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庫倫(求支持,求月票)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9      字數:4290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興,中興、興盛;乾,八卦之一,代表天。

  興乾二年,清明將過,盡管這個時候,大江南北的積雪已經消融,但是,在塞北許多背陽的山坡,依然可以看到些許積雪,那斑駁的積雪下,曾枯黃的草原此時已經再次返青,而那斑駁的積雪點綴其中,就像是草原上的羊群一般。

  盡管此時從北方刮來風依然帶著些許寒意,但是在一望無際的草原,那些牧民們卻已經忙活著在草原著放牧著羊群,與積雪間走過時,分不清那裏是積雪那裏是羊群。

  數百座蒙古包點綴於這片肥美的牧場邊,而在河畔旁的高地上聳立著一座堡壘,又與一旁的蒙古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城頭上一名年輕的軍官正手持望遠鏡,不時的觀察著周圍的情況。

  不過短短一年時間,塞北草原上的風沙,便將朱湘玉身上的書生氣吹了個幹淨。現在的於他的身上,再也找不到那個翩翩公子的模樣,麵貌黝黑的他,看起來與普通的軍官沒有任何區別。

  相比於江南的繁華來,草原上不僅是貧瘠的,同樣這裏的生活無疑是枯燥乏味的,這裏既然不會有秦淮河的佳人,更不會有才子佳人的纏綿悱惻,這裏的一切都是單調的。對於駐守於此的朱湘玉來說,他非但不知道,就在幾個月前,在春節的時候,他的舅舅獲封忠義伯他是興乾朝唯一封伯的文官,而且是帶有特殊含意的“忠義”。

  對於這一切,朱湘玉並不知道,對於他來說,隻有這一望無際的草原以及每日例行的操練與巡邏,當然,再就是與草原上牧民的把酒言歡。

  整整一年了!

  一年前的春天,他奉命進駐草原這片草原上的蒙古人,根本沒有能力抵擋他們的進軍,內蒙古二十四部四十九旗近八成丁壯,都被滿清征發,留下的或老或殘或幼,自然不能抵擋大明王師的進駐。科爾沁部王公直接選擇了稱臣納貢。

  在過去的一年間,進駐蒙地的駐軍,在內外蒙古修建了上百個據點這些據點是商業性的,而且這些據點之中,隻有少數駐點有的駐軍,但卻象征著大明在這裏的統治。當然,大明所需要並不是這裏的稅賦,而是對於這片土地的統治。

  隻不過,這種枯燥的生活卻讓駐紮於此地的軍官感覺到有些焦躁。

  當初沒有趕上山海關大戰的朱湘玉,可是懷揣著封狼居胥的豪情壯誌,主動要求來調往蒙古庫倫。他們來到這裏庫倫,是為了傳遞皇帝的對蒙古的思賜為了表示對於蒙古各部在反清時表現出來的“大義”,興乾皇帝特意降旨為蒙古各部貝勒修建防城,並為其最大的活佛哲布尊丹巴“敖爾告”,也就是宮殿、宮邸。作為喀爾喀部最大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駐錫地“敖爾告”是移動場所,位置並不固定,在草原上遊牧。

  一座宮殿是對他的賞賜,而朱湘玉一行一個大隊的步兵,正是護送工匠前來,按照計劃,在宮殿完工之後,他們會繼續駐守於此。

  曾幾何時,朱湘玉以為他來到這蒙古,來到這片“西虜”的地盤,應該會立下軍功,但是已經一年多了,別說是是軍功了,他甚至都沒有機會向草原上的蒙古人展示火銃與火炮的威力。

  內蒙古二十四部向朝廷納貢稱臣,使得大明朝不費一兵一卒便收複了整個內蒙古草原。而外草原上喀爾喀三汗似乎也極其順從地接受了這一事實,並順從的按照當年與皇太極約定的“九白”之貢進貢大明,每年進獻一匹白駝與八匹白馬。麵對大明皇帝賞賜的宮殿,他們自然沒有拒絕。

  喀爾喀三汗的順從,自然阻止了戰爭的爆發,也讓朱湘玉發現自己沒有了用武之地。

  而這座來到庫倫後修建的要塞,與其說是軍事要塞,不如說是個驛站、集市更為確切其實,這也是商人們與蒙古人貿易的結果,許多據點本身就是商業市集。來自各地的漢人商賈以及蒙古牧民來此交易。

