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忠臣之忠(求支持)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8      字數:4441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鬱悶了,,,明天禁燒開始。又是不眠不休的一個忙季,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辦法保持兩更了,恐怕隻能盡可能保證不斷更了。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心和厚愛,我會一直努力的。弄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大家可以加一下。微,信,公,眾,號:無語的天空)

  萬年府有何不同?

  或許,隻有身為萬年府知府的鄭俠如才知道,這萬年府與內地的府縣有何不同,身為知府的他,雖是知府總攬府內的軍政大權,就像是一地總督一般,然理民政,又屬軍務。

  也正因如此,在鄭俠如身處萬年的時候,基隆的各種重要軍政事物都會源源不斷地送到他的麵前,尤其是各種軍務,同樣牽絆著他,而且如果他離開萬年,視察本地犯屯的時候,沿途不管停留在什麽地方,都要批閱許多從兩地轉來的文書。凡是需要他批準的,他都會批示辦理的,立刻將批閱過的文書發還。

  因為萬年府的性質與內地府縣不同,許多事情都需要他去處理,甚至就連勾決之事,也需要他去同意萬年與內地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掌握著萬年府治之地百姓與流放犯兩種人的生殺大權於一身,每每這個時候,他都會有一種初掌大權的喜悅和興奮之情,充滿心頭,不覺為之陶醉。

  當然,作為萬年知府,他還有一個責任,就是開拓萬年,而在開拓萬年的路上,卻總會與當地土人發生衝突,即使是不少土人歸順,但是仍然有人反抗,也正因如此,各地大規模的和小規模的軍事活動仍在積極進行著,而每每一場軍事行動結束之後,他都會麵對一個選擇,那些造反的土人如何處置,。

  又一次,當軍隊發來的呈文於他的麵前時,俘獲的俘虜足足有千人之,現在都已經被押解回來。

  “獵頭者,殺無赦!”

  首先,在公文上做出這麽一個批示,對此鄭俠如並不覺得有什麽大不了的,山中的土人野蠻非常,以獵頭為樂,不知多少百姓為其獵殺。不行重典自然不能讓他們改變這一習慣。

  “食人者,殺無赦!”

  食人同樣也是滔天大罪,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14歲以上40歲以下女子發予屯民為婢……”

  又一次,為了能夠充實本地的人口,鄭俠如做出了一個最簡單的簡單,通過發放女婢的方式去充實本地的人口,當然,這並不是平白無故的發放,流放犯想成為屯民需要立功,而屯民獲得女婢同樣也需要立功。

  表麵上,那些女婢是侍女,但實際上在屯民家中往往都是充當妻妾的角色,為屯民傳宗接代,也隻有如此,才能讓屯民安心定居於此,如此一來,加上那些正常的移民,十年之後,萬年就會成為一個人口十數萬的大府,到那時,這萬年府就可以並入內地,成為與內地別無兩樣的官廳。

  現在,身為萬年的首任知府,鄭俠如知道他應該做什麽,他需要盡一切可能,把這個基礎打紮實,隻有如此,才能不負首任知府之名。

  “恐怕百年之後,僅憑此功,鄭某人便可以名傳千秋了,位列賢臣了!”

  在處置好基本的事務之後,鄭俠如整個人都顯得有些得意,而在得意之餘,更是有一種頗為心滿一足的心思。

  天下第一功莫過於開疆拓土,或許對於鄭霞茹來說,他並沒有真正的開疆拓土之功,但是在將來的史書之中,會如實的記錄下來,他鄭霞如是如何在這裏披荊斬棘,率領軍民在這裏建起了萬年府。

  可以說每當想到這些,鄭霞茹都會感覺極為得意。因為這樣的功勞,對於文官來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知道多少文官終其一生都沒有機會可以獲得這樣的功勞。

  這種夢寐以求的機會落在他的身上,讓他又怎麽可能不加以珍惜?

  也正因如此,他才會謹慎而大膽的處理著這些事物,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腳下的這片土地。

  “十年!隻要有十年的時間!這裏恐怕就繁華不下江南了。”

  看著窗外那一眼望不到邊的水田,成千上萬的流放犯用他們的生命去開拓者這些土地,在這片蠻荒之地建起了一片片田地,將曾經的荒蠻之地變成了魚米之鄉。

  而所有的一切不過僅僅隻是用了兩年的時間!

