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使節(第二更,求支持)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8      字數:3216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在京城的眾多建築中,若是說最具特點的,恐怕就是那位歐洲式的南堂了,這是一座高達七尺的巴洛克式大教堂,聖堂長八丈,寬四丈四尺,也得虧是教堂,若是換成尋常百姓的家宅,這七尺高的大教堂可是違製的。

  一丈多高的鐵十字架矗立在教堂的頂端,即便是離此裏許地外,也能夠看到這十字架,可以說是京城內最顯眼的建築之後,而在大教堂的西側建神父住宅、天文台、藏和儀器館,至於教堂院門外懸掛著的順治帝禦筆親書“欽崇天道”的匾額,以及三年前又禦筆親書“通玄佳境”的門額以及禦製天主堂碑銘,無不是彰顯著大清國,至少大清國皇上,對此間主人的看重,也就是對湯若望的看重。

  對於早在四十年前便來到中國的湯若望來說,他是以其天文曆法方麵的學識和鑄炮等技能受到清廷的保護,而因為他的博學而得已常出入宮廷,更是被順治尊稱為“瑪法”也就是是滿語“老爺爺”的意思。作為傳教士來說,他已經達到了其它傳教士難以豈及的高度,至少在北方是如此。

  也正因如此,對於半年前,作為俄羅斯使節來到京城的伊裏亞佩爾菲利耶夫,才會百般的討好湯若望,以便得到他的幫助,能夠去見一見那位順治皇上。

  他來的並不巧,在他來到京城的時候,當時順治正在南方親征,對於他這個羅刹國屢屢犯邊的藩邦使節,這留守京中的大臣自然是不怎麽待見,所以一直在此滯留著,不過他倒也沒有閑下來,而是在這裏學習了漢文來。

  “夫子曰……這個“曰”是說話,那麽“月”、“約”是不是也是說話的意思?”

  佩爾菲利耶夫的說生硬的漢語,問道麵前的南懷仁,在他來到京城之後,幸虧他會拉丁語,若是不然的話,恐怕隻能通過蒙古翻譯與清人溝通了,不過即便是如此,他同樣也懷疑充當翻譯的南懷仁,很有可能沒有把他的意思,完整的傳遞給清國人,畢竟,他所信奉的是正教。

  也正因如此,他才會打定注意學習漢語同,畢竟現在整個俄國都沒有一個人會漢語。盡管此時俄國的勢力已經擴展到中國的北部和東北部邊疆,可是雙方都沒有精通對方語言的人。早在明朝的時候,1619年,也就是萬曆四十七年,俄國人伊萬裴特林出使中國,萬曆皇帝讓使團帶回一封國書。國書是帶回了,但是俄國沒有能看懂的人,這封國書就一直存放在檔案室,直到現在,那封信還在檔案館裏躺著。

  沒有精通漢語的人,直接影響到未來俄羅斯在東方的利益,在別爾費利耶夫下定決心學漢語的時候,卻沒有想到,這漢語居然如此難學。

  “侯爵閣下,漢語正是如此,盡管他們的讀音相似,但是意思卻是截然不同的……”

  在南懷仁向這位看起來頗有貴族風度的俄羅斯的候爵,解釋著漢語的精妙時,他並不知道,這位伊裏亞佩爾菲利耶夫是第一個越過貝加爾湖將俄羅斯的領土拓展到貝加爾湖以東的俄羅斯人,而他正是憑借這一功勳獲得了封爵。

  而這次他和阿布林一同來到京城,盡管表麵是做為俄羅斯帝國沙皇的信使,可實際上,卻是想要打探清國人的態度,畢竟,在過去的幾年間,他們已經屢次與清國在阿穆爾流域一帶的土著官員發生衝突。

  就目前所掌握的情報來看,清軍根本就無力顧及他們在阿穆爾一帶的行動。當然,這並不能改變他們在遠東力量極為薄弱,完全不是清軍對手的現實,可這卻也讓他看到了機會,一個能夠趁火打劫的機會。

  在學習了一個上午的漢語之後,和過去一樣,他又一次同南懷仁聊了起來,而且並不是用拉丁語,而是用漢語進行對語。

  “漢語可真的非常難學。”

  對於當初隻用幾個月就學會了蒙古語的佩爾菲利耶夫來說,學漢語根本就是一場惡夢。

  “是的,學習漢語非常困難,作為傳教士的我們,都必須要在澳門用長達幾年的時間,才能學會漢語,但是要看懂漢書,卻需要很長時間,不僅僅我們學習起來非常困難,就是滿洲人”

  看著佩爾菲利耶夫,南懷仁向他解釋道。

  “就是清國的統治者,他們中的許多人,即便是已經來到中國十幾年了,他們仍然還不會說漢語,更看不懂漢書,當然也不會寫漢字。”

  提到那些滿洲人不學漢語時,南懷仁的臉上帶著嘲弄的笑容。

  “神父,我記得您曾說過,清國人並不是中國人?”

