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蒸汽時代(第一更,求支持)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9      字數:3294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不知從那一年起,這冬天來的越來越早,剛過中秋,這天氣就一天比一天的涼起來,進了九月之後,這天氣就由涼轉寒,不過隻是九月底,北直隸就先開始下起了雪,然後一路往南,不過幾日的功夫,大雪便會落江到河南的地界。

  幾場大雪之後,北方再吹上幾夜,別說是一般的小河,就是那改回故道的黃河,也會結上一層冰,河裏的冰越結越厚,這雪也是越下越大。

  突然汽笛聲嗚嗚地響了起來,響徹雲霄的汽笛聲在大有一副要撕破天際的勢頭。這汽笛聲,即便是隔著二裏地都能聽得到,這是北興紗廠特有的汽笛聲,也是全大明,以至於全世界,第一個機器紗廠所特有的聲音。

  聽到汽笛聲的時候,祁子濤特意把車窗打開,完全不顧灌進車裏的寒風,然後扭頭對身邊的那位穿著厚實熊皮裘的中年官員說道。

  “製台,您聽,那就是紗廠的聲音。”

  “嗯。”

  方以智並沒有的說話,隻是朝著汽笛傳來的方向看去,即便是相隔裏許,他都能夠看到高聳立的煙囪,還有那噴吐著的黑煙。

  見其沒有說話,祁子濤的心裏顯得有些忐忑不安,在得知東北總督會用假期來天津參觀工廠的消息後,他就無法按耐心底的激動,這正是他期待已久的機會。

  無論是進入東北,或者是得到方以智的賞識,盡管在關內世人皆知這位方製台在東北施政手段暴虐,甚至有濫殺之嫌,可他依然是聖眷不改,甚至很多人相信如果不是陛下當年與眾臣相約“大明非軍功不封爵”的承諾。恐怕方以智已經封爵了。

  當然,這也隻是大家的猜測,畢竟那句“非軍功不封”的話後麵還有一句“敢建言易製者斬,敢受請之君,廢!”,這完全是汲取了大明舊時教訓的經驗,大明洪武、永樂等朝時,大都還是軍功封爵,可是後來文官亦有封爵,因為所謂的“親臣是不許藏兵器”,開國和靖難勳臣不可避免的文官化。最後,在文官團體的操縱下,大明的爵位甚至隻封給太監內官,他們以此來打擊勳臣,令皇帝失去臂膀。

  或許勳臣相比文官高尚不到什麽地方,但是對深諧平衡之道的朱明忠來說,他需要用勳臣去平衡勢力會隨著王朝建立,在同窗、座師、同年等關係下不斷膨脹的文官群體。也正因如此,朱明忠才會立下這一誓言,甚至命人刻牌為記,樹於皇極殿前,以此提醒文武百官。而且這也是大明唯一一個“以言殺人”的規矩,當然,這個誓言不僅約束大臣,同樣約束未來大明的曆代皇帝。

  也正因如此,人們頂多也就是隻是想想,但由此可見方以智的聖眷之盛。所以,祁子濤需要接近方以智,接受這個在未來幾十年,也許會是大明最為顯赫的文官。

  “那蒸汽機,當真隻用煤和水,就能產生動力?”

  盡管對蒸汽機已經有了了解,但是方以智仍然顯得有些不大敢相信,畢竟,這委實太過神奇!

  神奇!

  用煤燒水,然後以水氣為力!

  這等神奇的變化,即便是方以智這個平素總會翻看許多格物實學書籍的人,也感到極為神奇,當然,在神奇之餘,他同樣想到了東北,想到了東北那些生產受限於冬天的紗廠。

  “回製台話,待到了紗廠後,製台不妨親自看看,那蒸汽機隻需要有煤燒,鍋爐內有水,就會源源不斷產生動力,以學生看來,那蒸汽機再適合東北不過,因為東北多煤,且煤價極其低廉。”

  在他言道著這些好處的時候,若有所思的方以智隻是略點下頭,隨著距離越來越近,現在他倒是更加期待了。

  東北需要工廠!

  盡管東北的官田、采參等收益,足以讓東北官府成為大明最富庶的官府之一,但是東北的百姓需要工廠,需要工廠紡紗、織布,需要工廠製造機具,但是東北太冷了,越往北越冷,在黑水的出海口,一年甚至要凍上七個多月,那種地方,怎麽能用水力?

  有了工廠,城市的人口就會增加,官府的稅收也會增加,更重要的是,東北的人口也會迅速增加,最終,東北會發展成為與內地相仿的行省,隻要那裏生活千百萬漢人,就無需要擔心什麽土人,現在東北還有多少土人?

  在方以智一行人來到工廠的時候,早就等待於此的李昆山對於方以智的到來,同樣也是充滿了期待,在他見禮後,方以智便問道。

  “這蒸汽機,當真和水機一樣?”