  茶磚、布匹以及鐵鍋千百年來都是草原上最不可或缺的商品。蒙古牧民沒有茶不能解葷腥,沒有布就無衣可穿,沒有鍋,就不能煮茶燉肉。而那些關內來的商人們在給草原帶來這些生活必須品的同時,同樣也獲得了草原上的“白銀”羊毛。

  曾幾何時,羊毛對於草原來說,不過隻是不值一錢的廢物,除了製作毛氈之外,根本就是一無是處,但是現在,羊毛卻是草原上最值錢的白銀。之所以值錢,是因為羊毛製成的毛呢在被服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過去,隻有軍隊才穿著呢絨布料的軍服,百姓大都還隻是穿著寬鬆的棉襖,但是現在民間卻有很多人效仿軍人穿起了呢絨服裝,而穿在衣裳裏的羊毛防寒襖以及毛線衣,更比普通的棉衣更暖和,更輕薄,更受人們的歡迎。也正因如此,關內的羊毛需求量日益高漲。

  正因為國內對羊毛需求的高漲的原因,草原上的羊毛價格也隨之瘋長了起來。盡管庫倫地處蒙古腹地,加之剛剛開春,商隊還沒有來到草原,所以價格還是大雪前的價格。可是在據點中過冬天的商人,已經紛紛開始收購起了羊毛,除了用茶磚、布匹、鐵鍋以及銀元或是購買或是交換之外,他們還大量賒購牧民的羊毛。這些商人知道,商路通過之後,羊毛的價錢肯定要暴漲,畢竟,去年羊毛就翻了不下一倍,今年隻會漲的更高。

  在利潤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的商人從山西、北直隸以及東北出關來到蒙地收購羊毛。而蒙古各部的公爺、侯爺們更是將把羊毛當成了性命,畢竟,羊毛是支撐他們奢侈生活的根本。

  相比於普通的牧民,他這些蒙古的王公們根本就不需要考慮商路,牧民們會把羊毛交給他們,而官府早就為他們安排好了銷路,他們所要做的隻是把羊毛收上來,然後交給特許的貿易商行北方貿易商行,他們擁有貿易特許權。然後等上幾個月收錢就行了商行發出的銀票,要過三至六個月的才能兌現,如果他們急需用錢也沒有問題。可以把銀票賣給銀行,當然銀行隻需要提取“一點”費用。

  而貿易行則將收購上來的羊毛先於當地打包,然後一路運往內地的毛呢廠,在毛呢廠之中,變成毛呢、毛線。最終成品的毛線會流入各地被婦人們織成線衣、線褲,毛呢則會被染廠染成各種顏色,銷往全國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區。當然它們中的一小部分會回流到了草原,成為蒙古王公貴族身上的衣裝。當然這時候,這些毛呢毛線的價值已遠遠超出了當初它們最初的價值。當然,相比於毛呢、毛線,蒙古王公們更喜歡絲綢,隻不過,到了冬天時,他們還是會選擇毛呢,畢竟毛呢更暖和。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短短的兩年時間,源於數年的羊毛貿易就迅速膨脹起來,它在繁榮了草原的同時,同樣也讓草原上的蒙古人與漢人的聯係更加緊密,他們需要漢人的茶磚、絲綢、布匹、鐵鍋,過去除了馬匹他們沒有任何可以拿出手的商品,而現在,羊毛則讓他們多了一個易貨的渠道,也讓那些蒙古王公得到了一個穩定的收入,而這一收入可以讓他們過上奢侈生活,讓他們能夠用白銀換來中原的奢侈品,並沉迷其中,在大明為他們修建的宮殿中享受著奢侈的生活。

  當然,就朱湘玉來說他並不十分清楚羊毛貿易對於大明的重要意義。隻是隱約覺得無論是朝廷、商人還是那些蒙古貴族都十分重視這項貿易。而他在此駐守在這裏的使命,與其說是為了表示帝國在此的力量存在,倒不如說是為草原上的羊毛商保駕護航。

  居然成了鏢局保鏢的了……

  這正是軍人的責任……

  盡管這種責任與所接受的教育截然相反,但是朱湘玉卻不得不接受這一任務,這正是他存在這裏的價值。

  “其實,如果草原上的這種貿易能夠長此以往的持續下去,也許是個好事……”

