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勳臣(祝平安健康)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30      字數:3299
  在遠隔萬裏的地方,在位於中都某處皇家森林公園附近的某種莊園裏,這座莊園在中都似乎不太顯眼,莊園的主人也是深居簡出,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們的存在。不過,在中都,很多人都知道,這是武威公府,武威公在大明的勳臣體係中也算是頗為尊貴,首任武威公張金生更是世祖皇帝的親信。

  此時,在武威公府的書房內,幾個人正在那裏進行著秘密的會談。

  “這麽說的話,那確實是宮裏頭對咱們不滿了。”

  張遠用平靜的語氣問道,一邊再次掃了一眼他麵前的一文件。

  作為武威公的他,從繼承了爵位之後,多年前在戰爭中失去一條腿的他就很少外出,似乎他從來都不問外麵的事情,其實,他一直在家中操作著所有的一切。

  “就目前來說,似乎是這樣的,宮裏似乎對我們多年來壟斷礦產資源,有所不滿,盡管他沒有明說,但非常隱晦的表明了這個態度,持有這個態度恐怕不僅僅隻是殿下。”

  王繼業的神情顯得有些嚴肅,不過他的語氣卻很恭維,畢竟眼前的是武威公。

  “其實,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張遠抿了下嘴唇,然後輕笑道。

  “宮裏要的是平衡,在他們看來,我們已經打破了平衡,至少在商業上,咱們對礦產資源的壟斷,說到底,其實還是因為當年宮裏因為沒有土地賞賜,才慢慢的被勳臣壟斷,其實,這樣的壟斷對宮裏並沒有壞處,我們每年上繳宮裏的資源稅就是一筆天文數字,可是宮裏……”

  長歎口氣,張遠苦笑道。

  “宮裏並不樂意我們掌握這一切,所以,這次宮裏會這麽說,與其說是想給我們調個警鍾,倒不說是是想要趁機打破我們的控製。其實,這種事情,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意料之中!

  其實早在幾年前,張遠對這一切都是已經料到了,其實也談不上意料,頂多隻是基於人的本性而已。

  “這麽多年以來,我們一直都覺得我們勳臣會一直掌握著這一切,我們可以不斷的擴大商業實力,隻要我們保持對皇家的忠心,皇家就會繼續厚待我們,其實……”

  望著對麵的王繼業,張遠的語氣顯得極為平靜。

  “其實,對於宮裏來說,他們是不可能接受一家獨大的,一家獨大?就像烈皇時那樣?當年文官可是一家獨大,勳臣、皇家都受他們擺布,今天……或許在朝政談不上一家獨大,但是在經濟上,我們正形成一種優勢。”

  搖了搖頭,張遠並沒有說話,隻是默默的看著遠處。

  “嗯,確實是這樣,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我們任由宮裏做出這樣的決定,而沒有任何反應的話,也許,出不了幾年,我們就會成為過去,所有的一切都會成為過去,我們到時候可就真的成為一群清貴之人了,清如水、貴個名的清貴!誰知道呢?。”

  又一次,張遠翻動著他麵前的紙頁,並查看了那張表格。上麵清楚寫著大明的勳臣們所掌握的各種壟斷財團。

  一晉係財團——以陝西晉王府為主的能源壟斷為基礎,通過投資鄂爾多斯煤礦崛起,一百六十多年來不斷控製金融機構,把勢力範圍伸向各個部門。它擁有一個龐大的金融網,以大明西北銀行為核心,下有西域銀行、西北人壽保險公司以及榮民保險公司等百餘家金融機構。通過這些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控製了許多工礦企業,在冶金、化學、橡膠、汽車、食品、航空運輸、電訊事業等各個經濟部門以及軍火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大明最大的壟斷集團之一。

  二勳民係財團是由東北地區低等勳臣以及勳民組成,其依靠糧食種植以及采煤起家……

  當然,真正的最大的財團,恐怕還是“兩淮軍功勳臣集團”,他們是從龍功臣,一直以來都深受皇家的信任,位於中都以及江南,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他們最早從事工業、最早建立銀行,但其控製的資產總額已超過其它人,其直接或者間接掌握的資產超過十億元的銀行就超過六家,依靠金融業的巨額資金,多年來一直在向各個行業擴張勢力,控製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業和大公司。它也是對外擴張最活躍的財團之一。

  現在大明70%的並購都是由它實施。不過作為財團的“話事人”,張遠很清楚,這些財團都隻是名義上的,因為他們是鬆散的同盟,他們是通過互相持股建立的聯係,彼此之間,並沒有實際上的隸屬的關係。

