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7章:月盈則虧
作者:呼啦圈大神      更新:2020-03-17 11:52      字數:2191
  在古代做生意確實是這樣,除非你有獨門買賣,否則很難做到一家獨大。

  商人也許唯利是圖,有時候會因為暴利而放棄道德乃至違反法律,但商人和商人之間形成的默契或者說規矩,那還是必須遵守的。

  否則,同行們便會孤立你,其他人也不會和你做買賣。

  就比如說茶商,大的茶商之所以能坐大,大都是因為祖上的財富積累,但你做到某種程度的時候,如果沒有特別的機遇,便很難再往大處做了。

  莊家是江南的大茶商,和他們莊家一樣規模的應該還有一兩個大戶,他們之間形成了一種平衡,如果一家有難,或許其他兩家還能幫忙。

  但如果一家想擺脫另外兩家想一家獨大,那另外兩家一定會聯起手來對付那一家。

  長時間以來,莊家的生意就已經遇到瓶頸了,隻能維持一個相對固定的營業量和利潤率,保持和另外兩家大茶商差不多的規模,誰也不會冒出頭來。

  這樣的現象自古至今一直存在,說好聽的呢,這也是一種商業上的規矩,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某個行業發展相對穩定。

  但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這樣的模式其實也限製了商業的發展。

  就說茶農,茶葉每年的產量,其實跟當年的氣候,比如降雨和日照時間等因素有很大的關係,並不是每年的茶葉產量都是恒定的。

  有時候生產的少了,茶商不會提高收購價格,卻會提高成品茶葉的銷售價格,有的年份產量大了,茶商是一定會極力壓低收購價格的。

  這就讓茶農期盼風調雨順,讓他們能得到好年景,但好年景也隻是保證今年的收入能達到往年正常年份的收入水平,但若是遇上災年,那收入水平會立即下降的。

  這是不是極大的影響到了茶農的生產積極性?

  當茶農開拓了新的茶山的時候,他能從新的茶田得到的利益增長非常有限,導致所有的茶農幾乎都在守成,不思進取。

  同樣的道理,這也是限製了茶葉在整個國家普及的一道枷鎖。

  商人的目的其實很簡單,保證自身利益,如果茶葉越來越多,茶葉的價格便不能保證了,他們的利益會變成浮動的,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

  畢竟種糧和種茶不同,中國人對種糧有一種自古以來的固執,不論是什麽行業出類拔萃的人,都會先買地作為家業,然後才另外思考發展的道路和方式。

  但茶不一樣,對文人士子和有錢人家來說,茶葉的價格浮動對他們影響不大,受影響的是普通的平民百姓。

  茶葉漲價了,他們大不了少喝一些便是,怎麽都不會嚴重影響到正常生活。

  楊懷仁有心改變這種現狀,隻不過從經濟發展規律的角度講,強行把後世的經濟理論或者經濟發展方式運用到古代來,是不現實的。

  就好比朝廷的變法,或許規矩製定的很有道理,但理論和現實是兩碼事,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現實情況。

  這便導致了朝廷的變法在順利施行一年之後,從第二年開始就受到了嚴重的阻滯了。

  楊懷仁想起後世新中國的改革,也是循序漸進並分步驟和階段緩緩進行的,十年一個變化,四十年後國家的新麵貌,也是在不斷的摸索和修正中不斷造就的。

  所以楊懷仁意識到一些事,他或許看透了其中的弊端和本質,但卻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徹底改變它。

  他也隻能盡量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事情盡量往好處發展,至於結果如何,不如留給後人評判吧。

  至於莊家怎麽想的,楊懷仁可管不著了,如果他們莊家把握整體發展方向的老太爺也像莊士恒或者莊文斌一樣開始盲目自大了,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不管楊懷仁這個靠山多麽強大,也強大不過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正常規律。

  縱觀人類發展的曆史,因為經濟崩潰而導致國家毀滅民族滅亡的例子,還少嗎?

  人天生都是貪婪的,莊家如果開始動了心思了,楊懷仁大不了再找其他茶商合作就是了,可絕對不會給他們陪葬。

  不過有些事還是變相提醒他們一下的好,既然現在他們已經建立了商業合作,多說一句話,楊懷仁也不損失什麽。

  “莊大人,本王不得不提醒你們一下,未來你們莊家對茶葉的需求也好,還是將來的銷售也好,都會踏上一個新的台階。

  但你也要明白一件事,月盈則虧,水滿則溢,適當的提高市場占有率是沒問題的,但如果你們莊家打算一家獨大,甚至排擠別的同行,這就事極必反了。”

  莊士恒忽然被潑了一盆冷水,細想了一下,還真是這樣,莊家做大沒問題,但不能一家獨大,畢竟莊家不具備壟斷整個市場的能力,萬一招致同行的報複,他們也無力招架。

  他一副謙遜的樣子道,“王爺提醒的是,學生回去後一定和家中老太爺細細商議此事,也願意和其他同行分一杯羹。”

  楊懷仁心說莊士恒不愧是商業大家族出來的,加上官場上多年的摸爬滾打,果然能一點就透,這也省了楊懷仁很多口舌。

  “嗯,你不錯。將來提高的銷售量,你們完全可以分攤給其他茶商一部分,有錢大家一起賺,這才是發財之道。

  這樣,你回去幫本王聯絡一下其他幾家大的茶商,他們的外銷茶葉,本王也一並全包了,至於中間你們莊家賺取的差價,本王一概不問。”

  楊懷仁話說的大氣,可聽在莊士恒耳朵裏,這就是人家把事情點透了,他哪裏還敢賺楊懷仁的差價?

  意思在兩邊,不論是表達的還是接受的,其實都已經很清晰了,莊士恒也心知肚明,楊懷仁能混到今天的地位和家業,那也絕對不是個糊塗人。

  在做生意一道上,莊士恒自知不如楊懷仁,所以他更不敢有什麽隱瞞,因為特定的時候和特定的人談生意,擺在桌麵上比私下裏動小心眼相比,前者更有光明的前景。

  他認真道,“王爺放心,王爺交代的事情,學生一定做到,而且一定讓王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