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生意(第二更,求支持)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8      字數:4271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最近幾日,這黃河北岸的河灘上,到處都是在那裏紮著羊皮筏的人,不僅有本地的蒙古人,還有許多旗人也在那裏忙活著,而在河灘上到處都是已經製好的羊皮筏子。那些羊皮筏子就那麽立在河灘上,而羊皮筏上的那些皮囊大都是新製的,這些天,這些本地和軍中的皮匠在那裏日夜趕製著羊皮筏。

  盡管的紮羊皮筏並不複雜,不過用麻繩將堅硬的水曲柳木條捆一個方型的木框子,再橫向綁上數根木條,把一隻隻皮胎順次紮在木條下麵,皮筏子就製成了。盡管皮筏子易製,可是操筏的筏子客,卻不是三兩天便能練好的,盡管河口一帶水流平緩,可為了能讓的眾人順利的乘筏子過河,仍然挑出了數百會劃船的包衣,在這河上練習著劃羊皮筏子。

  立在河灘上羊皮筏子很是顯眼,一個木製造框架上的十幾隻充足了氣的皮胎,皮胎是用整羊皮製成的,所有並不算重,別說是兩個人,就是那裏木自己便能扛得動,和往常一樣,他又一次在河上教著那些清兵如何劃筏,劃筏並不困難,可卻也不簡單,幾天下來,那些旗兵雖然不能在刮風下雨的時候劃羊皮筏,但是風平浪靜的時候,倒也能過去。

  “那裏木,你覺得的大家夥現在能帶人過河嗎?”

  嶽樂瞧著正在河上操練的那些兵丁,扭頭問道那裏木,他是這一帶最知名的筏子客,所以才會被請來作教頭。

  “貝勒爺請放心,雖說他們現在也就隻是會使筏,可風平浪靜的時候,過河問題倒也不大,隻要再練了幾日……”

  “沒時間了!”

  嶽樂搖搖頭,九年前,他曾被授宣威大將軍,駐軍歸化城,進討喀爾喀部土謝圖汗、車臣汗,隨後喀爾喀投降入貢,他便領兵班師回朝。所以,對於那些蒙古人他倒也談得上了解。

  僅憑阿布奈自己,肯定不會有那麽大的膽子,十之那土謝圖汗、車臣汗也都卷入其中,甚至蒙古大軍正在南下,再不走,恐怕就真的來不急了。

  憂心此事的不僅隻有嶽樂,同樣還有順治以及朝中的王公大臣,夜長夢多,這個道理他們自然懂得,也正因如此,幾乎是在從嶽樂那裏得知那些筏手已經能夠劃筏之後,立即作出了決定。

  “過河!”

  蒙地,總不是能久處之地,尤其是阿布奈於一旁虎視眈眈的時候,盡管在過去的幾天間,已經有上萬兵丁過到黃河對岸去了,可是大隊人馬卻還在北岸,在北岸那連綿數十裏的營帳之中。

  “皇上,哀家便在對岸等你了。”

  在黃河的河灘上,盡管看著那用上百個皮胎紮成的羊皮筏隨著河浪起伏時,博爾濟吉特的心裏難免有些緊張,可是她仍然用盡可能平靜的語氣給皇上打著氣,誰讓皇上是他的兒子。

  “額娘,都是兒臣的不是,讓您受委屈了。”

  瞧見幾個月的奔波之後,明顯蒼老許多的額娘時,福臨有些動情的說道。

  “皇上,你身為一國之君,萬萬不能如此,你今天遭遇的這些,比起當年太祖皇帝潛龍時所受的,又算得了什麽?大清國隻要過了這一關,必定還會再次好起來的!”

  大清國還有希望!

  這個話不僅博爾濟吉特相信,就連那些普通的旗人也大都相信,相信大清國還有中興的希望,就像是明朝似的,他們不也是鹹魚翻身了嘛,相比之下,當初明朝可還沒有他們這麽多人馬!

  綿延數裏的河岸上,從清晨開始便顯得很是熱鬧,在數百隻皮筏的幫助下,不過隻是一天的功夫,就有數萬婦孺被送到了對岸,不過這第一批過河的,並不是尋思旗人婦孺,大都是旗中勳貴大臣家眷。

  “阿瑪,女兒在對岸等您。”

  看著坐在羊皮筏上小臉緊張的發白的女兒,赫舍裏噶布喇隻是咧嘴笑道。

  “不要害怕,你看大家不都是平平安安的過去了嗎?”

