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4章:練兵(中)
作者:呼啦圈大神      更新:2020-03-17 11:52      字數:2219
  這種事楊懷仁決定不了,也不好過多幹涉。

  畢竟他們是皇族子弟,也有不少人是貴族勳戚家中的子侄,背景強大,一個兩個或許還不算什麽,但如果聯合起來,那就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楊懷仁對他們也不能有什麽特別的要求,聽話的便親近一些,不聽話管不了的,他也不願意多說什麽。

  起碼眼下也隻能這樣,將來如果能扶持大壯順利繼位為帝,楊懷仁再用他的方式來治軍,優勝劣汰那是必然。

  到時候誰再那自己家族或者背景作為倚靠,楊懷仁自然有辦法整治他們。

  能通過勸說改過自新重回正道的,自然要盡量去拉攏改造,而那些頑固不化之輩,也不用跟他們客氣。

  他們都不給楊懷仁麵子了,楊懷仁也不用考慮他們的顏麵,哪怕是用最極端的手段,隻要能把禁軍的風氣扭轉過來,楊懷仁覺得他做出什麽事情,那都不算意料之外。

  時也,勢也。道理其實很簡單,有了勢,該較勁的時候就該較勁,現在勢不到,且先忍耐一下便是。

  當然,有些人,有些事,忍耐一下也沒什麽,審時度勢嘛,不用跟自己過不去。

  但有些人有些事,楊懷仁是不能容忍的。

  風神衛帶來的線報裏,和趙佖交好的勳戚或將門家族有好幾家,這幾家裏也都有不少子侄在禁軍中擔任要職。

  楊懷仁細細察看了一下名單和他們背後家族的背景情況,發現其實這幾家也不算多麽有實力。

  而且他們和趙佖之間的交好表現,也不見得他們就是趙佖的死忠,會為了趙佖繼位之事,就膽敢冒著誅九族的奉獻去造反起事的,大多更像是為了自身利益而選擇的隨波逐流而已。

  當然,這裏邊除了高家。

  這個高家和高太後的高家之間,有一種非常微妙的關係,說起他們來是一家,但又不是一家。

  哲宗時的將門勳戚高家,和高太後的家族,都是宋太宗時衛王高瓊之後,不過這兩個高家之間,在百餘年六七代人之後要論親戚的話,那可就遠了。

  其實百餘年前的大宋開國時的衛王高瓊的嫡傳一脈,早已經不在京中為官,現已遷居江南老家居住。

  而當今的將門高家和高太後的高家,則都是五六代之前的庶出旁支了。

  如今的將門高家,家主乃是長平侯高啟勳,年紀還不到六十,和其父當年在邊軍中建立功勳而得封長平侯。

  要算起來,高太後在輩分上還要喊高啟勳一聲堂叔。

  不過高啟勳之前並沒有因為高太後這一支出了一位皇後,以及後來的太後和太皇太後,而和高太後攀附親戚關係。

  高太後當權那幾年,高啟勳基本躲在家中不問世事,除了幾個家中子侄憑借高啟勳侯爵的地位在禁軍中謀得了一些職事之外,從沒有和高太後產生什麽聯係。

  有不少當時的文人還因此稱讚高啟勳,說他沒有因為族中旁支的親戚地位崇高便攀附或為自己謀私利,可算是高風亮節。

  後來高太後過世,因為她死的隱秘,趙煦當年也沒想把事情鬧大,所以連高太後的兩位親弟弟都沒有牽連,就更不用說高啟勳了。

  高太後的兩位兄弟很有自知之明,高太後過世後便辭官帶爵回歸鄉裏,算是為自己和子孫留了一條不錯的後路,此處略過不提。

  而高啟勳,因為本身也從來沒從高太後當權之事上謀過半分好處,所以趙煦並沒有對高家過多猜忌,依舊重用高家子弟。

  時隔多年,高啟勳的兩個兒子以及眾多子侄輩的人,幾乎都在禁軍中任職。

  其中地位最高的,便要屬他的長子高士遷了。

  高士遷正值壯年,目前是龍蹊衛大將軍,和趙佖關係最好的禁軍中將領中,也屬高士遷軍職最高了。

  楊懷仁有點搞不懂高家是怎麽回事,按說高啟勳這樣的清高性格,是為人敬佩的。

  高太後在位時期,高啟勳隻要動動嘴,就可以憑借和高太後的親戚關係,為自己這一支家族的子侄謀得不少官職和實際的好處。

  但高啟勳自視清高,並沒有那麽做,可到了他的兒子高士遷這裏,即便是一個並沒有多大希望繼位為帝的趙佖,也讓他趨之若鶩了。

  這樣的反差的確不符合人情常理,很難讓人想明白高家究竟是怎麽想的。

  朝中勳戚之中,幾乎家家都有自己的生意,高家的生意是專門做絲綢布匹的,和楊懷仁的生意往來上也有一些,隻是不夠緊密。

  前幾年高家因為采購絲綢布匹遇上了一些困難,派人求到楊家,楊懷仁當時隻是想著多個生意夥伴也沒什麽,還親自寫了一封信給織造局的童貫,讓他給高家幫忙解決問題。

  楊懷仁頂多就算是個介紹人,讓高家和童貫建立一些聯係,好對他們家的生意有些幫助罷了,也算不上什麽來往。

  不過事後每年過年,高家便一直派人往楊家送禮,楊懷仁倒也沒必要把人拒之門外,就這樣,楊懷仁和高啟勳,還算是有些聯係。

  但實際上和高啟勳或者高士遷的往來,那是一點兒都沒有,楊懷仁也隻當高家隻不過是普通的一門勳戚將門,大家正常有些生意上的來往罷了。

  眼下來看,高士遷和趙佖來往甚密,倒是引起了楊懷仁的極大關注。

  楊懷仁的目的很簡單,搞清楚朝中也好,勳戚將門也好,他們誰明顯在之前的議儲之事中表明了態度說支持哪一位的。

  之後楊懷仁再深入了解,分清哪些是三位王爺的死忠,哪些隻不過是為了某些利益的隨波逐流之輩,在之後的事情中,也好有所針對。

  在趙佖的人際關係體係中,高家應該算是代表人物了,所以楊懷仁特意關注了高啟勳和高士遷父子二人。

  這一日,楊懷仁率五百騎士在禁軍各營中巡視,察看各營將士練兵的狀況。

  雖然禁軍將士練兵的強度和武德軍沒法相比,但楊懷仁巡視過程中,發現自從他下令之後,諸營將士也都忙碌了起來,起碼練兵的樣子是有的。

  可當楊懷仁巡察至龍蹊衛幾處營地,卻發現龍蹊衛竟沒有按照軍令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