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章:說和酒(下)
作者:呼啦圈大神      更新:2020-03-17 11:50      字數:2139
  見時機差不多,楊懷仁才說道,“其實呢,今天請了章相公和刑侍郎來,是吃的說和酒。”

  章惇如何也想不到竟然是這個原因讓楊懷仁請了他和刑恕喝酒,這時再看遊師雄和種師道的臉色,便明白應該是種師道得罪了刑恕,請了楊懷仁來當說客了。

  楊懷仁衝侍者打了個眼色,侍者便出門,很快領了三個人回來,分別是種師道的兩個兒子和那個他們得罪了的小官。

  刑恕本來聽的雲裏霧裏,見了那個小官,才意識到原因所在,忍不住心中笑了笑,也許慶幸他有個給他惹事的姻親侄子,不然也沒機會讓楊懷仁請他喝酒。

  小官姓方,二十來歲,是戶部的一名七品的小記事,隻是一個記賬的小書記官而已,是刑恕的夫人的侄子,算起來他叫刑恕作姑父。

  本來方記事也沒多大能耐,這次還是托了刑恕的福,才有幸參與到西征中,也順便攢了點寸功,有幸跟著將士們得了官家的封賞。

  刑恕看在他家夫人的麵子上,本來打算稍微再給他運作一下,之後尋個江南的赤縣,讓這個姻侄子去當縣令,便能讓方記事過上逍遙自在的日子。

  誰知昨夜夫人說起方記事在返京途中受了幾個軍漢欺負,托父母說動姑父幫忙把這個麵子找回來。

  隻可惜昨夜刑恕也喝了不少酒,話都沒聽全,回房倒頭便睡了,今日一早便被章惇拉著來了隨園吃酒。

  這種事刑恕其實不太願意去理,因為白忙活了半天,不但對自己的仕途沒有任何幫助,還要平白無故得罪了別人,他總是感覺虧的慌。

  所以這種親戚關係的想在官場上找他幫忙的,他都盡量往外安排,而且越遠越好,也省的別人說了他的閑話。

  隻是磨不過夫人整天在他耳朵邊上嚷嚷,他才出手管一管。

  可今天他倒是有點樂了,本來一件不痛不癢的事情,竟然能賣了楊懷仁一個麵子,對他將來步步高升,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他又何樂而不為呢?

  方記事被楊懷仁請來隨園的時候,便知道事情鬧大了,進了房間看到幾個平日了他見都見不到的大佬,心裏也慌了神,隻是想起他遭受的侮辱來,又有些氣不過。

  事情很簡單,種師道訓著種浩和種溪先給方記事認了錯,楊懷仁這才從他們的話裏,聽明白他們之前的矛盾是怎麽回事了。

  大軍回京路上,在野外紮營休息,那一天天熱難當,軍漢們便找了個池塘,扒光了下去解暑。

  自覺斯文的方記事本來是到池塘邊打水洗漱的,見軍漢們舉止粗俗不堪,便嘲諷了幾句,種浩和種溪聽不過,便有心消遣方記事,於是便悄悄拉了方記事下水,上演了一出旱鴨子沉浮記。

  方記事喝了軍漢們的洗澡水,心中氣不過,便亮了刑恕的名頭出來,這才讓種氏兄弟知道玩笑開大了,怕給父親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才尋了楊懷仁來幫忙說和。

  刑恕一聽,就這麽點屁事,如果他要真的為了替方記事這個姻侄子出頭而給一位西征中有功的將軍穿小鞋,倒顯得他沒有心胸了,盡管他的性格上就是如此,但被人當笑話說,麵子上總要難看的。

  於是刑恕擺了一副心胸寬廣的樣子來,也訓了方記事一番,方式當著這麽多大佬麵前不敢說話,隻得低頭聽著。

  章相公此時發表了意見,說年輕人打打鬧鬧的,大家都不用放在心上,且不打不成交,大家都是大宋的新一代英才,應當齊心協力為官家盡心辦事雲雲,說的方記事心花怒放。

  楊懷仁心說還是章相公說話圓潤,人也聰明,簡簡單單幾句話,把最大的人情記在了自己的頭上,如今不光種師道要記他一個情,連刑恕也沒有落下。

  事情得到了圓滿解決,種師道也放鬆了下來,楊懷仁也順勢介紹了幾樣新菜,都是他這次從登州帶回來的海貨做的,請幾位大人細細品鑒。

  當時中原人很少吃到海貨,對於鮑魚和幹貝的味道感到很新鮮,加上是楊懷仁最新的力作,想來將來一定能在城中大火,幾個人都忍不住大加讚賞。

  一頓飯吃的賓主盡管,臨走的時候,楊懷仁也不忘包了些容易烹製的幹貝讓幾人帶回去給家人品嚐。

  事情到這裏按說就應該結束了,楊懷仁忽然發覺趙佶今天似乎有點不對勁,來的時候就眼圈發黑,跟昨夜一整夜沒睡覺似的。

  席間雖然也有說有笑,但給人的感覺,好像對這些事情都不是很在意,知道席散,也顯得有些無精打采。

  楊懷仁關心似的問起來,趙佶便有些欲言又止,猶豫了一下,隻推說昨夜吃多了酒,精神狀態有點差而已。

  別人的隱私,楊懷仁也不好繼續打聽,便囑咐趙佶回去好好休息,目送著他上車離去。

  遊師雄走前指著種家兄弟對楊懷仁道,“這次害你欠了章相公和刑侍郎的人情了。”

  種師道也明白遊師雄的意思,當著楊懷仁麵前踹了倆兒子幾腳,“特碼的光長個子不長心眼,整天在外邊給老子惹事。”

  種浩和種溪被打罵了也毫無怨言,陪著笑給楊懷仁道謝。

  楊懷仁也知道,事情雖然小,但將來有什麽影響,誰也說不好,萬一哪天刑恕有求於他,他該怎麽辦呢?

  刑恕這人後來搞的名聲不太好,下場也不怎麽樣,還是盡量少接觸的好。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沒有今天的說和酒,誰又能保證刑恕不是個睚眥必報的人呢?通過陰狠的手段來建立自己的威信,這樣的官場例子還少嗎?

  如果今天不幫種師道這個忙,也許種師道就沒有將來的抗金事跡了,誰又敢說一雙小鞋,就不能把這麽一位名將困死呢?

  遼國的曆史已經徹底改變了,大宋的曆史,也將發生改變,隻是這種改變是好的還是壞的,楊懷仁還不敢說,隻能等著事件的影響力慢慢擴展到大宋,他才能做出新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