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長沙(第二更,求支持)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9      字數:3182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回到闊別數年的長沙,章載就立即為江麵上興旺的內河航運業所吸引。相比於興乾初,現在長江以及長江各個支流的航運業極為發達,成千上萬艘大小不等的多漿船和數以萬計的舢板,把大江南北的貨物運往各地。

  長沙的碼頭上人聲鼎沸,裝貨的卸貨的上船的登岸的,把個零亂的河岸鬧得熱火朝天。時序雖是冬日,可是那情景讓人看得似要熱出汗來。而遠處的湘江邊,成排的水車以及連綿的廠房,同樣也在彰顯著此地的富庶。

  在書僮的陪同下章載在小西門碼頭上了岸,穿過下河街,從南正街進入鬧市區,然後他便好奇的打量著模樣與過去大不相同的長沙。

  街市上各色各樣的商館、廠礦招牌晃得人眼花繚亂,商店裏的貨物也是琳琅滿目。往年冬季長沙城裏所缺乏的各種幹貨,現在也填滿了市場。甚至就連平素稀罕的魚翅、鮑魚、鯨魚肉、鹹魚肉等海味,也能在尋常海貨店裏見到。尤其是煤炭,以往每到冬時,長沙百姓與各地百姓一樣,總會為取暖的燃料發愁,而現在煤炭普及,因為湖南本地盛產無煙煙,所數量既多且價格便宜。

  在街上章載看到兩家煤炭店,盡管沒看到店裏的有多少煤,可是那店門豎著黑漆大牌子,用白粉寫著“煤球充足”四個大字,買煤的人也不擁擠。

  在街上試著問了幾家客棧,結果店家都搖頭說客滿。

  “怎麽到了都十一月了,還有這麽多客人。”

  “公子有所不知,這現如今,咱們長沙什麽時候不是客滿?都是各地來長沙辦廠的,誰讓咱長沙靠著湘江,這冬天不冰不凍的,而且湘江水流不急不徐,自然是辦好廠的好地方。”

  因為辦廠需要水力,而長沙臨近湘江,又是湖南省府所在,自然也就吸引了各地商人來此辦廠,這長沙更是日益興盛起來。

  看著這熱鬧的街市,章載感觸極深地對王運說道。

  “想不到不過隻是區區數年,長沙便興盛如此!”

  “這全都托皇上的福氣,若是咱們這還在建奴漢奸占著,指不定能蕭條成什麽模樣。”

  作為少爺書僮的王運跟著說道。隨後他們兩人便到了巡撫衙門。那裏曾是洪承疇的衙署,過去那裏是嚴肅陰冷,老百姓寧肯繞道走,也不願意通過衙門前那塊空蕩的大坪,惟恐遇到什麽倒黴的事。而現在這裏的行人卻不少,而是行人的臉上並無懼色。高大儀門兩旁的木柵欄上,掛上了四塊五尺見方的大木牌,上麵用紅漆刷上四個宋體巨字“知恥立誌”。而在門前大坪上還樹著一個石碑。那石碑上麵隱約的可以看到幾個雞蛋殼。

  那裏就是大名鼎鼎的“湘恥碑”。

  早在中都的時候,章載就曾聽人說過,這是湖南第一任巡撫特意命人立下的,那石碑上銘刻的都是湘籍漢奸的名字,原本這樣的石碑應該立於城門,不料建城後,竟然被巡撫以隆重的規格移到巡撫衙門的前門。那衙門前的“知恥立誌”四個大字猶如四把烈火,日日夜夜在長沙城內,提醒著湘人曾幾何時,湖南出過不少漢奸,這四個大字與那“湘恥碑”一同如警鍾般,早早晚晚在湖南官吏縉紳士農工商的心裏長鳴不止,警告他們莫忘事虜之恥,立誌雪恥。

  這樣的碑在全國各地都有,盡管大明有更多的忠義碑,那裏銘刻著誓死不降敵,抗清到底忠臣義士的名字,而且還有很多或禦賜、或恩榮、或聖旨的忠義牌坊。但相比於那些象征著榮譽的牌坊和忠義碑,這“恥碑”卻像根刺似的刺的人抬不起來頭,讓人喘不過氣。

  不過,對於祖籍鬆江的章載來說,章家卻有朝廷下旨興建的恩榮牌坊,是為了表彰他父親章曠以及大伯章簡抗清兵敗後殉國的義舉。

  在過去的幾年間,朝廷一再通過禦賜、或恩榮、或聖旨於各地興建忠義牌坊。就是為了表彰那些在異族入寇時,抵抗到底以身殉國的忠貞義士。就是為了讓他們與漢奸加以區別。進而重新樹立百姓的榮辱觀。

