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強遷(求支持,求月票)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9      字數:4307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米脂婆姨綏德漢”,但凡是陝西人,大都知道這麽一句話,按《米脂縣誌》記載:三國時的天下美人貂蟬是米脂人。不過真正讓米脂聞名天下的,恐怕還是崇禎年間的李闖。

  對於大明,李自成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正是他入了京師,逼得烈皇帝殉國,他也應要對滿清入關負責,為億萬同胞的慘死負責。

  興乾七年四月初九,一隊騎兵闖入了米脂縣,在縣城城門外,縣丞和當地的士紳跪迎著來這些騎兵,這也意味著米脂重歸了大明。

  幾天後,吏部派遣的縣令和衙暑官員抵達了米脂,米脂的百姓總算是鬆了一口氣,至少,沒有他們想象中的報複。不過就在他們鬆下一口氣的時候,官府下達了一個官命。

  本著由皇帝陛下欽定的移民法規第一步,是首先移出的陝西境內的外鄉人。盡管陝西經曆了崇禎大旱,經曆過幾年不雨的災荒,上百萬人成了流寇,數百萬人死於災荒,但是,這十幾年,這裏還算是風調雨順,地廣人稀,倒也吸引了不少從山西等地過來的百姓,這些外地人少說也有數萬人。這些人,有的雖然已在此安門落戶,娶妻生子,他們經過的十幾年艱辛,省吃儉用的,也許置辦了少許田產,過上了還算湊和的日子。但也有一些外鄉人仍然過著居無定所,不得不沿街乞討為生,當然這些叫花子中,還有不少本地人。

  當地方官府張貼出《遷民告示》後,那些已經落戶的百姓,或許對這裏還有些留戀,有些難以割舍,但是後者卻顯得歡喜歡非常,尤其是當他們弄清楚朝廷是要賞地給他們,讓他們到異地種田過日子後,從此可以好生過日子時,倒也沒有什麽猶豫,畢竟,對他們來說,去那都是去。

  而且,官府還在告示上許諾,每個人都還可以領取到一些盤纏,如此何樂而不為?所以,這部分也費不了多少口舌,說走便走了。至於後一部分叫花子們,那簡直就是天上掉繡球的大好事,盡管他們中一些人過慣了不勞而獲的日子,可官命難違,對於這些人他們不願意走的,都是由巡捕、兵卒直接拿下,然後送上移民的隊伍。

  自打移民告示貼出後,這陝西各地縣衙的衙門前就設了兩張案桌,委派了四五名衙役,專門為這些人辦理移民事宜。按朝廷移民法規:每丁可領銀元券十元。這些錢足夠他們在路上的開支,還可以置辦些新衣服新被褥,當然還有路上的食宿舍開支,其實,這塊的開支並不大,畢竟,對於移民,官府已經有了計劃,在沿途會向他們提供食物,等到了潼關,會讓他們坐上火車,然後再上船前往東北。

  當然,除了這些外鄉人、乞丐之外,還有無地、少地的百姓也在這一行列中,隻不過與前者必須遷移不同,後者是本著自願的原則。從遷民告示貼那一天起,各地官府,每天都有人去辦理移民事宜。

  在米脂也是同樣,不過人數並不多,這幾天,每天也不過隻有十幾二人,其中不少都是扶老攜幼,拖兒帶女的,挑著挑子帶著行李,三五成群地來到縣衙門前,他們大都是副貧窮潦倒的樣子。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本就是逃難到了這,現隻是換個地逃難而已,更何況官府還說過,到地方不但有田,而且有牛。

  見一個衣衫滿是補丁的漢子走過來,案後的吏員便問道。

  “你是何方人氏?”

  這漢子連忙唯唯喏喏答道。

  “回官爺話:小人是山西運城人,二十幾年前為躲避戰亂,逃到這裏來。”

  下一個,可能就是河南人。至於到底是不是官府也沒有追究,當年李闖在河南、山西裹脅了幾十萬百姓為兵,其中不少人都散落在陝西各地,如果不是官府的布告,他們會在這裏的娶妻生子、落地生根,最終,他們子孫後代會成為陝西人。

  隻不過,現在,他們的命運發生了變化。

  吏員看了他一眼,在問清了他家幾口人後,便在花名冊上將對方的姓名、是男是女、年齡生辰、家鄉籍貫,一一記個上,並且在姓名下麵按個手押,然後說道。

  “拿,這是你的移民券,即刻動身返回,不得有誤,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潼關,然後到了那,會有官府統一安置,等到了移居地,官府會指給你土地,發放農具,沒了這個移民券,出了潼關,就會被當成乞丐,被流放到海外服苦役,知道嗎?”

