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不同(求支持,求月票)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31      字數:5314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捷報,捷報,前線捷報……”

  在車上剛於車站停穩,就有一個尖銳的聲音從月台上傳來,那人的聲音非常尖銳,可以直接傳進車廂中。

  盡管那個人的聲音聽起來並不怎麽響亮。但是他話語中的“捷報”兩個字,仍然立即引起了車廂裏的人們的注意。

  車廂裏的乘客們聽到後,無不是精神為之一振。紛紛打開車窗,然後對著月台上的那人喊道。

  “捷報?那裏的捷報?又打下什麽地方了?”

  月台上的那人見吸引了眾人的注意,立即咧嘴笑道。

  “是最新的捷報,今天剛印的,保證不過期……”

  他一邊說,一邊揚著手中的報紙,然後說道。

  “一份50文!”

  他的話音未落,那邊的乘客們就嚷嚷了起來。

  “50文,你怎麽不去搶?”

  “就是,這紅紙捷報通行大市2文錢就頂破天了!”

  “可不是,巴掌大的一張紙而已……”

  “這紙還是那紙,可這裏是什麽地方?是火車站!你們不看,有人看……”

  顯然大家夥兒都沒有辦法接受這個人賣的天價報紙。管他們對火車站裏的東西賣的很貴,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是卻沒有想到,本一份非常普通的,甚至有時候不要錢的“捷報”,居然可以賣的這麽貴。

  然後那個尖利的聲音再一次在月台上響起,他壓根兒就沒有在乎乘客們的抱怨,而是有持無恐的說到。

  “捷報,最新捷報,官軍大捷,建奴大敗……快來看報了……”

  盡管車廂裏的人們嚷嚷著捷報賣的太貴,可是最後好奇心以及對前線的關切,仍然讓他們買下了那原本不值錢,甚至免費派送的捷報。然後,人們無不是眼巴巴的看著買下捷報的人,等著他們講述來自前線的消息。

  而那些買了報紙的人也不會吝嗇於消息,他們願意同所有人去分享著來自前線的勝利,分享勝利的喜悅。

  當然他們並沒有忘記去詛咒那些商販的貪婪,詛咒著火車站離物價的昂貴。先是詛咒一番之後,他們才開始拿著捷報念了起來。

  “臘月初三,大明西征軍左翼軍指揮使趙勳的率領下,克複塔什幹城,城內兩萬清虜投降,塔什幹城於土人語中意為“石頭城”,因地處山麓衝積扇一帶,有巨大卵石而得名……”

  這邊話聲未落,那邊聽眾們就已經覺得無趣到了極點,這是那門的什麽捷報?

  不過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份戰報。

  也許是因為勝利的消息太多,早就把大家的胃口的給養叼了,以至於他們無不是覺得“報捷”,至少應該是全殲清軍主力或者奪取建奴都城靖南那樣的大捷。

  可是現在,這不過也就是一份看起來贏得的很簡單的戰報罷了。這份報紙可以說是再尋常不過的了,根本就沒有什麽值得一看的新聞。也就是一些三流報社在那裏用“捷報”的噱頭。去欺騙一些百姓,掙兩個黑心銀子。

  “麽的,一商!”

  買了報紙的人在那裏抱怨著,報怨著自己花了幾十文錢,就買到這麽一份報紙。一份不值一提的報紙,報紙上的新聞根本就是……沒有絲毫看頭。

  還好,前線的勝利,總歸是好消息,對於火車上的乘客來說,不論是擠坐在三等車廂裏的普通稅額,還是頭等軟臥車廂裏那些富人,他們總會為前線的勝利而感到高興。

  盡管現在太多的勝利,已經讓人們對勝利期待變得更高了。

  雖然不是什麽“捷報”,但是買來報紙的人還是繼續念了下去。和往常的戰報一樣,在戰報中同樣會用文字述說著前線作戰將士的英勇,當然還有前線將士們的慷慨稱詞,大抵上無外就是敵人殘暴讓他們如何義憤填膺,在戰場上他們又是如何熱血沸騰,如何於戰鬥中舍生忘死。當然,即便是如此,他們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仁義之師。

  所以,在清軍投降後,他們接納了清軍的投降……

  幾乎是剛一念到這,車廂裏就響起一陣抱怨聲。這個時候他們總算是找到了發泄心中不滿的對象。

  “呢麽,這是什麽事?”

  “可不是,怎麽能就受降了呢?”

  “可不是,不應該把那幫子雜種全他麽用刺刀挑了嘛!”

  “就是就是,即便是不用刺刀挑,也應該排成隊的活埋了不是!”

  “天無眼,當年他們可是沒少做惡!”

