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成功(第一更,求月票)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7      字數:3226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不過隻是短短數月,作為大明南都的南京,就已經不見了絲毫韃虜之氣。百姓身上不見了清虜用刀子強迫換上的馬褂,即便是那曾經剃隻留金錢鼠尾頭發雖不過隻長出了數寸,但百姓仍然歡喜的戴上了網巾這是高皇帝命名的“一統山河巾”,也正因為其特殊的含義,才使得當年清虜才會嚴禁網巾。

  而此時的南京,無論士民工商男子皆帶著這“一統山河巾”,其間的喻意自然不言而喻,在他們每個人的心底,都有著其對“一統山河”的期待。

  普通人尚是如此,身居高位者自然也不例外。

  “砰!”

  一聲銃響於世子府的後宅響起,這南京城中的世子府,自然是延平王世子鄭經的府邸。今年剛滿18的鄭經,在月前經鄭成功授意離府另辟世子府,同時設立幕府。

  雖說幕府剛立,但在鄭經的幕中卻也是英傑雲集,不僅有江南各地的青年俊才,同樣也有王府官吏子弟,而馮錫範正是其中之一,而作為其侍衛,深得其信任。

  “這自生火銃便是江北的自發火銃?”

  接連試射幾發之後,又一次舉起手中的自發火銃,鄭經頗感興趣的看著馮錫範,問道。

  “現在江北的忠義軍都是用這種自發火銃?”

  盡管作為延平王世子的鄭經對於朱明忠並沒有多少好感,但並不妨礙他對江北的軍器充滿興趣。畢竟這江北軍器犀利已經為人所共知。

  如果有忠義軍中的軍械官在這的話,一定能認得出來,鄭經手中的自發火銃正是忠義軍中三錢自發火銃,與現在忠義軍以6錢火銃作為製式火銃,那些用三錢鳥銃改製的三錢自發火銃主要用於訓練,畢竟相比於前者,其彈丸、火藥都減少了五成,訓練成本自然下降了一半。

  而除了訓練之外,江北各城的守備部隊,也大都使用這種武器,其實這正是忠義軍特點,盡管同樣身為忠義軍,但地方守備部隊在忠義軍的序列中,卻一直擔任著二線部隊和補充部隊,至於野戰部隊則集中於北方,也正因如此,鄭經得到的才是三錢自發火銃,而不是正在取代五錢銃、三錢銃的六錢自發火銃。

  “回世子,現在江北忠義軍至少半數皆改用火器!這自發火銃正是江北所獨用!”

  馮錫範回答著世子的問題時,又把話鋒一轉。

  “屬下還聽說去年朱明忠之所以能夠兵敗達素,全憑這自發火銃犀利,其自發火銃全用三錢鳥銃改製,若是我軍也能將三錢鳥銃改為自發銃,如此一來,他日臨陣時,自可憑兵器犀利破敵兵陣!”

  “去年就用上的軍國利器,到現在還沒獻給父王,世人皆言他朱明忠於大明盡是赤膽拳拳,以我看來,他所謂的赤膽忠心,不過隻是沽名釣譽罷了,若不然,於父王這邊又豈會有這些私心!”

  鄭經發出一聲冷笑,說道。

  “他的私心又何止是將此等軍國利器藏私,兩淮鹽稅全部為他截流,這江北更是如同其私有一般,父王麾下諸將,又豈有像他這般藏私之人?”

  一直以來,對於據戰江北的朱明忠,鄭經從沒有任何好感,甚至在他眼中,朱明忠根本就是狼子野心之輩,所謂的“忠義”不過隻是打著的旗號罷了。

  “大奸似忠,那人不過隻是麵似忠心罷了!”

  世子的話讓馮錫範的心底略微冷笑一下,他能夠理解世子為何對朱明忠的不滿,究其原因再簡單不過自北伐以來,他朱成仁雖然看似出於大將軍麾下,可是從他奪下南京那天起,就不斷奪走屬於大將軍的榮譽,以至於世人隻知的朱明忠,而不知大將軍。或許大將軍能接受這一切,但是世子對此卻早就是滿腹的不滿。

  “還有那銀元,自古以來,無朝廷許可,又豈有地方鑄幣之事,他居然擅鑄銀元!且不征籍口不征火耗,如此一來,江北不收火耗,江南卻仍收火耗,不正是陷父王於不利之中,父王對此居然視若無睹,真是……”

  提及銀幣的時候,鄭經的臉上帶著怒容,他出府開幕之後,所上書的第一件事就是江北擅鑄銀幣,可誰曾想,這件事最後卻不了了之按大明律,銀兩本就是由商號私鑄,江北隻不過是改銀錠為銀幣,所以並不違反大明律,畢竟江北並沒有鑄製錢。可誰都知道,江北的銀幣截然不同於民間自鑄的銀兩,而是等同於製錢。

  “其實,王爺也是顧全大局!”

