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章:忽悠趙獻球(上)
作者:呼啦圈大神      更新:2020-03-17 11:51      字數:2348
  惡首伏法,第二日裏揚州城內消息漫天,平日裏對趙獻球恭恭敬敬不敢得罪的人們,得知趙獻球的死訊,大有彈冠相慶的味道。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高興,有些之前和趙獻球走到比較近的官員和商賈,都變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當官的消息靈通,聽到昨夜在場的之人說起整個過程,無不心驚膽戰。

  他們害怕的倒不單單是楊懷仁,而是楊懷仁手裏的那幾本賬本。

  黃百萬和白銀海此類的富人是首先來拜會楊懷仁的,他們也不知從哪兒得來的消息,除了慰問禁軍的名義之外,又加上了一條看望安國公主的理由。

  他們當然也見不到真的安國公主,但禮物是絕對不少的,比楊懷仁第一次來揚州的時候還要多。

  楊懷仁同樣照單全收,也不跟他們廢話,隻說我也是買賣人,這裏邊的事情我懂,隻要你們做的不過分,我不會追究。

  應付了這些富人,楊懷仁最後隻讓人給黃百萬和白銀海各送了一句話去,鬥富的錢,罰沒了,且下不為例。

  黃百萬和白銀海自然不敢說什麽,而且感恩戴德地說了些感激的話。

  楊懷仁則把他下江南一來所收禮物的清單記錄的清清楚楚,而收受的那些禮物,也是原封未動,派專人收拾看管的。

  黑牛哥哥他們幾個分頭去抄家,趙獻球在揚州城內外四處宅子全都抄沒,也包括他名下或秘密的財產,包括鴻運布莊在內,一個也沒有放過。

  最後計算出來的數目有點驚人,單是能花銷的錢財,就有金一萬五千兩,銀四十餘萬兩,銅十萬餘斤。

  其餘地產、房產,以及其他珠寶玉器古玩等等,加在一起合計總共價值一百二十萬貫有餘。

  趙獻球城西大宅裏各類歌姬樂師,都有百人之多,楊懷仁本來可以直接遣散了他們的,但後來一想,這幫人大都出自青樓,除了以色娛人之外,很多人根本沒有其他任何的生存技能。

  如果簡單趕她們走,她們也隻能回到青樓謀生,這是楊懷仁不想看到的。

  但楊懷仁也不可能養著她們,隻能每人給了一筆錢做遣散費,並告訴她們說,這些錢作為回老家的盤纏也好,做點小生意的本錢也好,從此自謀生路嗎,但不要作踐自己。

  至於她們將來如何,楊懷仁也管不了那麽許多,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他們自己的選擇。

  查封了趙獻球的財產,楊懷仁看到那個統計數字是不算特別吃驚的,趙獻球在江南經營近二十載,超過百萬貫的家產一點兒也不稀奇。

  這些錢,楊懷仁決定從裏邊拿出一成來作為犒賞禁軍的獎勵,其餘都入了賬目,上報給朝廷,由官家和朝廷來決定這筆錢怎麽處理,不管是入漕運衙門的府庫或者是運往京城,那都是楊懷仁該操心的事情了。

  楊懷仁也親自給趙煦上了道奏折,把趙獻球的事情說了個清楚,當然也匯報了其他一些事情,比如剿匪之事,還有那份他來到江南之後收到的各種禮物的禮單。

  事情隻有說得越清楚了,楊懷仁才越不用擔心朝堂上的大佬們在趙煦麵前編排他,趙煦雖然庸,但他現在還不昏,是分得清其中利害的。

  而且這次查抄的趙獻球的家產不少,送給朝廷正好可以解官家的燃眉之急,便更不會有人那這事說事兒。

  那份禮單的明細更是楊懷仁向趙煦表明態度了,哥本來就不差錢,人家來送禮,總不能薄了人家的麵子,畢竟欽差也不是萬能的,想在江南辦事,沒個人脈也不行。

  不過楊懷仁覺得,那點禮物和趙獻球的家產比起來,就顯得不算說明了,而且裏邊很多東西人家送禮的點名了是送給安國公主的,不論趙煦還是朝廷,更不會覺得這有什麽不妥。

  宋人愛麵子,宋朝的皇帝和朝臣們更愛麵子,他們還沒貪婪到惦記一個契丹公主的禮物的地步。

  所以楊懷仁覺得,姿態必須要做,但錢肯定還是他的,這個絕對跑不了的。

  按照軍隊出征打仗的慣例,一成的獎賞比例其實算是很低的了,正常情況下,拿出三成,甚至五成的戰利分發給將士們那都是正常的。

  隻是因為查抄的趙獻球的財產過多,一成已經是非常巨大的數目,所以楊懷仁也不擔心將士們對這樣的獎勵不滿。

  實際上呢,禁軍將士這趟跟著楊懷仁下江南,因為剿匪有了軍功,因為扳倒趙獻球有了一筆不菲的獎賞,升官加拿錢,每個人都是非常高興的。

  管秋漓對於趙獻球之死,其實沒有什麽傷心的,隻是想起當年兩人在宮中的時候還有些緣分,忍不住有些唏噓。

  公公們之間的感情,楊懷仁是沒法理解的,管秋漓很想立刻離開揚州回到三夫人身邊,隻有看著楊孝祖,他才能感到快樂和身上的責任。

  也許這就是他活著的意義或者精神支柱吧,楊懷仁便讓他先取了蘇州,也安排了龍武衛和虎賁衛的禁軍隨時準備開拔,但他自己卻依然留在了漕運衙門。

  漕運的正常運轉,在趙獻球死了之後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甚至楊懷仁去碼頭上四處轉悠的時候,發現碼頭上的人忙碌地更帶勁兒了。

  原來碼頭上的工人也是自成派係,當然這些幫派和黑惡勢力不是一碼事,就是一幫碼頭上扛包的苦力們聯合起來,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形成的糧幫或者漕幫。

  以前為了生活,這些幫派是必然要定期孝敬漕運衙門的人的,這種風氣楊懷仁不會去橫加幹涉,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圈子和生存方式,存在即合理的道理,楊懷仁還是懂的。

  不過趙獻球死了之後,小生子公公暫代轉運使的職責,對碼頭上貧苦的苦力們放寬了一些例份,所以糧幫們自然高興。

  漕運衙門裏的人其實拿到的好處並沒有減少,因為之前拿大頭的是趙獻球,小生子隻是把趙獻球那一份減少了很大一部分而已,實際上漕運衙門裏的公人,拿到的好處比以前還多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