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微服(第一更,求支持)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8      字數:3190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和往日一樣,在店鋪開門之後,李大明隻是在鋪子裏看了一會,然後便把生意交給了夥計,自己到了後宅,一進後宅就看到坐在院子裏正看著書的王化行。

  “熙如老弟,瞧你這手不釋卷的功夫,考武舉的話,怕是太虧了一些,依為兄看,還是棄武從文的好,不定到時候,我還能有個狀元兄弟。”

  聽著李大明的打趣,王化行隻是哈哈一笑,然後搖頭道。

  “李兄有所不知,小弟肚子裏的這點墨水,頂多也就是考上武舉,這樣也還湊和,至於其它,小弟是連想都沒想過。”

  隨後兩人便在那裏聊了起來,王化行是鹹陽人,他們兩人認識也是偶然,他們結識後,李大明便主動邀請其住進了進來,畢竟現如今天在西安最難找的就是房子。而王化行住在李家之後,便一邊讀書,一這請人指點文章,現如今,這西安城中有不少士子都和他一樣,於此四處請人指點文章,畢竟,隨朝廷撤到西安的有不少都是於西北這地方極為難尋當世才俊,本地的士子自然不會錯過結識這些士林領袖的機會,那怕他們人口低劣,也不妨礙他們指點文章。

  他們兩人在那裏聊天時,開始時聊的還隻是一些尋常俗事,聊著聊著,卻又聊到了時局,對此,李大明頂多也就是於一旁附和著。

  “李兄、熙如,你們在聊什麽?”

  進了院,看到聊的正歡的兩人,明珠便笑著問道。

  “是明珠老弟,你來的正好,我就是一買賣人,這種軍國大事,還是得你們兩聊……”

  瞧見明珠身後還站著一個少年,滿麵的麻子,瞧年歲差不多十來歲的模樣,文文靜靜地站在明珠身旁,李大明忙問道。

  “這位少爺是跟隨明珠一起來的罷?”

  登基為帝之後的玄燁,雖說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可以隨意出入於市坊,但是因為尚未親政的關係,所以總也能走出宮去。在鼇拜那裏生了一肚子悶氣的玄燁,在上完課之後,便和往日一樣,換下了龍袍,換上一身公子打扮,然後便與明珠等人出宮到宮外逛逛,以散散心。聽說明珠有一個結義兄長在這市上開鋪子,便主動提出要到這裏逛一逛。

  明珠見李大明問到,便笑著說道。

  “這位是艾公子,也在宮裏頭當差,這一同出來閑逛,正好路過這裏,便到兄長這裏坐坐!”

  玄燁拱手對李大明一揖,然後笑道。

  “早就聽明珠提到過李兄,今天多有打擾,還請李兄見諒。”

  李大明見他雖然年少,卻舉止穩重,落落大方,又見明珠對他尊禮甚篤,自然也不敢慢怠了,便連忙說。

  “艾公子請座。”

  原本明珠想讓主子坐到上首,說不過玄燁將手一擺,直接挨著翠姑坐下坐到了石幾旁的石凳上,然後說道。

  “我們已進來了多時,方才聽王兄提高論道,說大清所謂敗於火器,不過隻是借口,到是讓小弟好奇的很,還請王兄接著往下講。”

  大家重新歸座,待上了茶後。王化行才說道。

  “好,我就接著方才的話題說下去,方才我說這西安城中大都說什麽,大明火器犀利,非人力所能敵,所以才有今日之敗,其實這些不過隻是借口。”

  玄燁聽了笑問道。

  “哦,為何隻是借口?”

  喝了一口茶,王化行笑道。

  “夷狄所畏中華者,火器也!崇禎八年的《軍器圖說》尚有此說法,這中華火器犀利又豈是一時之事?”

  明珠聽到王化行提及“夷狄”臉上不禁變色。他轉過臉朝皇上看看,見皇上專心致誌地聽著,並沒有任何反應,便放下心來。

  “大明火器犀利又豈是一時,為何他日大清可以不懼其火器,起於滿洲,而今日卻不能擋大明火器,盡言今日之敗皆於火器?”

  “這是為何?”

  玄燁看著王化行急聲問道,他之所以顯得如此急切,是因為現在滿朝上下皆言大明火器如何犀利,如何非人力所能當,甚至之所以操練神機營,也是為了能夠在火器上與大明拚上一拚,可卻從來沒有人告訴過他,當年大清為何不懼火器。

  王化行的唇角微揚,然後說道。

  “咱們還是說當年吧,當年大明亦有火器,而大清於滿洲時又以何克製明軍火器!”