  過去他以為是中國人,來到京城之後,用了幾個月,他才弄清楚,所謂的中國,隻是歐洲人對“中國”的稱謂,在現在的中國,有一個“清國”,還有一個“明國”,這也是佩爾菲利耶夫急於了解的信息,但是不會漢語的他想從本地人那裏獲得消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是的,侯爵閣下,在歐洲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應該是專指漢人的,所以明國人才是真正的中國人。至於清國,他們的建立者正是與蒙古人相似的韃靼人,他們就像蒙古人一樣,生活在文明之外,而因為明國的內亂,使得他們能夠乘亂進入了中國,就像是蒙古人征服了文明一樣,他們征服了中國,占據了這裏,不過明國人的抵抗並沒有結束,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明國人一直在抵抗清軍的入侵,曾經包括清國人也一定以為,他們已經控製了中國,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從兩年前開始,局勢就發生了變化,現在明隊占據著中國最為繁華的江南當年明國的締造者正是從那裏起兵,將蒙古人趕回了草原,這也是你至今都沒有見到皇帝的原因……”

  當然,南懷仁絕不會告訴他,佩爾菲利耶夫之所以沒有見到清國皇帝,是因為他的國書“傲慢無禮”,葡萄牙人、荷蘭人、英格蘭人、法蘭西人用幾十年的時間,才摸索出與中國人打交道的經驗,必須要在國書中足夠恭維,而佩爾菲利耶夫的國書卻用歐洲人的言語,在清國官員看來,那顯然是對皇上不敬。

  作為天主教徒的他,並沒有提醒佩爾菲利耶夫的義務,甚至湯若望曾告訴過南懷仁,俄羅斯人必須要自己學會如何與清國人打交道。

  “那麽,神父,您覺得,明國人,有沒有可能像他們的祖先一樣,把清國人趕出中國,趕回滿洲?”

  如果那些清國人,回到了滿洲該怎麽辦?

  對於佩爾菲利耶夫來說,他自然知道,所謂的滿洲是與俄羅斯“接壤”的,一但清國人被趕出中國,雙方在未來極有可能在阿穆爾地區發生衝突,即便是現在,俄羅斯在那裏也不占優勢,更何況是“幾十萬滿人軍隊”返回滿洲。

  “這,恐怕隻有上帝才知道。”

  南懷仁直接將問題丟給了上帝。

  “但是我們現在可以知道,南方的明軍準備著大量的火槍、火炮,而且數量非常多,侯爵閣下。”

  提到南方的明軍所擁有的火器時,南懷仁又說道。

  “侯爵閣下,相信您已經知道,湯若望神父之所以能夠得到清國皇室甚至皇上本人的尊敬,除了他在天文學方麵的貢獻之外,是因為清軍需要我們幫助他們鑄造火炮,而就我們所得得知的消息來看,似乎明軍鑄造的火炮,比我們的火炮更為優良。”

  “他們有火炮?有火槍?”

  對於多次同阿穆爾地區的那些韃靼人發生衝突的佩爾菲利耶夫來說,這個消息讓他頗為震驚的說道。

  “他們不是使用大刀弓箭之類的冷兵器嗎?”

  “侯爵閣下,你要知道,火藥正是中國人發明的,中國人的火炮數量之多,遠超出你的想象,在京城,我們監督鑄造的火炮,就有上千門之多!我相信他們在其它地方,肯定鑄造了更多的火炮,而南方的明軍火炮數量隻比他們更多。”

  突如其來的消息,讓佩爾菲利耶夫整個人都變得緊張起來,作為俄羅斯向東擴張的先鋒,他非常清楚,俄羅斯為什麽能夠輕易的擊敗那些靼韃人,所憑借的正是火器,還有在火器的保護下,靼韃人無法攻克堡壘。

  如果清軍或者明軍,擁有大量的火器的話,那麽,未來俄羅斯的在東方的擴張,很有可能會受到影響,甚至止步於現階段。

  必須要盡量的了解他們,心底打定這個主意的同時,佩爾菲利耶夫同樣對於南方的明國人更加的好奇起來,畢竟,從來到這裏之後,他不止一次從南懷仁的口中聽說“明國如何”,那明國到底是什麽模樣?

  心底懷揣著這樣的好奇,佩爾菲利耶夫看著南懷仁問道。

  “你去過明國嗎?如果我要是想去南方,也就是明國,從那裏可以過去?”

  故事很精彩,正在繼續,還請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薦……歡迎大家加入《大明鐵骨》讀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討論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