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人心不足(求月票,求支持)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8      字數:5309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武昌不戰而克這個消息,對於尋常百姓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對於南昌的城中張煌言幕府內的官員們來說,同樣也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好消息,武昌的克複意味著西征已經完成了一大半,幾乎標誌著西征的成功。

  甚至在有一些官員看來這無疑意味著天下民心盡在大明,他們甚至躍躍欲試的開始尋思著謀劃起了北伐,像眼下這樣痛打落水狗的機會誰都不想放過,畢竟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軍功,就像那武昌一樣,屬於平白送上門來的軍功。

  大家唯恐落於人後,甚至開始有些擔心,這滿清會不會太不經打。還沒等他們立下足以蔭妻萌子的軍功,嗯那滿清就已經倉皇逃跑關外去了。

  “羅參軍,您聽這個頭的鞭炮聲,都是老百姓在慶祝武昌大捷!”

  “老百姓有時間去慶祝,咱們可沒有時間的趕緊謀劃浙江來北伐的事情。”

  “可不是,照現在的形勢來看,我估計最多不出兩年,這滿清肯定就能讓咱們給趕回老家去。”

  “趕回老家?趕回到那?遼東是咱們漢人的!哪裏有什麽滿洲。”

  “可不是,戰國那會兒咱們漢人可就已經把遼東從胡人的手裏拿了下來。”

  “就是。就是,到時候隻管把他們趕出去,趕到天涯海角。”

  同僚們那歡天喜地的,聽起來甚至有些自大的話,換來的是羅綸的一陣笑聲。

  對於武昌的重要,參與計劃製定的羅綸可以說是再清楚不過,奪取武昌之後,非但可以獲得湖廣的人丁、稅糧,而且還可以切斷長沙、廣東以及西南與滿清的聯絡,甚至就連同西南的清軍,因為沒有湖廣的協餉、米糧,也勢必將陷入困境,而武昌正是奪取湖廣的關鍵。現在這武昌拿了下來,那距離拿下湖廣還會遠嗎?

  有時候,人們的信心就是如此,通過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使得信心的不斷積累。最終造就了一種戰無不勝的心態,也正是這種心態最終幫助人們贏得了戰爭。

  “好啦,好啦,大家夥別光顧著樂嗬了。這才隻是剛下武昌,離西征成功還差好遠哩。這不過隻是剛剛開始而已。這些事情千頭萬緒的,想要辦好了,可沒有那麽容易啊。”

  口中這般說著的時候,羅綸拆開一封公函,公函是從南京發來的,拆開公函的瞬間,他臉上的笑容消失了,那神色頓時變得難看起來,渾身上下更是迸發出一股怒火。接著他立即站起身,抬腿朝著另一個方向走去。

  離開了公房之後,羅綸的腳步很快,他幾乎是匆匆忙忙地奔向張煌言的公房,一位地方官恰從廳門出來,二人幾乎迎麵撞上了,一見撞到的是長沙知府,羅綸便急聲問道:

  “少司馬在否?”

  他的聲音剛落,屋內便傳出了張煌言的話聲。

  “子木有何要務?如此慌張!”

  張煌言已聽見羅綸的聲音,心知其並不是一個莽撞之人的他,已經走到門邊,看到羅綸臉上的怒色,隨即明白,肯定是有什麽大事發生了。

  不過相比於羅倫。張煌言倒是頗能沉得住氣,對於經曆過不知多少風浪的他來說似乎已經沒有什麽能夠讓他大驚小怪的了。

  “少司馬,南京那邊來了信……說,說……李臨川向鄭王爺報捷……”

  羅綸邊說話邊喘息,那神情中更帶著怒色,甚至說連那語氣都帶著壓抑的怒火。

  “哦?”

  雖說同樣為這個消息所震驚,但張煌言仍然說道。

  “坐下來,慢慢說,是臨川派人去報捷嗎?”

