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下毒的真相(二十四)
作者:呼啦圈大神      更新:2020-03-17 11:50      字數:2165
  耶律跋窩台從史孝忠的眼神裏,讀出了很多。

  其實從宿衛將軍高舉遺詔進場的那一刻起,他心中還是忍不住慌亂了一下,如果宿衛將軍堅決的支持耶律延禧,以耶律洪基的遺詔為證,逼他把皇位還給耶律延禧的話,他也不知道該怎麽辦。

  讓出來?那不可能。他費了那麽大的力氣和腦筋,隱忍了那麽多年,為的便是這一天,他能登基大寶。

  可如果他不讓,便會留下一個逆旨奪位的罵名,盡管當著他的麵前,群臣都擁立他為新帝。

  耶律跋窩台不傻,他心中自然清楚這些朝臣們沒有反對他,是因為他的狼軍在此,可將來呢?總會有人製造些謠言,來諷刺他今天的行為。

  更可怕的是,蕭撒弼的餘黨,會掀起一股反抗他的浪潮,甚至是那些小部族,也要重新站隊,遼國大亂不可避免。

  這不是他想要的。

  好在宿衛將軍看他的眼神裏,似乎已經告訴他,他已經投誠了。

  直接把耶律洪基的兩道遺詔交給耶律跋窩台,而不是任何一個別的什麽人,看起來也許隻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這樣的細節裏所包含的內容,確實十分複雜和豐富的,耶律延禧看不懂,還心生幻想,那是因為他太蠢。

  耶律跋窩台這樣的人,能預謀這麽大一個計劃謀權奪位,如何不懂得宿衛將軍此舉的深意?

  群臣跪拜在地,隻有耶律跋窩台站在原地,緊張地打開了耶律洪基的兩道遺詔。

  他看到的第一道遺詔,讓他有點驚訝,竟然是給他的新姑爺楊懷仁的,而且直接把楊懷仁這麽一個宋人賜封為南方王這樣的王爵,還破天荒的給了他兩州之地的封地,讓耶律跋窩台有點哭笑不得。

  不過轉念一想,耶律跋窩台似乎很快就想明白了。

  剛才耶律洪基傳召楊懷仁進帳的原因,似乎就在這道旨意裏顯現了出來,情況似乎不難猜,應該是耶律洪基讓楊懷仁這個能保持中立,同時又有足夠的聰明才智的人來查找下毒的真相,然後許諾查到真相之後,給他一定的好處。

  楊懷仁也確實用他的推理證明了蕭撒弼給耶律洪基下毒並借機造反的“真相”,算是達成了耶律洪基對他的要求。

  如今給他留下一道遺詔來滿足他的條件,也許隻是兩個人之間的一種利益交換,想到這裏,耶律跋窩台便覺得似乎這並沒有什麽奇怪的了。

  而且耶律跋窩台看到那兩州的名字之時,便也放下心來,作為南院大王,灜州和莫州便在他的治下,實際情況他再清楚不過,說是兩州,其實隻有兩縣之地而已。

  楊懷仁如今是他的乘龍快婿,他又是宋朝皇帝的心腹之臣,給他的兩州之地在宋遼交界之處,又是在他析津府的眼皮底下,耶律跋窩台也不會擔心什麽。

  往長遠了看,目前和宋朝保持一個和平友好的關係,對他順利繼位,穩固朝政也是有極大的好處的,至於他更大的野心,他並不著急,也不想冒進,完全可以從長計議。

  第二道遺詔被打開的時候,耶律跋窩台看到了耶律延禧的名字,可這時他竟然鎮定了下來,反而一點也不慌張了。

  下意識的,耶律跋窩台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等待著他念出聖旨的宿衛將軍,滿意地點了點頭。

  果然不出他所料,耶律洪基這個老家夥還是要把皇位傳給耶律延禧,若是這道遺詔先落在某個其他人手裏,他倒要緊張一下了。

  可宿衛將軍偏偏交給他,個中用意,不言自明。

  耶律跋窩台覺得,也許這就是天意,或者說,什麽叫順應民心,這就是順應民心,連耶律洪基最信任的宿衛將軍,這一刻都站到了他這一邊,那又有什麽能阻止他成就大業呢?

  耶律跋窩台先默讀了一遍,接著便朗聲把兩道遺詔念了出來。

  楊懷仁聽著耶律洪基的遺詔,心裏偷笑。

  一來他覺得耶律延禧無法繼位為帝,也就代表著他沒有達成耶律洪基最後的意願,他們的交易中,他並沒有達成所有的條件,那兩周之地,他是得不到了。

  可耶律跋窩台念出來的,卻是剛才金帳之中,他們約好了的版本,即便實際上耶律洪基提出的兩個條件裏,他都沒有達成,但他還是得到了南方王的爵位,還有那兩州的封地。

  遼國的群臣對這麽一道奇怪的遺詔,也心中暗暗稱奇,耶律洪基的意願竟然是賜封一個宋人當遼國的王爺,任誰聽了心裏難免都有些不解,當然,也很是不服。

  可很快眾人也漸漸想明白了楊懷仁能被賜封為南方王的理由,用一段推理證明蕭撒弼造反,這樣的本事,並不是隨便一個人能有的,而這樣的功勞,封一個王爺,似乎也並不過分。

  況且如今耶律跋窩台即將繼位為帝,楊懷仁可是他唯一的寶貝女兒的金刀駙馬,誰又敢站出來提出反對意見呢?

  其實這一道遺詔,大家也不算很關心,楊懷仁無論如何也是契丹人的駙馬了,也算是半個自己人,仔細想想,王爵雖然高了點,大那他實際的權力也並不大,對大家的利益並沒有什麽侵犯和影響,所以大家也便就默認了。

  而另一道遺詔,卻是他們更關心的了。

  遺詔其實不算長,也許是特殊時期,聖旨並沒有那麽繁瑣冗長,耶律跋窩台卻念得慷慨激昂,也許把“皇孫耶律延禧”念成“南院大王耶律跋窩台”,不算是多麽拗口的難事。

  群臣一聽連耶律洪基也覺得耶律延禧沒有足夠的能力繼位,而是轉念把皇位留給了耶律跋窩台,即便心中多少有些疑惑,卻也不想再多事了。

  就這樣了吧,挺好的,這大概是每一個人的心聲。

  當然,除了耶律延禧。希望破碎一次,也許他還能接受,但接連破碎了兩次,而且碎的連渣渣都不剩,就把他最後的人生意義也給擊碎了。

  耶律延禧忽然站起身來,揚天長笑一聲,然後,便傻笑著狂奔起來,直到硬生生把腦袋撞在一張桌沿上,死了。