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民生(第二更,求支持)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9      字數:3208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鄭氏篡位謀權,誅盡黎氏子孫……王師於安南遍求黎氏子孫,欲立為國王,安南官吏耆老言“滅盡,無可繼承黎”,向朝廷提出“安南國本天朝交趾,願複郡縣,與民更新”,興乾四年三月初一,陛下頒下《平安南詔》,雖有安南官吏耆老之請,理當複交趾郡縣,與民更新,但交趾庶幾蠻民需假以教化,故遣宗室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孫奉國將軍四十一人封於交趾立國四十一,撫交趾庶幾蠻民,令其歸以華夏……”

  當瀘溪郡府將軍等一行四十一名宗室被冊封列國的那天,在湖南新化縣的葫蘆口

  溫裕家下了煤礦,這幾年湖南的煤礦接連興起,尤其是在新化,更是有大大小小數十萬煤礦,礦工不下數萬人,每年發出上千艘毛板船裝載煤炭,將煤炭遠運至長沙、武昌等地。這是因為新化產出的是上好的無煙煤,最適合城中百姓生火做飯。

  對於城中百姓來說,蜂窩煤球和陶製的煤球爐是生活的必須,而對於像溫裕家這樣的許多當地百姓來說,煤卻是生計。過完年剛滿十五歲的溫裕家,是被父親叫醒的。溫老六的方法很管用,就是喊上一聲,如果沒有應聲的話,他就會直接對著臉上拍一巴掌,不重不輕,恰到好處。所以,每次挨了一巴掌之後,溫裕家都會立即睜開眼睛,然後一個激靈坐了起來。

  “天放明了。”

  溫老六說了一句,轉身離開了房間。

  今天和很多十幾歲的少年一樣,溫裕家要開始他的職業生涯,成為一名學徒,一個礦上的礦工,新化的煤礦曆史悠久,據說早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人采礦了,不過這幾年礦越來越多,而且采礦的辦法也越來越新安,聽說在書院裏頭,就有專門研究采礦的先生。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在礦上還有十來歲,甚至更小的小孩,不過,從幾年前皇帝讓辦社學之後,溫裕家才和很多人一樣,被官府勒令著進入社學讀書識字,以明法知禮。

  當然,到了十五歲的時候,他就可以出社學了,盡管實際上,他並沒有從社學結業,但是十五歲,是時候去幹活了。

  村子裏和他大小差不多的,這幾年都是在他這個歲數開始的下礦井。他希望自己像個礦工,因為有人在上工的第一天在井下被嚇的哭了出來,為此到現在大家還在笑話著他,溫裕家不想讓人笑話。

  一個月有四兩銀子!

  這是煤礦裏的工錢,普通人家在地裏的刨食的話,怎麽也掙不到幾十兩銀子。四兩銀子,足夠買三石精米,其實,溫家六口人,一個月頂多隻一石半,即便是吃些肉菜,什麽的時候,月月還能剩下不少,況且家裏還有幾畝水田,有了這份工錢,一家人才能過上好日子。

  可實際上這個工錢並不多,畢竟,一斤煤就要一文錢,他們每個人,每天至少要挖出上千斤煤。可對於尋常百姓來說,這卻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清晨時分,窗外的光亮透過小窗糊著的窗紙照射進屋裏,溫裕家看了看躺在自己旁邊的弟弟,這會弟弟已經醒了,他的眼睛是睜著的。每次溫裕家起床他都醒著。

  “再睡會,等哥領了工錢,給你買糖吃,就是那一吃滿口香的牛奶糖!”

  牛奶糖!

  這是這兩年,隨著煤礦的興隆從外地傳過來的,據說是最早的時候是從東北那邊傳來的,味道很香,很甜,但是價格也不便宜,隻有少數人能吃得起。

  溫裕家下了床,隻穿著棉織的襯褲,天冷的時候他穿襯衫睡覺,時下雖說天氣已經轉暖了,但是晚上依然有點冷。

  換上了一身全衣的藍色的工作服後,溫裕家感覺自己有點像是礦工了,這種工作服類似於軍裝,相比於平常的衣裳,穿在身上幹活更簡便,而且還省布。這種衣服的褲子是用厚實的棉布做的,這種厚斜紋布,象征是進入男人世界的象征,在穿上褲子之後,他戴上厚厚的皮帶,穿上皮靴,這些都是父親給他買的,之所以要穿皮靴,是因為在礦井裏頭,穿布鞋容易被砸傷腳。

  穿戴整齊後,溫裕家才走出房門。一出房門,他就能看見那座煤山,那是從礦裏運出來的煤,那些煤被會裝上馬車,然後運到碼頭,再運到千家萬戶,不過因為家裏靠近煤山,所以有時候一陣風吹來,就會將細小的黑色煤灰吹到家裏來。不過即便是如此,他們家也是在院子裏吃飯。