  在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張煌言仍然帶著一絲僥幸和希望。

  “不,是李臨川呈公函於鄭王爺。信在這裏。”

  羅綸把南京送來的信遞上去,信中把李臨川呈於鄭延平的公函都一一寫了下來的。

  公函的內容與其送到南昌的公函幾乎沒有多少分別,先是介紹了一下武昌之戰的經過,然後又提到劉芳名率部投降,但仔細看了一下,張煌言還是注意到了兩份公函的區別。

  李子淵往南昌的公函中並沒有提及對劉芳名的處置,隻是用一句“理當妥善安置降兵降將”,而在給鄭成功的公函中卻詢問如此處置劉芳名等人。這個區別無疑是在告訴所有人,李臨川今後將聽命於鄭成功!

  這個李臨川!

  盡管這些年經曆了太多的風浪與變故,但是看到這份工行的時候,張煌言仍然忍不住惱怒起來。

  “這封信是什麽時候過來的?”

  張煌言的目光收斂,麵帶怒色的問道。

  “今天剛到。少司馬,這李子淵是準備攜功投奔鄭王爺嗎?他難道就忘了當初,若不是少司馬您的提攜,他又豈有今天?”

  羅綸憤憤不平的說道。他之所以會如此的憤怒正是因為少司馬對李子淵可以說有提攜之恩,但偏偏就在這個時候,李子淵卻背叛了少司馬,背叛了大家共同的事業!

  “武昌沿江,臨川長於陸戰而無水師,若無水師相助,他日作戰勢必大受影響,或是為此才想得延平相助吧,畢竟延平那邊有水師。”

  張煌言想了一想後說道,盡管他知道事情並沒有這麽簡單,但是他仍然希望能夠挽回一些局麵。仍然試圖為李子淵的所作所為尋找著一些借口。

  “若是其隻是公函報知鄭王爺,尚可以理解。我怕的是,李子淵是借公函報知鄭王爺為名,圖謀於湖廣自立才是!”

  相比於少司馬,本來就對李子淵極為不滿的羅綸不無擔憂地說。

  “那李子淵本就是蛇鼠兩端之人,當初叛朱成仁於先,今日叛少司馬於後,當真是可惡至極!”

  原本,羅綸對李子淵就不怎麽信任,在他看來李子淵既然能背叛對其有恩的朱明忠,那麽將來勢必會背叛少司馬,也正因如此,他才反對讓其統領西征軍,但是張煌言對此卻是不以為然,甚至在他看來,李子淵是員悍將,自然要盡量發揮其長處,現在可好,他這一下攜數萬大軍自立,甚至還投奔到鄭延平麾下,這又如何能不讓他惱火。

  而更讓人惱火的是李子淵占據湖廣之後,非但讓少司馬實力大損,而且還導致將來被罰的時候,既無法利用胡廣的錢糧,也無法利用那裏的人丁,甚至就連同將來北伐的道路也被其阻攔了。

  畢竟現在李子淵還把持著九江,那裏可是鄱陽湖進入長江的必經之路,隻要他把持著九江,少司馬便會如龍困淺水,一般被困於江西,而不能北伐。

  “我先寫封信給他,婉轉地勸他一勸,你派人送去。咱們再觀察看看!”

  仍然想要挽回此事的張煌言略作沉思,揮筆給李子淵寫了一封,信的內容自然是情真意切,積極了,兩個人相識以來的諸多事情。當然也提到了當初其領幾百孤軍離開南京時,是如何支持他擴充軍力,如何為其籌備糧餉,可以說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當然,最後張煌言更是提到,今日天下局勢已經日趨明朗,大明中興大局已定,他日朝廷還朝時,張煌言必定會向朝廷推舉他,到時候朝廷定會論功行賞,於其的封賞縱是不及鄭成功,但也不會比朱明忠差。

  不得不說,張煌言看問題看得非常準確,在他看來李子淵今天的背叛,很有可能有著於朱明忠相較量的想法,所以才會刻意提到了他將來的功勞肯定不會比朱明忠差,甚至隱約的還指出,相比於鄭成功他張煌言對朝廷的影響力更大,畢竟他是朝廷的兵部尚書。

