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背叛
作者:風行水雲間      更新:2020-03-17 13:04      字數:2164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滄瀾平原上雖然水網縱橫,但月神湖底的溶洞聯通的卻是另一套水體。它和三條地麵江河、無數地底暗河都有交匯,最後通往嶢地最南端的禁忌之海。

  這條路線,也是不少魚類和水妖的迴遊線路,這些大魚在海裏生長成熟,最後還要通過迴遊返回自己的出生地,也就是淡水的河、溪中去產卵繁殖。

  可是對魏軍來說,這條水路上的截點太多,燕人是從哪一段下水呢?最重要的是,燕軍根本還未攻打到嶢地呢,又怎麽能在這裏行走如入無人之境?

  這個謎團,雲崕和魏人是不會費大力氣去解開的,畢竟現在燕人已經搶占了滄瀾平原,魏國要全力準備開春之後的戰鬥。

  不過隨後馮妙君就在另一封私人信件中找到了答案。

  它來自徐陵海。

  這人現在正在燕軍駐熙地的大本營中。由於才幹出眾,數年來兢業如一日,他已經被提拔作樞密副使,掌管大量軍機。

  根據徐陵海送來的密信,燕軍並沒有直接踏上嶢地,而是從它南邊的鷹嘴灣口潛入。

  馮妙君看到這裏,鳳眼不由得眯了起來,麵上閃過恚怒之色。

  鷹嘴灣與其南部的係列群島從來不歸從前的嶢國、現在的新夏所有,而是一個鄒國的領土。這個國家很小,但是疆域一半在陸地,一半在海上,群島提供了很好的戰略緩衝,如嶢國這樣的大國想要吞並它就得花很大力氣。

  可它又沒有甚特別的價值,值得大國攻占,除了豐富的漁獲。另有一點,這樣的小國、小勢力在禁忌之海的沿海地區星羅棋布,哪個大國都放任它們自生自滅。

  鄒國地盤不大,不可能對幾萬燕軍的到來毫不知情。可見,雙方是勾結在一起了。

  徐陵海的信中也提到,海邊通往月神湖的水底秘道,也是鄒國提供的情報。燕國贈與鄒國黃金千兩、白銀二百萬兩,法器若幹,就得到了在鷹嘴灣行動的單次特權。

  配合分水戟自帶的分水特效,數萬大軍就能循水路繞去魏軍後方,悄然來一次神兵天降!

  在兩軍對壘的局麵陷入僵持時,任一方想要勝出就需要奇謀。馮妙君也佩服燕王和他身邊智囊的高招,想使出這種辦法不僅得特別有錢,能砸得人家頭暈腦脹,還得有強大的想象力。

  不過令她惱怒的是,鄒國明明就是新夏的附屬國,從她當上女王不久,這個小國就向她稱臣納貢了。

  燕國和新夏之間的過節,以及新夏對於燕國的態度,鄒國是一清二楚。

  作為附屬國,甚至在宗主國打仗時也要協同出兵。現在,它卻向燕國示好,那即是插手燕魏之爭,也卷入了新夏避之惟恐不及的麻煩之中。

  這是置它的宗主國於何地?並且燕國可以收買它一次,自然也可以多收買它兩次。

  下一回燕國如果想對付新夏,鄒國會站在哪一邊的立場上呢?

  還有一個好大麻煩:鄒國的領地離新夏很近了,如果燕國今後以此為跳板,是不是也能深入新夏內陸?這是馮妙君最不願見到的局麵。

  傅靈川聽說始末,皺了皺眉:“是該給鄒國一個教訓。新夏的軍隊許久沒有出戰,正需要熱身。”

  燕王這是抓到了魏夏協議的漏洞。鄒國隻是新夏的附屬國,主權完整,協議並不能約束到它。

  馮妙君擺了擺手:“知道鄒國和燕國相互勾結的人太少,現在處理了鄒國,燕王一定會發現己方高層有我們安插的奸細。”徐陵海很重要,不能曝露,“將鄒國的資料都找出來,看看有甚可利用之處,我們需要一個藉口。”

  “這樣一來,耗時頗長。”

  “無妨,我們有的是時間。”馮妙君不急不徐,“魏燕過招仍舊很有章法,這兩方都還遊刃有餘。”為了終極一戰,兩大強國籌備了多久嗬。都是家底豐厚的,才打上一年時間,哪裏會捉襟見肘?

  傅靈川望著她背影,眼中有奇異之色。

  他不僅清楚馮妙君和雲崕的關係,也知道女王答應過魏國師,新夏會援魏抗燕。現在兩國開戰近一年,燕國還抓到了扭轉戰局的契機,她不該急著參戰麽,為什麽依舊是老神在在的模樣?

  看來她不僅對他這個堂哥狠,對情郎也是鐵石心腸呢。

  不過他也明白,眼下的局麵對新夏才是最好,如果女王始終能保持理智的話。

  轉眼又過去一個月。

  滄瀾平原上依舊天寒地凍,可這會兒畢竟快到春水節氣,風雪明顯減弱。兩軍對壘的前線已經安靜了兩個月,可所有人都明白,這不過是山雨欲來的前兆。

  這個時候,卻出了一樁大事。

  正月十五,整個新夏都在歡慶元宵佳節,鄒國六王子卻在這一天抵達烏塞爾,求見新夏女王,而後當著百官麵前揭發了鄒國的不義之舉。

  要知道,早在魏燕戰爭剛開始,新夏就通告所有附屬國稍安勿動,不得卷入兩國戰爭。鄒國此舉就是陽奉陰違。

  因此女王勃然大怒,著呼延隆領兵四萬,務必要給鄒國一個教訓!

  這時的新夏已經是個龐然大物,從嶢地調軍隊往南部海濱也很便利,隻要十日就能趕到。

  新夏發兵來攻的消息傳入鄒國,上下大驚,國君修書發往烏塞爾,辯稱鄒國從未讓燕國借道,純屬六王子血口噴人、挾報私仇。

  新夏當然不理,軍隊走得飛快。

  雙方力量差距懸殊,鄒國六神無主,最後隻能將目光轉向燕國,求它解救自己。既是這位惹出的麻煩,難道不該由它替自己解決嗎?

  燕王接到求助,也覺棘手。

  眼下他全力進攻魏國,好不容易迎來戰場上的小小轉機,正打算開春之後繼續發威,這當口是萬萬不想招惹新夏的。

  新夏不出兵,他在魏國戰場上就能占據更多主動權。

  鄒國是新夏附屬,他若出手解救,那就是直接和新夏杠上。新夏女王是不是就等著這個機會,才好堂而皇之地遣軍參加西部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