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章:一位皇後的隕落(下)
作者:呼啦圈大神      更新:2020-03-17 11:50      字數:2179
  楊懷仁對這樣的記載,是持保留態度的。

  並不是說曆史的記載裏就全是一套瞎說,特別是這種宮廷之事,史官還不見得就敢瞎寫。

  但如果把孟皇後的生平從頭到尾捋一遍的話,那麽她被廢的整個過程,就顯得太過誇張了。

  這種宮廷鬥爭的狗血劇情,聽起來好像沒什麽不合理的,但問題在於,孟皇後此人雖然人很善良,性情也溫和,但她並不是一個傻子,相反,她其實是一個極其有能力的女人。

  大家看看她被打入冷宮之後的人生就能明白,先是在瑤華宮禁足,被廢後之後出宮去玉清庵當尼姑禮佛。

  這尼姑一當就是好幾年,直到趙佶繼位,向太後才想起把孟皇後重新招回宮來,封為元祐皇後。

  但好景不長,一年不到,向太後病故,元祐黨人再次失勢,孟皇後這位元祐皇後又跟著背了鍋,再一次被被廢,又回去當了尼姑。

  這次時間就長了,二十六年之後,發生了靖康之難,趙氏宗族幾乎被金人全部擄走為質,五十四歲的孟皇後才又被張邦昌和呂好問請出來主持大局。

  此時的孟皇後真的拿出了大家風範,一個女人力挽狂瀾,扶大宋之將傾,重新把朝廷組建起來,又尋回康王趙構建立了南宋政權。

  大家試想一下,孟皇後從被廢,之後三十多年的人生幾乎都是過著清心寡欲的尼姑生活,人也許能變得性情增加冷靜,但不可能忽然有了這麽強大的能力和才智的。

  也就是說,人的沉穩程度或許會隨著年輕增長而增長,但聰明程度,基本生來就注定了的。

  再看看劉婕妤的人生曆程,這裏就不多贅述了,盡管看上去她有些小聰明小伎倆,但很多事實證明此人並不聰明,蠢事辦了不少,絕對算不上是個聰明人。

  一個可以挽救一個國家的女人,為什麽在年輕時在宮中像個傻子一樣被一個蠢女人玩弄於鼓掌之間?這有可能嗎?完全不符合常理和規律。

  大家心裏一定會有的,這是不可能的。那麽曆史記載裏說的孟皇後被廢的經曆,就顯得有點誇張了。

  但如果大家仔細想想當時的全局,便會明白為什麽史官會那麽記載。

  先說趙煦此人,從他的人生經曆來分析,他對於朝廷上的黨爭和後宮內的宮鬥都是非常熟悉的,因為他也曾經是這些鬥爭的受害人。

  但是當他重掌皇權之後,他發現他可以利用這種爭鬥,來獲取更大的權力。

  黨爭這種事,在大宋文人至上的社會風氣下,皇帝也拿文人沒有辦法,頂多就是貶官,直接殺頭那是絕沒有的,連體罰之事都很少發生。

  也就是說,皇帝是沒法阻止黨爭的,但另一方麵,皇帝卻可以利用黨爭,把一批同意自己的政見,無腦支持自己的朝臣留在身邊,反之,便貶黜出朝堂。

  說到底,還是權力的遊戲,後宮裏,也是如此。

  楊懷仁雖然和孟皇後接觸不多,但是從趙煦這裏,還是了解了很多他們之間的事情,更清楚趙煦對孟皇後的態度是如何的。

  孟皇後當初進宮並被冊封為皇後,都是高太皇太後的安排,趙煦和他祖母之間是什麽關係,就不用多說了,從高太後死後趙煦的態度,就說明了一切。

  趙煦是發自內心的恨他的祖母的,所以孟皇後這個他祖母強加給他的皇後,他內心裏一定是排斥的。

  也許平時生活中他隻是有些冷落她,但可以試想,趙煦內心裏是多麽不願意孟皇後一直留在宮中,每次看到她,就像看到了他的祖母一樣可惡。

  所以一切就有了解釋,劉婕妤明顯沒有足夠的智慧來給孟皇後下那麽多套,即便有,以孟皇後的才智,也不會那麽輕易地去鑽。

  但如果這些套是趙煦下的呢?孟皇後就是想不鑽也不行了。

  於是便有了那樣的曆史記載,一個溫柔賢惠的妻子,一個信佛的女人,任由她的母親和姐姐請些道士或跳大神或燒符水,害死了她的“女兒”。

  之後又裝作不知道劉婕妤的把戲,任由趙煦演一場大戲,把她打入冷宮。

  史官看到了這樣的表麵,也就記錄了下來,就算史官足夠聰明,看明白了這一切都是趙煦的安排,可他敢把事實寫出來嗎?

  一切都隻是趙煦極力擺脫他人生中高太後給他留下的陰影,而玩的一套障眼法而已。

  所以這件冤獄,趙煦心裏自然一清二楚,以孟皇後的聰明才智,她也是心中有數的,隻是她處在這樣的位置上,沒有力量去反抗罷了。

  也或許,她從頭就沒有反抗,當生下皇子的那一夜見識了後宮的陰暗狡詐之後,她的心就死了,也早早就看到了她未來的命運。

  隻是上天跟她開了個天大的玩笑,近三十年後她如何也沒想到,她還有機會站出來,在一段中國民族災難性的曆史上,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便是一個皇後兩次隕落,又離奇起複的故事。

  楊懷仁想通了這一切,似乎也釋懷了許多。孟皇後眼下的命運也許很悲慘,但這些事情,都是她預料到了的,事實也證明她選擇安然地接受了這一切。

  換了任何一個腦子稍微不太靈光的,經曆了這一切,估計早就懸梁自盡了,哪裏還有勇氣活在這個世上?

  楊懷仁忽然很欣慰,他收養了孟皇後的兒子,也許正是讓她有了能堅韌著活下去的動力。

  未來的某一天,或許是楊孝祖長大成人的時候,楊懷仁也許會帶著他去跟孟皇後見麵,讓她知道,她值得活在這個世上,因為她還有曆史的使命還沒有完成。

  當然,楊懷仁也盡力不讓大宋淪落到指望一個命運多舛的女人去支撐的地步,這對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所有男人來說,真的太丟臉了。

  但想到了這裏,楊懷仁也越來越覺得他不能留在京城了,保守一個秘密,不僅僅是不說出去那麽簡單,因為總有各種各樣的意外會發生。

  所以,楊懷仁做了決定,離開東京城,離的皇宮越遠,他才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