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孤兒寡母(第二更,求支持)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9      字數:3178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十一月十一,天色剛剛放明,寒風刺風。

  晨起之後,鼇拜草草地吃了些點心,穿戴整齊之後又從奴才那取過腰刀挎於腰間,其實,對於身為輔政大臣的他來說,自然是不需要挎腰刀的,但在成為輔政大臣之後,他要求製定的第一個官令,就是滿人無論文武必須持刀,這是為了恢複滿人的武勇,對別人如此,對於久經沙場的他,自然同樣也是如此。

  離府之後,他便帶著幾個戈什哈和家奴,騎馬往宮裏走去。路上遇到一些滿漢官員也向宮裏方向走去,其中也有一些旗主、王爺、貝勒,雖說他們的爵位很高,可是他身為輔政大臣,地位卻遠高於他們,所以非但王爺貝勒們都向他讓路,而尋常官員還向他施禮請安。主少國疑,這大清國的事情,可還真得靠著輔政大臣,也正因如此,這輔政大臣才顯得格外的尊榮。

  在前往行宮的路上,能看到街口都增派了上三旗的兵丁戒嚴。看見這不尋常的戒嚴情況,今天是四位輔政大臣與議政王、議政大臣們會商南征大事,理應防備敵人的細作刺探消息,如此戒備森嚴也是實屬應該的。

  對於久經行伍的鼇拜來說,他自然讚成要趁明朝內亂時,率領二十萬旗下精兵再次入關,重新奪回中原。但是他心中卻有一點顧忌,畢竟,畢竟,現在明朝的內亂尚還未起,如果冒然出潼關的話,極有可能導致眾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一幕,可是如果錯過了這個機會,還會再有將來嗎?

  此刻於馬上想到大清國目前的困境,他不由得皺緊眉頭自言自語道。

  “糧餉皆無,如此又豈是長久之計?這潼關總歸還是要出的!”

  身為輔政大臣的鼇拜當然知道,現在二十餘萬滿漢八旗來到西安之後,給陝西帶來的壓力,以陝西地方貧瘠又豈能養得起幾十萬大軍和朝廷,短時間尚還能維持,可要是時間長了,恐怕不等明軍打過來,這陝西怕又出李闖了。

  潼關!

  大清國的生活在潼關的另一邊,在河南,在中原!

  在鼇拜來到宮前的時候,滿漢文武官員來到的已經不少了。多數人已經進去,不還有幾位則站在門外互相寒暄,交換著各自得來的消息,他們的消息既有各個渠道得來的明朝的消息,也有人在那悄聲談論著今天的消息。

  鼇拜在宮門外下馬以後,也同幾個官員招呼,但是他卻意外的發現今天宮外戒備遠比以往更為森嚴,連附近的幾處街口都有正黃旗和正白旗的兵將把守,這遠超過尋常時間的戒備讓鼇拜的心中暗自奇怪道。

  “明朝的細作決不敢來到此地,何必這樣戒備?”

  在鼇拜進宮時,隨從戈什哈和家奴都留在宮門外,他大踏步走上台階。守衛宮門的正三品的護軍參領迎著他打個千兒問好。

  “王公大臣們已經來了多少?”

  鼇拜隨口詢問道,那護軍參領也立即一一回答,在聽說議政王、大貝勒,以及議政大臣六部尚書等人都已經來到之後,鼇拜點頭問道。

  “那其他三位輔政大臣到了麽?”

  “還有索相爺不曾駕到,想著也快了。”

  聽說索尼居然還沒到,鼇拜倒是一陣詫異,往日裏,他可不會來這麽晚,難不成那老東西的身子骨又有毛病了?鼇拜正要抬腳前進,忽被守門的護軍參領攔住,那人恭敬地告訴他說:

  “請相爺將腰刀留下。”

  “啊?”

  “相爺,都是一樣。四更時從宮裏傳來皇上的口諭:今日不管是親王貝勒還是輔政大臣或者大小官員,進宮一律不許攜帶兵器。兵器存放在奴才這,散朝以後交還。剛才遏相、蘇相,他們來的時候,一聽說是太皇太後的指間便二話沒說,就把帶在身上的刀劍解下來了。”

  他們壓根就不喜歡佩刀帶劍!入關不到二十年,就把旗人的血性全都給忘沒了!

  皇上,這居然是皇上的旨意!

  皇上居然直接下旨調上三旗的兵!

