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延平怒 (第二更,求支持)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8      字數:3307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永曆十五年的春天,對於大明來說,似乎是一個好的開始,征兆著吉祥,征兆著順利,征兆著……總之,相比於去年,此時的大江南北對於大明中興,已經不再有絲毫懷疑了。

  人們之所以會如此自信,原因再簡單不過,打從前年延平王收複江南省,先是達素的十萬平南大軍被江北的朱明忠阻於江北,非但達素本人身死宿遷,十萬清軍更是十不還一,隨後江西克複、浙江克複,可以說是曾經為虜所占的半壁江山又一次重歸大明。而到了去年,明軍克湖廣,取福建,可謂是所向披靡,反而曾看似勢不可擋的清軍,這會卻是日薄西山,眼瞧著一天不如一天了。

  如此大好局麵,誰又會懷疑大明不是中興在既?自然的,到了這個春天,人們相信,永曆十五年的局勢隻會更有利於大明,而在這南京,不知多少大明官員在那裏信誓旦旦的宣稱“今歲洪賊必定身死”、“洪賊身死之時,就是大明中興之日”。

  對於這些言語,沒有任何人會懷疑,畢竟世人皆知,洪承疇支撐著滿清的半壁江山,一旦洪承疇身死就意味著長沙、廣東、貴州以及雲南等地皆將為之光複,到那時,大明又豈不中興?

  也就是在這時局越發明朗的時候,一個如驚雷般的消息在南京傳來了朝廷還國了!

  這個消息不知是從什麽地方傳出來的,是江北,還是南京的王府之中,甚至就連消息的直假,人們也是不曾知曉。

  可盡管如此,這難分真假的消息,依然似春雷般在江南大地回響著。對於那些士紳來說,在聽說“朝廷還朝”的時候,無不是高呼著“高皇帝保佑”,在他們看來,這正是大明中興的又一征兆。

  朝廷還國!

  對於已經失去朝廷音信多年的江南士紳來說,這自然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好消息,是讓士民軍心大振的好事。

  可是這於外界難辯真假的消息,於延平王府內卻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時值我艦隊分師駛抵暹羅後,於暹羅得遇前錦衣衛千戶劉得賢,與其口中聞知,緬人於今上避入緬甸後,非但禁我大明之君與朝中諸臣,更殘殺我大明官軍千餘人,為聖上安危計,艦隊提督當機立斷駛離南天門往緬甸救援今上,以迎回朝廷,令我大明君臣不至於陷緬人之手,重蹈英宗之複轍……”

  麵對延平王,朱大鹹的神情平靜,言語也是不卑不亢,今天他來南京是代淮王向延平王告知朝廷已經還國。當然,在他的話中主動的派遣艦隊迎駕,完全變成了“巧合”,這也是江北諸人商量的結果。

  盡管誰都知道,這所謂的“巧合”,不過隻是托辭罷了,但卻最大限度的維護了鄭成功的麵子。

  “好一個巧合啊!”

  立於父親身邊的鄭經,立即冷哼道。

  “我鄭家的船隻每年不知往返多少次南洋,亦不見有如此巧合,倒是你江北水師,不過隻是初至南洋,便能於暹羅巧遇前錦衣衛千戶,可真夠巧的!”

  即便是站在父親的身邊,鄭經也能感受到父親壓抑著的怒火,他甚至有夠看到父親的雙手緊握著椅子的扶頭虎頭,大有一副要把那紅木扭碎的意思。

  “你當真以為我等皆是三歲孩童嗎?”

  “這是一個奇跡!”

  麵對鄭經的詢問和鄭成功那撲麵而來的怒火,朱大鹹的的眼簾一垂。

  “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拳頭猛然一握,鄭成功怒視著朱大鹹,那胡須亦隨著他的呼吸而顫動著,好一會他才說道。

  “好,好!好得很啊!”

  在說出這句話後,鄭成功突然哈哈大笑起來,一時間,這屋中所有人都看著他,看著他在那裏放聲大笑,片刻後,笑聲收起,已經站起身來的鄭成功對眾人說道。

  “成仁麾下能夠斷然行事,發兵營救今上與朝廷,救朝廷於水火,可謂是立奇功於我大明,令我大明朝廷轉危為安,如此好事,我等身為大明臣子,焉能不為之歡欣鼓舞?而今上還朝更是十數載未聞的大好事啊!隻是本王不知今上何時還朝?”

  盯著朱大鹹,鄭成功繼續問道。

  “煩請朱參議告知本王,今上何時還朝!”

  “正是,今上何時還朝!”

