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尊王攘夷(第一更,求支持)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9      字數:3225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投名狀。

  什麽是投名狀?

  其實蘇哈圖並不知道什麽是投名狀,他會說漢話不假,可是他的漢話不過隻是在明人來到這裏的,建了桂國後和商販們學的,隻會說上簡單的幾句。

  華夏語言的勃大精深入就豈是他所能理解?

  愣愣的瞧著地上的刀,他有些不明所以,就在這裏時候,隻聽到那個漢人用他能聽得懂的言語說道。

  “你想活命,就把他們殺了!殺了他們,你就能活命!”

  他們是誰?

  自然就是那引起不會說漢話的土人。

  “他們要幹什麽?”

  盡管阿不讓的進攻失敗了,可是在土人的眼中,失敗似乎是在意料之中的,根本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就在他們想要再次重整旗鼓的時候,就看到一群土人被繩索捆綁著趕出了安平集。

  在那些土人們不解桂國人的用意時,就像是之前的重演似的,那些被捆著雙手的土人都跪了下去,他們惶恐不安的看著前方,已經意識到危險的他們不斷的用土語求饒。

  “殺了他們,你們就能活命!”

  李成坤的話剛說完,就看到蘇哈圖衝了過去,衝著跪在那裏的土人脖頸就是一刀,隻聽一聲慘叫,那個人的腦袋就被砍掉了。其它的人無不是如法泡製的紛紛衝過去,揚起手中的刀劍,砍殺著那些投降的土人。

  就在他們動手的時候,那邊李成坤用生硬的土語大聲喊道。

  “爾等番蠻都給老子聽好了,炎黃子孫又豈是爾等鼠輩所能相比,今日你殺我一人,我必殺你百人作為償命,如違此誓,天打雷劈!”

  之所以喊出這句話,是李成坤想要告訴那些土人,他並不是無故殺人,同時也提醒著他們,漢人並不是濫殺的人,即便是現在殺人,也是迫不得已,以避免接下來的戰鬥中,那些土人會拚命抵抗,可是他並不知道,他所說的話,會在未來的百年間於南洋封諸國掀起什麽樣的風波,但所有人都知道,從今以後,在南洋,漢人將會徹底拋棄溫文爾雅的一麵,對待土人的抵抗,他們會用最直接,最幹脆的方式加報複。

  順我者為奴,逆我者骸骨。

  現在,對於剛剛立足於此的諸國,他們還不能夠如此狂妄的說出這句話,畢竟,有些話,隻有經曆過劇變之後,才會說出來,現在這些諸侯國,難免仍然受往過去於大明時的習慣處理問題,遠還未能適應環境的轉變。

  就像當桂國國王派遣的使者來到秦國都城新安,在那座明式的宮殿中求援的時候,幾乎所有人的第一個反應,都是相同的。

  “桂使無需驚慌,既是馬打藍蠻夷進犯桂國,想必待貴國使者抵達南天門後,母邦必定會發兵求援的,桂使切勿如此失措。”

  身為秦國國王的朱慈煥,可以說是分封諸國之中,最為尊貴的國主,他是今上興乾皇帝的同父血親,在他就國時,陛下不僅親自往海州送行,甚至還特意精心為其選派府衛、官吏,不過,盡管如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朱慈煥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國王,他在就國之後,整日裏卻依然沉迷於文章書畫的之中,完全沒有開國之君的自覺。

  這一切,別說是其它人,甚至就連同身為國相的呂安,都看不下去,呂家現在是秦國的“勳貴”,因為呂安當初做出的正確的選擇,不僅讓他度過了最初的危機,甚至還讓他搖身一變,成為秦國的臨平君。

  從商人到封君的變化,對於呂安來說,可謂是翻天覆地般的變化,也正因如此,他才會放棄舊時的生意,專心國政,這完全有違他的初衷,可他卻樂得如此,畢竟,他看到了讓呂家再次飛黃騰達的機會,或許在江南呂家已經沒落了,但是在秦國,呂家卻可成為一國柱石。

  為了親近王家,呂安更是遊說父親把十五歲的妹妹嫁給國王,正是這種姻親使得呂家在秦國的地位頗為顯赫,再加上他封君的身份,至少在未來的幾十年內,呂家都堪稱是秦國第一世家。

  盡管如此,他仍然有些不滿意,而唯一讓他不滿意的,不是其它人,就是眼前國主,這位大明皇帝的弟弟。有時候在夜闌人靜的時候,呂安甚至會去想,為什麽明明是一母同胞為何興乾皇帝可以成就一番偉業,而大王卻甘願沉迷於詩書文章甚至女色之中。

