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占卜
作者:陶蘭思      更新:2021-02-21 01:27      字數:1773
  張苟成心懷愧疚,“林師父都是我連累了你…”

  林正英搖搖頭,“進去再說吧…”

  師徒四人進了屋內,包紮傷口,休整一番。

  林正英心神越發不寧,“文才…取占卜的“杯筊”來…”

  筊杯或筊貝,是中國民間信仰的一種尋求神靈指示的工具。筊杯在遠古民間傳統中,世人認為可以與神靈溝通的工具。原用蚌殼投擲於地,視其俯仰情形,斷其吉凶。後改用竹子或木片,做成蚌殼狀替代。名稱有時會倒過來稱之為“杯筊”,或作“杯珓”﹑“杯校”﹑“杯教”﹑“碑珓”﹑“珓杯”﹑“珓兒”。關於“杯珓”兩字的字源,宋代學者程大昌推論:因蚌殼可如杯子般盛水,是為“杯”;珓的發音和“教”的發音類似,代表借用杯珓的仰俯來傳達神佛的意誌以教示人們,於是使用“珓”一字。

  筊杯多用竹、木等材質做成,兩個為一對,呈立體的新月形狀,每一個稱為一“支”,並分有正反麵,平麵部份稱為“陽麵”(也稱正麵)、隆起部份則稱為“陰麵”(也稱反麵)。近代有許多廟宇也采用了塑膠製的筊杯。筊杯的大小一般以手掌能合住為原則,但也有特別製作的大型筊杯,在民間信仰中,特殊尺寸的筊杯也必須請示神明是否合意。

  在中國廟宇、一般供奉神像和祖先的家庭,幾乎都有一到數對筊杯,供上香膜拜之後,請神明指示的工具。這個動作稱之為“擲筊”或問杯。臨時需用之時,亦可以二枚相同之硬幣代替。

  1.稟明:執一對杯筊在香爐上繞三圈,跪在神明前,稟明自己姓名、生辰、住所及請示事項,一次一事。

  2.擲筊(問杯):將筊杯合在掌心,並略為上拋擲出讓它落地,觀看正反的組合。

  擲筊結果

  聖筊(聖杯、允筊、允杯)

  即二支筊杯一正一反(一陰一陽),代表所請示祈求之事神明應允、可行。

  笑筊(笑杯)

  兩支皆為正麵(陽陽,即兩麵均為平麵),代表陳述不清、無法裁示或明知機緣未至不足,何必有此一問;或所提問題自有主張、已有定數,何必多此一問;亦或神明主意未定,再請示。

  哭筊(哭杯、蓋筊、蓋杯、沒筊、沒杯)

  兩支皆為反麵(陰陰,即兩麵均為隆起),表示神明不應許所求之事,或者說神明生氣了。

  立筊

  杯筊未倒下而呈立狀,一般人擲筊多半對神明“有所求”,但若為“無所求”的信徒,有可能會擲出“立筊”。

  “哦!”文才答應一聲,取出兩片筊杯遞給林正英。

  林正英來到神壇前,舉手比劃,念念有詞,跟著從神壇上的水杯中蘸了一滴水,抹在自己的額頭上。

  張苟成心下大奇,他看向秋生,“那隻杯子…”

  秋生隨口答應,“哦…那叫聖杯…”

  張苟成更疑惑了,“我隻聽說過基督教有聖杯…”

  秋生:“如果是問“聖杯”隻要在神前上供盛水的容器都可以稱為“聖杯”。杯主要用途是盛水…”

  張苟成:“為什麽供水?”

  “這…”秋生答不上來了…

  林正英回過身,“我們對諸神所作的供養,可以有很多種,例如水、花、燃香、塗香、食品、明燈等等,但就重要是供品的來源之清淨及供養時的心清淨。"供養之清淨"是說不要在供養時生慳吝心或在供上貴重供品後又後悔。"供養來源清淨"是指不可以是經由殺生、邪淫、妄語等不善業而換取的供品供養,神眾又不能以由妄言有大神通等不正的方法吸引施主而得來之物品作供。清水是不須辛苦得取的東西,在世俗上而言又沒有甚麽貴重的價值,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供水時供者必定不會生慳吝後悔的心,也不須以各種不善方法而得取,所以清水就成為了最佳的供品之一種。水有八種功德,分別有八種表義,所以緣起亦十分吉祥:(一)清涼-表義戒德清淨;(二)味甘 -表義得享百味食;(三)性輕-表義身心壯健;(四)質軟-表義意念柔順;(五)清澈-表義意念清明;(六)無臭-表義障礙消除;(七)益喉-表義成就妙語;及(八)養胃-表義健康無病。供水之時,供一杯也可以,供七杯也可以。先在杯中放少許水才放壇上排列,然後才倒添至近滿,這樣做是因為供空杯之緣起不太吉祥,所以宜避免放空杯在供壇上。添水時不要滿溢,亦不要太少,加至距杯緣一顆米之粗度為宜。杯與杯之間之距離勿過窄或過闊,亦以一顆米粗度之距為宜。在放下杯時,要恭敬輕輕放下,勿粗魯地擲投。在添水時,要以雙手持壼,似是對皇帝供茶那般恭敬。我們一般會在早上供水,傍晚把水倒去,把杯抹幹另放。”

  “哦…”張苟成三人恍然大悟。

  林正英沉吟著歎了一口氣,“接下來我要用茅山占法來測一下自己的運數…你們幾個不要搗亂…”

  “知道了師父…”秋生三人異口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