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盛京(求支持,求月票)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8      字數:4280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風聲鶴唳!

  對於此時的盛京城內的數萬軍民來說,全都是一片惶惶不可終日的模樣,局勢的發展全在他們的意料之外。

  曾幾何時,他們都以為來到了這裏,也就安全了,再也不用擔心明軍了,而且幾乎在這個時候回來的都是達官顯貴的家眷,他們過去甚至還慶幸著自己提前回到了這裏。

  回到了滿洲自然不需要再擔心那些漢人了!他們曾經這般暗自揣測,甚至還在心裏同情著那些無法離開京城的人。

  可誰曾想,所謂的安全不過隻是他們的幻想罷了!

  甚至於,還沒等京師陷賊,皇上撤回滿洲的時候,這滿洲就已經出現了明軍的身影了,而且那明軍還是對旗人最心狠的忠義軍。那忠義軍可是曾把幾萬八旗兵給築了京觀!

  要知道,在京師滿城裏頭,忠義軍可是能止小兒夜啼的,一聲“忠義軍來了”,便能讓小兒嚇沒了魂去!

  現在,忠義軍真的來了!

  而這盛京城裏頭又有什麽?

  隻有一位盛京昂邦章京吳庫禮,除此之外還有什麽?

  早知道會這樣,還不如留在京師呢。至少在那裏城高牆固的,不用像現在這麽提心吊膽的。這個時候,他們倒是知道害怕了。當年他們可從來都沒有怕過。

  那吳大人到底會怎麽辦?

  這盛京能守得住嗎?

  此時此刻對於盛京城內的近十萬八旗軍民來說,吳庫禮就是他們的主心骨。在衙門簽押堂內昏暗燈光搖曳著,吳庫禮那瘦削的臉龐上盡是憂慮,他那雙眸子,此時此刻同樣也盡是焦慮。

  忠義軍來了!

  在他麵前的是數封急報,那是從各地傳來的有關明軍動靜的急報,早先他們還在旅順,而沒兩天功夫,他們卻又出現在了遼河口,並一路沿遼河逆流而上,正在往盛京趕過來。

  吳庫禮的眉頭緊蹙,他怎麽都無法相信這一切。又有誰能想像得到,前陣子還是旗人最後落腳之地的滿洲轉眼間就出現了這麽多明軍?卻見他掃視了一下周圍的部將,最後回頭向一旁的寧古塔昂邦章京巴海問道。

  “巴海,你說若是明軍過來,咱們能撐多長時間?”

  身為寧古塔昂邦章京的巴海,是半個月前奉皇命從寧古塔領三千披甲人和五千外邊生女真壯丁來增援盛京的,關內並沒有忘記盛京,沒有忘記這地方是他們的“龍興之地”,畢竟,這裏是他們最後的退路,更何況那麽多人都把家當放在了這,不能不加強防備。不過給這裏增援是不可能了,於是在朝中諸人的遊說下,寧古塔昂邦章京巴海奉旨領兵增援盛京,同時還命他征召了黑龍江一帶的外邊部落的丁壯,足足五千丁壯,不知讓多少外邊部落丁壯為之一空,而這也讓盛京的兵力一下從千餘人激增至萬人。

  “吳大人,隻要明狗敢犯我盛京,我等寧讓他們有來無回!非得讓他們嚐嚐我八旗勁旅的厲害不可。”

  自從回到寧古塔之後,巴海便瞧不起關內那些在富貴鄉裏沉迷享樂的旗人,他覺得大清之所以丟了天下,正因為那些人太不成器,不過短短二十年,八旗子弟便不複當年的悍勇,也就是這關外的披甲人還有當年八旗子弟的悍勇。“可不是,到時候,非得讓漢人瞧瞧我們布特哈人的厲害!”