  李子淵的背叛很明顯地是想要成一軍主帥,而張煌言則委婉的表示,隻要他不投奔鄭成功,可以容其單獨統帥一軍,甚至還表示武昌可以為其駐地,而不是像現在一樣肆意妄為,導致大明內部陷入內訌,從而讓滿清漁翁得利。總之一句話,就是希望李子淵不要因為一己私利而鑄成大錯。趁著還有餘地的時候幡然醒悟。當然,他張煌言也不會追究任何責任。對他同樣還會為以重任。

  在寫完這封信後,張煌言又給鄭成功寫了一封信,不過他在信中隻是就西征一事與其進行商討,同時委婉的指出,李子淵是他的部將,隻是有著一些誤會而已,現在這些誤會已經得到了解釋,並且已經沒有任何問題。寫完信後,張煌言把信遞給了羅綸。

  “子木,你看這封信如何?”

  接過信羅綸速覽了一遍,然後憂心如焚地說道:

  “鄭王爺向來頗有主見,若是李子淵願意投其麾下,您這一封信能令他轉念嗎?”

  在羅倫看來,這封信顯然沒有任何意義。畢竟對於鄭成功來說,他決定的事情,自然不可能因為這麽一封信而被改變。

  而且羅倫很清楚,或許正成功,看起來和少司馬都是大明的臣子,但是未嚐沒有私心。在這種情況下,誰知道鄭成功會怎麽想。他會不會想著趁機肖作張煌言的實力?

  如果鄭成功打著這樣的想法的話,自然不可能接受張煌言的建議。把李子淵拒之於門外。畢竟這是一個大好機會。一個削弱少司馬實力的大好機會!

  羅綸看著少司馬,一語道破其中的關鍵說道。

  “少司馬,畢竟,於鄭王爺看來,若是李子淵獨據湖廣,就能削弱您的力量,那麽他自然樂見其成,畢竟,畢竟,您同樣也是他的對手啊!”

  對手!

  盡管並不願意承認,但在羅綸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張煌言張張嘴還是沒能說出什麽來,這是事實。

  或許他們都是大明的臣子,但是他們卻各有心思,或許他們可以因為共同的利益而齊心抗清,但是在抗清之外,他們同樣卻都懷揣著各自的心思。

  一個最簡單的,甚至無法繞開的問題就是,鄭成功所支持的是唐王,雖然唐藩已絕,但其對永曆朝廷不過隻是勉強認同罷了,甚至就是少司馬,其所支持的是魯藩,隻不過現在少司馬已經認同了永曆的正統。

  現在大敵當前,尚可聯手對敵,可待到將來北伐成功之後呢?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私心,李子淵有他自己的私心,鄭成功也有他自己的私心,即便是張煌言同樣也有私心。

  現在他們固然可以在永曆朝廷的大旗之下共同抗清。但是一旦抗清大業完成,到時候他們就必須麵對一個問題。是繼續支持一個外人,扶植起來的朝廷,還是另做打算。

  盡管這種想法有些大逆不道,但是,這種是無法避免的。畢竟他們都是領兵大將。而朝廷他們對於皇上以及朝廷的影響力是微乎其微的,即便是為了自保,有些問題他們也必須要加以考慮。

  麵對羅綸的提醒,張煌言整個人都陷入沉默之中,他知道,這件事情必須要進行妥善的處置,如若不然的話,恐怕隻會後患無窮。甚至很有可能再次挑起大明內部的內訌。從而導致中興大業的盡毀。

  “少司馬,若不然,屬下願意領兵去武昌擒拿此賊!”

  羅綸的話音剛落,張煌言便搖頭說道。

  “萬萬不可用兵,若是今日我等對李子淵用兵之後,無疑就等於再啟內哄之戰端,那麽今天的大好局就會功虧一簣,他日我大明諸將必會再以武論是非,如此豈不正是重演當年之慘禍?”

