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卡龍炮(第一更,求月票)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7      字數:3193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當史司與張迪兩人的建議建造武裝商船的報告遞到經略使衙署的時候,朱明忠這會正在翻看著鑄炮廠的報告,在過去的幾個月中,鑄炮廠一直在嚐試著鑄造實心炮坯,然後使用鏜床膛銑炮孔。

  基於對近代火炮鑄造的了解,朱明忠自然知道,18世紀後直至19世紀中葉,歐洲的火炮就都是采用鑄造實心炮坯的方式加以鑄造,盡管有著炮芯鬆軟等問題,但其火炮性能卻仍然得到幅度提高。

  盡管鑄炮廠的試驗碰到了一些問題,但是經過不斷的嚐試,現在鑄炮廠已經成功的解決了其中的一些技術問題。

  “刀具損耗太快……嗯,這是肯定的,畢竟用的是碳鋼刀具,等以後有了高速鋼,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自言自語中,看著報告中中空法與實心膛孔法兩者的性能對比,同樣的12磅炮,後者的壽命高達875發,相比於前者提高了27.3%。

  “也許是時候考慮一下卡龍炮了!”

  自言自語中,朱明忠又一次從抽屜中取出了卡龍炮的圖紙,這是勝利號那本電子書中的附圖。

  18世紀的後幾十年,英國海軍實現了兩個重大的技術革新,一是用銅板覆蓋船底,從而提高了海軍軍艦的壽命,二是采用了大口徑的卡龍炮,增強海軍軍艦的火炮威力。

  而卡龍炮正是本傑明羅賓斯、約翰穆勒等火炮理論家的思想的實踐。早在1747年出版的羅賓斯的小冊子裏就建議把所有18磅以下口徑的艦炮更換成重量相同的口徑更大的火炮。他的這一建議的出發點是因為在曆史上,大部分海上戰鬥都發生在近距離,此時火炮的破壞力會隨著炮彈的尺寸不成比例的增加。同時他建議把此種火炮的發射藥的重量減為炮彈重量的三分之一,從而減輕火炮的重量。而皇家陸軍軍官學校的教授穆勒認為應該製造更輕更短的火炮,火炮的遊隙也要縮減為炮彈直徑的24分之一。

  當然,他們的建議最終成為現實,是基於一個基礎技術進步的基礎。到18世紀後期,英國在火炮鑄造方麵已經取得了重大進步。此時的火炮不再像過去那樣直接鑄造出中空的炮身,而是先鑄造出圓柱形的實心炮體,然後再用鏜孔機鑽出炮膛。臥式鏜床、砂模鑄炮、灰口鑄鐵等技術的應用,提升了火炮的可靠性和精確度,也提高了生產效率。這些新技術的應用,也為卡龍炮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卡龍炮在當時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火炮類型。它的倍徑接近於榴彈炮和臼炮,然而使用方法卻是像加農炮一樣平射。它隻有單個炮耳,炮鈕上帶有圓環,炮口部位沒有外擴,反而縮。它的口徑巨大,甚至可以達到64磅,但是重量比同等口徑的加農炮要輕很多。也正因如此,軍艦上可以用威力更大的卡龍炮替代重量更重,但威力較小的艦炮。即使是口徑最大的64磅卡龍炮,其重量也輕於口徑遠小於它的32磅加農炮。

  雖然卡龍炮炮身短、裝藥少,隨之帶來的是射程短、精度差,但是在海上這種缺陷並不明顯。由於在風帆時代的海戰中,200碼這種很近的距離是正常的射程,卡龍炮的精度和射程完全可以滿足這種距離的作戰需要,而且其發射的大口徑炮彈又破壞力十足。

  “實心鑄炮、膛孔、灰口鑄鐵……技術上應該沒有問題!”

  點點頭,朱明忠隨手便將那份卡龍炮的圖紙放進一份準備發往兵工廠的公函中,很快它就會被送到鑄炮廠,則鑄炮廠進行鑄造。

  “船底覆銅板……等到使往日本的商船回來後,有了銅,才能實施,眼中先這樣先湊合著。”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很多新技術的推行總是受製於原料以及技術水平,對此,朱明忠可謂是深有體會,就像現在鑄炮廠的刀具損耗速度過快,導致火炮成本的上升,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合適的刀具,而且因為煉鋼成本高,導致作為刀具的碳鋼價高居高不下。

  “自發銃的日造速度已經過百了,這樣的話每天製造100支自發銃,一年就是36000支……”

  看著報告的另一篇內容,雖說知道在半年中建立起這樣的燧發槍產能,本身就已經算是奇跡,但這畢竟是數百名工人堆積,如果他們的技術再熟練一些,產能至少可以增加兩倍以上,畢竟那些燧發槍技術難度最大的不過隻是一根槍管,而借助水力鍛錘等機器,使得槍管製造速度遠快於舊時的人工。

  “至少應該達到十萬支的產能,才能滿足忠義軍的需要,嗯,督促一下兵工廠進步提高產量。”

  一直以來的都相信“技術就是戰鬥力”這一基本原則的朱明忠,會投入很大的精力去關注武器的製造以及設計,從火炮到盔甲,事無巨細的事事涉及,如此隻是為了提高忠義軍的戰鬥力。

  終於將兵工廠的呈文看完之後,喝了口茶之後,朱明忠才拿起桌上的另一份報告。

  “建造武裝商船?”

