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0章:向太後的玉佩(為盟主縫眼嘉加更)
作者:呼啦圈大神      更新:2020-03-17 11:52      字數:2201
  沒有什麽送別,三天後楊懷仁率領一萬騎兵乘船北上進京。

  黃公公對楊懷仁這麽快就帶著兵馬出發感到很滿意,隻是發現隻有一萬人馬的時候,表示非常疑惑。

  楊懷仁自然不用跟他過多解釋,隻是安慰道,“請黃公公放心,這一萬武德軍中的騎兵乃是精銳中的精銳,到了戰場上那是以一當十的存在的。”

  黃公公是見識過武德軍的戰鬥的,自然知道楊懷仁的話絕對不是吹牛,漸漸地也想到了楊懷仁的難處。

  就像以往要打仗,要出兵也不是說走就能立刻起身走的,糧草輜重,總要給一定的時間準備。

  一萬騎兵從常州出發,還要先乘船過江抵達揚州之後再改走旱路,但是這運輸兵馬的漕船,轉運司衙門就準備了三天。

  這麽想的話,若是要七八萬人集體開拔進京,沒有半個月的工夫,顯然也是不現實的。

  隻是黃公公這種焦急的心態,讓楊懷仁也有些擔心,他忍不住去想,難道趙煦的身體狀況真的那麽壞?

  但想起他還能給自己寫信,雖然字跡已經有些虛浮了,從這一點來看,趙煦起碼還是能站起來的。

  運兵的船隊一天之後抵達揚州,江南三大商業衙門的三位太監總管已經都到了。

  岑孝年和童貫自然不必多說,他們來的匆忙,隻是臨時準備了些犒賞過路將士的酒肉表達他們的心意。

  轉運司衙門這邊,來了兩位公公,一位便是總管太監袁公公,另一位是小生子公公。

  袁公公年逾七十了,須發皆白,人的臉色倒是還好,走路要人攙扶著,也能趕到揚州碼頭迎接楊懷仁的到來。

  小生子公公經過了這幾年的曆練,人成熟了不少,明顯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半大孩子的模樣,看上去也像是個能主事的大人了。

  楊懷仁心裏清楚,轉運司衙門的頂頭老大自然還是那位袁老公公,不過他年紀老邁,也實際管不了什麽事,本來就是向太後因為念及他在身邊伺候多年,讓他來江南養老的。

  袁老公公也是有自知之明,自然明白江南這個官場圈子裏是怎麽回事,衙門裏的事物也都放心交給小生子去打理。

  反正有他在一天,小生子也不會騎到他頭上去,等他百年之後,他就更不會去操心了。

  小生子公公呢,也是安分守己,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從來不去管身份的事情。

  他有楊懷仁這個靠山在,將來轉正,也隻是個時間問題而已,他沒有理由急著強出頭,因為他心裏清楚,楊懷仁看重的是能做事又低調的人。

  本來這種送行也是個形式的事,大家寒暄客套一番,也就作罷。

  隻是楊懷仁這次忽然率軍進京,讓江南的這幾位實權的公公心中忐忑,都想著搞清楚京城裏發生了什麽事情。

  其實這都是多餘的,他們一個個的也不是聾子瞎子,又是從宮裏出來的人,京城發生了什麽大事,本來也躲不過他們的眼睛和耳朵。

  但楊懷仁帶不帶兵馬,這事情就不同了,他們心裏也開始琢磨,皇位的交替,必然會對他們的前程有一些影響。

  現在來給楊懷仁和將士們送行,也是有從楊懷仁嘴裏得到一個讓他們安心的答案的心裏需求的緣故。

  楊懷仁早就看明白這一切,一些事也不必瞞著他們,太詳細的不用他們知道,大體的事情還是要交代一下的。

  趙煦的密旨又一次被拿出來,等他們看完便不說話了。

  楊懷仁心中想笑,不管他們各有心思也好,或是忠心不二也罷,武德軍也不是全部進京,他們就算有什麽其他想法,也逃不出楊懷仁的五指山。

  後來他們集體委婉而堅定的向楊懷仁表達了忠心,楊懷仁也就不再介意了,雖然心裏還是覺得這些閹人總是不太讓他信任,但轉念想想,他們為了自己的將來,也隻能和他同坐一條船。

  既然大家同坐一條船,那麽說話也就不必繞彎子了。

  岑孝年、童貫還有小生子,這三個人倒是沒什麽可說的,楊懷仁本以為袁公公這麽大年紀了,應該會裝聾作啞置身事外的。

  不料袁老公公竟取出一塊玉佩來奉上,說道,“老奴老了,也幫不上王爺什麽幫,但老奴侍奉向太後多年,這塊玉佩,也是老奴出宮的時候,太後老人家懿賜給老奴的。

  老奴現在把這塊玉佩轉送給王爺,當然是希望王爺將來用不上最好,若是有用得上的地方,那也算是老奴這幾年沒有在王爺的看護下白享了幾年清福。”

  楊懷仁也搞不懂袁公公為何忽然這麽主動獻殷勤,但還是莫名其妙被感動了一下。

  老公公到了這樣的年紀,其實什麽國事朝政,他都不必在意了,就算是天下大亂,也幹不著他一個老頭子什麽事。

  但他今天忽然這麽做,讓楊懷仁也感到很驚訝。

  同時他也想到了一件事,趙煦將來如果真的駕崩了,對於皇位的歸屬問題,如今宮中的兩位太後是非常有話語權的,甚至這個話語權,比朝中的那些大佬還要大。

  趙煦的生母雖然現在也成了太後,但朱太後性情軟弱,也並不是個能有主見的人,怕是萬一被什麽人鼓動了,還會做出些對楊懷仁不利的事情。

  倒是那位正宮的娘娘向太後,好似在這件事上,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說她一句話,勝似十萬雄兵。

  楊懷仁當初進宮的時候,也經常去拜見一下向太後,雖然那時候隻是說些家常話,並沒有太深入的交流,但楊懷仁總體上對這位向太後的印象是不錯的。

  這也讓他忽然有了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他開始在心中警告自己,這次進京,切不可小看了任何人,能在宮裏生活幾十年還屹立不倒的人物,那都不是簡單的人物。

  袁公公能在趙獻球倒台之後立即被派到江南來,或許在最初的時候,就是向太後安排好了的。

  越是像向太後或者袁公公這種貌不驚人的人,說不定才是越有心機的。

  現在袁公公送給他的這塊玉佩,似乎在多年之前,就是向太後給他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