  馮錫範見世子滿麵的憤憤不平,便說道。

  “若不是王爺念其功在大明,又肩負守衛江北的重任,又豈會容其胡來!”

  馮錫範口中的“胡來”可以說是恰到好處,正好付和了鄭經的不滿。

  “父王待人雖談不上持之以寬,可是對朱明忠此人實在是太過寬縱了!”

  搖頭感歎著,鄭經又說道。

  “成功成仁,現在時人隻知他朱成仁,又豈知若無父王,又豈有今天大明的中興!父王若是對其再似這般寬縱,隻恐怕……”

  眉頭緊鎖,鄭經的目中帶著與其年齡不符的憂慮,他看著遠處時,神情越發顯得凝重。

  朱明忠、朱明忠……

  他從未曾考慮過此人是忠是奸,其實這根本就所無謂,就像張煌言一般,他朱明忠雖說出自父王麾下,但其絕不是父王的親信,這才是最關鍵的!

  “世子,屬下倒是聽說一件事!”

  見世子有了興致,馮錫範才繼續說道。

  “屬下聽說,那朱明忠以江淮經略衙署的名義上書王爺,稱欲對仕清偽官加以清算,從而明正典刑,令天下人不敢再為為清虜效力,不敢再為漢奸!”

  提及此事時,馮錫範的臉上帶著喜色,在他看來這根本就是自取滅亡。

  “哦!”

  馮錫範的話,讓鄭經的眉頭猛然一跳,然後看著他急聲問道。

  “此事當真?”

  “回世子,若是不錯的話,現在王爺他們肯定正在討論此事!”

  “好!”

  鄭經一聽,立即吐出一個字來。

  “若是他姓朱的,當真提出此議,到時候本殿定會支持他,此等好事,我等又豈能反對!”

  別說鄭經不會反對,就是王府的官員之中,同樣也是無人反對,在所有人看來,這都是一件好事對王爺百利而無一害的大好事!

  “大將軍,以下官看來,此議甚好,甚好,非但抄沒偽吏家產,可以用於充實軍需,而且又能威懾屑小,令其不敢再像過去一般肆無忌憚為滿清效力,助紂為虐!”

  抄家!

  這是好事!

  尤其是對於那些出身閩省的府中官員來說,他們與江南士林本就沒有太多的瓜葛,甚至可以說,江南士林本就瞧不起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提出對江南事清官員家產動手的建議,自然不會有人反對。

  非但不會反對,他們中的一些人,反倒覺得是件好事,盡管表麵上抄家可以解決二十餘萬大軍的軍需,但他們所想的卻是另一件事作為提出者的朱明忠,必定盡落罵名!

  對於南京來說,這是一件好事!

  “非但可解決軍需用度,如此一來,正像成仁所言,不需一兵一卒,既可瓦解清虜於北方各省統治,南直隸、江西以及浙江本就是文教重地,出仕官員豈止萬人,他們或是於京中,或是於地方,憑此一招,即可令其人心惶惶不可終日,事親至孝者,必定棄官返鄉,而留任者恰正是不忠不孝之鐵杆漢奸,如此鐵杆漢奸者,縱是沒其家產,流其家人又有何妨?”

  即便是王忠孝麵對這件事中所帶來的利益,一時間也無法找出拒絕的理由,他非常清楚,這件事對王爺的益處。自奪下南京之後,王爺的聲望一直為江北所壓製,也正因如此,而江南士林人心又大都為張煌言所用,朱明忠的建議對於王爺來說,非但沒有任何損害,反倒有利於王爺,如此一來,王忠孝又豈會拒絕。

  “此議一出!隻恐怕天下士民之心離亂徒生啊!”

  相比於王忠孝等人的讚同,鄭成功又一次看著那份公函,這份公函是朱明忠的呈請,在接到這份公函的時候,他甚至懷疑是不是看錯了,畢竟但凡稍有理智者,都知道,作為這一建議提出者的朱明忠,從而非但不可能獲得絲毫利益,甚至可能從此為士林所唾棄!

  甚至可能盡失民心!

  何謂民心?

  民心從來都不是老百姓的心思,而是士林的心思,畢竟對於也許終生都不會離開村子的老百姓來說,他們更相信那些讀書人話語,這人心之所以在大明,正是因為讀書人心在大明。

  而現在,朱明忠這一招,盡管有邀好遺老之嫌,但卻得罪了另一群人數萬出仕滿清以及赴滿清科考的士子。

  “廢除其功名,勒令其退還取清虜功名後積免的錢糧,再加上了流徒仕清官員的家人,沒其家產,成仁……”

  眉頭微略一皺,鄭成功滿腹疑惑的說道。

  “到底為何行此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