  “我爺爺八歲的時候,被清兵給殺了,我恨死那些韃子了……”

  義憤填膺的話語,在車廂裏,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道著。無一例外的,大家都是一副憤怒的模樣,恨不得一副渴飲建奴血、饑食建奴肉的模樣。

  也難怪,這些日子以來,大明境內所有的報紙上,每周都會於報紙上刊載一篇“陸沉文”,上麵都是“甲申天變、華夏陸沉”後,清虜所犯下的暴行,一樁樁一件件親曆者的回憶,再一次喚醒了人們痛苦的記憶,讓本已經淡去的記憶,再一次清晰起來。同樣對建奴的仇恨也被喚醒了,他們在讚同追擊到天涯海角的同時,自然不希望對建奴以寬容。

  乘客們在義憤填膺中,憤憤不平的說道著建奴當年犯下的暴行,言道著無法磨滅的仇恨,然後對於來自前線的結果後,自然表示無法接受,勝利的消息,反倒激起了人們的不滿。他們之所以不滿,是因為朝廷表現的實在是太過寬容了。

  “依我說,那些個建奴應該全都殺個幹淨,但凡是留一個活口,將來肯定也會再次作亂的,過去他們在東北作亂,現在他們在西北,將來還是會作亂!”

  “可不是,咱大明過去對他們可算是仁至義盡了,你瞧瞧咱們在西南,對那些人多好?可建奴不一樣,那些人骨子裏長著反骨,現在勢不及人,一個個都願意降了,可將來肯定是會反的。”

  “是啊,該死的建奴除了會燒殺搶掠之外,他們還會幹什麽?要是給他們百十年的時間,將來倒黴的就要是我們了,與其如此,還不如趁著現在,把建奴統統都宰了,先把這個禍根給除了,這樣天下也就消停了。”

  “哎,我說諸位,你們怎麽就不知道,什麽是以德報怨呢?要我說這才是堂堂天朝上國,中央之國風範嘛!我大明官軍可是堂堂仁義之師,又豈會行滅族屠幼的暴虐之事……”

  這邊這位的話聲還沒落下來,一旁就立即有人反駁道。

  “你這人我看你腦袋瓜當真是愚木腦袋。那些年,建奴是怎麽禍害咱們的?咱們現在這麽輕易放過他們,可對得起黃泉下被殺的親友?”

  “可不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這天下底的道理,本身就是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車廂裏,乘客們在那裏紛紛發表著自己的看法。毫無疑問,幾乎所有人都主張報複,甚至有些人在那裏興奮的獻起了主意來。什麽應該像蒙古人那樣建人市,什麽應該身高三尺以上的男丁斬絕,諸如此類的話語在車廂裏回響著,沒有人覺得這樣做有什麽不對,畢竟,麵對仇恨,理智總會退後數步。

  當然,對於戰爭的未來,大家並不會擔心,畢竟二十幾年來,大明從來都沒有戰場上失敗過,大明曾無數次擊敗過一個又一個敵人,至於建奴,不過隻是一群手下敗將而已。

  也正因如此,內心深處充斥著複仇渴望的人們,希望能夠看到官府用他們喜聞樂見的辦法去收拾那些人。

  什麽才是百姓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呢?

  當然,每個人都有他們各自的看法。但毫無疑問的是,現在絕大多數人都希望能夠徹底解決那些家夥。

  當然現在朝廷這麽處理,多少總讓他們有些不滿。

  當三等車廂的乘客們在那裏你一言我一語的為國家出謀獻策的時候,在那裏用言語表達著自己的不滿的時候。在頭等餐車裏,正在喝著茶的乘客們,同樣也要那裏討論著這份戰報。與普通百姓的憤憤不平不同,這些人顯得更冷靜一些。

  “我覺得,這是一個信號。”

  放下茶杯,一個商人模樣的中年說道。

  “你們要是注意一下的話,應該可以看得到,在過去的一個月裏,自從安集延之後,就不斷的有清軍投降的消息傳來,之前我們的戰報裏往往都是“殲敵多少”,幾乎沒有俘虜的消息,現在好了,直接告訴我們清軍在大規模的投降,這不僅僅是在表明,清軍已經失去了抵抗的勇氣,更重要的信號是在表明,朝廷對西域是有計劃的!”

  “計劃?什麽計劃?”

  “計劃自然是在西域的墾殖,眾所周知,我大明與舊時任何時期不同,我大明在過去的二十年間,足跡幾乎踏遍全世界,我們不斷的把大量的百姓遷往新征服的土地,讓他們在那裏建立新城,定居在那裏,然後那裏變成與內地沒有區別的地區。這樣的擴張與曆朝曆代的擴張皆有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隻要我們的人在那裏,當地就不可能掀起反叛,甚至我們漢人在當地的數量,遠遠超過土人,現在西域,那裏地太廣,人太少,所以,我覺得朝廷很有可能是想給那些建奴一個機會,畢竟他們中的不少人都是漢人……”

  “漢人,不過就是一群漢奸罷了!”

  “可是,對漢奸,有什麽客氣的。”

  “哎呀,是不用客氣,可你們知道的,即便是漢人移民過去了,也總需要有奴婢去幹活吧,我覺得納俘為奴,應該是個不錯的辦法……”

  在這間車廂裏,人們的意見也是分明地分成了兩派。有些人對於朝廷的決定表示支持和理解,而有些人顯然並不讚同在的這種處理方式,他們更傾向於用一種快意恩仇的方式去解決這一切。

  旁邊傳來的言語,讓李將開微笑道。

  “雲亭,你覺得朝廷有可能納俘為奴嗎?”

