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禁討(第一更,求支持)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9      字數:4272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所謂的“龍椅”又寬又高,端坐於中間,兩邊形同虛設的扶手其實就是在房間的的提醒著坐在龍椅上的人,讓他體會“四邊不靠”的孤家寡人的滋味。

  為君者既是孤家寡人。

  為君者永遠不可能像普通人那樣享受生活。

  對於帝王來說,帝王是沒有朋友的,他不可能與朋友一起飲酒作樂,不可能吃著火鍋唱著歌。

  為君是孤獨的。

  隻有身為帝王,才知道,這種為君者的孤獨,甚至在很多時候,朱明忠往往隻是一個人享用著晚餐,晚餐談上上不豐盛,葷素搭配的四個菜,再加上一份小米粥。

  就在朱明忠準備用餐的時候,便有穿著華麗宮裝的的女官通傳道。

  “姚啟聖請求陛見。”

  現在興隆朝已經廢除了太監,畢竟,對於來自二十一世紀的朱明忠來說,他很難接受被一群宦官侍候著,更何況將好好的男人閹割為太監,本就是摧毀人性的事情,自然在第一時間加以廢除。現在北京紫城的太監都已經被遣散。至於中都的皇宮則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後宮,既有宮女也有女官,但卻沒有太監。至於宮前,自然有宮廷官員,他們既有軍官、文官,也有普通的侍女。但他們是不得進入後宮的。

  後宮與宮前唯一的接觸,就是禦書房,宮前的侍從官員以及侍女隻能進入這裏,而後宮的女官也止步於此,這裏是兩者的交界處,既是辦公場所,同樣也是家,或者說是兩者的一部分。

  “姚啟聖不是在湖南嗎,這麽快就到了京師?”

  朱明忠看著桌上的飯菜,眉頭微微一皺。當然,並不是因為飯菜不夠豐盛,而是因為姚啟聖,對於姚啟聖這個人,朱明忠的感覺是頗為複雜的一方麵,在曆史上他是康熙的名臣,而另一方麵,他出身上的汙點卻是無法洗去的。

  現在姚啟聖之所以於朝中為官,是因為在李子淵死後,他率湖北一省投降,他的投降換取了他在大明的官位。可是,麵對這個人時,朱明忠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想到他的過去。

  “陛下,他昨天已到了京師。”

  寧雲婷婉聲說道,出身於書香門第的她,從未曾想過有朝一日會成為宮廷女官,兩年前的一紙詔書,讓十六歲的她進宮被選為女官,服侍皇帝並且幫助皇帝管理日常事務。

  當然大明朝的女官與曆史上的女官、宮女是有著很大的區別。中國曆史上的宮女是被征選在宮廷裏服役的女子,地位等同於奴婢,毫無任何人身自由可言。所謂的女官是指高級的宮女,女官又稱宮官,有一定的品秩,並且領有俸祿。其工作範圍包括管理較低級的宮女,訓練新入宮的宮女,照顧公主、皇子等。

  而大明朝的女官則是皇室的雇員,其行動和人身都是自由的。可以隨時出宮嫁人或是辭職。在女官的設立上,朱明忠借鑒了唐代女官製度,作為“宮官”的女官,主要負責處理政治事務以及有關皇帝、皇後的禮儀事項。宮官對民間開放,由內務府負責考核選拔。女官來源不一而足,或是由舉薦入宮任職,或是由宮女擢升。再就是“宮娥”,從事皇宮中的雜役,同樣從民間招聘。並效仿唐製製定了女官的品級。這些女官除了享有各種儀節上的待遇外,也擁有同其品級相對應的俸祿。

  其實,大明本身就有女官,洪武年間,經多次改定後,完全依照唐代製度設置女官。但永樂之後,女官職掌多為宦官衙門侵奪,女官製度雖存但職員多缺。現在朱明忠隻是恢複了女官,廢除宦官而已。

  “有什麽事嗎?”

  朱明忠的話聲不大,隻是隨口一問。這個姚啟聖倒是挺會挑時間的,趕在飯點過來了。

  其實,是他吃晚了而已。

  “說是在赴定南前,向陛下辭行的……”

  “辭行?”

