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倭國也是有大事的
作者:玉樓銀海      更新:2021-02-22 20:48      字數:2588
  “殿下,學生有句話,不知道當說不當說。”裴範先上前,試探道。

  “你,你有什麽可說的?”李弘急糊塗了,口氣也有些不好,麵前的戴至德,直到這時才注意到,大殿裏還坐著一個少年。

  完全是陌生的,以往從沒見過。

  “殿下,學生認為,遠水解不了近渴,對於百濟守軍來說,京城的糧食,距離也太過遙遠了些,就算快馬加鞭,也不能改變運糧車走得慢的事實。”

  “京城糧倉的糧食,若想調撥到百濟,至少也要一個月時間。”李弘坐了下來,居然聽進去了。

  “你繼續說。”看到範先停頓,李弘立刻催促,範先深吸了幾口氣,卻又道:“可是,同樣的糧食,對於兩京的百姓就不同了,隻要現在開倉放糧,米價高揚的困境立刻就可以解除,成效將會非常顯著。”

  “一邊是夠不到的幹涸的湖泊,一邊是近在眼前的枯井,這一瓢水應該灑向何妨,還請殿下三思。”

  嘶……

  戴至德麵色一凜,這個少年是誰?

  見識不一般!

  其實,這也是戴至德的意見,雖然百濟守軍催促糧草很急,可對於糧食捉襟見肘的大唐來說,確實應該先解決眼前的問題。

  可是,這樣的話,他卻說不出口,他是朝廷重臣,是陛下委以重任的監國大臣,他的一言一行都受到朝臣的監督。

  一個處理不好,就很有可能把重責壓在自己的肩上。

  “你是說,讓我放棄百濟守軍,不去援助他們?”李弘雖然沒有立刻同意,可是,他的語氣已經平和了很多,顯示他正在考慮這種可能性。

  範先嘿嘿一笑:“殿下,學生怎麽可能做這樣的建議,學生隻是認為,百濟守軍連發奏報,或許隻是因為他們沒有收到倭國那邊的消息。”

  “而使團在倭國的情況究竟是怎麽樣的,我們誰都不知曉,或許,使團隻是因為有事絆住了,沒有來得及和百濟方麵聯係呢?”

  “又或許,是倭國境內發生了什麽事,以至於軍需還沒有籌措到位?”

  “倭國能有什麽事。”李弘訕笑道,從眼神到語氣都充滿了不屑,彈丸之地,除了裏長紮堆打架還能有什麽大事!

  範先擺擺手:“殿下,倭國也是很有可能發生事端的,大的,比如進獻給唐軍的軍需要給多少,能籌措到多少,這些都需要考慮,倭國人雖然見識粗淺,可也不是不會算計。”

  “說到小事,便很有可能是婚喪嫁娶之類的事情,若是有對於他們來說是舉國關注的要事,一時耽擱了籌措軍需也是很有可能的。”

  “這隻是學生的淺見,在殿下和戴侍郎麵前獻醜了。”

  他洋洋灑灑的分析了一通,說到末尾處,還適當的謙虛了一下,這不是為了李弘,而是為了戴至德的麵子。

  人家老頭子縱橫官場幾十年,什麽陣仗沒見過,你怎麽可以表現的比他還要聰明機智?

  出乎意料的是,戴至德看向範先的眼神,特別的欣賞,特別的慈愛,就像在看著一個可造之材一般。

  “小郎君何必如此謙虛,老臣也是這樣認為,殿下,百濟那邊我們還可以等新的奏報,看情況再想對策,可是,都城這邊的情況已然是刻不容緩。”

  “還請殿下早做決斷。”有了戴至德助威,李弘的心意也更加堅定。“那就立刻開倉放糧,並且告知兩市平準局,注意平抑物價,有任何異動,立刻來報!”

