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3章:趙獻球之死
作者:呼啦圈大神      更新:2020-03-17 11:51      字數:2213
  趙獻球麵如死灰,不過這時候他也想明白了,這兩天小生子公公看上去給他出謀劃策,實際上早就被楊懷仁收買,所有的一切都是對他的算計。

  他意識到這一點,開口問道,“王爺既然掌握了咱家這麽多證據,何苦還要來最後這一招呢?”

  楊懷仁知道他說的什麽意思,也沒和他繞彎子了,直接說了八個字,“打蛇不死,反遭其噬。”

  趙獻球搖了要頭,不知是笑是哭,閉上眼想了一陣子,才緩緩說道,“這都是命啊,嗬嗬,我趙獻球認了。鬥膽向王爺借把刀用。”

  楊懷仁知道他這是想給自己留個全屍了,啥也沒說,跳下馬來,轉過了頭去。

  黑牛哥哥吩咐一個禁軍小兵扔了一把佩刀給他,趙獻球拿起來,用拇指摩挲著刀鋒,“是把快刀。”

  說罷便抹了脖子,動作都那麽輕柔,刀身上流過的血,都是緩緩的。

  楊懷仁轉回頭來再看他時,覺得趙獻球自刎,和何存葆自裁還有些不同,趙獻球似乎還有些心有不甘,不知是不是他把刀刃抹向脖子的那一刻,回憶起了自己的一生,總有些遺憾和不舍。

  至於時候該如何向朝廷匯報這件事,楊懷仁也早有準備,趙獻球貪贓枉法,殺良冒功,自刎謝罪。

  事情自然還沒有結束,揚州在大宋的版圖上也許是不大的一個點而已,可是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這樣的內河航運樞紐之地,可不能出亂子。

  楊懷仁喚過小生子來,指著趙獻球的屍首道,“你找人收殮了他的屍首吧,你們的方式,本王也不了解。”

  小生子自然知道楊懷仁的意思,做太監的,活著的時候不能當個全乎人,死了之後還是希望能全乎著入殮的。

  “小底遵命。”

  楊懷仁又道,“還有件事要委托你處理,趙獻球已死,但漕運衙門還要正常運轉,小生子公公,相信你的聰明才智,做這件事應該沒問題吧?”

  小生子自知憑他的資曆是絕沒有可能取代趙獻球當漕運衙門的首領太監的,而楊懷仁讓他臨時把漕運衙門支撐起來,便是有點重用的意思了。

  將來朝廷那邊肯定還會派一個別的資曆老的公公過來主持大局,但他如今在漕運衙門的地位,是誰也不能取代的。

  特別是有了楊懷仁這個靠山,他起碼可以放開手辦事,隻要差事辦得好,不愁沒有出頭的那一天。

  小生子更明白楊懷仁此舉的另一層意思,楊懷仁當初讓他加入風神衛,便是為了控製他了,而最終的目的,還是通過他來控製漕運衙門。

  小生子倒不介意這一點,虛虛實實的身份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站在誰哪一邊,做了什麽事,能過什麽樣的生活。

  不過楊懷仁並沒有立即收回手來,繼續指著趙獻球的屍體道,“你經曆了這些之後,應該明白將來應該怎麽做,你是聰明人,不用我來多說。”

  小生子很自然的跪了下去,“小底明白,絕對不會讓王爺失望的。”

  楊懷仁擺擺手示意小生子去找人收殮趙獻球的屍首,又命人把趙斌以及唐掌櫃的等人下獄等待審判,這才轉向了朱潤卿。

  朱潤卿往前一步,叉手躬身,腰彎了快成了一個直角了,才緩緩直起來,“今日之事,多謝王爺為下官洗脫冤屈。”

  看來朱潤卿也想明白怎麽回事了。不過楊懷仁卻有點心情不好。

  要說對朱潤卿的看法,楊懷仁本來還是感覺不錯的,在這麽多人迷失了自我的時候,朱潤卿還能守住一個讀書人,也是一個朝廷命官的底線,的確顯得非常難得。

  但楊懷仁想了想,忽然意識到大宋就是這樣的官員太多了,所以整個國家都沒了正氣。

  一個地方父母官,你不貪瀆不代表你就是個好官,你出淤泥而不染也不代表你就是清官。

  趙獻球做了那麽多壞事,朱潤卿作為揚州知府他能一點兒也不知道?

  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裝清高,你是個守身如玉的小媳婦嗎?男子漢大丈夫,不敢為民請命,你當官又是幹嘛吃的?

  本來楊懷仁想大罵一通的,後來想想覺得浪費口舌,罵了有用的話,他直接去罵趙煦那小子去好了。

  什麽叫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呢,大宋的情況就很有代表性,皇帝都是個慫貨,指望手底下出英雄?

  別看今年朝廷在西邊打了勝仗,所有人都在為趙煦歌功頌德,可楊懷仁心裏清楚著呢,這件事和趙煦真沒什麽關係。

  要不是有了前頭環縣的大勝,估摸著禁軍也敢和西夏軍正麵交鋒,如今說不定還在一道道的築城牆建關口呢。

  要不是西夏朝堂上內訌,皇太後和梁乙逋爭權奪利耗費了自身實力,別說滅了西夏了,不被人反攻那都是好的。

  章惇倒是起了大作用的,可這人行事太嚴酷,又一根筋,做的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買賣,靠的是堆人數堆錢糧才把仗打贏了的。

  將士們的死活,他才不管,死了幾萬人,再招就好了,大宋的人口有的是,幾萬人算什麽?

  至於不計代價的耗費國帑,人家是不怕的,宋人裏有錢人有的是,隨便扒拉幾個,就夠朝廷花的了。

  趙煦的新政自然還在繼續,楊懷仁不關心,但不代表他不知道,同樣的政策,在北方合適,在南方就不合適,在窮苦地方合適,在富庶的江南就不合適。

  這點道理按說朝堂上那些大佬們不應該不了解,可政令還是要求全國統一施行,而且地方上實際做事的人還都是被朝廷貶謫下來的,這樣的改革要能成功,那才是見了大頭鬼了。

  想到這裏,楊懷仁再看朱潤卿,忽然感覺和他沒什麽好說的,隻吩咐趙獻球一案相關的人等,交給他揚州府來處理,便帶人離開了吐翠樓。

  楊懷仁走出大門的時候,忽然聽到那些圍觀的百姓的一陣大聲的喝彩,搞不清楚他們是因為見識了禁軍的威武而唱彩,還是因為趙獻球伏法而高興的唱彩。

  不過不管是哪一樣,起碼楊懷仁心裏有些安慰,百姓的想法很簡單,好人看見壞人去死,是應該歡呼慶祝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