  朱明忠手中的筷子立刻被收了起來。

  他這才想起來,從湖南巡撫任上招回的姚啟聖,已經被內閣點為平南總督,也就是緬甸總督,等於變相的流放。幾位閣臣倒是明白他的心思。

  “是的,聽說是一周後的船。”

  “讓他……讓他過來吧,讓禦膳房再準備些飯菜!他是浙江人吧,準備幾道浙江菜。”

  即便是對姚啟聖再為不滿,朱明忠也知道應該如何禦下,知道應該如何籠絡人心。

  “臣遵臣!”

  寧雲婷立即把這道旨意傳了出去。很快,這道旨意就被傳到侯見的姚啟聖那。陛下破例召見,既體現對他的重視,也說明對大臣的思寵。與皇上打了兩年交道的姚啟聖這樣尋思著,心裏總算是稍覺有些安慰。

  賜宴,本身就是一種恩寵,對於姚啟聖來說,當他坐在桌前,看著桌上的飯菜時,整個人立即感動起來,幾道菜都是久違的浙江菜,而更出乎意料的是,皇帝的賜宴,居然是與他同坐一席,就坐在陛下的對麵。這更讓姚啟聖忐忑不安起來。

  盡管他知道,陛下賜宴曆來如此,但是,坐在陛下的麵前,難免很是緊張,以至於完全忘記了來時的打算,忘記了如何向陛下表忠心,一頓飯下來,隻是聽陛下在那裏告訴他,如平南等海外領地的重要性。

  “……總之,將來,勢必將會以其為行省,勢必是要改土歸流,你身為總督,可以說是任重道遠啊,怎麽樣,姚卿,有什麽需要朕幫忙的地方,趁著現在,完全可以提出來……”

  抬頭看著心不在焉的姚啟聖,知道這個時候人們,很難適應與皇帝同席吃飯的朱明忠,隻是略微一笑,對於他的緊張全是視若無睹。

  “這、這……”

  怎麽回答?

  坐立不安的姚啟聖想到數天前,於報紙上看到的報道,便說道。

  “請陛下下旨,禁止天下人乞討!”

  禁止天下人乞討?

  姚啟聖的建議,讓朱明忠微微一愣,隨後說道,

  “前段時間禮部郎官趙國賓於報紙上發表的文章,可是引起了頗多爭執!”

  作為皇帝,或許現在朱明忠很少與外界有直接接觸,但是通過報紙,卻可以了解到外界的事物,禮部郎中趙國賓,在離開北直隸進京赴任的路上,對沿途的乞丐進行了調查,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應禁止乞討,以免惡丐害人。

  而“采生折割”是乞丐中最歹毒凶惡的一種人為了達到騙人錢財的目的,人為地製造一些殘廢或“怪物”,以此為幌子博取世人的同情,或者以廣招徠,借此獲得路人施舍的大量錢財。“采”就是采取、搜集;“生”就是生坯、原料,一般是正常發育的幼童;“折割”即刀砍斧削。簡單地說,就是抓住正常的活人,特別是幼童,用刀砍斧削及其他方法把他變成形狀奇怪殘疾或人獸結合的怪物。

  這種惡行,別說是17世紀非常普遍,就是在21世紀也偶有聽聞。官府若是碰到這種惡丐,自然也是嚴厲打擊,但卻總無法禁止。趙國賓於報紙上提出的建議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禁止乞討。

  “禁止乞討……”

  沉吟片刻,朱明忠說道。

  ““天下無丐”豈能依靠“禁止乞討”?若非是逼急了,又有誰會甘為乞丐?”

  朱明忠的回答,是借用報紙上他人的回答。

  “陛下,身體強壯的的乞丐,所需要的是一份工作,而不是一份施舍。”

  深吸一口氣,姚啟聖繼續說道。

  “臣不信誰會下賤到完全甘於行乞,他們落到這個地步,不是迫於貧困,就是因為懶惰且貪婪,所以臣以為,對任何乞丐都應該施以救濟或懲罰,如果行乞是因為貧困,而貧困可能起因於懶惰,也可能是遭受意外,如果後者,他應該得到救濟,但是前者,就應該得到懲罰。臣以為,現在世間的乞丐,大多數是因為前者,是因為懶惰,而且其中不少都是世丐,世代行乞的乞丐,行乞同樣更是流氓痞棍、強盜的絕好庇護所,以至乞丐之中可以說是人鬼混雜,藏汙納垢。從流氓無賴的自殘自虐、胡攪蠻纏、蠻橫無理、無事找事、尋釁滋事的“強索”,再到坑蒙拐騙、奸詐詭慝以至於采生折割、殺人越貨,更是屢見不鮮,臣以為,非酷法嚴禁,不能除以惡習。況且……”