  “回製台話,相比水機,蒸汽機的生產速度更快,目前北興紗廠同樣的紗機,產量是使用水力的1.8倍,而且其速度均勻……”

  介紹著蒸汽機的優點時,一行人即將進入轟鳴的機房時,衛士攔住了方以智。

  “製台,卑職聽說蒸汽機會爆炸!還請製台……”

  不等他說完,李昆山便反駁道。

  “製台,目前蒸汽機已經連續工作53天,從未發生過爆炸。”

  “我們進去看看。”

  對於爆炸,方以智並不擔心,曾經出家的他,甚至相信命運,如果爆炸的話,那一定是他命該如此!

  進入蒸汽機車間,震耳欲聾的轟鳴聲,讓方以智甚至聽不清別人在說什麽,他隻是驚訝的看著眼前那台蒸汽機,相比於外間的寒冷,這機房裏卻是火熱火熱的,爐前的鏟煤工,不時的將煤塊鏟進火爐中,那邊蒸汽機的飛輪飛速的旋轉著,機械運轉時發出的聲響,甚至會讓膽小的人感覺到恐懼。

  在這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方以智來到爐前,他甚至彎腰看著那爐膛,盡管爐內的火焰灼的他睜不開眼睛,他仍然看了好一會才將視線轉向汽缸,看著那不時噴出的餘氣,他的神情變得有些激動,如果說先前還有一些疑惑的話,那麽現在,他已經不再懷疑了。

  “製台,你看,這蒸汽機,隻需要有煤,有水就能不停的運轉下去,當然,還需要鯨油。”

  李昆山看似玩笑的話,讓方以智反問道。

  “鯨油?”

  對於鯨油,方以智並不陌生,畢竟,大明最大的捕鯨港就是海參崴,那裏的捕鯨船在捕鯨後,就會直接在船上煉油,然後裝桶運往內地,在中都和江南的不少富裕人家,鯨油都是極其受歡迎的燈油。

  “是的,鯨油是最好的潤滑油,與紗機等設備用豬油等油脂就可以潤滑不同,蒸汽機最好使用鯨油。”

  然後他又特意強調道。

  “這是書院裏的學者幾年來試驗得出的結果,而且馬車以及紡織機械等設備,用鯨油也好過普通油脂。”

  “這個沒有問題,別忘了,我大明九成的鯨油,都出自我東北!走,我們去紡紗廠房裏看看。”

  與17世紀的所有工廠一樣,北興紗廠的廠房裏並沒有電燈照明,因為今天的天色較暗,所以廠房頂上的棚窗打開了,從棚窗照進來的光亮和廠房兩側的紙窗透進來的光,讓廠房裏的女工可以正常的工作。

  廠房中的工作很緊張,整個廠房所有的機器其實都是一根飛快的天軸帶動,一根根的傳動皮帶,將動力傳到紗機上,在那些紗機的前麵,一個個女工,守在那裏,她們的工作就是看管紗機,撚續繼線,盡管看似輕鬆,可是實際上也是一個很辛苦的工廠。被天軸和紗機運轉的機械聲震慣了耳朵的女工們,根本就聽不到那些人在說什麽,但是他們都知道,那些人肯定是大人物。

  她們隻是和過去一樣,認真的工作著,她們的手和眼睛一般地忙,根本就沒有功夫分神。作為參觀者的方以智一行人,有時輕輕說一兩句,同樣也沒有注意這些女工。

  這個時候,方以智所詢問的往往都是一些生產上的問題,他甚至會拿起紗線,特意扯上一節,然後嚐試著分析出這紗線與水力紗線的區別。完全沒有任何區別,甚至在他看來,可能這些紗線還要更結實一些。

  跟在方以智身邊的李昆山、祁子濤等人已經看出來了,這位東北總督對這些非常感興趣,在方以智興致勃勃的查看著紗線的時候,李昆山便於一旁說道。

  “製台,現在北興紗廠所出的紗線,可以說是供不應求,目前的定單已經排到了明年二月,所以學生正在籌備擴建或者新建工廠,畢竟,北興不少定單都是東北的,所以,學生也有計劃在東北辦廠。”

  “在東北辦廠?”

  在李昆山話聲落下的真意,方以智便說道。

  “要是去東北的話,本官隨時歡迎,一定會吩咐地方上盡量給予配合。”

  如果不是因為不能私贈官產,方以智甚至打算送地給李昆山,以吸引他去東北辦廠,畢竟他是最了解蒸汽機的廠主。

  “李廠主此話當真?若是李廠主願意往東北辦廠的話,我們富達銀行,願意以最優惠的條件提供一筆貸款用以建廠。”

  聽著他們兩人的話,方以智當然知道他們的目的,但相比於他們的目的,方以智更在乎的是工廠,是東北……隻要這蒸汽機到了東北,東北的一切就會從根本上改變……

  --上拉加載下一章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