  鼇拜心裏這麽自語著,可是卻隻好交出腰刀,但心中並越發的感覺有些詫異,而在詫異之餘,那眉頭更是越鎖越緊。

  對於這一切,事前宮中的太皇太後絲毫不知。當晨起之後,才一個太皇太後的心腹宮女匆匆回宮,稟報說宮內外沿路增添了許多大內侍衛,宮內外戒備森嚴,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孛兒隻斤聞言之後不由的大驚,那臉色也是驟然一變,心中頓時不住狂跳著。自從她的兒子去世,孫子繼承皇位以來,她被尊為太皇太後,所盼望不過隻是孫兒趕快長大,能夠平安地到了親政年紀。每當她看到小孫兒總是急欲插手國政,卻為鼇拜堵回來後的氣惱模樣時,她總是會抱在懷中,然後輕聲告訴他。

  “皇上呀,我們是皇上和太皇太後,也是孤兒寡祖啊!”

  經曆過多爾袞攝政的她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她害怕自己的這個孫兒不知道,這四輔政裏頭,總是是會出權臣的,誰會是權臣?也隻有鼇拜了,他是輔政大臣,而他的弟弟還領著幾萬人馬駐在潼關哪!

  聽回宮來的心腹宮女稟奏皇宮外戒備森嚴的情況,她的心裏頓時就是一緊,盡管聽說是上三旗人馬在巡邏,但是宮裏驟然增加的侍衛還是讓她擔心不已,她害怕那個孫兒作了什麽傻事。

  唯恐孫子作了傻事的孛兒隻斤立即對宮女吩咐道。

  “你們去把皇上接過來,哀家有話要對他說?”

  過了一陣,玄燁就來到了宮裏,不過是風一下了四人抬的小轎,他就急急地向宮內奔跑。隨駕侍候的蘇麻喇姑和幾個宮女怕他緊緊在後跟著。他的生母皇太後佟佳氏聽見聲音,趕快從宮中出來迎他。玄燁立即按照習慣,先向親生母親行半跪禮。

  “給母後請安!”

  隨即進到屋內,太皇太後忽然看見皇上神色顯得頗為高興,立即急聲問道。

  “今天可是出了什麽事情?”

  問著話的時候,她的眼睛盯著皇上,自從他繼位之後,她便發現,相比於他的皇阿瑪,他的性格更為果斷,可這也不見得是個好事,對於曾經在多爾袞獨攬大權時護著兒子一路親政的孛兒隻斤來說,她自然知道,有時候,必須要像漢人一樣,要學會忍。

  “回太皇太後,其實也沒什麽事兒,就是朕覺得今天既然是商議大事,就命人加強戒備,以防有人打探消息,到時候讓明朝的細作給探聽了朝中密事。”

  玄燁的話說的輕巧,就像是說著一件不值一提的事情似的。可他這麽一說,太皇太後的臉色卻是猛然一變,她幾乎是立即出言訓斥道。

  “你、你怎麽能辦出這種蠢事來,你難道就不知道,你雖是皇上,可與這大清國卻也不過隻是孤兒,你居然擅調上三旗的兵,你就不怕,不怕……”

  原本想說不怕讓人看到了,會讓他人心生忌諱嗎?雖說上三旗素來都是由皇上親領,可是畢竟現在皇上還年幼,況且,在孛兒隻斤看來,上三旗是皇上自保的最後的依仗,現在讓玄燁這麽一折騰,這大清國誰不知道,上三旗是皇上說調便能調的。這豈不等於把自己的依仗全掏給了外人。

  “不怕丟掉性命嗎?”

  斥責著孫子的時候,孛兒隻斤又急問道。

  “你知不知道,上三旗,上三旗,那是你最後的依仗。你這一調,一調,就不怕別人他日借口奪了上三旗,到時候沒了這個依仗,你又如何能保住性命?”

  一旁的佟佳氏聽見了,原本還不知道是怎麽回事的她,立即緊張的跪下說道。

  “還請太皇太後救救皇上!”

  說完佟佳氏便不住的嗑頭,而玄燁也被太皇太後的話給嚇到了,原本他調上三旗和宮廷侍衛,不過隻是想要確認一下,自己能不能調動這些力量,可他卻沒想到,牽一發動全身,他這麽一調兵,卻有可能引起別人的忌諱。如此一來隻會對他極為不利,萬一要是將來有人因此注意到他手中的上三旗,借口謀奪上三旗的時候,他又該怎麽辦?現在朝中大小事務可都是由輔政門說的算。

  “太、太皇太後,孫兒,孫兒……”

  看著已經被嚇哭了的玄燁,孛兒隻斤將他攬在身前,替他揩去兩隻眼角的餘淚,先是思索片刻,然後才說道。

  “這個這個事兒,是不能任由你胡鬧下去了,一會派人告訴幾位輔政,就說你要專心寫字讀書,這朝政的事兒,就不要再去問了,往後,往後……”

  孛兒隻斤瞧著似乎已經被嚇的臉色煞白的玄燁,然後又寬慰他說道。

  “往後,這朝政的事兒,雖說是不問了,可你也得去一旁聽著,在一旁學著,千萬不要動動就說話,你記住了,往後便是一句話也不能說了,這朝政,自然有幾位輔政去辦,你隻管聽著就行了!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