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產業鏈的帶動作用
作者:南山堂      更新:2020-09-25 19:06      字數:2611
  王富貴看著夥計遞過來的賬本,忍不住嘖嘖稱奇。

  最近一個月,單單水泥的專利費收入,就已經突破了兩千貫錢。

  雖然兩千貫錢對於楚王府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

  但是這背後卻是讓人感受到了大唐皇家專利局帶來的好處。

  當初授權許多商家去生產水泥,代價就是收取銷售收入半成的錢財作為專利費。

  原本王富貴是沒有指望能夠收到多少錢的,隻是自家王爺覺得有必要這麽搞,他就這麽搞了而已。

  “王爺,這專利,還真是個好東西啊,難怪各個作坊近兩年都在不斷的向大唐皇家專利局申請專利呢。”

  這麽喜悅的事情,王富貴自然要跟自家王爺分享。

  所以確認了賬本沒有錯之後,立馬就去楚王府別院找李寬匯報工作去了。

  “一個月收了兩千多貫?”

  李寬臉上並沒有露出什麽笑容。

  水泥的製作技術,其實已經有點泛濫開來了。

  在長安城可能還沒有哪家敢沒有得到授權就擅自興建水泥作坊,但是在其他州府,在楚王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下,已經有了許多的水泥作坊。

  雖然這對李寬推廣專利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李寬卻是不僅沒有準備處罰違規的水泥作坊,反而覺得推動水泥作坊擴產和修建的時機已經來了。

  十九世紀,鋼鐵和煤炭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最主要的兩個標誌。

  在李寬看來,如今的大唐,鋼鐵產量和水泥產量則是一個大唐工業實力的主要標誌。

  鋼鐵就不用說了,封建王朝時期,一直都是最為重要的戰略物資。

  而水泥這種看起來平平無奇的物資,背後其實關係著一些列的東西。

  水泥產量的增加,就意味著市場對它有需求。

  市場對水泥的需求很大,說明各種基建在發力。

  哪怕是到了後世,鐵公機的威力都還巨大,更不用說大唐了。

  修路,修路,繼續修路,這條路還可以走很久。

  建房,建房,不斷建房,這個方法前途無量。

  “王爺,我已經確認過了,就是一個月兩千貫。最近一段時間,水泥都快要賣瘋了,那些作坊的掌櫃,如今是痛並快樂著。我聽說有一家水泥作坊麵前,幾家買家為了掙錢水泥的份額,都打的頭破血流呢。更有一些負責采辦水泥的夥計,直接帶著車隊和銀票,堵在人家水泥作坊的門口呢。”

  楚王府的水泥作坊這幾年一直沒有擴大規模,而是不斷的研發一些新的水泥配方,生產的水泥全部由南山建工就給消化掉了。

  王富貴想到這裏,心中就有點疼。

  白花花的銀子,就這樣從眼前流過啊。

  “這樣,你明天安排人在《大唐日報》上麵刊登一個公告,就說我們提前放棄水泥的專利,所有人從明天開始都可以無償的使用我們的水泥製作工藝;任何人隻要去大唐皇家專利局登記一下,就可以獲得水泥生產的說有工藝資料,並且還可以從我們的作坊裏麵直接采辦到相關的生產設備。”

  李寬的這個決定,把王富貴給驚到了。

  “王爺……這……這水泥的專利期還沒有到呢,我們就不收專利費了嗎?”

  “沒錯!不收了!不僅不收,我們還要鼓勵大家去修建水泥作坊。戶部的賦稅收入不是一直都在增加嗎?雖然今年劃撥了一成給到教育部,但是相比去年還是在增加,並且今年的勢頭沒有變化,朝廷可用的錢財會越來越多。

  借著這個機會,我準備向陛下提議,加快水泥路的修建進度,將原本計劃幾年後再修建的水泥路,也提前開工。特別是江南地區,之前一直沒有什麽像樣的水泥路,這根當地的經濟地位可不匹配。”

  因為南方水網密布,水泥路的修建變得非常困難。

  所以之前朝廷都是在長安以北展開水泥路的修建工作。

  “王爺,這段時間,水泥的價格已經比去年漲了兩成了,如果這樣下去的話,還會繼續上漲呢。”

  王富貴對於自家王爺愛修路的癖好,已經非常的清楚。

  不過楚王府如今準備在作坊城大力修建房屋,並且觀獅山書院也在擴建,這要是水泥價格漲得太離譜,那就平白無故的多支付了好多錢財。

  再有錢,也不是這麽個浪費法啊。

  “不可能一直漲上去的,隻要決心夠大,水泥作坊的擴產和修建,其實並沒有那麽難。一旦大家發現周圍多了很多水泥作坊,對水泥價格的期待就會往下走,水泥就不可能這樣一直漲價。要是實在漲得太瘋,大不了就把王府下麵的水泥作坊的產量先扔出去平抑價格。”

  李寬倒是不擔心水泥產量的擴張會帶來滯銷的問題。

  這年頭,大部分的作坊都是有背景的人開設的。

  一旦水泥作坊的銷量不理想,他們肯定會在背後推動各種道路、建築的修建。

  特別是下麵的州縣,這些人的影響力更是巨大。

  “王爺,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去勸說一些相熟的掌櫃,擴大水泥的產量,或者考慮在江南去新設一些水泥作坊了。”

  “去吧,不過沒必要強迫人家,掙錢的機會放在他們麵前,就看他們能不能把握住了。”

  王富貴的這種做法,李寬並不反對。

  自己要培養一幫資產階級,自然是這些人跟楚王府越親近越好。

  ……

  城南馬車行。

  韋寶興高采烈的帶著韋思仁在鋪子裏轉了一圈。

  “郎君,今年開春以來,各類馬車的售賣數量比去年同期上漲了五成多,其中四輪運輸馬車更是翻了一番;哪怕是我們的售價微微上調,也有點供不應求了。”

  韋寶好久沒有感受到這種熱銷的場景了。

  自家的馬車雖然價格比奔馳馬車行的要便宜一些,但是質量也差一些,所以一直賣的不溫不火。

  “我聽說對麵奔馳馬車行的四輪馬車,特別是運輸用的四輪馬車,如今都已經賣斷貨了吧?”

  韋思仁的這話,讓韋寶臉上一下就露出了尷尬的笑容。

  不可否認,這些人會來城南馬車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奔馳馬車行沒有貨了。

  長安城的基建潮流,不僅帶旺了水泥、碎石、沙子、青磚、瓦片等建築材料,也讓貨運馬車的售賣情況變得火爆。

  如今,不管是哪家馬車行的馬車,隻要是貨運馬車,幾乎都到了不愁賣的地步。

  哪怕是質量差一些,有些等不了的客戶也捏著鼻子買了。

  時間就是金錢,在運輸行業,這句話絕對是真理。

  “郎君,奔馳馬車行是比我們賣的好一點,但是我們的差距如今在不斷的縮小。特別是在人力車方麵,我們的規模是大唐最大的。”

  韋寶愣了一會之後,還是硬著頭皮接下了自家郎君的話頭。

  “既然運貨的馬車好賣,那以後我們就單獨成立一個負責製作運貨馬車的作坊,讓匠人們重點研究一下怎麽才可以裝的更多,還不容易損壞!”

  諷刺歸諷刺,韋思仁對自家的產業還是很上心的。

  很顯然,在豪華四輪馬車方麵,自家是比不過奔馳馬車行了,那就幹脆換一個方向競爭了。

  反正,隻要能掙錢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