  王忠孝等人亦齊聲於一旁問道,所有人的視線都盯著朱大鹹,等待著他的回答。

  何時還朝,這四個字瞧著與“今上還國”沒有什麽區別,但誰都知道,這“還朝”與“還國”兩者之間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還朝”自然是“返還國都”的意思,至於後者則是“自異域返回大明”的意思,現在在京師為清虜占據的情況下,那“今上還朝”能還什麽地方?自然也就隻有返回南京,畢竟南京是大明的南都,皇上與朝廷返回南都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至於後者卻就不一樣了,隻要是皇上和朝廷在大明的地界裏,無論是在什麽地方都是“還國”,那怕皇上和朝廷在清河,那是在大明。

  而鄭成功的質問自然是在問朱大鹹皇上什麽時候會回南都。其它人的發問,同樣也是如此。對於熟讀史書的諸人來說,他們自然都知道“挾天子以令不臣”的典故。自然不希望這“天子”為清河所挾。

  “回大王,下官不知今上何日還朝,畢竟,此時今上尚未還國,再者,今上何時還朝,亦有今上與朝中諸公決定,非下官所能問。”

  朱大鹹輕飄飄的踢了一個皮球,麵對這樣軟綿綿的皮球,縱是鄭成功也說不出話來,因為他說的是實話啊。他就是一個四品小官,又豈能左右得了皇上什麽時候還朝?

  當然,誰都知道,這不過隻是拖辭。而朱大鹹的這個回答,更是讓人們相信了最初的猜測這“挾天子以令不臣”的典故,恐怕是重現於大明了。

  “好一個下官所不能問,那朱明忠可有否能問?”

  逼視著朱大鹹,鄭成功冷冰冰的問道。

  “他朱明忠是不是想本王親自往清河迎回朝廷?”

  任誰都聽出來鄭成功所謂的“親自往清河迎回朝廷”,是什麽意思,一但他親自去話,自然不是他一個人,肯定是率領數十萬大軍往江北“迎駕”,就像晉王李定國去緬甸“迎駕”一般,到時候自然是銃炮為“迎駕”的助威了。

  “聖駕不在清河。”

  朱大鹹依然是一副不為所動的模樣,在回話的時候,他甚至都沒有抬眼簾,大有一副不願麵對的意思。

  鄭成功自然知道聖駕不在清河,但是朱明忠在,他想“挾天子以令不臣”,那就先把他給打扒下去再說。

  “如今聖駕既往清河,清虜又豈會錯過此等大好時機?本王又焉能坐視?”

  任誰都知道,這可不是什麽援軍。

  “若聖駕往清河,江北二十萬忠義軍自可護朝廷之安危,我忠義軍自成軍以來,每戰必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如此自不敢有勞大王。”

  朱大鹹不鹹不淡的拋出了他的依仗,盡管忠義軍沒有二十萬,但並不妨他號稱二十萬,更何況,今年新兵征召之兵,忠義軍的規模恐怕就不止二十萬了。這二十萬大軍,當然不是拱衛朝廷的,而是拱衛江北。他這麽說,就是在提醒鄭成功,或是鄭家軍北上的話,忠義軍必定不會任其進入,到時候,兩家打起來,誰勝誰負,未曾可知。

  “好一個不敢有勞,朱大鹹,難不成你忘了,你家主子可是我延平王府的屬官!是延平王封的江淮經略使!”

  見朱大鹹一副油鹽不進的模樣,鄭經立即厲聲訓斥道。原本還是一副自若模樣的朱大鹹,聞言立即激動的抱拳道。

  “在下隻知延平王亦為大明之臣,經略與我等所食皆為大明之俸!再則……”

  對鄭成功客氣,那是禮所當然,但對於鄭經這位世子殿下,朱大鹹倒是沒有絲毫的客氣,

  “蒙今上恩典,經略使已經獲封淮王,與延平王皆為大明之臣,又何來上下之分。”

  若是論起上下,恐怕延平王還在淮王之下。這句話朱大鹹沒有說,可這已經足夠了,所有人都知道他話中的意思,同樣也從他的話中,得知了從此之後,再沒有什麽“江淮經略使”了,隻有大明的“淮王”。

  “淮王……”

  冷笑中鄭成功的麵上倒是不見絲毫怒色,他隻是冷眼看著站在那裏的朱大鹹,原本的怒火這個時候,反倒是平靜許多。

  “成仁為我大明立下如此奇功,得今上賜封“淮王”,著實令人歡喜,鄭某能得此妹婿,亦與有榮焉。”

  了解鄭成功的人都從他的這句話中聽了出來國姓爺已經動了真怒了,而與朱大鹹相熟的甚至暗自為其捏了把汗,心道著一會若是國姓爺想要殺其時,要不要為其說情。

  恰在這時,隻聽到有急報送入,在鄭成功掀開急報時,那臉色又一變,盯著朱大鹹冷冷一笑,隨手將那急報丟於地上。

  “好一個朱成仁,你回去告訴他,鄭某便於南京迎其大駕!”

  故事很精彩,正在繼續,還請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薦……歡迎大家加入《大明鐵骨》讀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討論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