  沉思片刻,王雲搖頭說道。

  “納俘為奴,這是南洋諸夏的法子,他們擊敗土人後,會納土人為奴,對其施以教化,其中不少人後來成“歸化民”,如此數代後,土人與漢人無異。當然,眾所周知,主人還會納其妻女為妾,如此幾經混雜,土人相貌、習俗最終會完全從我。但,這是諸夏的法子,大明實施起來,肯定不容易。至少朝中內閣是絕不會同意的。”

  何止不會同意,他們肯定會立即反對,畢竟,“納俘為奴”本身就不是什麽上得了台麵的事情,甚至大明許多士人常以此為不齒,經常以此抨擊諸夏的“野蠻”。現在大明自己這麽幹,不僅在朝廷會有壓力,就是在輿論方麵也會有壓力。

  當然,這並不妨礙他們從國外購買奴婢。甚至在他們大量購買著奴婢伺候自己起居的同時,還在報紙上指責奴婢貿易。

  對於這種蛇鼠兩端的行徑,現在大家夥兒早就是見怪不怪了。

  “如果有人動手這樣……處理了他們,朝廷民間都會裝聾作啞,但是“納俘為奴”肯定會有人站出來的。到時候,隻會引起很多麻煩,無論如何,朝廷都不會這麽做的。”

  作為書院助教,奉命前往迪化的王雲,分析起這些問題自然是頭頭是道,與普通百姓的義憤填膺或者唯利不同,他或諸不知道未來朝廷會怎麽做,但卻很清楚朝廷不會幹什麽,至少不會光明正大的幹什麽。

  “確實!”

  略點下頭,李將開說道。

  “其實,以小弟看來,現在接受建奴投降,恐怕也是為了麵子,為了天朝的麵子。我們大明天朝,不同的藩邦蠻夷,他們可以屠殺,我們不能,大明是世界上最文化、最有教養的民族。建奴代表野蠻,南洋土人代表愚昧,其它土人大抵也是如此,不是野蠻,就是愚昧無知,隻有大明才代表文明,而未來華夏文明必將影響全世界,全世界必將沐浴在華夏文明之下,而這個文明應該是仁義的、道德的,而不應該是野蠻的、愚昧的,所以,即便是對於仇人……”

  麵子。在有些人看來,現在朝廷早就把天朝上國的麵子給丟了個幹淨。但是有時候朝廷還會不由自主的去維持著那些有些虛幻的麵子。

  話聲略微一頓,然後李將開又笑著說道。

  “我們也會持以寬容,而不是被仇恨蒙蔽了理智,我們不會讓建奴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因為消失之後,這段曆史就會成為華夏文明一個陰影,未來的世人會看到這個文明狂燥的一麵,這顯然不是朝廷……”

  看著王雲,李將開笑道。

  “尤其是咱們的那位陛下願意看到的,畢竟,於陛下看來,將來世人必將沐浴於華夏的教化之中,會變得越來越文明,世人會看到這個文明是完美的。所以,才會有現在的受降,為的就是……”

  那是這樣麽?他並不太清楚,但她相信在朝廷之中,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必定不少。

  當然報仇雪恨是一定的,但是在報仇雪恨的同時,還要體現出天朝的仁慈。

  “就像動物園一樣?把一些建奴留下來的,讓他們活著,然後證明我們的仁義與文明?”

  睜大眼睛,王雲像是恍然大悟似的說道。他立即想到了那些在動物園裏做展示的昆侖奴。難道朝廷打算把那些人也丟到動物園裏頭?要是那樣的話,會不會太多了?

  隨後他明白,這也就是一個比喻而已。

  “哎呀,難怪之前不見受降,現在反倒是不斷受降,原來就是這麽考慮的……”

  顯然,這樣的出發點,顯然更容易為人所理解,甚至王雲都可以想象得到,為什麽直到現在才出現大規模的投降,而之前沒有,因為之前建奴仍然在負隅頑抗,大明一直有意留他們一條活路,隻是沒有合適的契機罷了!

  現在好了,既然他們願意投降,大明自然是來者不拒。自然會對他們持以寬容,持以仁義。同時讓全世界都看到天朝是何等的仁慈,即便是對於那些有深仇大恨的敵人,也是如此的仁慈。

  當然並沒有任何人會去追究這種仁慈,到底是真是假,人們隻需要看到有那麽一些建奴從咱活在這個世界上也就足夠了。

  但是……突然,他又說道。

  “那南洋諸夏“納俘為奴”又怎麽解釋呢?”

  自然而然地,當提到仁義的時候,就會想到南陽諸夏他們在國內推行的那些法律,那些法律,可是和仁義沒有任何關係。甚至可以說是極盡暴虐。這也是為什麽許多人對於他們,沒有太多好感,反而是不斷加以抨擊的原因。

  那些人的抨擊,對於諸夏並沒有任何影響,畢竟皇帝是支持他們的,朝廷也是支持他們的。

  “南洋諸夏,隻是諸夏,畢竟不是大明,他們的行為當然和大名會有一定的區別。你說是不是,你看現在,大明天軍是何等仁義、何等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