  說話的是布特哈部佐領那日裏,他的話立即引得周圍的佐領無不是盼盼點頭稱是,對於這些土官來說,他們渴望著通過為大清國立功,然後被納入八旗之中,從此之後像那些旗人一般,生下便有落地銀,歲歲皆有餉銀、米俸。自然把這次出征看成一個難得的“轉正”良機。對於巴海來說,他之所能以不到三千清軍駐守寧古塔,靠得的正是布特哈、巴爾虎、錫伯等的等部的對大清的臣服,而這次,他更是從各部征召了五千丁壯,其實,如果沒有這些土部的支持,滿清根本就不可能維持在“滿洲”的統治自八旗盡數入關之後,這盛京八旗駐防隻剩下1621人,至於寧古塔駐防八旗也僅隻有3172人,再加上黑龍江2000駐防八旗,這就是清軍在這裏的全部。也正因如此,在繼任寧古塔昂邦章京之後,巴海一直上書朝廷,請求將布特哈、巴爾虎、錫伯等的等部按八旗編製,編製八旗,按照他的說法是“可以設立三百佐領,新增八旗兵丁四萬!”,隻不過,他的這個建議,卻一直視忽視,盡管早在皇太極的時候,就視黑龍江諸部為女真同族,因此采用“征撫並用,以撫為主”的策略,通過招撫各部,納各部丁壯為已用的目的,加之這些邊民在戰場上往往悍勇非常,皆是以一敵十的悍勇之人,無論是努爾哈亦或是皇太極都喜好征虜這些部民,可在滿清入關之後,卻停止了招撫“生女真”。而在巴海看來,隻要能征召這些部民,就可重新“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昨日盛景,隻不過因為時間關係,他隻召集了五千人。不過,有這五千人,差不多也就夠用了。“等那些明狗來了,非得殺他們個片甲不留不可!”瞧著眼前這些人士氣高昂的模樣,吳庫禮自然不會漲敵人的威風,便笑著說道。

  “正是如此,到時候非讓他們見識一下,什麽叫女真滿萬不可敵!非讓他們嚐嚐我們大清國的厲害!”接下來吳庫禮又沉吟道。

  “不過,這盛京,實為我大清的根本,這根本可是不容有失,若是明狗到了,到時候我軍還應守城為上!”

  對於吳庫禮來說,他並不是像巴海那樣信心十足,去年才調至盛京的他,自然知道那忠義軍同樣是悍勇非常,按照僥幸逃回京師的八旗官兵的說法,那忠義軍個個皆是悍不畏死之徒,甚至就連那明狗的淮王,當時還是安撫使的朱明忠,也能揮刀陷陣,將帥尚是如此悍勇,那兵卒自然可想而知,雖說那些山林中的生女真,個個都是悍勇搏熊之人,可讓吳庫禮感到焦慮的是現在忠義軍出現在盛京,大有一副下盛京的樣子,若是盛京為忠義軍奪占,到時候大清國可就連個退路都沒有了,現在盛京已經岌岌可危了,問題是,如果他丟了盛京,大清國丟了滿洲,到時候,無路可退的大清國還能怎麽辦。這個問題他不能不考慮。考慮這個問題,並不僅僅是為了皇上,為了朝廷。而是為了上百萬旗人的生路。

  “那朝廷這會兒應該得到消息了吧。相信皇上和朝中諸位大人是絕不會坐視盛京被圍的。”在眾人離開之後,巴海這麽一說,吳庫禮便搖頭說道。

  “皇上和朝中諸位大人當然不會坐視明軍圍困盛京。可朝廷要從關內調集援軍出關少說也要十天半個月的,況且現在關內的形勢擺在那,若是倉促之下,很有可能會讓明軍給鑽了空子,到時候,恐怕就前功盡棄了。想來即便是皇上派援軍過來,也會徐徐圖之,眼下恐怕還隻能靠咱們自己個兒守住盛京,守住滿洲了。”吳庫禮語重心長的說道,他知道眼下的時局到底是什麽模樣。

  “巴將軍!”接著他看著巴海說道。

  “我知道早前你曾想把黑龍江一帶的女真諸位都編入八旗,隻是當時朝中諸人心不在東北,但是以後……”

  那時候大家夥的心都在關內,誰又能想到有朝一日這大清國會被漢人再給趕出來,也正因如此,對於那些生女真自然不怎麽熱絡。但現在和過去不一樣了。

  沉吟片刻,吳庫禮繼續說道。

  “以後是什麽時局,誰都不清楚,但吳某人卻知道,即使是咱們這次把明軍趕出滿洲,守住這一畝三分地兒,恐怕也是損失慘重,而且將來肯定要與明狗廝殺個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這女真諸部若是能為我所用,可得四萬雄兵,有這四萬雄兵,再不濟保住滿洲肯定不成問題,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吳大人這話說到巴某心裏了,當年我大清兵丁是何等悍勇,以至於漢人皆言“女真滿萬不可敵”,可自我大清入關以來,兵丁盡染漢人之柔弱,沉淪於溫柔鄉之中,早已不複當年悍勇,也就是黑龍江諸部女真尚還有女真之悍勇,若以其為兵,必可重現我大清當年之盛!”