  “也不知道,那南洋到底有多大?哪裏會不會也像這裏一樣可以成為魚米之鄉”。

  正因為經曆過萬年的變化與開拓,所以鄭霞如相信如果投入足夠的人力,那麽南洋也有可能變成一片魚米之鄉。

  但是他顯然沒有去考慮在萬年府開拓的過程之中,有成千上萬的流放犯因為瘧疾等疾病而失去了生命。

  他不是沒有考慮,而是根本就不在乎。對於很多人而言,流放犯隻不過是一群數字。他們的死活根本就沒有人會去在意,畢竟,他們不過隻是一群助紂為虐的漢奸罷了。

  甚至在他看來,那些人的死是值得的,畢竟他們的生命換來了這片魚米之鄉。也算是一種贖罪吧!

  心裏這般感歎之餘,鄭俠如又拿起了另一封公函,與其說是公函,倒不如說是一封私信。

  因為這封信是趙平躍送來的,現在他已經不再是萬年府的師爺,而是大明禮部的官員,這個官職看起來並不怎麽顯赫,但是卻能讓他有機會接觸到皇上,這才是當初選擇這個位置的原因所在。

  可以說,為了趙平躍的官位。鄭霞如可畏是頗費了一番心思,不過現在看來,一切都是值得的,畢竟,現在他已經和皇上有了一定的接觸。

  現在隻差一個機會,一個讓趙平躍成為皇上心腹的機會。

  當然,機會是可以創造的。

  隻要願意用心去鑽研,總是能夠創造出一些機會。對於師爺出身的趙平躍來說,知道怎麽樣去創造那些機會。

  但是,有些事情並不是他想幹就能幹的,至少他需要得到鄭霞茹的批準。

  仔細看著手中的這封信,鄭俠如的眉頭時而緊鎖,目光也變得有些猶豫。

  “這件事恐怕還需要清河那邊來決定。”

  在這麽自言自語的時候,他又突然想到自己為什麽會來這兒。

  “也許……”

  他之所以來到這裏,不正是為了辦一些大王想辦,但是卻不能親自去辦的事情。這正是他的責任,甚至即便是他辦了都不能告訴大王,畢竟很多時候大王都需要置身於事外。

  “哎,這個事情,有點難辦啊!要是大王不能夠理解的話……”

  但他轉念一想,這不不正是他來到這裏的原因嗎?若不然的話,為什麽這麽多人,偏偏選中了他。

  猶豫之中,鄭俠如拿起筆在信紙上寫下了一個字。

  “可!”

  雖說隻是簡單的一個字,但是對於趙平躍來說,卻等於一個放行的許可證。

  “哎,大王啊!我趙平躍做出這些,可都是為了大王你的將來啊。”

  身在行宮之中,在等待著皇上的召見的時候,趙平躍在心底暗自這般自言自語著。

  “臣參見陛下!”

  和其它的大臣一樣,再叩見皇上的時候,趙平躍顯得畢恭畢敬的,完全是一副老實臣子的模樣。

  “臣有事啟奏!”

  奉上奏折之後,趙平躍啟奏道。

  “臣啟奏皇上,自今年我大明湖廣總兵李子淵北伐以來,我大明官軍可謂是銳不可擋。先克河南。又複山西,延平王鄭成功破福州,複福建,晉王複廣州,天下之勢,大為改變。可是皇上卻有功不賞,又豈是明君?”

  趙平躍的啟奏讓朱由榔整個人不由一愣,這說事啟奏,其實就是質問。

  有功不賞?

  朕什麽時候不賞功臣?

  甚至可以說朕有什麽時候敢不賞功臣?畢竟,對於現在的大明皇帝來說,除了名義上的封賞,也賞不出其他的什麽東西。

  可是……突然朱由榔從趙平躍的話中立即明白了,這趙平躍那裏是在說他賞罰不公,分明就是委婉的告訴他,作為皇帝的他必須要封賞功臣,隻有通過封賞功臣,才能讓那些功臣為他所用。

  現在大明的功臣有幾個沒賞的?

  不正是北伐的李子淵嘛!

  他領兵北伐已經收複中原、山西,這樣的大功臣豈能不封不賞,這不正是他這個皇帝應該做的事情嗎?