  張煌言搖著頭,斷然拒絕了羅綸的提議。姑且不說現在他麾下的精銳已經完全為李子淵帶走,羅倫領兵不一定能打得過對方。就是從起戰爭的影響,他也不願意看到。畢竟大明再也內訌不起了。

  “張某絕不可會為大明中興的罪人!”

  嘴上這麽說著,張煌言稍作沉思,然後對羅綸說道。

  “你立即去江北,先去見顧炎武,他是成仁的心腹,他自然知道當年大明於江南為什麽兵敗,這內訌的苗頭,無論如何都要加以製止。朱明忠很信任他,有他在一旁幫助,你再求見成仁,然後力請其設法,務必去南京求見鄭王爺。要記得,你要抓住機會,再三陣明,現在正是大明中興的大好機會,萬萬不能因小失大,萬萬不能在起內訌,明白嗎?”

  張煌言細細叮囑,羅綸點頭謹記。

  “隻要成仁願意出麵說服延平,到時候,鄭延平自然知道權衡輕重,畢竟,現在的局勢如此,誰都不想讓大好局麵如此付之東流!”

  之所以會讓朱明忠出麵遊說鄭成功,張煌言有他自己的考慮,他相信朱明忠絕不會願意看到現在三足鼎立的局麵,因為李子淵的背離被打破,為了保持平衡,他勢必會想辦法保持目前的局麵,所以朱明忠一定會出麵,至於鄭成功那邊,他所需要避免的恐怕就是江北與江西的合縱了。

  如果實在不行的話,那麽這就是最後唯一的選擇。和江北結成同盟,隻有如此才能夠避免內訌。但是這也意味著,他們勢必將會走向決裂。

  “可是,李子淵那裏怎麽辦?”

  羅綸看著少司馬問道,現在用兵不能用兵,打仗不能打仗,難不成就任由其坐據武昌嗎?

  “我會再寫封信給他,但所謂盡人事,聽天命耳!”

  仍然試圖阻止這一切的。張煌言頗為感慨地說道。

  “想來他也是一時糊塗,若是能告知其道理,想來他自然會明白其中的關鍵,迷途知返的!”

  但李子淵真的會迷途知返嗎?

  張煌言並不清楚,可是他相信,隻要朱明忠能夠出麵,在鄭成功將此事放下的時候,那麽一切就會結束,對於李子淵來說,他並沒有其它的選擇。隻能幡然醒悟,回頭是岸。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怎麽樣勸說他能夠安心的重新回到自己的麾下,而不是狗急跳牆,選擇了投靠滿清。

  “李子淵啊……”

  在羅綸離開了之後,張煌言的眉頭緊鎖著,那感歎不已的麵上帶著不滿,同樣也帶著一些悔意,盡管很多人都曾提醒過他,要小心李子淵這個人,畢竟他曾背叛過朱明忠,可在張煌言看來,那是因為兩人的地位不同,畢竟在朱明忠投軍之前,其就已經是持掌了後勁營了,而朱明忠剛一來到,就成為其上司,李子淵難免不服,可他卻不同,他是大明兵部侍郎,兩人的地位差距可謂天地,在這種情況下,李子淵又豈會背叛他,可現在,李子淵卻偏偏背叛了他,這又豈能不讓張煌言心惱,而在惱火之餘,同樣又有些無奈。

  但是現在說什麽都晚了。畢竟李子淵已經幹出了這樣的事情,即便是現在,他重新回到自己的麾下又起,可能像當初一樣對其信任有加?

  “李子淵啊,李子淵。難道是你當真有反骨不成?”

  張煌言一邊感歎著,一邊回想著這個李子淵的經曆,似乎對於他來說,從來就沒有什麽禮儀廉恥,為了利益,他隨時都可以輕易背叛任何一個對他有大恩的人。

  “想來這樣的人,鄭成功也不會用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