  這邊的漢子趕緊答道。

  “知道,知道,草民知道了!”

  即便如此,還沒有結束,還要在他們手背上蓋上一枚藍色的印戳,上有一個“移”字,他們接下來沿途吃飯,都要憑這個印,打完印之後,才可以到第二張案桌前領取銀元券。

  這一切辦完之後,這些人就可以扶老攜地上路了,不到兩個月,陝西各地,就打發了足足十八萬四千多口外鄉人和乞丐,他們到底是怎麽來的陝西,到底是當年從的匪,還真的是逃得難?沒有人去追究,他們大多是來自河南、山東以及湖廣,甚至還有南直隸等地。

  沒有人在意他們的出身,反正對於官府來說,這些百姓的遷出,意味著東北就多了近二十萬百姓,至於這些歡喜著離開陝西的百姓來說,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要去東北,他們甚至還以為朝廷會把他們安置中原,甚至想象著回到家鄉。

  官府沒有太多的解釋,百姓們也有這樣的誤會,但是於大局無妨,即便是等到他們反應過來,恐怕也是為時已晚了。

  而對於本地的百姓來說,一下打發了這麽多外地人“返回原籍”,這陝西各地的百姓倒挺高興的,畢竟外地人占的地可都是他們的地,這些外地人走了,那他們留下的來的地,可不就是本地人的了?

  而對於本地的百姓來說,他們壓根就不知道,這移民的序幕不過隻是剛剛拉來,但是剛回到大明治下的他們,仍然如實的配合著官府重新登記戶籍,而每每登記戶籍的時候,巡捕都會提醒他們,現在大明已經不征丁銀,所以沒有必須藏匿人丁!為了讓他們放心,甚至還讓村裏識字的秀才,把當年關內張貼的皇榜重新貼出來告知百姓,讓他們放心的登計戶口。

  到了七月,就在百姓們已經適應了大明的統治,重新蓄發並且開始在那裏對來年充滿憧憬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所謂的“登計”法這隻是為了進一步移民作準備罷報。

  七月末,一紙公文從西安下到了各縣,米脂縣同樣也不例外,

  官府的告示一貼出來,往日曾是那麽熱鬧繁華的洪洞大街上,一下子變得冷冷清清,百姓們都躲到了家中,他們的臉上盡是不可思議的模樣。

  這是怎麽了?

  不是說隻移外地人,還有無地和地少的人嗎?

  怎麽現在,所有人都在要遷出去?

  百姓們試圖用關門來躲避這一樣,但是那些個巡捕們卻敲鑼打鼓,走街串巷,挨門挨戶地督促著。

  “朝廷有旨,陝西土地經過千年開墾,地力已經耗盡,即便是豐年,所收也不過勉強糊口,皇帝陛下開恩……遷陝西百姓於異地,分賞土地、發給農具、耕牛,每人發銀元券十元,三年不納田賦,既利國又利民……”

  可是任巡捕衙役們怎麽吆喝,就是沒人理會,不到迫不得已,誰又願意背井離鄉。著實之下,那些留用的衙役立即急了,隻好搬出移民法規。

  “按照朝廷移民法規,移民不絕人嗣,兩丁之家留其一,兩口以上,無論多少,隻留一丁!該遷的一個不饒,想躲也躲不過,想逃也逃不了。有不從者,流徒千裏!”

  隨著衙役們敲鑼打鼓的吆喊聲的到來,人們趕緊關門閉戶,一家老小都躲藏起來,大街小巷裏霎時間變得空無一人,似乎他們覺得,這樣關起門來的,就能夠躲過這一切。

  “沒事!”

