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李寬舉起了科學的大旗
作者:南山堂      更新:2020-07-07 07:37      字數:4367
  觀獅山書院的大講堂,今天有一堂特殊的講座。

  往常,能夠在這個大講堂中進行講座的,不是李寬和孫思邈這樣的大佬,就是書院從朝中請來的重臣。

  但是,今天卻是有點不一樣。

  《大笨鍾一點也不笨!》

  這就是今天講座的主題。

  不用說,主講人肯定就是朗清了。

  楚王府下屬的鍾表作坊如今正在快馬加鞭的趕製大笨鍾,如今隻有明德門上有一座成品。

  但是,這並不影響觀獅山書院的學員了解大笨鍾的一些基本信息。

  “大師兄,你說一會師父會親自上場嗎?”

  劉元和狄仁傑今天自然也來到了大講堂之中,不過他們並沒有坐到最前麵。

  由於李寬今天也出席了,所以書院裏頭一堆重量級人物也都參加了這個講座,前排的位置哪裏輪得到劉元和狄仁傑呀。

  “上場是肯定會上場的,不過上場的時間多久,就要看師父想要支持這個朗清的力度有多大了。”

  劉元看著大講堂門口還在絡繹不絕的進來的人群,對今天的講座多了幾分期待。

  雖然建設的時候,這個大講堂是按照能夠容下一千多人就坐來建設的。

  不過,看今天的模樣,很顯然進來的人絕對不會少於兩千人。

  觀獅山書院的學員,至少有一半是會來參加。

  另外一半不是不想來,而是擠不進來了。

  “我專門去觀看了一下鍾表作坊內的情況,這大笨鍾看起來似乎就隻有一個簡單的表盤,但是表盤後麵蘊含的各種零件,其實包含著變幻莫測的邏輯。說實在的,這郎師兄能夠發明這種計時機構,肯定是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師父大力支持這種事情,幾乎是必然的啊。”

  狄仁傑在觀獅山書院待的時間越長,看楚王府藏書閣裏頭的書看的越多,就越是感受到自己的學識還不足。

  以前,他以為自己是天下最聰明的人,很小的時候就不願意搭理一些俗人。

  現在拜入李寬門下之後,他的脾氣和為人處世反倒是改善了非常多。

  越努力,反而越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呢。

  “書院成立至今,朗清是第一個有資格舉辦這種盛大講座的學員,他的大笨鍾,自然有著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先聽著吧,一會就知道這口鍾背後的意義了。”

  劉元看到許敬宗走向講台,很明顯這場不一樣的講座是要開始了。

  ……

  “明德門上的大笨鍾,想必大家是沒有看到也聽到了。作為我們觀獅山書院推出的新一項重大成果,楚王殿下已經安排人員專門成立了鍾表作坊,並且大唐皇家專利局將第一份專利發給了朗清。所以朗清將以專利入股,占據鍾表作坊百分之五的份子,這個份子是永遠不會變化的比例。”

  許敬宗一上台,就先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重磅消息。

  雖然書院裏的學員對金錢的感覺遠遠沒有外麵的百姓那麽強烈,但是大家也都不是傻子。

  再加上古代的人比較早熟,所以對於金錢的意義理解的更加透徹。

  “並且這個鍾表作坊生產的所有鍾表將被命名為朗清牌鍾表,朗清的名字將刻錄在每一座鍾表上麵。除此之外,書院將聘請朗清為格物書院教諭,並且成立一座鍾表研究所,朗清擔任所長。”

  許敬宗的話一出口,台下就響起了嗡嗡嗡的議論聲。

  實在是這個獎勵有點超出大家的意料。

  就連當事人朗清也有點手足無措的站在講台邊上,不知道要怎麽才好。

  名利雙收,說的就是這個呀。

  “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每每想起楚王殿下的教誨,我總是有著更深一層次的理解。觀獅山書院是一座培養人才的書院,在這裏,大家的才華將得到最大的尊重,為大唐創造最大的價值……”