  抬頭看著陛下,姚啟聖壓低聲音說道。

  “他日清虜入寇,皆罪起於流民,而流民初興,皆為乞丐,乞丐聚集,便為流民,若其中有不法之徒加以煽動,便由民為寇,為害天下!”

  對於經過了晚明的流寇作亂的人們來說,每每提到“流寇”,總是不由自主的生出防範的心思,即便是朱明忠,同樣也是如此,畢竟,大明亡於流寇。

  “若是禁止行乞……”

  朱明忠看了一眼姚啟聖,反問道。乞丐、流民總是一體的,

  “那麽,這些乞丐怎麽辦?”

  “陛下,其中老弱病殘者,送入養濟院,自有官府供養,可免其挨餓受凍,目前天下各府縣皆有養濟院,自然可以安置這些人,至於其中強壯者……”

  抬頭看一眼陛下,婉啟聖便試著說道。

  “可流放於海外……或者東北,畢竟,身體強壯的的乞丐,可以皮鞭教其勞作,如此,自然可以做到天下無丐。”

  天下無丐,可為盛世。

  流放……這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既可以充實東北和海外殖民地的人口,也可以解決國內的流民問題,現在流放的是乞丐,將來,流民同樣也可以依此類推。

  隻要形成一種機製,就可以將許多隱患消滅於萌芽之中。

  朱明忠略微點了一下頭,略作沉思後說道。

  “嗯,這麽做倒也無不可,但卻不能操之過及,不過……”

  看了一眼姚啟聖,朱明忠又說道。

  “現在內地的乞丐確實不少,官府不能再任由他們行事了!”

  其實,從明代以來,乞丐一直都受官府的控製,在地方官府中,往往有吏員用專門管理全城的乞丐,其實也就是管理“丐頭”,也就是所謂的“丐幫幫主”。“丐頭”負責把乞丐組織起來,指定幾個丐頭,規定哪一夥乞丐可以在哪一帶地段住宿行乞,還規定農曆每月初一、初八、十五、廿三這四天可“自由活動”,其餘日子,則隻能在指定的地方行乞。丐頭每月在衙門裏領取俸銀,但為數極微,主要收入是向各行業商店收取“月規錢”和逢年過節的”節規錢”。乞丐處每月編造乞丐花名冊,到商會領取秫米,每月人均一鬥,還有些許衣物雜什,也例由農民和商人提供。所有這些食品物資,大多被“團頭兒”中飽私囊,落到乞丐頭上的已微乎其微。

  除了受丐幫控製的乞丐之外,還有以乞丐幫會的衍生組織,成員以乞丐為主,兼有流民、盜竊、搶劫分子聚集而成的組織,他們有自己的暗語,有統一的組織,有嚴格的幫規,儼然一個秘密社會,其活動是假借行乞之名以行盜竊搶劫之實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對於這樣的丐幫,官府自然是嚴加打擊。

  對此,朱明忠並不陌生,隻不過過去他一直按照明代以來對待乞丐的辦法既控製又打擊,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對於乞丐,除了將其控製要可以控製的犯圍內,並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

  其實,就是之前趙國賓於報紙上發表文章盡管引起了爭論,同樣也沒有給出什麽解決之道,無非就是老生常談的“免費給予稻種耕牛,並賜給田地”,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過現在姚啟聖的建議,倒是一個再合適的不遠的選擇,相比於將國內的犯人流放至少東北以及南洋等地,乞丐以及流民的數量更為充足,全國恐怕不下數十萬,如果將他們全部流放至海外,自然就會海外移民增加了一股生力軍。隻不過,這件事不能操之過急,畢竟,天下的乞丐、流民足足有數十萬之多。

  畢竟……步子大了,容易扯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