  即便是作為張煌言的外甥,朱湘玉也不知道,羊毛是朝廷收取蒙古的一個工具,他隻知道,羊毛很重要至少支撐著駐紮於蒙古的數千官軍的軍費,沒有羊毛貿易的存在,駐軍蒙古就會變成“虧本生意”。

  大雪消融之後,就會有商隊來到蒙古,在朱湘玉思索個人的將來時,一支長長的商隊已經繞過了南方的一片山頭。這是一個從關內過來的商隊,與舊時的駱駝商隊不同,現在這些商隊都是乘著馬車,沿著數道商路進入蒙古,那些數乘的四輪馬車往往裝有幾噸貨物,無論是蒙古人需要的茶磚、布匹或是鐵鍋,亦或是王公們需要的絲綢以及各種奢侈品,都是由這些商隊運來,相比於關內,他們往往能夠獲得300%以上的利潤,而這還不是利潤的全部。這些商隊之中,還有許多小商販,他們會趕著駱駝前往各草原腹地,與那些偏遠的小部落進行貿易,他們可以比在庫倫多獲得一倍以上的利潤。

  利潤,驅使著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來這裏,他們之中的許多人,更是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

  這是一個由上百輛馬車組成的車隊,當車隊尚未抵達要塞的時候,朱湘玉已經從車隊中的各色旗幟中,看出了他們是一個臨時湊和在一起的車隊。

  “許大茂,你帶兩個人過去看看,問問他們是從什麽地方過來的,然後問他們有沒有帶過來最新的報紙。”

  相比於商隊從那裏來的,朱湘玉更關心的是他們有沒有帶報紙,別說是新的報紙,那怕就是舊報紙,也沒有任何關係,畢竟,從大雪封路之後,草原便與內地失去了聯絡,對於過去的六個月關內發生了什麽,他根本就是一無所知,也正因如此,他才會顯得有些焦切。

  “好了,告訴大家夥,這庫倫城就到了,咱們的集就在堡壘和宮殿之間,不過要盡量靠近堡壘……”

  趕著馬車的孫田功一邊說,一邊又特意叮囑道。

  “別忘記咱們在路上商量好的事情,壓了兩成!”

  他們之所到趕著大雪消融之前,就頂著寒風來到這裏,就是為了搶在草原上的人知道毛價之前多賺一點,商人自古重利,對於這些不遠千裏來到這裏的人們來說,同樣也是如此。

  “行嘞,孫掌櫃的,你瞧那邊,有咱們的騎兵來了!”

  就在孫田功說道著壓價的時候,那邊眼尖的已經瞧見了遠處過來騎兵,那幾名騎兵因為穿著紅色的軍裝,在騎馬趕來時,人們隻看到三個奔騰的紅點,不過盡管如此,人們也知道,這是大明的官軍,天底下,隻有大明官軍,才會穿紅色的軍衣。

  “籲……”

  來到車隊前,許大茂勒停馬,衝著久違的內地商人擠開了笑容。

  “你們是從那來的?”

  “回軍爺話,是從張恒過來的。”

  “張恒?那條路可比東北那邊的路難走啊。”

  “可不是,這一路可真不容易,沒法子,不都是為了點銀子,軍爺,這,沒有在俺們前麵吧?”

  孫田功試探著問道,當然,他並沒忘記遞上一捆煙葉,煙葉在草原上也是稀罕貨,不過對於這些駐軍,沒有人會支賺他們的錢。往往都是直接“孝敬”上幾捆。

  “嗯……”

  將煙葉放在鼻子下麵,許大茂深吸了一口氣,然後笑著說道。

  “這可是好東西,你們要是再晚來半個月,我們可就斷糧了。”

  對於商人們的“賄賂”,他也沒有拒絕,回頭等他們安頓下來之後,自然還會再送一些煙葉、茶磚之類的東西去“勞軍”,對於肩負著保衛商業路線的駐軍來說,這樣的勞軍,自然是理所當然的。

  “你們可是第一批來這的,怎麽樣,報紙帶來了嗎?我們長官可成天都盼著你們帶報紙過來。”

  “帶了,帶了,”

  一聽是第一批過來的商人,孫田功立即有些激動的說道。

  “從十月到這個月的報紙,一張都沒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