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原因何在(第二更,求月票)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7      字數:3225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雖已出正月,但是天氣仍是寒氣逼人,身處於這個時代的朱明忠,在這個冬天終於感受到了什麽是“小冰川”,體會到了什麽是滴水成冰。

  “趕明,無論如何,都要把地龍維鋪上……”

  心裏頭這般尋思著,穿著一身棉衣,又披了件皮裘的朱明忠,置身於後院的雪地間,雙眼卻直勾勾的瞧著院中的那棵樹。

  這是一棵柿子樹,盡管樹上掛著雪,可是樹梢頭卻還掛著幾個柿子,當然,朱明忠的眼中所盯著的並不是那許是已經壞掉的柿子,而是那幾片孤零零的樹葉。

  “最適合大航海時代補充維生素c的東西,就是柿葉茶!”

  又一次,朱明忠的腦海中浮現出於手機上看過的聊天記錄,如果不是隱約的有過這個印象,他壓根就想不起,甚至不知道有“柿葉茶”的存在。

  “柿葉茶每100克維生素c含量是866毫克,相比之下即便是檸檬也不過隻有22毫克,可以說是天然的維c寶庫,而且可以長期儲存,每人每天隻要用幾克柿葉茶泡上幾杯水,就可以保證充足的維c補充……”

  隻需要幾克!

  而且柿葉茶的製作並不複雜,至少並不比茶葉,可以長期儲存,價格低廉,製作工藝簡單,還有什麽比它更適合在航海時為水手和船上的乘客補充維c?

  確實沒有了!

  “柿葉茶……”

  念叨著這個名字,朱明忠暗自尋思著,

  “等開春的時候,差不多就可以采葉製茶了!到時候,就把柿葉茶定為“海軍飲料”。”

  有了柿葉茶,也許太平洋就不再是危途,盡管在這個時代的海上航行無法測量經度,但是卻可以通過測量緯度直航北美。

  “直航北美需多長時間?需要準備什麽?”

  柿葉茶可以解決維c的問題,這樣一來,也就排除了敗血病,隻要有足夠的食物,移民船應該就可以順利的到達北美海岸。

  “如果再有飛剪船的話,也許會更快一些,一個月?或者更短的時間?”

  不過讓朱明忠遺憾的是,在手機內存貯的資料中,並沒有飛剪船的資料,不過盡管如此,對於飛剪船,他倒也不算陌生。它是以速度而聞名於世,或許在曆史上,它是作為運茶船而聞名,而對於朱明忠而言,飛剪船的高速卻可以改變美洲的命運有了飛剪船,浩瀚的太平洋就會被“縮短”。

  從麥哲倫環球航行駛入太平洋起,經過無數次失敗,多少航海家探險家殞命大平洋,才終於在1565年由一位修士航海家烏爾達內塔發現了“黑潮”。該航路於春夏季從菲律賓出發,首先乘西南季風到達日本以東,再借助北太平洋洋流和加利福尼亞洋流,橫渡太平洋至墨西哥。但如果這段路程的風向不合作,船隻就很容易被風吹到阿拉斯加。從菲律賓到墨西哥一般需要七八個月的時間;而從墨西哥往西行至菲律賓,一般隻需兩三個月時間。

  那麽從中國往美洲需要多長時間?肯定不會少於七八個月的時間,這麽長的時間,別說是普通的乘客,就是普通的水手恐怕也無法堅持下來。時間是決定往美洲移民的關鍵。

  如果飛剪船能夠把時間壓縮到兩三個月以內,那麽一切都會發生改變。浩瀚的太平洋將不再會是天塹,不再會是阻擋中國移民進入美洲的障礙。

  前提就是飛剪船!

  “這類船的船型瘦長,長寬比一般大於6:1,船首前端尖銳突出,並且是空心的,航速快而噸位不大。由於采用了空心船首,使船在風浪中便於抬首,提高了它在浪中的航向穩定性、減小了船首的阻力。船體後部逐漸變的有傾度的水線平滑過渡到狹窄的圓狀船尾。艦船上多采用3-4高桅全裝備帆,高桅一般為全船長度的四分之三左右,並且在船之兩側還有外伸帆桁,稱翼帆杠,可掛翼帆,使得帆的橫向尺寸遠遠超過船寬,更加大了帆的橫向外伸麵積……”

  回憶著曾經看過的飛剪船的資料,朱明忠的腦海中已經浮現出了“飛剪船”的模樣來。似乎並沒有想象的那麽複雜,

  “也許,可以先讓船廠製造一艘小型的試驗船,那怕就是亞飛剪船也行,一口吃不了一個胖子,什麽事情都要慢慢來……”

  對!