  阿瑪的安慰並沒有讓女孩放鬆下來,反而是更加緊張了,因為旗人都不會水,這黃河水看似平靜,可到了這筏子上,這筏子卻總是隨波起伏著,讓人總是忍不住會去擔心這筏子會不會翻過去。

  “小主子,您盡管放心,一會就能到南岸了,肯定不會……”

  差點把那個字給說出來趙六,險些沒抽自己一個嘴吧,他會使船,這劃筏子的規矩和使船並沒有什麽區別,劃筏子同樣也是非常危險,和行船一樣,都是是在刀口浪尖上討營生,因此有很多講究,比如不能說“破”、“沉”、“碰”、“沒”、“斷”等不吉利的字,首次出行還要掛紅、放炮、焚香、祭奠河神。

  有些字眼,無論如何都不能說!

  緊張的點點頭,女孩朝著北邊的河灘看去時,可以看到成千上萬等待著過河的婦人,她們還在再等下去,至於什麽時候才能過河,要等主子們的吩咐。這八旗之中等級森嚴,身份高的人自然是第一批過河,在這些人過河的時候,大多數人都隻能站在那裏眼巴巴的等著,望著。在那裏等著佐領們的命令。

  隻不過,這過河的順序到了晚上的時候,卻又發生了變化,若是說白天的時候,過去的都是婦孺,到了晚上,一隊隊兵丁卻被連夜送到了對岸,誰都不知道,為什麽會這麽辦。大家似乎並沒有什麽好奇心,對於這些於北岸的人們來說,現在他們最心急的恐怕就是什麽時候才能過到黃河南岸。

  南岸才是他們的生路。

  “其實,倒也可以在這河上用羊皮筏子鋪出一條浮橋出來。”

  赫舍裏噶布喇暗自尋思著,可他的這個念頭不過隻是一閃而過,想修出一條浮橋來,恐怕還真不是什麽容易的事情,若是一不小心,橋麵斷了,不定會有多少人葬身黃河裏。況且,那羊皮筏子還不一定像搭浮船的木船那麽結實。

  “再怎麽著,有了這幾百口筏子,總能多過去一些人吧……”

  赫舍裏噶布喇自言自語著的時候,總會有些擔心的瞧著那些羊皮筏子,畢竟,那些皮筏並不像尋常的筏子那樣,在製作的時候經過灌油等工序,因為催的急,加之又不需要考慮耐久,所以不過僅僅隻是刮了毛,經過兩天的暴曬而已,雖然那些筏子客說著這樣也能用上幾個月,可能不能用上那麽長時間,恐怕隻有天知道。

  憑著數百張大小不一的羊皮筏,每天都有有上萬人被運到對岸,隻不過被送到南岸的兵遠遠多過婦孺。當北岸的人們焦急的等待著過河到南岸的同時,在遠處卻有總會不時的有人越過清軍的遊騎,盯著那些正在過河的清軍。很快河口一帶清軍過河的動作就被這些探子送到了數十裏外的草原上。

  “哼哼……”

  啃著羊腿的阿布奈,聽著探子的報告,隻是冷冷一笑。然後把目光投向王文白,這個漢人在一個月前來到了他的帳中,不僅帶來了厚禮,同樣也帶來了機會。

  “王大人,就像你說的那樣,現在北岸留下的差不多都是一群女人,王大人,你可真是算無遺策啊!”

  “大汗謬讚,這倒也談不上什麽算無遺策,若不是福晉的配合,那清人又怎麽可能上當?”

  福晉的配合?

  那馬喀塔當然不會配合他,盡管馬喀塔不會配合,但王文白卻有辦法讓她主動“配合”,隻要把需要她知道的消息傳到她的耳中,自然可以讓她主動配合。

  “那個賤人……”

  怒罵一聲,阿布奈冷笑道。

  “等到本汗得勝時,一定把那賤人的腦袋砍了!”

