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作者:陶蘭思      更新:2021-02-21 01:27      字數:1141
  喪屍,是活死人傳說在現代社會生化知識發展到了一定水平後,在科學的基礎上延伸和再發展而來的,立足的藝術作品為遊戲電影,時間也不過這短短百年,和僵屍這種立足於傳統民俗的民間傳說還有一定的差別。

  吸血鬼的傳說起源於黑暗中世紀哢啉症的誤解。

  而中國僵屍的傳說,由於中國地大物博,地形多變,各地的喪葬習俗也不一樣,衍生出來的僵屍傳說也有很多種。

  而今天我們普遍認識中的僵屍,就是這種穿著清朝官員服飾,活蹦亂跳歡樂無比的樣子。

  ?

  這個認知實際上是來源於以林正英電影為主的香港僵屍電影,而此類電影對於僵屍的外形,行為舉措的處理大部分來自曆朝誌怪小說的記載,是曆朝對僵屍這一生物的描述集大成體。

  誌怪小說也並非沒有現實來源,單就蹦跳前行一項來說,應該是來自於苗疆趕屍術無疑了。

  苗疆地區,即今天的中國西南部地區,包括雲南、四川、貴州、湖南、重慶、廣西等各省市部分。

  此地多大山,山路崎嶇難行,在古代技術不發達的時候,步行,成了進出這片區域的最主要方法。

  趕屍人,趕屍術,這個行當,這項技術,就在這個情況下成型。

  中國人落草歸根情節濃厚,在苗疆人客死異鄉之後,絕大多數情況下,唯一能讓他們的屍體回歸家鄉的方法就是趕屍。

  趕屍的手法眾說紛紜,但其中認可度較高的,應是“竹竿法”。

  趕屍者為兩人,將屍體處理好,穿好喪服後,用竹竿將屍體雙臂綁起固定好,一前一後抬著前行。

  差不多是這樣。

  至於為什麽人們會普遍認知僵屍是蹦蹦條條前進的。。。。

  而最前方趕屍人手中總會拿個銅鈴,也並非傳說中的禦使鬼神,而是要求活人避讓,畢竟是屍體,還是有些許忌諱的。

  應當注意的是,趕屍人因與屍體為伍,又為防止屍體腐爛,常在深夜行進,故而在人們心中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常常避之不及。

  但實際上,這是一個極富人情味,溫情的行當。

  在古代那個相離即永訣的大環境下,對於那些遠離家鄉萬裏,為家人生計拚搏的南疆人士而言,在他們客死異鄉後,能讓他們回歸故土,讓妻子孩子再見自己一麵,讓自己能埋葬在自己熟悉的故鄉山水之間,唯一的辦法,就是這些趕屍人。

  生於斯,長於斯,葬於斯,這是每一個古代中國人的執念。

  而這些行進在山間小道之上,用自己的雙肩扛起沉沉屍身的人們,恰恰是承擔這份執念,連接生與死距離的人。

  這是一場葬禮,從異鄉的血汗辛勞起步,竹竿吱呀,銅鈴叮當,一路跨過曾走過的山山水水,再轉一遍用腳丈量過的山間小路,再沐浴一遍養育自己半生的故鄉長風,以妻兒的一聲啼哭為終結,再輕吻一次家鄉的土壤,恰如一個輪回。

  人去,屍回,讓你再握一遍我的手,哪怕已經冰涼,讓孩子再認一遍自己的父親,哪怕依舊懵懂。

  生與死的教育就在這一盞銅鈴,兩根竹竿之間,巡回往複。

  銅鈴叮當,斷不了多少故土萬裏悠悠月明異客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