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黃河(第二更,求支持)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9      字數:3250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藩無罪何故流萬裏。”

  甚至還不等桂王封藩於宣南的旨意於廷中發出,那邊消息靈通的報社就將這一新聞發出,一時間各種爭論不止,而一句“藩無罪何故流萬裏。”就似乎大有一副皇家苛刻宗藩的意思,不過這總歸是皇家內部的事務,雖有爭論,但影響倒也不大。

  正當報紙上爭論著“藩無罪何故流萬裏。”的時候,身為皇帝的朱明忠卻已經離開京師,沿黃河開始的河務巡視,畢竟現在中都就在黃河邊,所以新朝對河務極為重視,因為黃河年久失修,所以此時的黃河岸畔,尤其是北岸,總能看到正在忙碌著整修大壩的民夫。

  在經過其中的一段河道,得知河務總督潘明禮就在工地上,於是朱明忠便命人傳他到船上來。

  得知陛下巡視河務,身為河務總督的潘明禮立即從他的船上下來,來到到皇帝坐著的多槳船上求見。盡管是命人傳他過來,但在他上船時,朱明忠還在埋頭批閱著文書,見他進來,也隻是抬了一下頭說。

  “不要行禮了,坐吧。”

  便又繼續寫下去。

  隻是在圓凳上坐了半個屁股,然後潘明禮便一直等陛下寫完了,才小心謹慎地說。

  “臣不知聖駕巡視河工,未能接駕,還請陛下恕罪。”

  看了一眼潘明禮,朱明忠說道。

  “身為河務總督,自然是河務第一,至於迎來送往的瑣事,無需分神!”

  潘明禮的曾祖父是明代著名的水利專家潘季訓,四次出任總理河道,主持治理黃河和運河。潘季訓在治河中,總結了前人對於黃河水沙關係的認識,提出了束水攻沙的治河方針,對後代治黃有重要影響,而潘家在治河上也是家學淵源,正因如此在河務總督的人選上,最終朱明忠選擇他作為河務總督。

  “現在北河道修建的怎麽樣了?”

  朱明忠提到的“北河道”,指的是利用北直隸境內的北宋黃河故道讓黃河改道北流。

  將黃河改道北流,這是治黃治淮的關鍵。自從南宋時黃河奪淮,河道由北改南,再到潘季馴治河以後,黃河南岸的河堤加固,斷絕了黃河向南決口的危險,從而使黃河的河道變得比較穩固。但這並不符合現在大明需要,所以兩年前,朝廷才決定利用北宋黃河故道,讓黃河改道北流。

  “陛下,北直隸黃河故道,雖說已經荒廢數百年,大多數河段隻剩一堆沙泥,雖然經人工挖掘後既可恢複如故,可如此一來工程量極大,預計至少需要十年時間,方可完成河道挖掘。”

  十年!

  默默的點點頭,朱明忠說道。

  “十年……用十年時間的換取一勞永逸,倒也值得。一但黃河改回北宋故道,自滎陽北流入海,那麽淮河的壓力就可以減輕。”

  之所以治理黃河,是為了解決淮河的問題,現在淮河位於京畿道內,關係著京師的安危,自然不能像明代治理黃河一樣隻想著“保漕”、“保運”,現在對於大明來說,最關鍵的是恢複淮河河係,

  “黃河的奪淮奪泗入海,淤塞了淮河下遊入海通道,造成淮河兩岸洪水排泄不暢,四處泛濫,這也是淮河兩岸旱澇不斷的根本原因。黃河侵占了淮河的入海河道,使得原本成形的淮河水係出現紊亂,從而導致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或澇或旱。現在雖說淮河下遊部分河床已經被抬高,令先祖當年“蓄清刷渾”,淮河含沙量較少,水清,為了加強衝沙力量,令先祖又加高、加厚高家堰大堤,將淮水攔蓄於洪澤湖,提高洪澤湖水位,使清水可以順利入河,借清水之力,衝刷渾濁的黃水。認為,這樣清口以下的河道,便會更為通暢。不過這一工程效果不大,因為淮河水少,不敵黃河,清水很難順利入河,可一但黃河北歸故道,沒有了黃河河水補充,“蓄清刷渾”自然也能起到效果,久而久之,相機放水衝刷河道,淮河河道應該能夠恢複舊時模樣,如此淮河流域自然可以恢複……”

  聽著陛下的話,盡管對於陛下這種“黃淮各複其道”的治河理論早已經研究過無數次,但潘明禮仍然會驚訝於陛下的治河方略。其實說白了,這個治河理論,就是采用一定的人工幹預,進麵借助自然的力量,恢複黃淮兩條河道的舊貌。

  “淮河為害的根本原因是入海口為黃河所奪,隻要恢複其入海口,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至於黃河……”