  跟後世的大會一樣,許敬宗這個觀獅山書院的實際管理者在台上先講了一刻鍾才下來。

  要不是李寬今天出席了講座,指不定他就在台上先講半個時辰了。

  “謝謝楚王殿下,沒有楚王殿下就沒有我朗清的今天。作為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匠人子弟,我人生的前麵十五年都是為了填飽肚子在努力,進入觀獅山書院,是我人生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朗清雖然不善言辭,不過拿著事前準備好的稿子,他也不能免俗的廢話了一刻鍾。

  好在他也還分得清輕重。

  昨天李寬可是專門跟他說過今天的講座內容安排的事情。

  “這個大笨鍾有多好,我不敢自誇,請大家自己去感受。接下來,我要說明的是這個大笨鍾涉及格物書院大家正在學習或者研究的技術。讓大家對自己學習的東西有什麽用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朗清看了看台下李寬的位置,開始了今天的講座。

  讀書有什麽用?

  特別是在格物書院讀書有什麽用?

  這是被很多人質疑過的問題。

  像是當年李寬在格物大廈做的重力實驗,雖然顛覆了大家的認知,但是有什麽實際用處,很多人卻是還說不出來。

  再比如格物書院的學員都被要求學習算學院的課程,這也是很多人不是很理解的事情。

  今天,這些東西都會在朗清的講座中得到闡述。

  “首先我要提的就是之前楚王殿下跟大家說過的齒輪。這個齒輪,看上去簡單無比,實際上包含著博大精深的知識。不客氣的說,單單這一個齒輪就值得很多學員去研究一輩子了。

  大家都知道,大笨鍾有時針、分針和秒針三個指針,秒針圍繞表盤轉動一圈,分針就會前進一格,當分鍾前進十二格的時候,時鍾也會移動一格。聽起來這個邏輯似乎很簡單,但是真的要實現,卻是需要對齒輪的傳動比有一個非常準確的理解。”

  考慮到今天來聽講座的,除了格物書院的學員之外,還有大量其他學員的人員,所以朗清盡量用簡單通俗的話來進行說明。

  甚至說到一些難理解的地方,他還會在黑板上補充上一些建議的結構圖進行補充說明。

  哪怕是如此,單單一個齒輪的傳動他就講了差不多半個時辰。

  這還隻是說了一些簡單的原理而已。

  “除了這個齒輪,大笨鍾上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東西,那就是擺錘。這個擺錘跟秒鍾的齒輪以及發條都有連接關係,是一個讓大笨鍾運動起來的關鍵器件。這個擺的重量、長度如何設定,關係到我們的大笨鍾的精度,隻有選擇了合適的配比,才能讓我們的大笨鍾盡可能的走的準確。”

  伴隨著朗清的講解,格物書院的學員們對大笨鍾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因為大笨鍾的好多內容都是已經有專利進行保護,所以朗清倒是一點也沒有隱瞞。

  他甚至把核心的機構圖都拿出來進行了講解。

  就這麽從早上講到了中午,臨近飯點了,朗清才走下了講台。

  最後,自然是李寬要上去說幾句話,這是難以避免的。

  “心有多大,夢想就有多大。”

  李寬一上台就給大家扔出來一句名言。

  “隻有你們不敢想的,沒有不可能的事情。不用馬拉就能走動的馬車,不用人力就能捶打鐵錠的器械,不用風帆就能行走的船隻,甚至像鳥兒一樣飛翔的機械,這一些,聽起來都是匪夷所思,但是是不是真的不存在,真的不可能的?我看未必!”