  戴至德領旨,轉身退出去辦事,要想放糧,需要做的事情也多著哩,必須要快。

  短暫的插曲過後,這頓飯也是吃不下了,李弘麵對著殘羹冷炙,唉唉歎氣,蔡吉祥眼疾手快,立刻著人送來了可口的小點心。

  這飯菜重新擺上一桌也是不妥,民間缺糧已經到了這般地步,以李弘寬厚的性格來說,這樣浪費,他肯定看不過去。

  範先搓搓手,正在想借口,藥也送到了,該給的提示也給了,也到了該撤的時候。

  “裴郎,你說倭國究竟會出什麽事?”不知為何,李弘忽然對這件事充滿了興趣。

  海的那一邊,遙遠的地方,那是李弘發揮無窮想象也無法描繪之地。

  “這個嘛,”範先還有點尷尬,這件事還真不能說的太明白了。

  “就比如他們當家人的婚禮啊,葬禮啊,在他們那裏大小也算是個重要的事吧,也需要忙活一陣子,若是使團遇上了這樣的事,就算再著急,也隻能等待。”

  “剛才學生聽說,殿下已經給百濟守軍傳了消息,或許,過不了幾天就會有回音了。”

  “你竟然這樣肯定嗎?”李弘咬了口盤絲酥,也遞給了他一塊。

  範先也餓的厲害,老實接下。

  “也不能說是肯定,隻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無奈之舉,百濟守軍雖然軍需匱乏,但依學生看來,他們也還是有弄到錢的地方,比如新羅那邊,還有百濟頭領,都是可以考慮的對象。”

  “而長安城的百姓,除了依靠朝廷,可以說是別無出路,所以,還是應該先解決他們的困難。”

  李弘連連頷首,讚賞道:“沒想到,你竟有這樣的見解。”

  “範先,”李弘忽然親熱的喚了他的名字,裴範先隻覺背後一激靈,這又是要作甚!

  “你尚年輕,又如此有頭腦,難道就沒有想過出仕嗎?”

  出仕?

  那種好事誰不想!

  可他裴範先,幼時便是父母俱亡,自己也是天生的病體,絕情絕義的裴家人都已經把他趕到西市了。

  就是有蒙祖蔭的機會也不會輪到他的頭上。

  “太子殿下,我的情況你大致也知曉,最近身子也才剛剛恢複,所以,我想出仕的事情先不必著急。”

  李弘頻頻頷首,笑道:“倒也是,你再養養身體,等到時機成熟,我自會擢升你到東宮任職。”

  範先眼前一亮,謔謔,李弘這小子很懂嘛,大餅畫的還挺長遠的。

  又坐了一會,範先告辭,並且和李弘約定了下一次進宮的時間,第一次熬製甘油,手法不免有些業餘,也不敢弄太多。

  交給李弘的藥水,估計也就隻能吃十天左右,範先回府,還要繼續努力。

  今日的西市,依然熱鬧非凡,李弘收到了藥,看起來身體也漸漸在康複之中。

  裴範先的心情暢快無比,邁著輕快的步子,在西市中到處逛逛,雖然那些店鋪的老板對他還是有點忌諱。

  一看到他就跳開老遠,還捂著口鼻,好像和他同呼吸一塊區域的空氣,都會沾染上病氣似的。

  不過,誰也不會和錢有仇,當看到他大方出手的時候,照樣還是把貨品賣給了他。

  他買了湯餅、畢羅還有香甜甜的飴糖塊,這些都是大唐獨有的食品,現代幾乎吃不到。

  又添置了一些新的筆墨紙硯,都是大唐鼎鼎有名的品種,現代不常見。好歹他也算是個學問人,舞文弄墨之類的事情,以後肯定少不了。

  這些東西指望小六去買,估摸著也買不好。

  這還是他來到大唐之後,第一次痛痛快快的在坊城裏逛,卻在這時,他開始惦記起小六的好來,若是這個時候他在身邊,說不定還可以多買幾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