  巴海的這番話,讓吳庫禮深以為然的點點頭,作為滿洲鑲白旗人的他,無論如何,都要去考慮大清國的將來。

  “巴將軍,既然如此,吳某想求你一件事!”盯著麵前的巴海,吳庫禮知道,在所有人中,沒有誰比他更適合去招黑龍江諸部,因為他是沙爾虎達的長子。沙爾虎達駐防寧古塔數十年之久,在黑龍江一帶更是甚得人心,當初皇上之所以令其承襲父職,正是因為沙爾虎達在黑龍江一帶的威望極高,所以,沒有誰比巴海更適合去黑龍江。也正因如此,他才想要求巴海去辦這件事。

  “吳大人盡管直言!”看著麵前的吳庫禮,巴海隱約已經猜出了他的打算,如果是沒有猜錯的話,他應該是想要自己招募更多的生女真。

  “吳某人現在別無長處,這朝廷裏的用度……現在你也是知道的,不過這藩庫之中尚有銀十萬兩,所以,吳某想把這十萬兩全拿給巴將軍,由巴將軍帶去黑龍江,然後與招攬黑龍江女真諸部,讓其能為我大清國所用,不知巴將軍以為如何?”

  盯視著巴海,吳庫禮道出了他的想法,而巴海也看著他,他當然知道吳庫禮此舉是為了大清國的將來,但是,就這麽過去,似乎有些不太合適。

  “吳大人,巴某是奉皇命來此!若是巴某人離開了盛京,到時候,朝廷怪罪下來……”

  未經朝廷的許可,就這麽擅離職守到時候追究下來,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巴將軍,要是你我不盡早打算的話,恐怕不出幾年,就沒有大清國了!沒有了大清國,那裏還有什麽朝廷!”

  盯著有些猶豫不決的巴海,吳庫禮直接了當的說道。

  “況且,讓你去,是為了給盛京招來援軍!到時候,而且,吳某已經上書朝廷。事急從權,想來朝廷定不會怪罪你我的!”

  吳庫禮看著巴海,說出這番話之後,他又繼續說道。

  “巴將軍,你看現在的局勢,朝廷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從關內撤下來,到時候,咱們要是不派人過去接應一下,萬一退路再讓明軍給堵了,到時候一切可都全完了。”

  吳庫禮完全是一副語重心長的模樣,那神情中的憂國憂民,更是難以掩飾。他之所以會這麽安排到完全是為了大清國。

  而他的這副拳拳赤子之心,更是讓巴海為之感動,看著眼前的吳庫禮,他問道,

  “那我要是去了,您在這裏可怎麽辦?萬一,萬一……”

  巴海猶豫著要不要說出那句有些不吉利的話時。吳庫禮說到。

  “這城裏頭不還有上萬人馬嘛,要是說想要出城進攻恐怕不可能,但是用這些人來守成的話,想必也能守得住吧!”

  吳庫禮這個時候顯然忘記了忠義軍一直以來最為擅長的就是攻城。

  “既然如此……”

  沉吟片刻,巴海稍作思索之後,點了點頭,看著吳庫禮說到。

  “就按您說的辦!”

  盡管沒有朝廷的許可,但是巴海知道,現在這個時候,也顧不了那麽多了。至於到時候朝廷是否會怪罪下來,他倒也並不擔心。畢竟,所以這都是為了朝廷,都是為了大清國。

  “現在時局這麽緊張,巴將軍,事不宜遲,你現在就領人過去怎麽樣?”

  吳庫禮看著巴海,又特意強調的。

  “畢竟救兵如救火啊!”

  “如此也好!”

  巴海點了點頭,然後說道。

  “那盛京,就全拜托吳大人!”

  “巴將軍,您盡管放心!隻要吳某人但凡還有一口氣在,就絕不會把這裏拱手相讓。”

  表達一番決心之後,吳庫禮又說到。

  “況且,朝廷那邊肯定也不會眼睜睜的看著明軍占領滿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