  “為什麽朗清發明了一個這麽厲害的計時機械,本王卻是給它起了一個大笨鍾的名字呢?其實並不是因為這個鍾有多笨,恰恰相反,大家都聽了朗清的講座,這個鍾比許多東西都要先進。我們觀獅山書院是要做大唐最好的書院的,那必然是要走一些其他人沒有走過的路。我們不能跟國子監那幫生員一樣,每天就知道之乎者也。”

  李寬也不怕孔穎達聽了對自己會有多大的意見。

  反正兩家現在的關係已經很糟糕了,再差也差不到哪裏去。

  再說了,李寬如今在觀獅山書院舉起了“科學”的大旗,注定是要跟儒學相衝突的。

  他倒不是要把儒學給滅了,隻是要改變大唐這種隻認儒學為正統的風氣。

  科學為綱,儒學為輔。

  這樣的搭配,李寬還是可以接受的。

  我吃肉了,可以考慮適當的分點湯水給你喝。

  “師兄,師父不愧是師父啊,什麽話都敢說。這話我憋著心中好久了,一直都沒有敢說出口。”

  狄仁傑坐在人群之中,聽著李寬在講台上演講,覺得心中一陣澎湃。

  雖然他的經學也是極好的,但是進入觀獅山書院學習了一陣之後,他就對其他的幾門學科提起了興趣。

  也不知道大唐的宰相會不會因為這個變化而變成了一名科學家。

  劉元:“那是自然,這個世界上,如果還有人比師父更加大膽的,那就隻可能是小師妹了。”

  狄仁傑:……

  “士農工商,就像是人的五髒六腑,缺了誰也是不行的。格物書院的學員,雖然學習的很多內容都是被認為是匠人的技巧,但是本王一點都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好意思的。甚至本王認為我自己也算是一名匠人。

  當初,要不是因為能工巧匠製作出了熱氣球,本王怎麽可能利用一千多人的護衛就把西突厥的兩萬精銳給打敗了呢?如果不是因為匠人們的發明,長安到涼州,長安到洛陽的官道,怎麽可能有如今的平坦?”

  受到曲江書院和渭水書院不斷發展的影響,觀獅山書院的學員在長安城裏承受了一些不一樣的壓力。

  借著這個機會,李寬幹脆直接的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大家都知道,我們書院有一本雜誌,名字就叫做《科學》。很多人可能都好奇本王為什麽要起這麽一個名字,跟人家國子監的《雅風》比起來,似乎一點詩意都沒有。楚王殿下你不會是江郎才盡了吧?”

  “其實,在本王看來,格物書院也好,農學院也好,亦或是醫學院等其他學院,你們研究的東西,你們追求真理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科學的探索過程。本王把觀獅山書院教授的跟其他書院不一樣的東西,都歸結為科學。儒學重要不重要?”

  許敬宗聽到這裏,心裏咯噔一聲響。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儒學目前的影響是巨大的。

  李寬真要是把儒學扔到地上,還要再用腳踩一踩,那個反彈可就太大了。

  這不是許敬宗希望看到的情況啊。

  “儒學當然是重要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本王從來沒有否定儒學的重要性。但是,單靠儒學,能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不?能讓農夫的糧食產量變高不?能讓作坊的生產效率變高不?能讓病人的疾病變好不?答案是顯然易見的。”

  “科學技術是社會前進的重要動力,不管是大笨鍾也好,還是今後出現的新東西,都將給大唐帶來長遠的影響。我們觀獅山書院應該理直氣壯的研究科學技術,要對我們書院的製度有自信,要對我們研究的項目有自信,更要對自己的前途有自信。”

  李寬零零總總,也花了將近半個時辰,才結束了這次不一樣的講座。

  許多年後,觀獅山書院的後人們拿出這一次講座的紀要來看,會發現許多東西都冥冥之中,似乎在這場講座之中能夠找到答案。

  這賦予了這次講座更多的曆史意義。

  甚至後世的曆史考試卷上,都是把這一次的講座時間和內容作為了必考項目。

  而作為講座最大的受益者朗清,自然是一戰成名,成為了觀獅山書院在貞觀十四年最有名的人物。

  這讓鍾表研究所一成立就吸引了數十名各個學院的學員加入,一舉成為僅次於機械作坊的研究機構。

  當然,朗清倒也沒有因為現在的成績就驕傲自滿。

  相反的,因為李寬跟他提出了許多大笨鍾的改善意見,他的日子反倒是變得更加忙碌了。

  哪怕是臨近過年,各個學院已經開始放假了,他都還在書院裏忙碌著。

  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大家看不見的付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