  “其實,算起來的話,我們,現在掌握著大明70%的煤炭、95%的石油,80%的鐵礦,90%的銅礦,還有所有的鋼鐵公司、冶金公司,當然還有幾乎全部的大中型港口……”

  念書著這些數據的時候,張遠頓了頓。

  “我想指出,其實,我們的力量,已經讓皇家警惕了,所以呢……”

  張遠接著說道。

  “這些並不是表麵上的那些數字那麽簡單,這些都是和國計民生有著直接聯係的東西,這些數字,表麵上看起來沒有什麽,可是如果我們願意,我們還可以立即讓整個社會都感受到我們的力量,比如,如果我們在淮南的電廠停止供電,那麽整個中都都會陷入黑暗,如果我們的企業停止運出糧食,大明90%的城市場內食物就會奇缺,這是什麽呢?”

  “這就是力量!”

  王繼業說道。

  “確實是力量,我們的力量引起了宮裏的警惕,為什麽會警惕呢?因為隻要我們願意,隨時可以切斷這一切,或許我們從不曾這麽想過,但是誰知道呢?也許有一天我們會這麽幹,至少在宮裏看來,我們將來一定會這麽幹的。”

  張遠朝後向王繼業轉過身去。

  “潮東,如果今年新年我們掌握的那幾家食物公司發生大罷工的話,你說會是會什麽結果?”

  “這……如果他們進行罷工的話,我想也許城市就會陷入糧荒,這樣的話,就等於狠狠的“刺”了他們一下。我們的食品公司每年需要為城市提供7000萬噸的糧食,我記得有一年,因為南洋遭受洪水影響,導致大米減產,輸出的大米減少了1500萬噸,這直接造成了糧食緊缺的現象,如果不是從北美緊急進口了大批糧食,也許會在城市中形成饑荒……現在,人口比那時候已增加了,城市對於糧食的需求更高了,而且我們與北美的僵局,也會讓事情變得更無法應付了。”

  突然,王繼業的眼前一亮,輕聲說道。

  “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很簡單,既然宮裏覺得我們可以左右這一切,也許,我們可以試一試,”

  然後張遠說道。

  “當然,我們所需要並不是製造動蕩,但是也許,我們可以適當的把價格提升一直,比如減產,比如罷工,比如勞動成本上升,總之,把價格提升20%,我想,這樣輕輕的刺上他們一下,他們也就會明白一些事情,”

  “可是,如果朝廷動用儲備糧呢?”

  “根據你的數字,即使他們使用全部國家儲備,他們也將需要我們提供7000萬噸的糧食,是嗎?”

  “是的,我們掌握著大明大多數的米糧企業,”

  王繼業又插話說道。

  “畢竟,當年,米糧業是我們進入最早的行業,一直以來的利潤也很豐厚。”

  點了點頭,張遠說道。

  “米糧、水電,現在看來,這些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看似利潤不高,但是柴米油鹽是開門四件事,百姓隻要想要活著,就離不開它們。”

  “確實離不開它們,而且每一次漲價,都會掀起些風波,這一次,要不然,也漲漲價吧……”

  “漲價……”

  王繼業想了一下,然後說道。

  “是要用漲價來表明態度嗎?”

  “與此相聯係嗎?”

  張遠隨口說道。

  “當然不能這麽聯係,或許,我們可以對宮裏的舉動有些不滿,但是我們畢竟是做臣子的,現在即便是漲價,也是正常的市場行為,比如說,運輸價格上漲,比如說能源價格上漲,總之……並不是我們願意漲價,而隻是市場行為!”

  盡管張遠自己對這個理由也是嗤之以鼻的,但是他並不介意發起了一連串的行為促成這一切。

  “要使訛詐成功的話,關鍵在於,”

  抿了下嘴唇,張遠冷笑道。

  “你必須有把握,他們缺了你手上有的某種東西就混不下去,而且又無法從別處去搞到。”

  盡管嘴上說著是“市場行為”,但是張遠並沒有避開使用“訛詐”這個詞。

  “因為北美與我們的關係僵化,我想,這一次他們沒有辦法可從別處搞到糧食,而且糧食,也不一定僅僅隻是它在漲價,我們可以從今年開始製造出一些理由來,總之,還是那句話,我們決不可能沒有任何表示,我們或許不能夠直接與皇家對立,但總需要表明一些態度,就這麽做吧!”

  隨後,張遠頓了頓,然後說道。

  “至於保護傘那邊,你覺得他會在羅馬帝國尋求什麽樣的幫助?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想辦法阻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