  聽到巡檢隊長的報告後,孫玉民這位剛上任幾個月的米脂知縣,隻是繼續和縣提刑使下著棋。

  “繼續通告各鄉,通告五天之後,再拉上各村的地保,帶上戶口冊子,一戶戶的通知。”

  “縣尊已經想好了?”

  提刑使下了一子後問道。

  “有時候,即便是你我再不願意,也隻能這麽做,這移民事關是朝廷的百年大計,不遷,難免,將來又出一個李闖……”

  對於朝廷而言,遷民的一個出發點就是為了避免李闖的再次出現,把百姓從“地狹人少”的地方遷到“地廣人稀”的地方,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饑荒暴發的可能,從而避免再出一個李闖。

  “要是百姓反抗怎麽辦?”

  “調兵!現在陝西可是有十幾萬大軍在這!”

  一切都在計劃之中,在接下來的幾天之中,衙役們毫無辦法,隻好拉上各村的地保,帶著剛剛登計的戶口冊子,挨家挨戶地敲門。

  “喂,開門開門!”

  “快開門,再不開就砸了!”

  敲了半天,好容易才有人把門打開。

  “啥事呀?”

  衙役從地保手裏搶過戶口冊子,嘩啦啦一陣亂翻。

  “你家幾口人?”

  那人立即嚷嚷道。

  “那上麵不是寫著嘛,六口。”

  衙役便大聲說道。

  “奉大明皇帝的聖旨,你家要遷五口,留一口。”

  那人一聽就把門猛的一關,然後隔著門嚷訓道。

  “要遷你遷去,孫子才遷哪!”

  “這是朝廷的王法!”

  “說遷就遷,這是那門子王法,這自古以為,都是皇帝不殺順民,憑啥讓俺們遷!”

  “就是,不遷!”

  隔壁的院子裏傳來了一陣喊聲。

  “不遷,就是死也不遷,要死,也死在咱們米脂!”

  瞧見似乎犯了眾怒。衙役就嚷嚷道。

  “這些我可管不了那麽多!皇帝有旨意,該遷的必須要遷,想躲也躲不過,想逃也逃不了!現在好說好講的,不遷,等到朝廷派兵來了,可就不像我們鄉裏鄉親的這麽好說話了!”

  “派兵,你讓他們派啊!當年逼出一個李闖,指不定又逼出一個張闖、趙闖的……”

  衙役被門後的人這麽一懟,立即變成了啞巴,就在這個時候,他看到兩名巡捕走了過來。

  “剛才是誰說的,要出張闖、趙闖的……”

  “李爺、李爺,沒,沒……”

  被那人用眼睛一瞪,衙役便指著門說道。

  “是這家。”

  那巡捕又去敲了下這家的門,然後說道。

  “開門!我是縣裏的巡捕!”

  怎麽叫也叫不開,那巡捕倒也不客氣,直接拿著戶口冊說道。

  “張田豐,你煽動抵觸朝廷移民令,現根據相應法令,全家三族內率強行遷移!”

  “官爺,俺沒、沒有……”

  那門後的話音還沒落,巡捕就冷著臉說道。

  “撞開!”

  甚至都不等的衙役找來木梁撞門,那門就已經被門後的百姓打開了,院子跪了一地的百姓,領頭的更是連連磕頭道。

  “官爺,官爺,俺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作亂啊,俺家裏上有老下有小,實在是不能遷啊……”

  一邊說,一邊磕頭道。

  “官爺開恩,官爺開恩啊……”

  那巡捕麵無表情的盯著他,然後冷聲說道。

  “給我站起來,你現在有一個時辰的時間收拾行李,一個時辰後,這房子……扒了!”

  一聲“扒了”,讓張田豐的臉色猛然一變,麵色煞白的他,喃喃道。

  “咋,咋能這樣,咋能這樣……”

  在他的喃語聲中,院子裏的婦孺哭成了一片,他們都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不過隻是說了一句話,換來的就是這樣的結果。

  “還有左右鄰居,一並全遷了,給他們一個時辰的時間收拾行李,要是有人敢不從!”

  臉色冰冷的巡捕瞧著這一院子的百姓,然後冷冷的說道。

  “直接綁了,他們移也得移,不移也得移!墨墨跡跡的,這樣要辦到什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