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1章:老道士的質疑(下)
作者:呼啦圈大神      更新:2020-03-17 11:52      字數:2183
  說到這裏楊懷仁搖了搖頭,“可惜不算是很成功,還被人算計進去了。”

  老道士還算比較了解最近遼國發生的事情,結合楊懷仁的情況,不自覺地笑了,“王爺的意思,是被安國公主給算計了?”

  楊懷仁也笑了起來,“嗬嗬,是啊,本想著算計人家呢,結果被人家個算計了。不過從結果來看,雖然我的計劃沒有成功,但結果還是不錯的。

  其實根本不需要我特地去挑撥什麽,遼國的皇族以及貴族勳戚之間,也並不是那麽太平。

  耶律洪基的死訊傳出來,說是他得病去世的,可具體什麽情況,老百姓不知道,一般人不敢深究,可怎麽回事嘛,相信聰明人都應該猜到了。”

  老道士歎道,“是啊,強枝弱幹,必然會導致乾坤顛倒。耶律洪基子孫單薄,其他有勢的皇族不覬覦契丹皇位,那才是真出了鬼了。

  在貧道看來,耶律跋窩台繼位稱帝,看起來似乎沒有經曆太多的風浪,但實際上在遼國的內部,暗處已經是波濤洶湧了。”

  楊懷仁點點頭,“真人說的不錯,耶律洪基是因為沒有有才能的子嗣繼承他的皇位,才導致了一場宮廷政變的發生。

  可惜耶律跋窩台同樣沒有子嗣,唯獨一個公主,還嫁到了大宋來,嗬嗬。”

  老和尚接話道,“其實這樣也好,耶律洪基雖然年邁,但還是非常強勢的,如今耶律跋窩台也是很強勢,可是他這種強勢和耶律洪基在位時的強勢有有所不同。

  耶律跋窩台畢竟沒有耶律洪基那樣的雄才大略,單純依靠暫時的武力,貌似是控製了遼國的局勢。

  但這種大權在握怎麽看怎麽都讓人覺得是一種假象,要是深究起來,他這個皇帝之位可是得來的名不正言不順的。

  他繼位不久,不論是依靠武力還是收買拉攏,暫時是控製了局麵,可這種局麵是不穩定的,暗中積聚的力量,總有一天要爆發出來的。

  特別是耶律跋窩台同樣沒有兒子,貧僧估摸著,他也即將步耶律洪基的後塵,這隻不過是個時間問題罷了。”

  楊懷仁道,“這一切,對我們大宋來說,都是好事,一方麵遼國新皇帝忙於應付國內事務,沒有辦法騰出手來對大宋有所企圖。

  這便給了大宋一段充足的時間來準備,如今禁軍已經有了一定的作戰經驗,如果單純是防禦北方的進攻,加上武德軍的存在,我們的能力也勉強足夠了。

  但要說到收複燕雲十六州,那就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了,除非用五到十年時間做足充分的準備,練就百萬雄師,否則收回燕雲的事情,直接不用去考慮。

  這種規模的戰爭,幾乎關係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須要考慮到百姓和國家整個經濟的承受能力。

  目前來看,大宋還負擔不起這樣的一場戰爭,朝廷在變法,我個人是不看好的,但大宋的整體經濟發展還不錯,有些問題,也不是關鍵問題。

  如果能順利積攢幾年的錢糧,同時提升軍隊的戰鬥力,未來的某一天,收回燕雲也不是不可能的。

  當然,這也要看北方的局勢,我們做好了準備,北方又出現了不錯的時機,發動一場戰爭,也不是不可行的。”

  老道士歎了口氣,“隻是到時候不管誰勝誰負,生靈塗炭是免不了了,遭受苦難的還是無辜的百姓。”

  老和尚也閉上眼睛,默念道,“我佛慈悲。”

  楊懷仁見話說到這份上了,老和尚和老道士應該也都能理解了他為什麽要往遼國賣糖了。

  “真人,既然說到這裏了,您應該能明白我為什麽要往遼國賣糖,同時也盡量限製遼國商人來大宋采購茶葉了吧?”

  老道士先點了點頭,接著又搖了搖頭,“理解歸理解,但在貧道的視線裏,還看不到王爺所期盼的那種成果。

  或許王爺的辦法可行,也或許不可行,王爺既然要這麽做,貧道也不好多說什麽。”

  從話語裏聽,老道士其實已經有了些動搖,他起先對楊懷仁的這種特殊方式的質疑,也並沒有嘲笑的意思。

  隻是在他的思想裏,楊懷仁的方法實在沒有什麽曆史可以借鑒,在沒有實踐來論證的情況下,楊懷仁的做法怎麽看都像是做無用功。

  人有想法是好的,隻是當這種想法太誇張,太超出了一般人的認知範圍,便很難被接受和認可了。

  楊懷仁其實不需要什麽辯解,老道士對他質疑,其實提出的很多理由,也讓他更能從其他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通過別人的意見,在實施計劃的時候能不斷修正,並查缺補漏,總是有益的。

  “現在說結果,總是不好說的,連我自己也沒有辦法保證將來會怎麽樣,這個辦法能產生效果,不管多大,自然都是好的。

  就算我做了無用功,賠了錢沒賺到好,也是我自己願意的,也並不傷害任何人。

  從我的角度看,敵人削弱一分,就等於我們自身強大了一分,此消彼長之下,對大宋總是有利的。”

  老道士也不再爭辯,他也早看出來楊懷仁是個打定了主意,就絕對不會輕易回頭的人。

  他甚至默默的認為,大宋或許就是太缺少像楊懷仁一樣的人了,那些文人墨客們總是把頭抬得很高來顯示他們的愛國情操。

  但愛國,並不是你寫幾句詩詞表達表達你的意思,就能起到實際效果的,高尚的愛國情操也從裏不是說說就行了的,從來也沒聽說過高聲頌唱詩歌把國家頌唱強大了的。

  而真正能踏踏實實靜下心來做些實事的人,真的太少了。

  朝堂上最有權柄的人還在忙著權力爭鬥,他們的才華一定是不小的,不然他們也熬不到那麽高的地位。

  但他們的才華都用在了不正確的地方,才導致了下邊人有樣學樣,都學會了動嘴皮子工夫,都去鑽營,都去以權謀私,而真正為國為民做了實事的人,已經不多了。

  老道士覺得楊懷仁的方法好不好,其實不是關鍵的,關鍵的是他真的去做了,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