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6章:皇帝的密旨(上)
作者:呼啦圈大神      更新:2020-03-17 11:52      字數:2161
  這一天是中秋佳節。

  或許是因為感覺到離那個特殊的日子越來越近,楊懷仁也越來越感覺到他留在杭州的日子不多了。

  於是今年的中秋,楊懷仁把兄弟們和武德軍中的主要將領,以及他們的家眷都叫到家裏來,大家一起過個熱熱鬧鬧的團圓節。

  這下可了不得了,二十幾個將軍,帶來的孩子們就好幾十個,楊家院子裏很快便變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楊母倒是很喜歡孩子,看著孩子們在院子裏追逐打鬧,樂得合不攏嘴。

  大官算是這些孩子裏邊最大的,自然而然的成了孩子頭,其他孩子也很敬佩他,所以也很聽他的話。

  隻是也不知是哪個調皮的孩子起的頭,讓大家稱呼大官為大哥,一群孩子們喊出“大哥”這個名字來,別看聽起來還有點奶聲奶氣的,倒也有幾分派頭。

  可惜楊懷仁聽了覺得好笑,大官這個大哥當的,可是一點兒沒有江湖大佬的氣勢,更像是個替大人們看孩子的男保姆。

  其實大官這一點很讓楊懷仁喜歡,身上有傲骨,可並沒有傲氣,對待弟弟妹妹們也是非常細心,誰若是摔倒了,他都第一時間跑過去察看,頗有大哥風範。

  院子裏早就被裝飾一新,天色剛黯淡下來,一輪皓月當空而照,讓整個院子裏都充滿了圓滿和諧的氣息。

  美食、美酒和美景,眾人開懷暢飲把酒言歡之時,楊府的護衛忽然湊近了楊懷仁的耳邊小聲說了幾句。

  楊懷仁臉色忽然有些緊張起來,眾人見狀也表情嚴肅,又不好直接問,隻得望著楊懷仁,等待他的說明。

  楊懷仁立即站起身來,做了一個雙手下壓的動作,示意大家稍後片刻,他隨著那名報信的護衛離席出門而去。

  眾人訝異,不知發生了什麽,黑牛哥哥道,“諸位稍待,大帥一會兒定會告知大家的。”

  另一間偏房裏,楊懷仁急匆匆地走進去,看見來人的時候,便知道京城出事了。

  黃公公本來神情慌張,見了楊懷仁,忽然鼻子一酸,竟哭了出來,身子也癱軟了一般,眼看就要給楊懷仁跪下。

  楊懷仁緊趕了兩步,上手扶住了黃公公,“黃閣領這是怎麽了?可是京城出事了?”

  來人正是之前的武德軍監軍黃泉,雖然黃泉地位上沒法和楊懷仁相比,但畢竟他也是趙煦身邊的伺候公公,楊懷仁也不好讓他輕易給自己行如此大禮。

  黃公公顫顫巍巍被扶了起來,帶著哭腔道,“咱家見了王爺身體康健,可算是心中有了依靠了。”

  這話說的楊懷仁渾身不自在,不過他也沒多說什麽,而是又問了一遍,“黃公公客氣了,不知黃公公中秋佳節忽然造訪楊府,可是京中發生了什麽新的情況?”

  楊懷仁急於詢問,也是因為黃泉出現的太突然,也太不合時宜了。

  當初黃泉跟楊懷仁去交趾立了功勞,給趙煦的內庫帶回去許多銀錢,自然是立了大功的。

  他也從一個專職伺候皇帝出宮如廁的公公,成了負責宮中采買的太監總管,對於一個太監來說,這種職業生涯上的變化,就等於是人生飛躍了。

  一個宮中的太監總管,忽然出現在杭州,還是中秋佳節的夜裏造訪楊府,這也太奇怪了,如果不是宮中有什麽大的變故,那實在是說不過去了。

  黃公公稍稍平靜了心情,才屏退了眾人,楊懷仁也吩咐親衛出門,當房間裏隻剩下楊懷仁和黃泉的時候,黃公公忽然開始脫衣服。

  楊懷仁下意識地後退了一步,才發現黃公公並沒有別的意思,而是脫掉了外袍,從他貼身的內襯衣物裏,撕破了一個縫死了口袋,從中取出一封信來。

  黃公公小心翼翼把那封信雙手供到楊懷仁麵前,“王爺看過這封陛下的親筆書信,便什麽都明白了。”

  楊懷仁早猜到了這封信被黃泉藏得這麽隱秘,便應該是趙煦給他的密旨。

  楊懷仁走到油燈下坐下,仔細把信封打開,取出三頁紙的信箋來認真閱讀。

  第一眼看到信箋上的筆記,楊懷仁就皺起了眉頭,那字跡他倒是很熟悉,的確是趙煦的親筆。

  隻是字寫的已經失去了趙煦以前年輕有力的樣子,而是顯得字很虛浮,說明寫字的人身體狀況不佳,使不上勁。

  幾處本不該斷筆畫的地方,趙煦這種書法很好的人竟也寫斷了,明顯這些地方是後補過的,更說明了楊懷仁的猜測——趙煦的身體已經不行了。

  信裏的內容倒是相對簡單,一上來先細數他和楊懷仁之間的亦君臣亦朋友的情誼,搞得楊懷仁十分尷尬。

  楊懷仁心說這都啥時候了,你的身體都啥情況了,還不趕緊說正事,扯那些也太耽誤時間了。

  看到第二頁,趙煦才進入正題,他自知他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而他身後又無子為繼,感歎天意弄人。

  如今唯恐晚節不保,整日擔心有人要篡奪他的皇帝之位,連那些朝堂上的近臣他也看誰都不像能信任的,隻得寫一封密信,信中夾帶一份手書密旨,招楊懷仁帶兵進京勤王。

  第三頁紙便是正式的密旨了,上邊說任命楊懷仁為樞密院參知政事,同時擢升楊懷仁為左衛大將軍,統領天下兵馬。

  另特詔武德軍還為龍武、虎賁兩衛,重歸禁軍編製,令左衛大將軍楊懷仁率龍武、虎賁兩衛禁軍五萬之眾立即進京。

  旨意其實很簡單,但簡單的內容裏,卻是包含了太多的信息。

  先說樞密院參知政事,樞密院在北宋的行政體係裏,就相當於軍事委員會,可以說是軍政方麵最高的指揮機關。

  樞密院參知政事,也就是樞密院中的最高領導了,相當於軍委會主席,不過因為出於相互製約和監督的必要,這個職位不會由一個人來擔任,而是有多人同時擔任。

  按照當時的習慣,由朝中幾位宰相和大學士同時擔任,民間一般聽到樞密院參知政事這個職位,就會理所當然的當做此人是朝中的宰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