  甚至,在秦國有人私下來稱國主為“小後主”,就是那個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的南唐後主李煜。若是換成其它人,或許會因此惱怒,可讓呂安意想不到的是,大王居然不以不恥,反以為榮,甚至還刻了一個私印,自稱“蓮峰居士”,好嘛,這是甘願當李煜。

  大王樂得如此,身為國相的呂安卻不能,所以自從大王就國以來,秦國大小事務,往往都是由他操持,一番苦心精營後,這秦國的國勢也算是日益興隆。唯一讓呂安心安的,就是大王對他是百分百的信任,這也算是一種安慰了。

  當然,呂安知道,無論是大明或是諸國,至少在未來一二百年裏,都不會有大臣敢謀權篡位,因為無論是大明或是宗室諸國,都不會容忍有大臣這麽做,當然大臣們也敢這麽做,他們必須要考慮到大明以及諸國的壓力。

  正因為大家都知道,有大臣謀權篡必定會遭受各國的打壓,所以國主們才敢於放權,如此一來,西漢初年陸賈那句“天下安,注意相,天安危,注意將”在興乾之後,成為了曆史。

  因為有諸國,所以母邦不需要擔心出現逆臣,因為諸國會拱衛母邦,有母邦諸國臣子就不敢為逆,因為有母邦庇護。對於諸國來說,母邦的庇護無疑是最重要的,讓那些國主們敢於放權的,甚至有持恐的就是諸國以及大明的態度。尤其是後者的態度,在很多時候,他們更願意事事聽從大明。現在,在桂國麵臨著亡國的危險時,國王想的是大明,身為大臣的呂安,想的也是大明。當然,他頂多也就是尋思著,怎麽趁大明的援軍抵達後,趁著大明天軍給馬打藍教訓時,擴大秦國的國土。

  這正是呂安於國主的不同,當然,麵對桂國的求援,他想和也和大王一樣求助母邦。而身為國相的魏象樞同樣也表示了讚同,兩個大人物的讚同,讓朝堂中的局勢立即傾向於不出兵。

  “大王,母邦雖為我等諸國之共主,可南天門大軍調動,非得有皇命不可,待到皇命抵達時,我桂國隻恐怕已經國之不存了,桂國與秦國唇寒齒亡,若是桂國國除,那麽秦國勢必將為馬打藍所犯……”

  身為使節的張友光,這個時候,才真正可以去想象春秋戰國時縱橫家的風姿,也深切體會到外交使節的作用,直接關係到一國的存亡,或許桂國於大明的標準來看,不過隻是一縣之地,但是現在,他的肩膀上卻肩負著一國的興衰。

  “秦國與我桂國本是兄弟之國,位於一島,本應互相攙扶才是,此次馬打藍興兵攻擊桂國,若秦國坐壁上觀,非但隻會令親者痛,而仇者快,他日母邦天朝得知之後,想來必定會加以訓斥……”

  盡管來秦國求助的時候,張友光曾經反複研究過春秋戰國的縱橫術,可真到了需要的時候,他卻仍然有些茫然,完全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麽,甚至抬出了母邦作為尚方寶劍。

  盡管這個尚方寶劍,看似讓朱慈煥的心頭一緊,可就在這時,呂安卻於一旁說道。“秦桂雖是兄弟之國,可卻也是母邦之臣,若無母邦之命,我秦國兵,亦不敢輕入桂國,更不敢輕言私為盟信,此為人臣忌。”

  呂安的拒絕,讓張友光微微一愣,直到這個時候,他才忍不住感歎著徐孚年的遠見,大王派出使者求救時,於朝中列席的徐孚年就曾經說過。各國必定不會派兵因為自有尊卑長幼。

  分封諸國雖然明為諸侯,自為國政,可卻也都是大明的臣子,於大明來說,幾個個封國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可是如此幾十個諸侯勾結在一起,那大明可就不一定樂意了。

  一國逆亂於大明而言不是危脅,可若是幾十國一起謀亂呢?盡管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可是那些國主以及國朝大臣,為了自身的封國和富貴,又怎麽可能願意冒險?

  現在,呂安和魏象樞的先後拒絕,實際上在告訴張友光不是秦國不派兵,而是秦國不能派兵。因為這是朝廷,是大明的忌諱,大家都是做臣子的,必須要知道,於朝廷而言,朝廷的底線在什麽地方。

  “相國所言極是,可是……”

  正因為想到了徐孚年曾經的叮囑,原本不知如何應對的張友光總算是想到了應該如何遊說秦國出兵。

  “相國和臨平君卻忘了,當初陛下分封諸國,希望諸國於南洋教化蠻夷,令其歸屬華夏,今日蠻夷作亂,不正是各國齊心協力,鎮蠻撫夷的時候嗎?難道相國忘了我華夏還有“尊王攘夷”之古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