  想通了其中環節,朱由榔連聲說道。

  “趙愛卿所言極是,朕確實是賞罰不公,想李子淵收複中原、克複山西,於我大明可謂是立即奇功,然朕卻不加封賞,如此不公,焉能為人君?”

  既然趙平躍遞來了枕頭,那麽對於朱由榔來說,自然也就隻需要把這個枕頭接過來。

  “延平收複福建亦是為我大明立下不世之功,如此不世之功,若不加以封賞,豈不讓天下士人寒心,傳旨!”

  站起身來,朱由榔沉聲說道。

  “封湖廣總兵李子淵為楚王,鄭成功為閩王,與國同休……”

  作為皇帝的朱由榔隻需要做出決定,自然有文官為其擬寫的聖旨,有了這份旨意,李子淵便一躍從總兵成為封王,而鄭成功也成了一等王。

  但是在朱由榔發出這個旨意的時候,趙平躍的心底卻是暗自一歎,難怪這朱由榔會落得今天的這步田地。

  他之所以會這麽感歎,是因為古往今來,曆朝皆以秦晉楚等封春秋封國為上,而封李子淵為楚王,無疑是在告訴天下其隻遜於晉王李定國,至於鄭成功的閩王,不過是與大王一樣,隻是一個“二等王”,遠不如晉藩、楚藩那麽尊貴。

  不過,這也是趙平躍刻意為之,他在啟奉的時候,就頗為隱秘的將李子淵的名字放在前列,如此一來,自然下意識的告訴皇上,李子淵有大功,至於鄭成功,不過隻是順道而為。

  趙平躍需要揚李抑鄭,隻有如此,才能達到他的目的。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皇上居然如此輕易的就讓他如願以償,甚至讓他心裏早就想好的話,全都沒機會說出來。但他那裏知道,朱由榔之所以表現的如此迫切,是因為作為大明的皇帝,身在萬年如流犯一般的朱由榔,一直渴望著能夠重回京師,重掌大權,現在趙平躍這麽一說,他幾乎下意識的想到一點這天下並不是隻有一個朱明忠!

  還有李子淵、鄭成功、張煌言,李定國,如果能夠把他收歸已用,或者說挑起他們內鬥,又何愁不能重掌大權,畢竟,對於這些大臣來說,他是大明的皇帝,作為皇帝的他,可以讓他們尊貴非常。

  甚至朱由榔都感激趙平躍,因為他的奏折中一語指出了皇帝賞罰不明!換句話來說,如果他的這個聖旨若是不出萬年的話,那恐怕就不是賞罰不明了,而是有奸臣阻擋。到時候,這天下的怨氣可都落到了朱明忠的身上!與皇帝何幹?

  心情大好的朱由榔看著趙平躍,看著這個師爺出身的四品官,心底頓時湧起一陣愛才之心,甚至看著他的目光也發生了變化。

  “趙愛卿,非是愛卿提醒,朕差點淪為昏君,愛卿實百我大明之忠臣!”

  我不是,也當不了大明的忠臣!

  麵對皇上的稱讚,趙平躍在心底暗自想到,但是表麵上卻是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

  對於趙平躍來說,他壓根就沒想過要當什麽忠臣,即使是沒有鄭俠如的叮囑,他也知道他來到這裏,可不是為了當什麽忠臣,而是為了接近皇上。

  這又豈是忠臣所為?

  當然不是忠臣所為,但是並不妨礙他做一些忠臣做的事情,就像現在,誰敢說他不是為了皇上,隻不過,誰都不知道他的內心所想,恐怕這整個萬年府,也就隻有一個人知道,為李子淵等人請賞,又是為了什麽目的。

  “聖旨下了?”

  當天晚上,鄭俠如得到從萬年傳來的消息時,隻是輕聲問了一句,那前來報告的的人立即回答道。

  “李子淵被封楚國於武昌,為楚王,延平王為閩王……”

  “咱們的這個皇帝啊……”

  得知兩位的封王,而張煌言卻沒有封王時,鄭俠如搖頭輕歎道。

  “難怪,這大明江山如此,若是讓咱們的這位皇帝主宰江山的話,能夠與滿清劃江而治謀一時偏安,恐怕就已經是高皇帝保佑了……”

  這般感歎之後,鄭俠如又暗自想到,現在這節子淵一躍封王,那麽接下來他會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