  當然,並不僅僅隻是為忠貞義士興建牌坊,甚至興乾朝還恢複了五等爵位,按《禮記王製》:“王者之製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而明朝祖製隻有公、侯、伯三等,而沒有子、男。為了表彰忠義之士的後人,朱明忠在興乾二年下旨恢複子、男兩等爵位。

  當然,在大明的爵位製度下,子、男兩等爵位都是不可世襲的終身貴族爵位,這兩等爵位都得到因而得到朝廷賞賜田地,隻是麵積各有不同。其免稅特權也隻局限於受封者一代。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對忠烈遺族的一種補償和照顧。而作為“一門兩烈”的章家唯一的男丁,章載在四年前受封子爵。

  而這次章載來長沙,正是受吏部的派遣,前往湖南出仕地方,不過在此之前,需要前往巡撫衙門報道,同時與巡撫見上一麵,不過因為巡撫不在衙內,章載隻得離開了衙門。

  “少爺,既然酒店沒有房間,不如就去書院吧,這幾年沒見您,老爺對你也是想念的很,”

  離開衙門後,王運對少爺說道,盡管章載的父親早已去世,但王運並不是章家的家仆,而是王家的,他是少爺在王家長大時的書僮。

  “行,走,直接去書院,去拜見義父。”

  位於嶽麓山腳下的嶽麓書院是湖南最負盛名的書院,其創辦於北宋開寶年間,嶽麓書院曆經近七百年而弦歌不絕,學脈延綿,堪稱舉世無雙。在國內眾多書院之中,嶽麓書院是最為特殊的一所,南宋末年元軍攻破長沙,嶽麓書院被付之一炬。嶽麓書院幾百學生參與戰鬥,城破後大多自殺殉國。二十幾年前清軍入寇,盡管早在崇禎十六年,張獻忠進攻長沙時,書院既在混戰中被毀,但在長沙陷落後,殘留於長沙的書院學生大多自殺殉國。

  興乾元年,湖南巡撫下令重建嶽麓書院,甚至書院規模遠甚於舊時,作為當年王陽明講學的重地,這裏再一次複興。而在這所剛剛重建的書院之中,王夫之則是最負盛名的教授。

  堅持抗清多年,在另一個時空中,終其一生也沒有剃發的王夫之,並沒有出仕,而是選擇了教書育人,他曾到清河書院講學,而在講學的同時,又研究清河流行的實學,最終他還是回到了嶽麓書院,回到了湖南。

  當章載來到書院的時候,王夫之剛剛下課,最近他過的並不怎麽稱心,因為他的主張限製君權的文章與報紙上剛一發表,就引起了轟動,而在轟動之餘,更是引起了爭議,立即遭受很多人的抨擊。而抨擊他的人中,不乏知交好友甚至學生。

  想到今天與友人的爭執,王夫之忍不又在心中感歎。

  “難道,今時是聖天子在位,他朝世世代代皆有明君嗎?”

  “倘若沒有今上,我大明又豈會有今天的中興?限製君權,若是今上無權,大明如何能中興?”

  想到與友人的爭辯,王夫之長歎了口氣。

  “而農,你看,這天下,數年前,你可曾想到過,我大明會有聖天子力攬狂瀾,挽天下於傾倒間,驅逐韃虜於西北?又可曾想到,天下會有今日之盛,可曾想到,不過數年,百姓如以安康如此……”

  接連的可曾想到從友人的口中道出時,王夫之可以看到友人的臉上流露著神往,對於所有心懷大明的士人來說,或許,他們對於陛下廢除科舉,以文官考試取代科舉,以實學取代八股文章,但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否認,現在的大明已經中興在既,甚至正處於盛世之中,再也不見了天啟、崇禎兩朝的衰敗氣象。

  在欣喜之餘,看著天下的百姓生活一天天的好轉,王夫之卻越來越擔心,擔心著將來。

  “今上當年進京時,曾予百官言道“大明天下,唯我獨尊”,從此那時起,天下百官不過隻是今上手中提繩木偶,今日陛下為明君,他日太子亦可為明君,可數代之後呢?”

  “到那時,萬一昏君在位,天下豈不再陷紛亂之中?”

  曾幾何時,對於陛下王夫之也和其它人一樣,對於陛下他也是無限的景仰,但是在過去的幾年間,看著朝權不斷的向陛下的手中集中,對將來自然更加擔心了。

  “哎……”

  長歎口氣,想到最近一段時間,那些友人於報紙上對他的反駁,甚至有人不惜與自己絕交,王夫之的心情就越發的沉重。盡管他不擔心朝廷的責難,但友人的指責,卻讓他難以接受。

  難道他們就沒有意識到,君權壓製臣權,最終會造成什麽樣的結果嗎?

  也許他們真的不知道吧!

  就在王夫之的心裏冒出這個念頭的時候,突然,一個熟悉的話聲傳入他的耳中。

  “義父!”

  --上拉加載下一章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