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師徒(第二更,求月票)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7      字數:3301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順著朱明忠的手指的方向,黃宗羲一行人看到前麵似乎有人在往路上澆灑著什麽。一陣風吹來時,更是聞到了一股刺鼻的異味,待近了才看清楚他們是在澆灑著黑糊糊的滾燙的東西。

  “這些人往石子上澆灑的是什麽?”

  黃百家好奇的問了聲。

  “瀝青!”

  指著前方正往石子上灑著瀝青的工匠說道。

  “你看,這灑上一層瀝青,這瀝青凝固後,自然會將石子粘合在一起,再鋪上一塊豆子大小的碎石,用石滾滾壓之後,這路麵便平整如石板不說,且粘連為一體,不比尋常石板差上多少,且價格極為低廉。”

  提及這種原始的瀝青路時,朱明忠神情頗顯有些得意,原本以清河書院為中心築建新城,是“城區開發”的一部分,當然也是開源的措施之一,畢竟身處21世紀的他,對於土地財政並不陌生。

  盡管在新城中他引進了後世的城市規劃,但是在整修道路時卻碰到了問題,夯土路麵不耐久,石板路太貴,即便是歐式的馬牙路用磚塊形狀的石板鋪設道路,成本也相對較高。最後他甚至考慮像曆史上上海法租界的淮海路一樣用木板鋪路,但最後,焦廠的一份報告卻讓他改變了主意。

  煉焦廠的瀝青過剩,盡管煉焦廠的煤焦油存量隻有不過幾百噸,但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顯然有些過剩了,在通過蒸餾法從中獲得木材防腐油、瀝青等化學產品之後,倉庫中的瀝青卻越來越多,除了造船之外,這些瀝青幾乎沒有多少用處。

  在這種情況下,用它們鋪路就是最好的選擇,而這條書院中的路麵,則是一段試驗路,朱明忠在這裏試驗著的他所了解的原始的瀝青路鋪設方法,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接下來就會在新城區的新市街中推廣使用。

  而隨著煉鐵業帶帶動煉焦業的發展,在未來瀝青產量會越來越多,瀝青路肯定會更加普及。甚至很有可能實現朱明忠夢想中的官道硬麵化。從而從根本上改變交通運輸條件。

  當然,這一切不過隻是偶爾的想法罷了。

  “就像石板一樣?”

  來到已經鋪設好的一段路上,黃宗羲一行人瞧著地上掃去浮落碎石子的道路,非但平整非常,而且那豆子大小的石子就像是被膠住似的,結成了一個整齊,就在他們驚訝著這築路法的奇特時,那邊傳來的話聲,卻讓他們無不是一驚。

  “經略,山長已經下課了,請您過去。”

  經略?

  難道他就是那江淮經略使?

  驚愕的看著這瞧著與普通士子沒有多少區別的青年,黃宗羲一行人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他會是江淮經略使朱明忠。

  “你是朱將軍?”

  少不更是的萬斯年驚訝道。

  “朱明忠,未請教先生是?”

  抱拳看著四人中年歲最長的黃宗羲,朱明忠自我介紹道。

  “在下黃宗羲見過經略!”

  黃宗羲連忙揖首連禮道,

  黃宗羲!

  驚訝的看著麵前這中年人,朱明忠怎麽也沒想到眼前這人居然會是黃宗羲,那個寫出了《明夷待訪錄》等書的黃宗羲。

  他怎麽到了清河?

  隨即朱明忠便笑道。

  “可是梨洲先生,原本朱某聽師傅說請梨洲先生與書院任教,未曾想先生來的卻是這麽快,未曾親迎梨洲先生,實是朱某失禮。”

  當然,這不過隻是客氣之言,畢竟現在朱明忠身為江淮經略,主持江北數府,治下百姓數百萬。而相比之下,盡管黃宗羲於士林中有一定的名氣,但還不至於需要朱明忠親自迎接。

  不過盡管隻是客氣之言,但仍讓黃宗羲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更何況是當著他的兒子、學生麵前,這樣的客氣,更是他頗為受用,頓時便對朱明忠生出了幾分親近,待到到了朱之瑜的住處時,兩人的關係倒也顯得親近許多,完全不見絲毫生疏。

  其實對於朱明忠來說,他一直希望可在清河書院掀起一場“儒學革命”或者說是以儒學改良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自我革新。當然除了他個人這方麵的想法外,整體環境也有利於他掀起這場自我革新。

  17世紀中葉的明清之際,中國社會處在一個“天崩地解”“新舊鼎革”的大動蕩時代,有明末劇烈的土地兼並導致的全國性農民起義,有江南各地新興市民階層掀起的一係列反稅監鬥爭,有滿清民族入關引發的明清民族戰爭,等等。所有這些矛盾交作的最終結果,便是朱明王朝不可挽回的滅亡。