  過去因為馬喀塔是清朝皇帝的姑姑,所以即便是對其有百般的不滿,阿布奈也隻能忍氣吞聲,現在,沒有了清朝皇帝為其撐腰,他自然也不願再留下那個女人。

  對於阿布奈的家事,王文白並不關心,至於馬喀塔的死活,也與他無關,他此次來到的蒙地,就是為了聯絡蒙古人,盡可能的削弱清軍的力量。

  “大汗,現在各部數萬大軍已經盡數集結於鄂爾多斯草地,大汗隻管掃清北岸清人既可,至於南岸清兵,自然有其它各部兵馬討伐,至於這北岸的戰利品,到時候,自然全由大汗掌握,在下在這裏便先恭喜大王了。”

  因為這裏是阿布奈的領地,他自然能多占一些便宜,至少不需要像其它蒙古各部一樣,在南岸的草地上“啃硬骨頭”,隻需要在北岸掃蕩尚未過河的清人既可,誰讓他是此地的主人。

  “如此,本汗便多謝王大人了!”

  阿布奈看似在道謝,可語氣卻很平靜,說完這番話後,他又說道。

  “王大人,此戰之後,大明真願意開放於蒙地貿易,並重修歸化城?”

  阿布奈之所之會答應王文白出兵,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對清朝的敵視,同樣還有王文白開出來的,讓他無法拒絕的價碼恢複貿易、重修歸化,明朝還將在歸化設立貿易站。

  “請大汗放心,此戰之後,我大明不僅會助大汗重修歸化城,還會助其它幾位大汗修建城池,並於城中設立貿易站……”

  麵對阿布奈的疑問,王文白笑答道。

  “我想,此戰之後,各位大汗所取得的戰利品,恐怕就是咱們第一筆生意……”

  生意,這隻是生意。隻是一個和蒙古人之間的生意,隻是這個生意顯得有些血腥罷了。

  “那麽那些漢軍哪?”

  阿布奈的問題讓王文白一陣沉默,其實早在他來這裏之前,大王就已經對他有了叮囑。

  “殺!”

  冰冷而沒有一絲情感的話語從朱明忠的口中道出。這句話甚至沒有引起他的一絲波瀾。

  “全都殺了,一個不留。”

  朱明忠沉聲強調道。

  “大王,他們都是漢人。”

  王文白試圖想要為那些人說話。“大王,咱們漢人死的太多了。他們活著總能派上用場,無論是遼東也好,海外也罷,總是需要人的。”

  確實,自從流寇作亂以來,再到清軍入關,天下的漢人死了不下數千萬,那麽多人死了,使得現在天下人丁稀少。

  不要說是海外的開拓,就是遼東都沒有足夠的人力加以鞏固。在這種人丁稀少的情況下。為什麽還要殺那些人為什麽不能把它們留下來?

  “人少!”

  深吸一口氣,朱明忠說道。

  “那是他們殺的。”

  朱明忠的語氣變得越發冰冷起來。

  “當年滿清起兵的時候才多少人?如果沒有漢軍僅僅隻憑他們,他們能入的了關嗎?他們入關的時候,才多少人?沒有漢軍在一旁助紂為虐。滿人能做得了天下嗎?”

  “可是大王,他們都是迫不得已……”

  “迫不得已?”

  冷笑著,朱明忠反問道。

  “如果他們迫不得已的話,可以不殺同胞,可以在長官投降的時候,殺長官,即便是再不濟也可以逃走,可是他們作出了什麽樣的選擇他們是助紂為虐,他們是心甘情願為異族驅使,他們殺起自己人的時候比滿人還要狠。”

  冷冷的看著王文白,朱明忠繼續說道。

  “他們為什麽如此?是因為他們知道即便是兵敗了,即便是大明贏了,到時候也隻是隻誅首惡,至於他們,沒有人會追究當時他們做了什麽。所以他們才會拚命劫掠,拚命殺人,向吳三桂那樣的人,他們有時候還擔心自己的名聲,可是這些漢軍卻不曾有這樣的心理壓力。”深吸一口氣,朱明忠說道。

  “這一次,決不能讓他們如願了。既然他們當了漢奸,那麽就必須要有死的覺悟。如果讓他們活下來,如何讓後人警示。隻有他們死了,後世人才知道,當漢奸沒有任何僥幸,隻有死路一條。”

  大王曾經的話語在王文白的腦海中浮現著,看著阿布鼐,王文白用盡可能平靜的話語說道。

  “殺!一個不留,通通殺掉。”

  既然身為漢奸,那麽這就是他們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