  不過隻是草草的看了這份報告,朱明忠頓時便來了興致,他幾乎是立即命人喊來了張迪,他本人就在清河。

  在進入經略的公房時,張迪不由的深吸口氣,盡管這並不是第一次見到經略,但卻是第一次單獨召見。

  “下官見過經略!”

  注意到張迪似乎有些緊張,朱明忠隨即笑說道。

  “粵林,坐,不用那麽緊張,本官這裏可不講什麽官威,再者,你也算是半個海軍軍人,若是海軍軍人皆是如此唯唯諾諾的,又豈能成為船長。”

  心知這樣的言語起不到什麽作用的朱明忠,隨即便直接切入了正題。

  “粵林,我看到你和史司的那份報告中,提到希望大造武裝商船,並給予武裝商船一定補貼,把你的想法說來聽聽。”

  話音落下之後,朱明忠立即擺出一副興致勃勃的模樣,他知道在對方緊張的情況下,進入其專業領域之後,他很快就能放鬆下來。

  “經略,目下水軍共有多槳炮艦兩艘、38門炮巡航艦兩艘、14門及18門炮護航艦6艘,盡管水軍海上艦隊的實力應不遜於鄭家船隊,但是論及火炮數量、船隻數量,仍然遠少於鄭軍,在海戰時,若是鄭家水軍以數量優勢圍攻我艦隊,我軍盡管看似可以憑借船堅炮利立於不敗之地,但畢竟雙拳難敵四手,一但其不計傷亡實施接舷戰,並不斷實施火攻,因為船隻數量的關係,使得我軍根本不可能擊敗對方,即便是勝利,也必將是慘勝……”

  盡管鄭軍並不是忠義軍的對手,但因為鄭軍是忠義軍水軍所需要麵對的最強大的海上對手,所以張迪自然而然的將其視為假想敵。

  “而鄭軍之船隻雖然數量眾多,大小海船不下數百艘,但是其戰船不過數十艘,其船隻大抵都是各式商船,小者不過五百料,大者亦有兩千料者,雖說這些商船上火炮少者僅船艏一門,多則不過數門,但這數百艘商船若投入戰場,卻足以憑借數量壓垮我軍……”

  螞蟻多了咬死象!

  對於這個道理,朱明忠當然很清楚,實際上,料羅灣海戰處於技術劣勢的大明之所以獲得勝利,所憑借的正是數量上的優勢。而後來鄭成功收複台灣時,與荷蘭人的戰鬥,同樣也是憑借這一優勢。

  “數量上的劣勢,是我軍現在最大的劣勢,而以我水軍的規模,自不可能養軍艦數百艘,即便是最為廉價的12門炮軍艦,其造價亦數倍於沙船,包括火炮在耗銀兩千兩之高,因此,如果欲補充數量上的劣勢,就非得鼓勵民間建立商船,以武裝商船補充水軍數量上的不足,在戰時,如西洋人一般,直接征召武裝商船參戰。”

  因為提到是他所擅長的領域,所以張迪的神情中全沒有了之前的緊張,反倒是顯得很是平靜,甚至隨後又特意強調道。

  “在西洋曆1588年的英法海戰中,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一共有船隻130艘,而其中就有44艘武裝商船。而作為其對手的英格蘭除了34艘是海軍戰艦外,還有私人戰船60多艘,這些所謂的私人戰船,大抵上就是武裝商船,隻是它們的結構比普通的商船更為堅固一些……”

  朱明忠當然知道這次在海戰史上極為有名的海戰,同樣也知道那些私人戰船是什麽是私掠船,可以說,英國人正是憑借著這幾十艘私掠船奠定海戰的勝利基礎,尤其是在海戰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德雷克支隊”。當海戰結束之後“無敵艦隊”僅存的幾十艘殘破戰艦返回西班牙時,標誌著西班牙開始衰敗,而大英帝國則成為新的海洋霸主。

  “武裝商船……確實應該建造一些,”

  沉吟片刻,點頭表示讚同的同時朱子揚看著張迪反問道。

  “但是我想不是誰都願意建造武裝商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