陰險了。

  柴滿倉骨子裏是個正直的人,他冷冷一笑:“鄔有禮,怪不得人家都叫你‘烏賊’,你他媽可真賊。”

  鄔有禮攤著手委屈地說:“我還不是為報社著想嗎?駱千帆跟報社談條件,這是一個好員工該做的事情嗎?再說了,我也隻是說說而已,決策權在你們各位老總的手裏。”

  柴滿倉第一個表態:“我不同意,這對駱千帆不公平,傳出去讓員工寒心。”

  他把目光投向袁保,希望得到他的呼應。可是袁保笑嗬嗬的,安撫他說:“柴總不要生氣。鄔主任並不是要算計駱千帆,他隻是想把解釋權抓在報社手裏而已。

  “這樣吧,協議該簽就簽,如果駱千帆真的能夠提出行之有效的發行建議,我保證不虧待他就是了,怕隻怕他根本提不出什麽好創意來。”

  “你的意思是和他簽約?”

  “簽”,袁保說,“為什麽不簽呢?反正報社也不會有什麽損失。你現在就打電話給他吧。”

  柴滿倉暗暗不平,但也沒有辦法,隻得當著袁保的麵給駱千帆打電話。

  電話接通,打開免提:“小駱,你在哪裏?”

  “我在外麵采訪,你找我啊柴總?”

  柴滿倉說:“袁總同意了你提出的協議,趕緊回來一趟,把協議簽了吧。”

  哪知道駱千帆說道:“不好意思,柴總,我找律師把那份協議重新看了一下,律師建議修改。”

  柴滿倉看了一眼袁保,問駱千帆:“怎麽修改?”

  “律師說我是報社的員工,跟報社簽訂這樣一份協議,不利於維護後期權益,所以律師建議我去成立一家創意發行公司,再以公司的名義與報社簽訂協議。您看這樣行嗎?”

  柴滿倉內心是欣慰的,其他眾人則麵麵相覷。

  沒想到駱千帆自我糾錯,竟然先堵住了一個漏洞。隻可惜這個漏洞無關緊要,另一個漏洞才最為致命。

  袁保招招手,示意柴滿倉把通話手機遞給他,柴滿倉照做了。

  袁保把手機拿在手裏,提高聲音說道:“小駱,你說的很對。就算你不找律師看協議,我也正打算提醒你。你應該去成立一個公司,簽訂一份公對公的協議。報社不是私企,肯定把員工權益放在第一位的。”

  駱千帆連連道謝。

  掛斷電話,袁保、周遊、鄔有禮等人默契地笑了笑:“小家夥想法很多,隻是太年輕。”

  而此時,正在虹城大學瞎逛的駱千帆掛斷電話之後,也情不自禁笑了。

  沒想到,他隻是在協議裏留下兩個漏洞,簽約就變得這麽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