  隨著明朝的滅亡,許多著名的明朝“遺民”思想家在痛楚地圍繞著“明朝何以亡”這一中心間題反省思索著。他們從沉痛曆史反思中省悟到,明朝覆滅的重要原

  因在理學末流特別是王學末流空談心性。於是一股“默虛崇實”的實學思潮轟然展開於當時思想學界。

  而其中有兩個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黃宗羲和朱舜水,梁啟超曾評論這些代表人物:“他們對於明朝之亡,認為是學者社會的大恥辱大罪責,於是拋棄明心見性的空談,專講經世致用的實務。他們不是為學問而做學問,而是為政治而做學問……黃梨洲、顧亭林、王船山、朱舜水便是這時候的代表人物。”

  而他們都繼續為反清複明做過鬥爭。在明王朝最終滅亡後,朱舜水流亡日本,而黃宗羲匿居故鄉。自此,他們便開始了從理論上總結明亡的教訓。他們把予頭指向了晚明空談心性的理學流弊,認為那是明亡的主要原因,並進而呼籲以經世致用的實學糾偏之。他們一方麵激烈抨擊宋明理學末流“說玄道妙,言高言遠、徒尚空談、坐而論道以致頹風隨俗、亂世亡國的流弊。

  而現在,朱舜水並沒有東渡流亡日本,而是成為朱明忠的老師,並成為清河書院的山長,於清河教授弟子,而他的學術思想的核心就是“踐履論”,就是強調實踐。細解起來:一是認為儒家的“道”,存在於實際生活之中。求“道”的要靠實踐中的學習領悟。而且任何一種“道”,更有實際的應用性。二是人的品格形成,也來自於實際生活行動,獲得崇高的道德,需要人後天勤奮的努力。

  “……不止要求皇帝勤政愛民,更講究“利民”,而何謂利民,正如之前成仁所言,促進商品經濟繁榮,進而富國強民。而成仁於江北所推行的,正是利民之策。”

  在朱之瑜家中書房內,興致勃勃的他立即與黃宗羲一同談起了學問來。不過他並沒忘記在黃宗羲的麵前誇上幾句他的得意門生。

  “楚嶼先生所言極是!”

  對此黃宗羲自然表示讚同,

  “自宗羲抵揚州一路北行,江北百姓皆言經略施政諸法之善,觀之以清河,其繁榮更勝以往,自是經略之功!”

  這並不是刻意誇獎,在抵達江北之後,原本黃宗羲以為鹽商被盡數抄沒之後,揚州必定不比昨日繁華,可誰曾想,非但揚州的繁華遠勝於以往,就連這江北各地似乎也日益趨繁華。

  “梨洲謬讚!”

  被人當麵這麽誇,朱明忠多少總要表示些許謙虛。

  “今日江北初定,百業複蘇,雖有明忠些許寸功,但全憑老師與衙署諸人從中協助,想當初,初定江北之時,我曾請教老師如何撫治江北各府,當時老師隻言兩字。一為“禮”二為“法”,“禮法並重”自然大治!”

  對於來自21世紀的朱明忠來說,他自然知道一個成熟的國家,道德教育和法製約束,是倆條腿走路,法律的進步與執行,更要以保護道德為根本目標。如此主張,即使放在數百年後的社會,也是振聾發聵。更何況是這個時代?

  其實讓朱明忠最得意的,恐怕就是來到明朝之後,認的這個師傅,盡管做為一個後來者,在施政問題上,他也會受到朱之瑜的影響,因為的很多建議,在朱明忠看來,都是直指中國古代施政的弊端。

  ““禮法並重”,天下自然大治!”

  黃宗羲點頭讚同道,

  “聖門子弟大抵皆言“禮”,而不言法,卻不知,若無律法申張,這世人又怎麽可皆守之以禮,禮法並舉,天下自可得治!”

  對於黃宗羲會讚朱之瑜的觀點,朱明忠並不覺得的意外,畢竟在後世有專門的文章對兩人的學術思想加以分析對比,盡管兩人的思想有一定的分歧,但是大抵上兩人都是主張實學,盡管其主張的實學卻又有一定區別,可也正是這種區別,才讓朱明忠相信黃宗羲的到來,可以進一步加強清河書院的實學力量,進而以清河書院為中心形成“清河學派”。

  甚至相比於招其府為官,朱明忠更看重的是傳播“實學”的“清河學派”,這才是未來國家大治的根本,當一大批以“實學”為信仰學子成為官員之後,這場中國傳統文化的變革,也就自然而然的隨之興起。

  所以即便是對顧炎武等人,朱明忠也會特意要求他們在書院兼職作講師,以傳播實學。進而鞏固清河書院的實學學術基礎,現在隨著黃宗羲的到來,有了這三位明末實學大師級人物於書院做鎮,這實學又焉能不再次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