  端起李大明剛剛為他倒上的一杯茶,見眾人的目光都在自己身上,王化行顯得有些得意,不由便賣起了關子來。

  “在下雖說不是旗人,可是來西安後,卻也接觸過不少旗人,其中不乏當年曾於遼東與明軍撕殺的老卒,於他們口中,倒也知道,當年清軍如何克製火器。”

  一聽是從旗下老丁那裏得知來的,玄燁便急切的問道。

  “哦,那當年他們是怎麽克製火器的?……”

  “其實倒也簡單,無非就是車而已,所謂車也稱為盾車或牌車,顧名思義,就是用厚木頭包覆一層牛皮、一層鐵皮,來做成移動式防禦工事,這種盾車不僅大小磚石擊之不毀,銃彈亦不能洞穿,於是,八旗軍在對戰之時,會讓步兵和騎兵躲在這種盾車後麵,來逐步推進,等接近到一定距離,再用弓箭手掩護騎兵衝鋒,讓明軍不敵潰敗。”

  聽到這裏,明珠差點沒笑出來,他是旗人,自然知道車是什麽,甚至可以說非常熟悉。當年太祖皇帝起兵時每牛錄中每百人就配備四輛車,由三十名士兵操作,占比達三成,可見其地位。在滿洲與明的戰爭中,車一直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不知多少次大清的軍隊便是依靠車逼近明軍車營,近距離對明軍發射槍炮、弓箭射擊才擊潰了明軍。也正因為車舉足輕重的地位,滿洲軍隊甚至定下了“遇敵若無車,切勿出戰”的軍令,甚至有將領因為作戰中未攜帶車而被治罪。在車的幫助下,滿洲在於明朝的戰爭中始終不落下風。

  “哦……”

  一聽其提到車,玄燁立即有些失望道。

  “車,我倒也有所耳聞,隻是今日明軍火銃非但可破重甲,亦可破車,其火器犀利,實非當年鳥銃所能及。”

  車確實是大清國擊敗明軍的關鍵,甚至為了防止漢人得知其秘密,入關後,麵對無鳥銃、火炮的明軍,清軍自然無需使用它,而且為了能讓“江山永固”,出於保密的原因,在史籍中盡可能地抹去了曾在明清戰爭中極為關鍵的車。

  而在明軍奪據江南之後,京中亦有人提出用車抵擋,可是用通過各種渠道弄來的明軍火銃射擊之後,他們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熙如老弟有所不知,這車當年確實能擋明軍火器,可是今日明軍火器卻不同往日,老弟可知道,當年明軍鳥銃彈重多少?今日明軍鳥銃彈重多少?”

  明珠的反問,讓王化行看了他一眼,然後搖搖頭。

  見其搖頭後,明珠便說道。

  “當年明軍所用鳥銃彈重三錢,彈輕藥少,自然不能洞穿重甲、車,如此我大清以車、重甲自然可破明軍中軍,而今日明軍火銃,非但以石發取代火繩,且其彈重八錢,彈重藥多,兩百步可破雙重重甲,即便提以車阻擋,亦能洞穿板,再創板後之兵!”

  眾人聽得入神,而王化行隻是沉默著。解釋了一番之後,明珠才笑道。

  “熙如隻聞車,卻不知今日明軍火器已經截然不同於過去,自然不能再以車抵擋了。”

  王化行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然後說道。

  “那為何不能加厚板?”

  “車上的盾牌由厚木板包覆牛皮、鐵皮複合而成,這樣製成的車“小磚石擊之不動,大磚石擊之滾下,柴火擲之不焚”,可這車總歸要靠人力推動,若是想要抵擋火器,就必須再行加厚至一尺餘厚,到時就非人力所能推,如此,這盾車自然也就無用了。”

  明珠的麵上帶著笑,在解釋之餘,他又特意補充道。

  “況且,當年太祖皇帝在得到三順王所獻火器之後,我大清便大鑄紅衣大炮,盾車雖利,可卻稍顯笨拙,其遠不及紅衣大炮,所以,今日我大清才會造石發銃(1),練神機營,正是為了以火器克製火器。”

  明珠的回答,是滿清在吃盡了火器的苦頭後,才做出的決定,現在西安城外就有火器作坊,有工匠在那裏鑄造火炮、打製火銃,甚至還通過各種渠道購買明軍火銃,雖說現在清軍火器在數量上遠無法同明軍相比,但至少讓滿清上下看到了一線希望。畢竟過去,麵對明軍的火器,他們往往隻有被動挨打的份,而現在至少有了一搏之力。

  “嗯,確實應該如此,明軍火器既然犀利非常,那自然應該加以效仿,隻是……”

  話聲略微一頓,王化行反問道。

  “明軍有數十萬火銃兵,大清又有多少火銃?以已之所短,攻彼此所長,又豈是用兵之道?”

  (1)清時對燧發槍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