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土城(第一更,求月票)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7      字數:2146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有了鑄炮廠,炮自然是不用擔心。

  有了船廠,自然也不需要考慮造船的問題。

  對身處清河的朱明忠來說,他所需要考慮的問題無外乎,就是新兵的訓練、武器的製造,當然還有就是城北土壘城牆的修築。是那隻平均起來每天行軍都不到30裏的所謂的“安南軍”,根本就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相比於清軍,對朱明忠而言,城牆反倒更為重要一些。

  清河縣沒有城牆!

  清江浦向來沒有真正的城垣,也沒有哪一任知縣提出過要造一座城池。雖說清河水陸交匯,南北要衝,是淮海道、淮關道和漕運總督府駐地,雖說是市井繁華,可也就是這市井的繁華造就了沿河數十裏的市鎮,卻限製縣城的擴建。

  在洪武年間清河修縣城時,人口數千的清河縣城寬不過兩百丈。後來隨著永樂北遷這清河便成為了南北要衝,依河而興的市井完全將那小小的城垣包圍其中,加之種種原因,這清河縣雖是繁華但卻大抵上等於沒有城牆,甚至就連舊時的城牆也因年久失修,而幾近垮塌。

  在過去,或許沒有築城的需要,但是現在,麵對數萬南下的清軍,加之清河縣本身就位於黃河以北,築城也就成了第一要務。

  隻不過,這應該修建什麽樣的城牆,從開始,就在經略使府中引起一番爭論,畢竟這清河市井數十裏,這麽大的城,不是想修便修的。最終,還是朱明忠作出了決定,修建先動工在運河以北築了一道土圩作為防禦工事,

  “清河縣地處蘇北衝擊平原腹地,一馬平川,周邊無山石可采,到數百裏外開山取石又遠水不解近渴。”

  這是朱明忠決定修建土圩的原因,畢竟戰爭形勢緊迫,土圩或許不及城牆,但是仍然能起到防禦作用,而且時間上要求越快越好。

  一大清早,朱明忠便在親兵的護送下來到了城外的施工現場,剛一出城,便能夠看到一道高達3尺多高土圩,在土圩上,到處都是從淮揚鄉間招募的民夫,或許民間的百姓並不願意當兵,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們會排斥在農閑的時候,掙上一筆“外塊”,畢竟在家裏閑著也是閑著,也得虧這數萬民夫,才使得長達十三裏的土圩,能夠在短短半月內,就修出了近三尺高。

  “平虜門”是土圩最北方的“城門”,也是最重要的“城門”之一。來到“平虜門”之後,朱明忠便看到他的那位師兄,正在城門處與幾名年青的士子在那裏討論著什麽,那些士子大都是清江書院裏的士子。建於嘉靖二十年的清江書院號稱是“河北第一書院”。書舍大門北向,麵朝運河,曆任督理清江漕船廠的工部主事多次增修,先後建先師殿、大觀樓、文昌樓、“斯文在茲”坊等,並改名為“清江書院”,書院內常年有學士近千人之多,即便是在此時,也有數百學子與書院中就讀,而現在朱明忠的師傅朱之瑜就在書院授教。而這書院中的士子,自然也就成為了朱明忠治理淮揚的一個人才庫。而現在,督建城牆的朱大鹹,自然從書院中招來了一些士子作為助手,協助他築城。

  登上“平虜門”後,朱明忠並沒有去打擾朱大鹹,而是直接站在城門上,看於不斷的夯實土牆百姓,那些渾身灰土的百姓的嗓間發出一聲聲整齊的號子聲,那五六人操作的石夯更是不斷的隨著號子被人揚起,落下將鬆土夯實。

  與普通的城牆不同,這道土圩並沒有采用板築夯土的工藝,而是用黃河岸邊百姓們最擅長的築壩法,利用築建河壩的方式,築建守城的土圩。隻不過與普通的河堤不同,這土圩每隔五十丈,都有一個大型的棱角,隻有那一區域才采用板築夯土的工藝。

  而這正是朱明忠借鑒歐洲的棱堡設計的“城牆”,它更類似於荷蘭式棱堡,使用厚達十數米的土牆作為防禦,不過因為並非是土木工程師,而且對棱堡的了解僅僅隻是通過網絡資料以及圖片對其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現在清河縣的土圩“棱堡”不過隻是借鑒了“棱堡”的些概念,比如通過降低城牆高度減少彈著麵,梯形厚實的圩牆,這種類似於河堤的牆體可以充分運用地勢和土壤的體量,吸收炮彈的動能,而且城牆位置低矮,大幅提高了對應大炮的防禦能力。

  當然還有就是“河堤”上的那一個個大型的棱堡,它使得無論進攻城堡的任何一點,都會使攻擊方暴露給超過一個的棱堡麵,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進行多重打擊。

  “……挖出的生土,要全都堆夯在護城河前,形成一個十丈的緩坡……”

  盡管朱大鹹並不是工程師,但是和這個時代的許多讀書人一樣,作為工地上的主管,無疑是稱職的,甚至在最短的時間,他已經領悟到了這個城牆的特點,就是可以防止炮擊。

  “學生明白了!”

  跟在朱大鹹身邊的看著那護城河外特意堆出的土牆,稍作思索後,便點頭說道。

  “隻有如此,才能夠抵擋清虜紅夷大炮對土牆的炮擊,其所發炮子,皆可為土坡所吸,而不至於對主牆造成損害,而主城上火炮卻可隨意炮擊清虜……”

  聽著那少年的解釋,朱明忠略微一笑,這正是棱堡中的那道壕溝前“衝擊坡”的作用,看著朱大鹹身邊跟著的那些年青士子,或許對於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後世的人們有可各種各樣的評價,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是這個時代最聰明的一群人,現在所需要的是的對他們加以引導,讓其向著“學以致用”的方向發展,而不是沉迷於八股文章之中。

  或許,改變時代的重任,最終就在他們的身上。

  “經略用意正在於此,清虜入關之所以攻無不克,皆憑其炮火猛烈,所以……”

  突的,正與學生說話的朱大鹹,看到朱明忠就在身邊,雙眼一瞪,然後詫異的問道。

  “經略,您怎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