  一步步的來,不能心急。

  “等崔慕華把木料運來了,到時候就有足夠的木料造船了,若不然可以先用鬆木造……不行,飛剪船必須要用橡木,它的速度太快,普通木料不適合造它,看來,還是要等朝鮮的柞木啊!”

  搖頭輕歎著的時候,不知何時走過的顧炎武,聽著經略的最後一句話時,便笑著說道。

  “經略,似乎這基隆開港之後,你反倒是更關心造船一事了。”

  顧炎武自然不知道朱明忠的目標更為“遠大”,隻當他是因為“基隆”開港,才會關心造船。

  “寧人,現在基隆業已開港,我又怎能不關心,畢竟,那島上可不僅僅隻有咱們,還有荷蘭人,咱們想要在那裏站穩腳,就非得想辦法充實島上的移民、人丁不可,可若是想充實移民,就非得有船不可,而造船,又以柞木為上……”

  搖頭輕歎著,朱明忠指著黃河的方向說道。

  “除了從朝鮮運回木料之外,我還命人采集樹種育苗,待到開春的時候,就把樹苗種到黃河大壩上,將來還要要荒山上廣建育材林,雖說百年樹木方可成材,可若是不這樣的話,隻恐怕不出百年,便再無造船的木料……”

  憑借超越時代的眼光,朱明忠自然知道封山育林才是獲得木材最好的辦法,盡管時間漫長,但等到朝鮮、東北以及遠東的適合造船的百年柞木伐盡時,若不提前建立育材木場,恐怕到時候海軍就會陷入無材可用的困境。

  就像英國,在失去了北美殖民地後,頓時陷入了無木可用的困境,以至在建造軍艦時,不得不用性能稍次的榆木建造水線下部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隻要有足夠的耐心,百年之後,即便是天然林木已經伐盡,那些人工林仍然可以提供足夠的木料。

  畢竟,在木製艦船的時代,決定海軍命運的很可能是森林。甚至有一種極端的觀點認為,明清之後中國的航海技術落後,跟中國沿海地區森林的退化有很大關生係,當然根本上的原因還是海禁。

  但木材作為基礎原料,當然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經略所言極是,這建育材林實屬當然,就像若無大運河兩岸的數百年大柳樹,火藥局又豈有充足柳條用於燒炭以製造火藥,畢竟這柳木為製藥之最上選!”

  在顧炎武自然而然的將育材林與運河上的柳樹以及火藥局的柳木炭結合在一起時,他又說道。

  “造船雖是必須,可經略方才說過,欲立足台灣,非得充實台灣之人丁,而這人丁充實,又焉能僅以軍卒,役犯為主?以下官看來,欲充實台灣人丁,非向遷以尋常百姓不可!”

  顧炎武的建議,讓朱明忠認真的打量他幾眼,心知他是有話要說的,於是便笑問道。

  “寧人,把你的想法說來聽聽?”

  “經略,自入衙署以來,下官一直在想,甲申天變之時,清虜為何能不過年餘便奪以我大明的天下?”

  提及這個問題的時候,顧炎武的神情顯得極為嚴肅。

  “想我大明遺澤至今不消,天下士民無不心盼大明中興,當年天變之時,各地士紳百姓更是紛紛興義軍,抗以清虜,縱是闖逆西賊,亦甘願為我大明所驅使,如李定國者,雖曾為西賊,反以朝廷,但今卻又為我大明之忠臣,撐起我大明半壁江山,雖得民心如此,可為何又失以天下如此之快?”

  顧炎武的問題,讓朱明忠的眉頭微蹙,這個問題,既便是到了三個半世紀之後,仍然爭執不下,以至於在網絡上還出現了什麽“閹黨愛國”、“東林禍國”的段子,全然不顧“東林未必都君子,而閹黨未必皆小人也。”的現實,當然這句話反之亦然,至於一味的說東林禍國,根本就是無知至極,隻以為東林黨就是文官群體,全然不顧文官往大了說因“南北榜分別取士”,使得文官分有南北。若不然也不會有徐光啟在天津試種水稻成功後,建議在北方種水稻,減少漕運時,出身北方的官員害怕因漕糧減少而增加家鄉的田賦,因而強烈反對,導致營田失敗。由此可見北方官員在朝中的影響力,本身就不遜南方。

  而且就另一方麵來說,明朝自萬曆以來,黨爭不斷,東林與宣黨、昆黨、齊黨、楚黨、浙黨之間互相攻擊,這才終於導致天啟年間閹黨專政的局麵。如此以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東林黨,又怎麽可能一家獨大?

  黨爭、東林,這不過隻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但,這個原因並不是決定性的!

  “那麽以寧人之見,到底是何原因,清虜入關後,我大明失以天下,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