  沉吟片刻,朱明忠頗有些無奈的說道。

  “問題的根本在於河沙,而黃河上絕大多數所有的河沙,都來自於陝北,自從秦漢於陝北地區墾殖,伐盡山林,變草原為耕地之後,黃河就不可逆轉的成為一條泥河,所以,治黃的根本還是治少,而治沙的根就是陝北。那裏本就貧瘠不適合耕種,待陝西收複之後,朕計劃將陝北各府縣裁撤,百姓遷移至東北或者四川等地,陝北完全封禁,二十年內,若是陝北地區無人伐木、種植,其當地的樹木就會生長起來,耕地也會變成草地,隻要沒有人去破壞,那裏的環境,必定會在幾十年內恢複如初。”

  封起來就長草了,這是二十一世紀一位環保專家的“以自然之力恢複自然”的理論,生態係統也如生物有機體一樣,存在適應環境和自我修複的各種能力。利用自然力進行生態修複的過程可以簡單理解為“圍封”,就是在保證土壤不損失的前提下,促使自然分布的各類繁殖體能夠“安家落戶”並得以自然繁衍。

  類似的試驗不僅在北方的治理沙化土地的過程中取得成效,在南方治理荒山時,同樣取得極為顯著的成果。隻要大部分生態退化沒有超過生態閾值的地方,均可借助自然力恢複,人工恢複應為輔助措施。自然力恢複尤其適合廣闊的沙地草地、草原、荒漠、南方山地、北方山地之陰坡等。因為那些區域土壤保存較好,且具備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水、熱、光、養分等有利條件。在地廣人稀的區域,更應提倡自然力恢複。

  或許在二十一世紀無法做到將陝北地區的人口遷移,然後封區育林育草,但是在這個時代,經過幾十年的天災之後,陝北地區的人口不過隻有區區幾十萬,加之無論是四川或者東北,都需要移民補充,遷民封地恢複環境,自然也就沒有問題。

  隻不過,到底需要多少年才能完全恢複陝北黃土高原地區的生態環境,朱明忠並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自然之力下時間會修複一切。

  “淮黃先治沙,治沙先治根。”

  默默的念著這幾個字,潘明禮發現幾乎每一次見到陛下時,都能學到很多頗為新鮮的學問,沙的根在陝北?雖說好奇,但他並沒有發問,將來等到陝西收複之後,他肯定會過去仔細調查一番。

  “陛下,臣有一事,不知當說不當說。”

  在與陛下談論了差不多半個小時的河務之後,潘明禮猶豫片刻後,說道。

  “盡管直言。”

  “陛下,臣以為北宋故道,應該修以北派,而不應是更省時的東派。”

  潘明禮的建議讓朱明忠一愣,北宋時的黃河入海口並非隻有一處,而是“兩股河”,北宋慶曆八年,黃河決口河水泛濫後分為兩脈:黃河從澶州橫隴埽決口,衝出一條新河道,稱為橫隴河,從滄州南入海。慶曆八年河決澶州胡埽,從現在的天津衛入海。這就是宋代兩股河的北派。而這次挖掘廢河道,之所以選擇東河道,是因為東河道更短。

  “哦,說說你的想法。”

  朱明忠已經預感到潘明禮要說的話,肯定有他的用意,便示意他說下去。

  “陛下,雖說東派、北派河口相隔不過數百裏,而河道距離也不過數百裏,可是北派河道卻橫穿整個北直隸,自從黃河奪淮之後,北直隸旱災不斷、土地貧瘠,也與黃河南移有很大關係,如果黃河沿北派河道北移,黃河沿線必可多少千百萬畝的水澆良田,如此,北直隸地方必定可複為北宋時的米糧之鄉,如此,北方邊地再無糧餉之憂。”

  潘明禮的建議,讓朱明忠微微一愣,當初選擇東線,是因為東線相比北線短了幾百裏,可以節省時間、工費,可現在他的建議,卻又讓朱明忠看到了另一種可能借助黃河恢複北方農業。在這個時代區分土地良劣的就是水,水澆地就是最好的良田,有了水,北直隸的農業就能再次發展起來,那些畝產百斤甚至幾十斤的田地,可以變成畝產二百斤良田,相比於長遠的回報,增加的開支和工期似乎並非不可以接受。

  盡管心裏傾向於潘明禮的建議,但朱明忠並沒有馬上表態,隻是略微點頭說道。

  “此事,你回頭上個折子,交給內閣討論,這船艙裏有些悶?走,到外邊透透風吧。”

  站在的船頭上,看著這渾濁的黃河,朱明忠不由得心潮起伏。黃河水清而聖人出,也許再過個三四十年,這黃河水便不複今天的渾濁了,也許到那時,這黃河也就是名不副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