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隻當不知
作者:西城冷月      更新:2021-03-16 09:16      字數:2430
  其實,許多人對於宣傳有著誤差,覺得生產力落後,識字率不高,就辦不得報,無法宣傳,可實際如晚清之時,報紙就已出現。

  至於這方仙俠世界,因為人文薈萃,得益印刷、造紙二術普及,再加上姬周前代對文字的數次簡化風潮,其實百姓識字率並沒有到慘不忍睹層次。

  “報紙?”邵維麵上現出不解之色。

  蘇照道:“辦兩份報紙,一份邸報,一份日報,前者主要載明我蘇國朝堂治政措施,借助驛傳係統寄於各郡,使官吏軍民悉知。至於日報,可以先行連載一些喜聞樂見的評書故事,主題或是忠君愛國,或是仁義禮信……將其售賣於茶樓的客人,供作消遣之物,然後,組織專人寫一些故事,解說朝廷律令,百姓關切之事……”

  邵維聽著蘇照敘說,不由眼前微亮,道:“君上大才,聽君上一言,臣醍醐灌頂。”

  其實在古時,先例就已有之,倒也不算脫離了經濟基礎,空談意識形態,超越了時代雲雲。

  在蘇照所在的華夏曆史,封建王朝或許沒有報紙,但卻有其他宣傳教化形式,比如《女誡》、《烈女傳》,以及演義話本,什麽唐傳奇之類,哪怕到了明清之季,官方對於思想的管控禁錮,漸至封建王朝的巔峰,還有明清小說流傳。

  至於文學形式,可謂數經嬗變,不管是詩歌,還是散文……從周代的詩經國風,周朝樂官采民間詩歌,譜以成曲,再到先秦諸子散文、史書經傳,秦以後的漢賦,東漢注釋經學,魏晉駢文,南北朝漢樂府。

  及至隋唐,代表盛唐氣象的古詩璀璨奪目,宋朝的經義文章,元曲戲劇,明清小說……中間再時而搞幾次文藝複興(唐時韓愈古文運動,前後七子),真細談起來……

  一言以蔽之,不論是人文,還是科技,莫要小覷古人之智。

  蘇照道:“此外,宣慰司也要派人下於郡縣,做好訪問民情,察弊政之得失等事,與之記錄在冊,孤會時時翻閱,矯正地方郡守之施政得失,防微杜漸。”

  相比禦史台具有專門性質的司法監督,具有更多的內部肅紀性質,輿論監督作為代表民意的方式,算是一種相對比較外部的監督。

  邵維聞言,頻頻點頭,出言恭維道:“君上恤民之心,感人至深。”

  對於邵維的諂諛之辭,蘇照神色異樣,說道:“方才都是孤在說,現在說說你的想法,你打算如何做?”

  邵維道:“山陽縣,文教興盛,若是缺人手,可廣募書院子弟,可組織學子,深入郡縣采風……”

  蘇照聽到組織學子,深入郡縣,眼皮挑了挑,暗道,還好邵維沒有說出什麽上山下鄉,否則,他就要懷疑這廝也是穿越者了。

  總之,邵維的思路還是可以的,在蘇照提點的途徑之下,在模仿的基礎上,甚至還有一些拓展和……超越。

  送別邵維,蘇照也起身,舉步出了甘露殿。

  此刻,斜陽西照,竟已漸至暮時,蘇照緩步行於廊橋,佇立,扶著闌幹,眺望遠處,正是盛夏向晚時分,染紅了雲層的夕光,無聲灑落在整個蘇國宮苑,碧甍朱簷的殿宇上空覆著的琉璃瓦,閃爍著絢麗光芒,時而有飛鳥飛過天際。

  “既然不能用晏昌掌監察之權,或許應該換個思路。”蘇照迎著習習涼風,感受著夏日陽光的暖融之意,覺得自己大可不必執著於禦史大夫一職,晏昌通貨殖之術,可以用為理財。

  “孟季常老邁昏庸,最好是調至禦史大夫,榮養起來,晏昌可先為溫邑宰,革新嘛,可以先試點,至於韓岱也該動一動了,升為少宰,還有山陽縣出缺,以今日的那韓洮調任,可以試探其人對於革新之念,從今日朝堂表現來說,應是支持的吧,如此,山陽縣或可作為試點。”

  蘇照此刻顯然是因為馮匡的一席話,意識到革新阻力,恐怕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大上許多,而且他短時間,都離不開老師敬弘道的轉圜。

  此刻想通了一些事情,蘇照就覺得豁然開朗。

  他革新之念,謀民生福祉是一方麵,另外一方麵,還是為了方便修行、爭霸。

  如果真的按照他設想的那般,將蘇國七郡之地的潛力徹底開發出來,以八九百多萬人口,在豫州甚至可於鄭國一較高下。

  就在思忖之際,身後的宦者令,尤江低聲道:“君上,蔡安在甘露殿外求見。”

  “蔡安?”蘇照轉頭,麵色閃過一絲詫異,吩咐道:“讓他過來。”

  尤江應諾一聲,對著一個小宦官揮了揮手,那宦官就快步離了廊橋,一路小跑著,下了閣樓,去喚蔡安。

  沒有多久,蔡安快步上了廊橋,拱手,垂首,道:“見過君上。”

  “說吧,什麽事。”蘇照神色淡淡說著,背對其人,眺望遠處。

  蔡安道:“君上,東籬居那幫人有下落了。”

  “哦,現在何處?”

  “臣派人跟隨,發現那幫人盤桓於雲台山中,似是在尋找著什麽東西。”

  蘇照麵上現出一抹思索,心頭隱隱有所猜測,掌中一翻,六芒星石符現出,輕輕摩挲著。

  蔡安道:“還有那林輕輕,從司寇府監牢中提出以後,經臣查詢,現在已經招了。”

  蘇照轉頭看向蔡安,眸光微頓,打量了蔡安片刻,問道:“招了什麽?”

  “臣根據君上所言,以之恐嚇威脅……”也不知是不是意識到什麽,蔡安解釋道。

  蘇照打斷了其人話頭,沉聲道:“不要說這些,說重點。”

  他並非迂腐不化之人,縱是蔡安用了一些陰詭手段,他也會隻當不知,甚至連問都不會問。

  蔡安怔了下,心頭微凜,知道自己方才妄加揣測君心,犯了人主之忌,連忙整理了下思緒,將從林輕輕那裏詢問的一些情報,仔細敘說。

  蘇照聽完之後,麵色幽沉,心頭蒙上了一層陰霾。

  “好一個姬令月,這時已經在吳國開始布局了。”

  姬周困於洛都,帝令不出洛城方寸之地,已是氣運將盡之相,又加之無力鎮撫天元,以致列國戰亂頻仍,黎庶飽受兵燹之苦,想來多半是惡了天數,神仙難救。

  此女為姬周帝室,若想再興周室,唯有借屍還魂,而其人選好的起勢點,正是吳國。

  結合著蘇照前世記憶,此女的確是篡了吳國社稷……

  當然,這話在姬令月那裏,還有一番說道,畢竟姬周為天下共主,君臨天元九州,她姬令月隻是從爾等亂臣賊子手裏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

  至於蘇照,同樣是亂臣賊子,當在剪滅之列。

  至於選擇起勢之地,也印證了其人的眼光——吳國,滅越並舒,括徐吞楚,據江而霸,以南伐北,與其他幾大仙朝爭鋒於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