  “起來了。”

  溫老六看了兒子一眼,然後指著桌上的飯說道。

  “快點吃,一會還要去上工。”

  他現在吃的飯與過去吃的不一樣昨天早上的時候,他也就隻有一碗米粉,不過今天的碗更大了,而且裏麵還有一個雞蛋。娘看著溫裕家,對他說道。

  “你要到井裏幹活了,要多吃點才有力氣。”

  過去,這是他爹才有的待遇,現在他也有這樣的待遇了。

  看了兒子一眼,溫老六埋頭吃著飯,然後說道。

  “他娘,今天的味有點淡了,再往碗裏再撒點鹽,在井底下你會出更多的汗。”

  這些都是常年下井積下的經驗,鹽不便宜,在新化一斤鹽在40文錢,比糧食還貴。不過幸好,鹽這東西吃不多,一年到頭也就是十幾斤鹽。

  “別顯得那麽緊張,”

  溫老六頭也不抬的說道。

  “我十九歲的時候就下井了,那個時候的礦井,都沒有木梁,從早上天剛一擦亮一直幹到晚上,算起來,差不多有十年都沒怎麽見過太陽。”

  溫老六是這裏資格最老的“礦工”,他下井的時間最長,不過那個時候工錢少,如果不是因為家裏窮,他也不至於如此,隻有到了農忙的時候,才會從井裏出來,忙完田裏的活之後,他就會返回礦井,繼續幹活。

  “我沒緊張。”

  溫裕家說道。但這顯然不是真話,他實際上已經害怕得全身僵硬了。

  其實,他並不想下井,因為他聽說過,有煤礦塌方的事情,煤礦一塌,人也就埋在裏麵了,十死無生。這下井挖煤可以說就是“石夾肉”,拿性命去換銀子。相比於下井,他更希望能夠像報紙上連載的那些小說裏寫的那樣,當兵出去看世界,雖說有些風險,可再怎麽著也比困在這裏的要強。

  “你聽聽這個。”

  溫老六的麵前放著一張報紙,他從來不買報紙,不過這並不妨礙他有時會把別人看過的報紙帶回家,然後憑著少時在私熟裏識過的字,在那裏看著報。

  “這上麵說,隻要願意當宗室府兵的,就給水田兩百畝,還給奴婢五人,這天底下那有這樣的好事,又給田,又給奴婢的,其實不還是為了讓人去給他們賣命,至於這田、這奴婢,肯定都是搶人家的,就和早年間的“驅苗奪業”一個樣,無非就是搶蠻夷的田,然後再掠蠻夷為奴為婢。”

  作為湖南人的溫裕家知道,這裏因為苗民眾多,自然知道什麽是“驅苗奪業”,就是萬曆年間那會將苗民趕到更遠的深山中,奪取他們的田產家業,當然,這都是在官府的主導下進行的,過去那是因為田少人多,才需要“開拓邊地、驅苗奪業”,現在自然不需要了,而且官府也不會再這麽做。

  “是報紙上寫的?”

  相比於“驅苗奪業”,溫裕家反倒是被報紙上的內容給吸引了。

  “當真有兩百畝水田,還有奴婢?”

  要是有200畝水田,再有幾個奴婢幫忙種地,那裏還需要下井挖煤。溫裕家的話音剛落,換來的就是父親的訓斥。

  “不是亂動腦筋,都是什麽樣的人,才會去南洋,都是犯了法的,你以為宗室過去是幹什麽的?就是鎮蠻,去當府兵,指不定這邊剛到那趕時髦,就被蠻夷給砍死了,驅苗奪業的時候,奪來的業,最後當兵的又落得了多少?死了的,又有誰問?”

  一通訓斥之後,溫老六看著兒子又說道。

  “別尋思著什麽當兵分田,那田都是軍業田,傳子傳孫也隻能傳一個,咱們家是隻有十來畝田,可別忘了,咱們這有煤,現在城裏用煤的越來越多,隻要山裏有煤,這一輩子就吃喝不盡,與其去冒那些個險,還不如在家裏挖煤哪,一個月四兩銀子的工錢……”

  又一次,溫老六在那裏說道著“四兩銀子的工錢”,這個工錢確實不少,可是對於溫裕家來說,吸引他的並不是那銀子,而是一個全新的生活。

  外麵的世界是什麽模樣?

  扛著工具朝著礦上走去的時候,溫裕家的腦海中所想的仍然是外麵的世界,盡管在書本上,他知道世界上不僅隻有一個大明,還有很多國家,知道外麵有更為廣闊的天地。

  可是這又能怎麽樣呢?

  在即將走進礦井的時候,看著那黑洞洞的礦井,溫裕家的腦海中隻剩下了一下念頭。

  難道這一輩子就這樣在不見天日的礦井之中度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